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0246发布日期:2018-08-31 21:4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通滑动式隔热管托存在以下缺点:

1)管道有横向热位移时,受导向挡块的限制,形成扭矩,同时由于卡箍与管道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最终造成管托侧翻;管托侧翻后摩擦系数由0.1变为0.3,管托由面接触变成线接触,给管道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2)管道反复的热位移,聚四氟乙烯板容易脱落,此时摩擦系数由0.1变为0.3,管道推力增加3倍,对管道及支架带来巨大危害;

3)管道反复的热位移,对隔热材料产生交变载荷,隔热材料容易松脱、粉末化,造成隔热性能下降、支撑失效。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隔热效果好,耐交变载荷能力强,管道摩擦阻力小,即对结构架水平推力小,能有效限制管道横向位移,防止管托侧向翻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卡箍单元、支撑单元、隔热单元和滑动单元;管道位于若干卡箍单元内;

所述卡箍单元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所述上卡箍两端设有上固定部,所述下卡箍两端设有下固定部;

该卡箍单元上设有防侧翻件,所述防侧翻件包括防侧翻横板和防侧翻竖板,所述防侧翻横板位于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间,该上、下固定部及防侧翻横板通过螺栓拧紧固定;

若干所述防侧翻竖板对称位于卡箍固定部的两侧,所述防侧翻竖板的一端与管道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侧翻横板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位于下卡箍下表面中部的立板和位于所述立板两侧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组肋板。

进一步,所述隔热单元包括由上至下固定连接的上底板、隔热层和下底板,该隔热层内错位均布有若干上螺栓和下螺栓。

进一步,所述上螺栓上部与所述上底板通过螺母拧紧固定,所述上螺栓下部位于所述隔热层内的中下部;所述下螺栓下部与所述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螺栓上部位于所述隔热层内的中上部。

进一步,所述滑动单元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固定底座、聚四氟乙烯板和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下底板焊接固定,所述滑板可相对所述聚四氟乙烯板滑动。

进一步,所述聚四氟乙烯板外围设有加固用扁钢。

进一步,所述扁钢下底面与所述固定底座焊接固定,其上端面与所述滑板间存在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防侧翻机构中的防侧翻横板和防侧翻竖板将管道与管托“捆绑”在一起,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也就防止了管托侧翻;

(2)聚四氟乙烯板外围设置加固用扁钢,可有效减少管道反复热位移过程中聚四氟乙烯板的脱落;

(3)隔热单元内设置加固用上螺栓和下螺栓,且该上螺栓和下螺栓均未贯穿隔热层,即该上螺栓和下螺栓不会影响隔热层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箍单元,11-上卡箍,111-上固定部,12-下卡箍,121-下固定部,13-防侧翻横板,14-防侧翻竖板,2-支撑单元,21-立板,22-肋板,3-隔热单元,31-上底板,32-隔热层,33-下底板,34-上螺栓,35-下螺栓,4-滑动单元,41-固定底座,42-聚四氟乙烯板,43-滑板,44-扁钢,5-导向挡块,6-管道,7-管架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卡箍单元1、支撑单元2、隔热单元3和滑动单元4;所述滑动单元4两侧设有导向挡块5。

其中,卡箍单元1主要由卡箍固定管道6,支撑单元2主要为支撑卡箍,隔热单元3主要为管道起到隔热作用,滑动单元4主要为使得管道滑动时摩擦阻力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单元1具体为卡箍,包括上卡箍11和下卡箍12,所述上卡箍11两端设有上固定部111,所述下卡箍12两端设有下固定部121;

为防止侧翻,该卡箍单元上设有防侧翻件,所述防侧翻件包括防侧翻横板13和防侧翻竖板14,所述防侧翻横板13位于上固定部111和下固定部121间,该上、下固定部及防侧翻横板13通过螺栓拧紧固定;

