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3929发布日期:2018-09-18 20:5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研磨机。



背景技术:

在涂料生产行业中,需要将大颗粒或成团的原料经过研磨机将其研磨分离至一定的细度,因此研磨机是涂料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之一。现今市场上的研磨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进料口和吸风管道,机体内部的研磨腔设有研磨装置,吸风管道连接有出料口和收料箱。工人将待研磨的原料放入进料口,研磨装置对其研磨,吸风管道内设有吸风装置,将吸风管道内产生负压,研磨装置内的颗粒被吸进吸风管道,经出料口被收集至收料箱内。研磨装置为研磨机的主要工作部分,研磨装置对原料进行挤压、切割和研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在日常生产中,若研磨装置部分温度过高,正在进行研磨的原料产生变质的危险,且温度过高会影响研磨装置内置电路的正常运转,会严重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6841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研磨机,包括带有研磨腔的机体,研磨腔内设有研磨装置,机体上设置进料口和吸风管道,吸风管道连接有出料口,所述研磨腔连接有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内置水管,水管内灌有冷却液,水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管道设有进风口,达到了冷却的效果。

现有的这种研磨机的研磨装置对原料进行研磨后,有一部分较粗的颗粒由于重力较大,既无法被吸进吸风管道,又不能重新回到研磨腔内研磨,留在分离室的底部,长时间堆积聚积阻碍后续研磨好的颗粒进入吸风管道,造成研磨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研磨机研磨不充分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磨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研磨装置,所述研磨装置内部设有分离装置,所述研磨装置上方设有顶盖,所述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筒,研磨筒的下端设有进料口和进风口,研磨筒内部设有转动盘,研磨筒的内壁均匀固定有竖直摩擦柱,转动盘的外侧面设有均匀布置的竖直刀具,分离装置包括位于转动盘上方的分离筒,所述刀具的刀刃由下向上逐渐靠近摩擦柱,所述转动盘的上表面设有拨料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具的刀刃由下向上逐渐靠近摩擦柱可实现物料的分级研磨,使物料的研磨更加充分,提高研磨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料装置为多条中心在转动盘的轴线上的均匀分布的螺旋柱,所述螺旋柱的下表面与转动盘的上表面贴合,螺旋柱远离转动盘中心的一端与分离筒的内侧面贴合,且螺旋柱的旋向与转动盘的旋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柱可将进入分离筒底部堆积的较大的颗粒从分离筒与转动盘的缝隙中拨回研磨筒,防止其在分离筒中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设有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可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使转动盘上的刀具与摩擦柱之间的物料受到摩擦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有的主动带轮、转动盘下端设有的从动带轮和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V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与电机之间通过V带传动可使转动盘的转动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筒上方设有分离装置和吸料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装置可将研磨后物料中掺杂的较粗的颗粒和较细的颗粒分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转动电机和分离器,转动电机竖直固定在顶盖上且电机轴朝下穿过顶盖与分离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器为中空的筒状,筒壁由均匀分布的格栅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对物料可起到搅拌作用,使较粗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散到分离筒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料装置包括抽风机和抽风筒,所述抽风筒与所述分离器的内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筒中较细的物料可从分离器的内部由抽风机产生的负压作用进入到抽风筒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研磨的更加充分,提高了现有的研磨机的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型可将分离筒内较粗的物料拨出,防止其堆积影响研磨机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轴侧图;

图2为实施例的研磨装置和传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顶盖和分离装置的轴侧图;

图4为实施例的研磨装置的轴侧图;

图5为实施例的研磨筒的轴侧图;

图6为实施例的转动盘的轴侧图;

图7为实施例的研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机架;2、研磨装置;21、进料管;22、进风管;23、顶盖;24、转动盘;241、刀具;242、拨料装置;25、分离装置;251、转动电机;252、分离器;26、进风筒;27、研磨筒;271、摩擦柱;272、进料口;28、分离筒;3、驱动装置;31、驱动电机;32、主动带轮;33、V带;34、从动带轮;4、吸料装置;41、抽风筒;42、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研磨机,如附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研磨装置2、驱动装置3和吸料装置4,研磨装置2的下侧分别设有进料管21和进风口273,研磨装置2的上端设有顶盖23,下端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盘24,驱动装置3与转动盘24相连,吸料装置4包括抽风机42和抽风筒41,抽风筒41的一端和抽风机42相连,另一端连接在顶盖23上。

如附图2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主动带轮32、V带33和从动带轮34,主动带轮32连接在驱动电机31的转动轴上,从动带轮34连接在转动盘24的下端,主动带轮32与从动带轮34通过V带33连接传动。

如附图3所示,顶盖23连接有分离装置25,分离装置25包括转动电机251和分离器252,转动电机251竖直固定在顶盖23上端的抽风筒41上,且其转动轴穿过抽风筒41伸入顶盖23的下侧,分离器252与顶盖23内侧的转动电机25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分离器252为中空的筒状,且其侧壁由均匀分布的格栅组成。

如附图4所示,研磨装置2包括层层套设的进风筒26、研磨筒27和分离筒28,进风筒26位于最外层,进风筒26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273,进风筒26与转动盘24转动连接,研磨筒27的底部接在进风筒26的底面上,分离筒2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研磨筒27上。

如附图5所示,研磨筒27的底面设有通孔与转动盘24连接,研磨筒27的侧面靠下的位置设有进料口272,进料口272与进料管21相连,研磨筒27的侧壁设有竖直的长条形摩擦柱271。

如附图6所示,转动盘24伸入研磨筒27的上端部的侧面设有均布的刀具241,刀具241由下向上分为三层,且三层刀具241的刀刃越来越靠近摩擦柱271,转动盘24的上端设有拨料装置242,所述拨料装置242为多条中心在转动盘24的轴线上的均匀分布的螺旋柱,所述螺旋柱的下表面与转动盘24的上表面贴合,螺旋柱远离转动盘24中心的一端与分离筒28的内侧面贴合,且螺旋柱的旋向与转动盘24的旋向相反。

如附图7所示,刀具241的高度为摩擦柱271高度的一半,拨料装置242远离转动盘24轴线的一端与分离筒28的底部相切,且其下端与转动盘24固连,上端高出分离筒28的底端,研磨筒27的上端与顶盖23之间留有间隙,分离筒28的上端与顶盖23无缝相接。

该研磨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抽风机42的作用下风从进风管22进入到进风筒26中,再从研磨筒27上端与顶盖23的间隙进入到研磨筒27中,然后再从分离筒28下端与转动盘24的间隙进入分离筒28,物料由送料装置的作用流经进料管21从进料口272进入到研磨筒27中,沿着筒壁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旋转的刀具241与摩擦柱271的研磨后,较细的颗粒从转动盘24与分离筒28的底部的缝隙中进入分离筒28中,然后在分离器252的搅拌作用下,较大的颗粒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甩到分离筒28的侧壁上,较小的颗粒在抽风机42产生的负压下进入到抽风筒41中。

刀具241从下向上逐渐靠近摩擦柱271的结构,可以将自下向上运动的物料分级研磨,分级研磨可使物料研磨的更加充分;拨料装置242采用与转动盘24的旋向相反的螺旋柱可将进入分离筒28中的较大的颗粒从分离筒28与转动盘24的缝隙中拨回研磨筒27,防止其在分离筒28中堆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