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排污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928发布日期:2018-09-18 20:5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特别涉及一种防冻排污水管。



背景技术:

普通污水管没有良好的防冻措施,不具有良好的检测设备,不便于人员观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冻排污水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冻排污水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冻排污水管,包括耐腐蚀管道、过滤阀、水流量传感器、温控器、电加热陶瓷、检测管、防护接头和水质检测仪,所述耐腐蚀管道一端通过法兰安装过滤阀,且过滤阀一侧螺纹连接水流量传感器,所述耐腐蚀管道内一侧通过防护盒安装温控器,所述耐腐蚀管道表面覆盖电加热陶瓷,且电加热陶瓷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耐腐蚀管道底部一侧通过检测管安装防护接头,且防护接头底部连接水质检测仪,所述耐腐蚀管道外围包裹保温棉,且保温棉外围设置不锈钢连接套,所述不锈钢连接套一侧通过安装架安装设备柜,且设备柜内底部设置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顶部通过安装板安装显示屏,且显示屏与水流量传感器、温控器和水质检测仪电性连接,所述设备柜顶部通过转杆安装太阳能电板,且太阳能电板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连接套闭合处设置安装片,且安装片上设有安装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仪通过固定套固定安装,且固定套位于不锈钢连接套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与显示屏和水质检测仪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柜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柜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耐腐蚀管道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耐腐蚀性,过滤阀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水流量传感器可有效检测污水流通的流量和流速,温控器用于检测耐腐蚀管道内温度值,耐腐蚀管道可通过电加热陶瓷进行加热处理,防止温度过低结冻,耐腐蚀管道通过检测管将部分液体流出,且防护接头对检测管进行密封,通过水质检测仪可有效检测排放的物质水质是否到达规定指标,保温棉对耐腐蚀管道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的作用,不锈钢连接套对保温棉具有良好的固定性,且不锈钢连接套对设备柜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蓄电池可对电器设备提供电源,显示屏用于显示各检测设备的数据值,光线调节足够下太阳能电板,能够为蓄电池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冻排污水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冻排污水管的设备柜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腐蚀管道;2、过滤阀;3、水流量传感器;4、温控器;5、电加热陶瓷;6、检测管;7、防护接头;8、水质检测仪;9、不锈钢连接套;10、保温棉;11、固定套;12、蓄电池;13、设备柜;14、显示屏;15、太阳能电板;16、安装片;17、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防冻排污水管,包括耐腐蚀管道1、过滤阀2、水流量传感器3、温控器4、电加热陶瓷5、检测管6、防护接头7和水质检测仪8,所述耐腐蚀管道1一端通过法兰安装过滤阀2,且过滤阀2一侧螺纹连接水流量传感器3,所述耐腐蚀管道1内一侧通过防护盒安装温控器4,所述耐腐蚀管道1表面覆盖电加热陶瓷5,且电加热陶瓷5与温控器4电性连接,所述耐腐蚀管道1底部一侧通过检测管6安装防护接头7,且防护接头7底部连接水质检测仪8,所述耐腐蚀管道1外围包裹保温棉10,且保温棉10外围设置不锈钢连接套9,所述不锈钢连接套9一侧通过安装架安装设备柜13,且设备柜13内底部设置蓄电池12,所述蓄电池12顶部通过安装板安装显示屏14,且显示屏14与水流量传感器3、温控器4和水质检测仪8电性连接,所述设备柜13顶部通过转杆安装太阳能电板15,且太阳能电板15与蓄电池12通过导线连接。

其中,所述不锈钢连接套9闭合处设置安装片16,且安装片16上设有安装螺栓17。

其中,所述水质检测仪8通过固定套11固定安装,且固定套11位于不锈钢连接套9一侧。

其中,所述蓄电池12与显示屏14和水质检测仪8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设备柜13一侧通过铰链安装柜门,使设备柜13具有良好的防护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冻排污水管,工作时,在污水排放时,国家对污水排放的水质要求是由一定的标准的,通过过滤阀2能够对处理好的污水再进一步过滤处理,再由水流量传感器3对污水的流量流速进行检测,通过温控器4检测耐腐蚀管道1内的温度值,如遇过度过低时,则有效控制电加热陶瓷5对管道进行加热处理,耐腐蚀管道1通过检测管6排出一定污水液体,通过水质检测仪8对污水进行水质检测,检测其污水有害物质是否超标,通过显示屏14有效检测温度值、污水含量值和流速值,便于工作人员观看记录,便于污水排放安全复合标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