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9795发布日期:2019-05-07 20: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流量控制阀等而组装于空气调和机、制冷机等制冷循环而使用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动阀,例如已知一种结构,具备: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阀室及形成于该阀室的阀口;阀芯,该阀芯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壳体,该壳体从所述阀主体突出;定子线圈,该定子线圈配置于该壳体的外侧;转子,该转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通过所述定子线圈的通电励磁而旋转;螺纹管(导向衬套),该螺纹管固定于所述阀主体;阀轴保持架,该阀轴保持架形成为能够与该转子一起旋转,利用与所述螺纹管的螺纹进给作用而经由阀轴并通过所述阀芯来使所述阀口开闭;闭阀弹簧,该闭阀弹簧插装于该阀轴保持架与所述阀轴之间,经由该阀轴而对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口的闭方向施力;以及止动件(固定部件),该止动体与该闭阀弹簧协同作用而防止在所述阀芯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的方向上的所述阀轴保持架与所述转子的相对移动,所述止动件的圆板状部与所述转子及阀轴保持架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止动件的圆筒状部焊接固定于所述阀轴的上部(上部缩径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以往的电动阀中,为了通过阀芯来可靠地关闭阀口,通常,在使所述阀芯向设置于所述阀口的阀座落座而将该阀口关闭后,进一步使转子及阀轴保持架以规定量(旋转量)向闭阀方向旋转下降,由此,将插装于阀轴保持架与阀轴之间的闭阀弹簧压缩而将所述阀芯向所述阀座按压。

详细而言,在将所述电动阀闭阀时,对定子线圈进行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由此,转子旋转,伴随于此,阀轴保持架相对于导向衬套(螺纹管)相对地旋转。在此,通过由导向衬套(的固定螺纹部)和阀轴保持架(的可动螺纹部)形成的螺纹进给机构,阀轴保持架例如下降,伴随于此,阀轴下降,阀芯将阀口关闭。此时,构成止动机构的阀轴保持架的可动止动体(上止动部)和导向衬套的固定止动体(下止动体)位于分离的位置,该止动机构对向阀轴保持架(及转子)的闭阀方向的旋转及阀轴保持架的向下移动进行限制。

当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对所述定子线圈进行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时,保持阀芯将阀口关闭(即,阀轴保持静止)的状态,通过螺纹进给机构,阀轴保持架进一步下降。当阀轴保持架下降规定量时,阀轴保持架的可动止动体与导向衬套的固定止动体抵接,通过所述止动机构来限制阀轴保持架的进一步下降。此时,由于插装于阀轴保持架与阀轴之间的闭阀弹簧被压缩,因此所述阀芯被强有力地按压于阀座,确保了闭阀性(全闭状态)。另外,此时所述阀轴保持架在升降方向上从固定于所述阀轴的固定部件(止动件)以规定间隙分离。

另一方面,当从所述全闭状态将所述电动阀开阀时,对定子线圈进行另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由此,相对于固定在阀主体的导向衬套,转子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地旋转,通过所述螺纹进给机构,阀轴保持架上升。在此,由于阀轴保持架位于以规定间隙从固定于阀轴的固定部件分离的位置,因此在这期间(阀轴保持架上升规定间隙的期间),保持阀芯将阀口关闭(阀轴保持静止)的状态,阀轴保持架上升。

当从所述状态进一步对所述定子线圈进行另一方向通电而进行励磁,从而阀轴保持架上升所述规定间隙的程度时,阀轴保持架(的上表面)与固定于阀轴的固定部件(的圆板状部的下表面)抵接,伴随于此,阀轴保持架随同阀轴上升,阀轴的下端的阀芯向上方移动而打开阀口。

像这样,转子通过向定子线圈的通电励磁而旋转,阀轴保持架与该转子一体地旋转,伴随于此,阀轴随同阀芯升降,从而使阀芯与阀座之间的间隙(升起量)增减而调整制冷剂等流体的通过流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8716号公报

