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835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打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可双边送料、以及对产品进行多工位同时打磨加工的打磨机。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制备过程中常常通过打磨工艺对产品的表面进行磨光处理,打磨就是利用砂轮、砂纸等砂粒固定的工具对产品表面进行机械磨制,其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品去除毛刺、表面锈蚀处理、成品表面抛光、打磨洗净工作、成品表面清光、去除氧化薄膜等等。

传统的打磨工艺一般是直接手工打磨或者是利用打磨机打磨,工人劳动强度大,加工环境噪音、粉尘污染严重,加工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产品加工成本较高,加工周期长,而且产品在打磨加工过程中通过工人的经验进行打磨精度和质量判断,加工的产品精度无法统一,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生产效率低。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打磨机由于其具有节省时间、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产品差异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自动化打磨机一般只能对一个产品进行周期性地打磨加工,不能达到多个产品同时多工位进行打磨加工,生产效率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打磨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磨机,包括工作台和安全门,工作台被安全门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安全门上设有开孔,其中,打磨机还包括送料装置和搬运装置,送料装置设置在第一区域,搬运装置跨越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地设置,送料装置设有两个储料机构、壳组件以及两个X轴移动机构,壳组件、工作台和安全门之间围成腔体,腔体在朝向开孔方向设有一端开口,两个储料机构分别位于壳组件的两侧,两个X轴移动机构设置在两个储料机构的侧面,储料机构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两个X轴移动机构控制待加工产品移动,搬运装置设有连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以及工件夹具,Z轴移动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Z轴移动机构控制连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移动,Y轴移动机构控制连动机构移动,工件夹具安装在连动机构上,工件夹具用于装夹待加工产品。

由此可见,送料装置设有两个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的储料机构,分别通过两个X轴移动机构的移动来推动待加工产品进入腔体,从而进行双边送料给腔体。Z轴移动机构控制连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移动,工件夹具安装在连动机构上,从而控制工件夹具竖直移动进行装夹腔体内的待加工产品,再通过Y轴移动机构控制工件夹具带动待加工产品搬运到第二区域,以便进行后续的打磨加工。可自动化双边送料以及搬运至第二区域加工,其中工件夹具可设置多个进行多工位产品装夹,进行多工位产品同时搬运,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座、导轨以及两个密封盖,第一固定座安装在工作台上,壳组件套在第一固定座上,导轨安装在第一固定座的凹槽内,两个密封盖分别罩在第一固定座和导轨的两端,X轴移动机构可移动地与导轨配合。

由此可见,壳组件套在第一固定座上,导轨安装在第一固定座的凹槽内,两个密封盖分别罩在第一固定座和导轨的两端,X轴移动机构可移动地与导轨配合。利用两个密封盖的优良密封性能,进行对第一固定座和导轨的两端密封,保证工作环境优良,提高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控制机构,第一驱动控制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位于第一区域的下方,第一驱动控制机构控制X轴移动机构在导轨上移动。

由此可见,第一驱动控制机构控制X轴移动机构在导轨上移动,结构简单,传动性能可靠。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X轴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块和连接件,位于第一区域的工作台镜像错开地设置有两个开槽,移动块可移动地与导轨配合,连接件穿过开槽地设置在移动块和第一驱动控制机构之间,第一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连接件移动。

由此可见,移动块可移动地与导轨配合,连接件穿过开槽地设置在移动块和第一驱动控制机构之间,第一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连接件移动,传动性能可靠,提高送料传输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器和第一驱动气缸,第一缓冲器和第一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驱动气缸的第一活塞杆末端与连接件连接,第一缓冲器用于吸收连接件的冲击能量。

由此可见,第一缓冲器用于吸收连接件的冲击能量,避免连接件压伤待加工产品,提高送料精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Z轴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悬臂、滑块以及第二驱动控制机构,第二固定座安装在工作台上,第二驱动控制机构与第二固定座连接,悬臂的一端连接滑块,悬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控制机构,第二驱动控制机构控制悬臂移动,悬臂与Y轴移动机构连接,滑块与连动机构连接。

由此可见,悬臂的一端连接滑块,悬臂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控制机构,第二驱动控制机构控制悬臂移动,悬臂与Y轴移动机构连接,滑块与连动机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性能可靠。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Y轴移动机构包括横梁、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以及两个第二缓冲器,横梁连接悬臂,两个第二缓冲器分别安装在横梁上,第三驱动控制机构安装在横梁的侧面,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位于两个第二缓冲器之间,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与连动机构连接,第三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连动机构移动。

由此可见,两个第二缓冲器分别安装在横梁上,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位于两个第二缓冲器之间,第二缓冲器用于吸收第三驱动控制机构的冲击能量,避免压伤连动机构上的工件夹具上的产品,提高送料精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动机构包括连动杆和滑轨,工件夹具连接至连动杆,滑轨设置在连动杆上,滑块与滑轨可移动地配合设置,连动杆与第三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第三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连动杆移动。

由此可见,工件夹具连接至连动杆,滑轨设置在连动杆上,滑块与滑轨可移动地配合设置,连动杆与第三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第三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连动杆移动。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传动性能稳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弹簧,第二驱动气缸与第二固定座连接,第二驱动气缸的第二活塞杆的尾端设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悬臂的另一端设有挡板,第二活塞杆与挡板连接,挡板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弹簧抵接在上压板和挡板之间,第二驱动气缸控制第二活塞杆移动。