若干所述防侧翻竖板14对称位于卡箍固定部的两侧,所述防侧翻竖板14的一端与管道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防侧翻横板13端部焊接固定。

防侧翻原理如下:管道6有横向热位移时,受导向挡块5的限制,形成扭矩,卡箍与管道之间如果没有防侧翻机构可以相对转动,最终造成管托侧翻。

防侧翻机构由防侧翻横板13、防侧翻竖板14组成,防侧翻横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卡箍上,防侧翻竖板14应尽量贴近卡箍,一侧焊接在管道上,另一侧焊接在防侧翻横板上,此时防侧翻机构已经将管道与管托“捆绑”在一起,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也就防止了管托侧翻。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将本实施例中的防侧翻隔热减阻管托应用在DN600的中压(4.2MPa,450℃)蒸汽管线上,并将该管托设置在“L”型的拐角处,能够有效防止管道横向位移,防止管托侧翻,保护旋转型补偿器使其充分发挥热补偿能力。该管托摩擦阻力小,对固定架累积的推力小,因此所需的管架横梁7也很小。由于其热损失小,2Km的管道温降只有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2包括位于下卡箍12下表面中部的立板21和位于所述立板21两侧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组肋板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单元3包括由上至下固定连接的上底板31、隔热层32和下底板33,隔热层32应根据温度、耐压强度选材,如可选择微孔硅酸盐等,保证隔热层外表面温度不大于60℃;

为增加该隔热层32的强度,该隔热层32内错位均布有若干上螺栓34和下螺栓35,所述上螺栓34上部与所述上底板31通过螺母拧紧固定,所述上螺栓34下部位于所述隔热层32内的中下部;所述下螺栓35下部与所述下底板33焊接固定,所述下螺栓35上部位于所述隔热层32内的中上部。即该上螺栓34及下螺栓35均未贯穿该隔热层,以保证该隔热层的隔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4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固定底座41、聚四氟乙烯板42和滑板43,所述聚四氟乙烯板42与固定底座41上表面粘接固定,所述滑板43与所述下底板33焊接固定,所述滑板43可相对所述聚四氟乙烯板42滑动;

为减少管道反复热位移过程中聚四氟乙烯板的脱落,该聚四氟乙烯板由4块扁钢44包围固定,所述扁钢44下底面与所述固定底座41焊接固定,其上端面与所述滑板43间存在间隙。即该扁钢主要对聚四氟乙烯板起到加固作用,且不会影响滑板在聚四氟乙烯板上的相对移动。

所述固定底座41两侧设有导向挡块5。

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固定底座放置在带预埋板的管墩或钢结构平面上,原则上应保证生根件架顶面积大于固定底座的面积;

(2)滑动单元安装时一般应使其参考轴线的方位与管道轴线一致,否则应加以说明;

(3)滑板为不锈钢板,该滑板与聚四氟乙烯板的接触面(即工作面)必须平坦,该滑板应经过镜面抛光处理,达到Ra0.8程度,边缘光滑,并能均匀的接触;

(4)滑板工作面的最高温度应不大于150℃,如果不采用隔热管托,介质温度过高,可采用增加管托高度的方法进行散热;钢材温度在空气中降低的数值,按每增加10mm高度降低20℃计算(如有保温应扣除保温厚度占有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包括固定底座、聚四氟乙烯板和滑板,其中,固定底座中部设有供容纳聚四氟乙烯板的凹槽,该聚四氟乙烯板上表面较该凹槽上表面高,即本实施例中,用凹槽对聚四氟乙烯板进行保护,该凹槽的加固方式较上述实施例中扁钢的加固方式更可靠,但是该方式需要对固定底座进行二次加工,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难以付诸实际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设计温度≤350℃时,立板、肋板、上底板和下底板的材质为Q235B;当设计温度为350~425℃时,材质为Q245R;当设计温度为425~540℃时,材质为15CrMoR;当设计温度为540~575℃时,材质为12Cr1MoVR。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