然而,在如前所述的以往的电动阀中,在全闭状态下,阀轴保持架位于从固定部件分离的位置,在开阀时,阀轴保持架在一边旋转一边上升时与静止状态的固定部件抵接(此时,阀芯也被稍微向阀座按压),而如果此时的接触阻力(旋转滑动阻力)大,则会成为所述转子的急剧的减速、停止及反转等的原因。

另外,与所述阀轴保持架一起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件的转子通常由塑料磁体等的软的材料制作,因此当与所述固定部件进行滑动时会导致磨削。

此外,在所述固定部件中,与内侧相比,外侧滑动接触的速度快而容易磨损,因此希望使在其内侧滑动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能够使与固定部件的滑动性提高,防止转子的急剧的减速、停止及反转等动作不良,并且使耐久性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阀基本上具备:阀轴,在该阀轴设置有阀芯;导向衬套,在该导向衬套内插有能够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及能够相对旋转的所述阀轴;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带阀座的阀口,并且安装固定有所述导向衬套,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接触、分离;阀轴保持架,该阀轴保持架外装于所述阀轴;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插装于所述阀轴与所述阀轴保持架之间,并对所述阀芯向闭阀方向施力;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阀轴,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阀轴保持架对接,以将所述阀轴保持架与所述阀轴连结起来;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配置于所述阀轴保持架的外周的转子及用于驱动该转子旋转的定子,以使所述阀轴保持架相对于所述导向衬套旋转;以及螺纹进给机构,该螺纹进给机构设置于所述导向衬套与所述阀轴保持架之间,用于基于所述转子的旋转驱动来使所述阀轴的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所述阀座升降,所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固定于所述阀轴的固定部及从该固定部朝外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仅与所述阀轴保持架对接。

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凸缘部延伸设置到所述转子的上侧,以对所述阀轴保持架与配置于该阀轴保持架的外周的所述转子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在其他优选地方式中,所述凸缘部随着接近外侧而直线或曲线地向上方延伸。

在其他优选地方式中,所述凸缘部具有平坦面部,通过该平坦面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轴保持架面接触。

在其他优选地方式中,所述凸缘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凸部,通过该凸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轴保持架点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固定部件的凸缘部仅与阀轴保持架对接,不与配置于该阀轴保持架的外周的转子滑动接触,因此与例如固定部件与阀轴保持架及转子这两方滑动接触的以往的电动阀相比,能够减少与固定部件的接触面积而改善滑动性,能够防止转子的急剧的减速、停止及反转等动作不良,并且能够使转子、固定部件的耐久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阀的一实施方式的全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阀的一实施方式的阀轴保持架与固定部件抵接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的阀轴保持架,(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4表示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

图5表示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的其他例(其一),(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

图6表示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的其他例(其二),(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

图7表示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的其他例(其三),(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

图8表示图1所示的固定部件的其他例(其四),(a)是立体图,(b)是纵剖视图,(c)是仰视图。

符号说明

1电动阀

10阀轴

14阀芯

20导向衬套

21圆筒部

23固定螺纹部(外螺纹部)

24固定止动体

28螺纹进给机构

29下部止动机构

30阀轴保持架

30a突条

30b卡定面

30c锥面部

31圆筒部

32顶部

33可动螺纹部(内螺纹部)

34可动止动体

35凸部

36切口

40阀主体

40a阀室

41第一开口

41a第一导管

42第二开口

42a第二导管

43插通孔

44嵌合孔

45底部壁

46阀口

46a阀座

50步进电机

51转子

52定子

55壳体

60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

70固定部件

71固定部

71a小径上部

71b大径下部

72凸缘部

73平坦面部

74凸部

o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及谋求作图的方便,形成于部件间的间隙、部件间的隔离距离等有夸张描绘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左右等表示位置、方向的记载以图1及图2的方向箭头表示为基准,并不是指实际使用状态下的位置、方向。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阀的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1是表示全闭状态(转子及阀轴保持架位于最下降位置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阀轴保持架与固定部件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示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是作为流量控制阀等而组装到空气调和机、制冷机等制冷循环而使用的电动阀,主要具备设置有阀芯14的阀轴10、导向衬套20、阀轴保持架30、阀主体40、壳体55、由转子51和定子52构成的步进电机50、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60、作为止动件的固定部件70、螺纹进给机构28及下部止动机构29。

所述阀轴10从上侧起具有上部小径部11和下部大径部12,在该下部大径部12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对流经阀口46的流体(制冷剂)的通过流量进行控制的带台阶的(在这里为三段)倒圆锥状的阀芯14。

所述导向衬套20具有圆筒部21和延伸设置部22,所述阀轴10(的下部大径部12)以能够沿轴线o方向相对移动(滑动)及能够绕轴线o相对旋转的状态内插于该圆筒部21,该延伸设置部22从该圆筒部21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且内径比该圆筒部21大,并且内插有所述阀轴10的下部大径部12的上端侧和上部小径部11的下端侧。在所述导向衬套20的圆筒部21的外周形成有固定螺纹部(外螺纹部)23,该固定螺纹部23构成基于转子51的旋转驱动来使所述阀轴10的阀芯14相对于阀主体40的阀座46a升降的螺纹进给机构28的一方。另外,所述圆筒部21的下部(比固定螺纹部23更靠近下侧的部分)被设为大径且被设为向阀主体40的嵌合孔44嵌合的嵌合部27。在所述固定螺纹部23(中的比阀轴保持架30更靠近下侧的位置)螺接紧固有下部止动件25,在该下部止动件25的外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固定止动体24,该固定止动体24构成对阀轴保持架30的旋转向下移动进行限制的下部止动机构29的一方。

所述阀轴保持架30例如是树脂制(优选的是,考虑到与固定部件70的接触而利用耐磨性高的sus、碳纤维等强化后的树脂制)的,具有圆筒部31和顶部32,该圆筒部31内插有所述导向衬套20,该顶部32贯通设置有被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上端部(以能够沿轴线o方向相对移动及能够绕轴线o相对旋转的状态)插通的插通孔32a。在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圆筒部31的内周下部形成有可动螺纹部(内螺纹部)33,该可动螺纹部33与所述导向衬套20的固定螺纹部23螺合而构成所述螺纹进给机构28,并且,该圆筒部31的内周上部与所述导向衬套20的圆筒状的延伸设置部22的外周抵接(滑动接触)。另外,在该圆筒部31的外周下端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可动止动体34,该可动止动体34构成所述下部止动机构29的另一方。

另外,参照图1、图2及图3可知,在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上表面(与后述的固定部件70的凸缘部72相对的面)一体地形成有俯视时(在轴线o方向上观察)呈大致扇形状(在这里是中心角大约为90度的扇形状)的两个凸部35。详细而言,所述两个凸部35绕着顶部32的上表面的插通孔32a(换言之,绕着阀轴保持架30的旋转轴线o)而相对于轴线o在相反侧(换言之,在相对于阀轴保持架30的旋转轴线o对称的位置)朝上突出设置,并且具有将它们之间(在本例中,为所述可动止动体34的周向上的一端面34a的上方部分,即,包含在轴线o方向上观察时与所述可动止动体34的周向上的一端面34a相同的位置的部分)切除而得到的形状(在俯视下大致扇形状(在这里为中心角大约90度的扇形状)的切口36)。

通过所述的凸部35,阀轴保持架30相对于固定部件70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例如阀轴保持架30与固定部件70抵接时的接触阻力(旋转滑动阻力)变小,开阀时的阀轴保持架30与固定部件70的滑动性变得良好,能够抑制转子51的急剧的减速、停止及反转等动作不良并且抑制阀轴10的轴偏移。

另外,例如在所述阀轴保持架30由树脂等的成形品制成的情况下,通过使在成形时形成的熔接痕、分型线的位置与切口36的位置重合,即,在成形时形成熔接痕、分型线的部位设置切口36,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所述接触阻力(旋转滑动阻力),并且,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滑动面的平坦度变高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阀轴10的轴偏移。

例如,在阀轴保持架30中的可动止动体34的相反侧设置用于注入成形用的树脂的浇口的情况下,如前所述,通过在可动止动体34的上方(更具体而言,可动止动体34的周向上的一端面34a的上方部分)设置切口36,从而在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凸部35不存在成形时形成的熔接痕、分型线,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所述接触阻力(旋转滑动阻力),并且,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滑动面的平坦度变高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阀轴10的轴偏移。

另外,通过在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上表面将所述凸部35相对于阀轴保持架30的旋转轴线o对称地配置,从而能更有效地抑制阀轴10的轴偏移,并且,通过将所述凸部35分散地配置于绕阀轴保持架30的旋转轴线o的多个部位,从而能够使阀轴保持架30(的凸部35)相对于固定部件7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

此外,在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上表面设置的凸部35的形状、个数、位置等当然不限于图示例,并且所述凸部35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形成于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与下部大径部12之间的斜坡面(阶梯部)13与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下表面之间,以夹着配置于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下表面侧的圆板状的压板(垫圈)61且外插于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方式压缩装配有圆筒状的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60,压缩螺旋弹簧60向使所述阀轴10与所述阀轴保持架30在升降方向(轴线o方向)上远离的方向施力,换言之,压缩螺旋弹簧60始终对所述阀轴10(阀芯14)向下方(闭阀方向)施力。

所述阀主体40例如由黄铜、sus等的金属制圆筒体构成。该阀主体40具有在内部导入导出流体的阀室40a,第一导管41a通过钎焊等而与设置于该阀室40a的侧部的横向的第一开口41连结固定,在该阀室40a的顶部形成有插通孔43及嵌合孔44,该插通孔43供所述阀轴10(的下部大径部12)以能够沿轴线o方向相对移动(滑动)及能够绕轴线o相对旋转的状态插通,该嵌合孔44嵌合并安装固定所述导向衬套20的下部(嵌合部27),第二导管42a通过钎焊等而与设置于该阀室40a的下部的纵向的第二开口42连结固定。另外,在所述阀室40a与所述第二开口42之间的底部壁45形成有带台阶的阀口46,该阀口46具有与所述阀芯14接触、分离的阀座46a。

在所述阀主体40的上端部,通过铆接、钎焊等固定有圆环状的凸缘状板47,并且在设置于该凸缘状板47的外周的阶梯部,通过对头焊接等而密封接合有带顶的圆筒状的壳体55的下端部。

在所述壳体55的内侧且在所述导向衬套20及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外侧,旋转自如地配置有转子51,在所述壳体55的外侧,为了驱动所述转子51旋转而配置有由轭铁52a、线圈架52b、定子线圈52c及树脂模制外壳52d等构成的定子52。定子线圈52c连接有多根引线端子52e,在这些引线端子52e经由基板52f而连接有多根引线52g,构成为通过向定子线圈52c的通电励磁来使配置于壳体55内的转子51绕着轴线o旋转。

配置于壳体55内的所述转子51卡合支承于所述阀轴保持架30,该阀轴保持架30构成为与所述转子51一起(一体地)旋转。

详细而言,所述转子51被设置为由内筒51a、外筒51b及连接部51c构成的二重管结构,该连接部51c在绕轴线o的规定的角度位置将内筒51a与外筒51b连接起来,在内筒51a的内周,(例如,绕着轴线o以120度的角度间隔)形成有沿着轴线o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51d。

另一方面,在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外周(的上半部分),参照图3可知,在其上端设有由圆锥台面构成的锥面部30c,在该锥面部30c的下侧,(例如,绕着轴线o以120度的角度间隔)突出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30a,在该突条30a的下部两侧形成有支承所述转子51的朝上的卡定面30b。

像这样,转子51的内筒51a的纵槽51d与阀轴保持架30的突条30a卡合,并且,通过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下表面与阀轴保持架30的卡定面30b抵接,从而转子51以相对于阀轴保持架30被定位的状态支承固定于其外周,所述阀轴保持架30一边在所述壳体55内支承所述转子51一边与该转子51一起旋转。

此外,在本例中,所述转子51以阀轴保持架30的上表面与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上表面平齐或者位于稍上侧的位置的方式卡合支承于所述阀轴保持架30。

在所述转子51及阀轴保持架30的上侧,为了对阀轴保持架30与转子51在升降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换言之,相对于阀轴保持架30将转子51防脱卡定)并且将阀轴10与阀轴保持架30连结起来而配置有外嵌固定于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上端部的固定部件70。

所述固定部件70例如是由黄铜、sus等的金属部件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镦锻加工等而制成的,参照图1、图2及图4可知,所述固定部件70具有带台阶的圆筒状的固定部71和大致圆板状的凸缘部72,该固定部71由外嵌于所述阀轴10(的上部小径部11)的上端部并通过压入、焊接、熔敷、粘接等而接合固定的小径上部71a和大径下部71b构成,该凸缘部72从该固定部71(的大径下部71b)的下端部朝外延伸至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上侧附近。

在本例中,所述凸缘部72以随着接近外侧而位于上方的方式稍微倾斜地形成,所述凸缘部72的下表面与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上表面及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上表面相对,并且,所述凸缘部72的下表面的内周部分与设置于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上表面的凸部35(的上表面)对接,所述凸缘部72的下表面的外周部分从所述转子51(的内筒51a)的上表面隔开规定的隔离距离(在图1所示的全闭状态下为隔离距离ha,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为隔离距离hb,hb<ha)而(分离地)位于上侧。

此外,所述的凸缘部72的倾斜角度、凸缘部72与转子51(的内筒51a)的隔离距离设定为即使例如在阀轴10等倾斜的情况下凸缘部72与转子51(的内筒51a)也不接触的尺寸。

另外,在本例中,以如下的方式设定所述固定部71的大径下部71b的外径:在升降方向(轴线o方向)上观察,凸缘部72与阀轴保持架30(的凸部35)抵接的部分位于与配置于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下方的压缩螺旋弹簧60不同的位置(详细而言,与压缩螺旋弹簧60相比稍靠外侧)。

如前所述,所述转子51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而被向上方施力的阀轴保持架30与所述固定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外周部分)之间被防脱卡定。

另外,在固定于所述阀轴10的上端部的所述固定部件70(中的固定部71的大径下部71b),为了防止在动作时阀轴保持架30相对于导向衬套20向上方过度移动导致导向衬套20的固定螺纹部23与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螺纹部33的螺合脱扣而外装有复原弹簧75,该复原弹簧75由对阀轴保持架30向导向衬套2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构成。

在该结构的电动阀1中,当通过向定子52(的定子线圈52c)的通电励磁来使转子51旋转时,阀轴保持架30及阀轴10与转子51一体地旋转。此时,通过由导向衬套20的固定螺纹部23和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螺纹部33构成的螺纹进给机构28来使阀轴10随同阀芯14升降,由此,阀芯14与阀座46a之间的间隙(升起量、阀开度)增减而调整制冷剂等流体的通过流量。

另外,在本例的电动阀1中,在阀轴10下降而阀芯14落座到阀座46a时,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固定于导向衬套20的固定止动体24位于分离的位置,其后,当通过向定子52(的定子线圈52c)的进一步通电励磁而使转子51进一步旋转且阀轴保持架30与转子51一体地一边旋转一边下降时,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固定于导向衬套20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即,阀轴保持架30的旋转及下降通过下部止动机构29而停止,由此,插装于阀轴保持架30与阀轴10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60被压缩,从而阀芯14被向阀座46a强有力地按压。

详细而言,在将所述电动阀1闭阀时,对定子线圈52c进行一方向的通电而进行励磁。由此,转子51旋转,伴随于此,阀轴保持架30相对于导向衬套20相对地旋转。在此,通过由导向衬套20(的固定螺纹部23)和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螺纹部33)构成的螺纹进给机构28,阀轴保持架30下降,伴随于此,阀轴10下降,阀芯14落座于阀座46a而将阀口46关闭。此时,构成下部止动机构29的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导向衬套20的固定止动体24位于分离的位置(图2所示的状态)。

当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对所述定子线圈52c进行一方向的通电而进行励磁时,保持阀芯14将阀口46关闭的状态(即,阀轴10保持静止),通过螺纹进给机构28,阀轴保持架3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60的作用力而)进一步下降。当阀轴保持架30以规定量下降时,阀轴保持架30的可动止动体34与导向衬套20的固定止动体24抵接,从而通过所述下部止动机构29来限制阀轴保持架30的进一步下降。此时,由于插装于阀轴保持架30与阀轴10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60被压缩,因此所述阀芯16被向阀座46a强有力地按压而确保了闭阀性(图1所示的全闭状态)。另外,此时,所述阀轴保持架30(的凸部35)在升降方向上从固定于所述阀轴10的固定部件70以规定间隙hc(=ha-hb)分离。

另一方面,在从所述全闭状态将所述电动阀1开阀时,对定子线圈52c进行另一方向的通电而进行励磁。由此,相对于固定于阀主体40的导向衬套20,转子51向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地旋转,阀轴保持架30通过所述螺纹进给机构28而上升。在此,阀轴保持架30(的凸部35)位于从固定于阀轴10的固定部件70离开规定间隙hc的位置,因此在这期间(阀轴保持架30上升规定间隙的期间),阀芯14保持落座于阀座46a而将阀口46关闭(阀轴10保持静止)的状态,阀轴保持架30上升。

当从所述状态进一步对所述定子线圈52c进行另一方向的通电而进行励磁且阀轴保持架30上升所述规定间隙hc时,设置于阀轴保持架30的顶部32的凸部35(的上表面)与固定于阀轴10的固定部件70(的凸缘部72的下表面)抵接,伴随于此,阀轴保持架30随同阀轴10(旋转的同时)上升,阀轴10的下端的阀芯14向上方移动而打开阀口46。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中,固定部件70的凸缘部72仅与阀轴保持架30对接,不与配置于该阀轴保持架30的外周的转子51滑动接触,因此与例如固定部件与阀轴保持架及转子这两方滑动接触的以往的电动阀相比,能够减少与固定部件70的接触面积而改善滑动性,能够防止转子51的急剧的减速、停止及反转等动作不良,并且能够使转子51、固定部件70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为了改善滑动性,也可以对固定部件70的凸缘部72进行电镀、涂敷处理等。作为该情况下的例子,举出用包含特氟龙(注册商标)、碳等的材料进行电镀、涂敷的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70中的凸缘部72以随着接近外侧而直线地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但显而易见,所述凸缘部72的形状不限于图示例。例如图5所示,也可以以翘曲成随着接近外侧而曲线地向上方延伸(成为向下凸的曲面)的形状形成所述凸缘部72。另外,例如图6及图7所示,也可以在所述凸缘部72的内周部分形成(圆环状的)平坦面部73,所述凸缘部72与所述阀轴保持架30通过该平坦面部73而面接触。另外,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所述凸缘部72的内周部分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凸部(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的四个凸部)74,所述凸缘部72与所述阀轴保持架30通过该凸部74而点接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阀芯14落座于阀座46a的类型的电动阀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例如在阀芯位于最下降位置(通常是成为全闭状态)时在阀芯与阀座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间隙(即,阀芯未落座于阀座)的非闭阀型的电动阀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