由此可见,第二驱动气缸的第二活塞杆的尾端设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悬臂的另一端设有挡板,第二活塞杆与挡板连接,挡板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弹簧抵接在上压板和挡板之间,第二驱动气缸控制第二活塞杆移动。利用弹簧的作用力使移动机构作用在工件夹具上的力为弹性力,放置压伤产品,结构简单,提高加工精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为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活塞位于两个第二缓冲器之间,活塞与连动机构连接。

由此可见,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为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活塞位于两个第二缓冲器之间,能确保甚至在高速的情况下活塞平稳地停止,减小打磨机的体积,提高传动力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送料装置局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搬运装置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搬运装置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搬运装置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搬运装置局部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第一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第一视角局部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第二视角局部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仰视图。

图17是图16在A-A处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打磨装置第二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打磨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1是打磨机1的结构图,图2和图3是打磨机1的送料装置6不同视角结构图,图4是打磨机1的送料装置6结构分解图,图5是打磨机1的送料装置6仰视图,图6是打磨机1的送料装置6局部结构图。打磨机1包括工作台2和安全门3,安全门3设置在工作台2上,工作台2被安全门3分隔成第一区域4和第二区域5,安全门3上设有开孔31,其中,打磨机1还包括送料装置6、搬运装置7以及两个打磨装置8,送料装置6设置在第一区域4,搬运装置7跨越第一区域4和第二区域5设置,两个打磨装置8并排设置在第二区域5,工作台2套在两个打磨装置8上,送料装置6用于输送待加工产品(未标示),搬运装置7用于接收第一区域4的送料装置6输送的待加工产品并且搬运到第二区域5内,同时搬运装置7对第二区域5的不同工位加工产品(未标示)搬运至下一步工位打磨加工,打磨装置8用于接收搬运装置7搬运的产品(未标示)并且对其进行打磨加工。

送料装置6包括第一固定座64、导轨65、两个储料机构62、壳组件61、两个密封盖63、两个X轴移动机构66以及两个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第一固定座64安装在工作台2上,导轨65安装在第一固定座64的第一凹槽641内,壳组件61套在第一固定座64上,壳组件61、工作台2和安全门3围成在朝向开孔31方向一端开口的腔体612,两个储料机构62分别位于壳组件61的两侧并与第一固定座64连接,两个密封盖63分别位于两个储料机构62的侧面并罩在第一固定座64和导轨65的两端,两个X轴移动机构66分别与导轨65配合并相对导轨65水平移动,储料机构62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X轴移动机构66用于控制两个储料机构62分别向腔体612双向送料,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设置在工作台2位于第一区域4的下方,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控制X轴移动机构66在导轨65上水平移动。

储料机构62设有四条导向条621以及侧盖622,其中两条导向条621安装在壳组件61的侧面上,另外两条导向条621分别安装在侧盖622的两侧,四条导向条6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64连接,待加工产品可放置在四条导向条621围成的内部。位于第一区域4的工作台2镜像错开地设置有两个第一开槽21,X轴移动机构66包括移动块661和第一连接件662,移动块661可移动地与导轨65配合,第一连接件662穿过第一开槽21地设置在移动块661和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之间,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控制第一连接件662水平移动并带动移动块661在导轨65上水平移动,伴随着移动块661的水平移动从而推动待加工产品进入腔体612。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包括第一缓冲器673和第一驱动气缸672,第一缓冲器673和第一驱动气缸672分别安装在工作台2位于第一区域4的下方,第一驱动气缸672的第一活塞杆671末端与第一连接件662连接,第一缓冲器673用于吸收第一连接件662的冲击能量。

两个储料机构62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有选择地控制两个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的其中一个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进行工作,从而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的第一驱动气缸672控制第一活塞杆671在朝腔体612方向沿X轴水平移动,同步第一连接件662在第一开槽21内水平移动并带动移动块661在滑轨65上水平移动,伴随着移动块661的水平移动从而推动待加工产品进入腔体612,当第一连接件662与第一缓冲器673接触时,第一活塞杆671停止移动。接着第一驱动气缸672控制第一活塞杆671远离腔体612方向沿X轴水平移动,直至第一开槽21限制第一连接件662的行程从而停止移动,同时对应的储料机构62内的待加工产品往下移动一个产品高度的位移,等待下一次给腔体612送料。如此反复,当该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对应的储料机构62的待加工产品全部输送完毕,即可更换另外一个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进行工作,控制对相应的储料机构62向腔体612送料。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两个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可间隔性地控制两个储料机构62进行双边送料给腔体612。

参见图7、图8、图9和图10,图7和图8是打磨机1的搬运装置7不同视角结构图,图9是打磨机1的搬运装置7结构分解图,图10是打磨机1的搬运装置7局部结构图。搬运装置7包括连动机构73、Y轴移动机构72、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以及五个工件夹具74,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分别安装在工作台2上,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分别与连动机构73和Y轴移动机构72连接,第一Z轴移动机构71可控制连动机构73和Y轴移动机构72同步竖直移动,Y轴移动机构72与连动机构73连接,Y轴移动机构72可控制连动机构73水平移动,五个工件夹具74分别安装在连动机构73上,位于连动机构73首端的第一工件夹具74a可移动地位于腔体612内,第一工件夹具74a用于装夹腔体612内的待加工产品并搬运到第二区域5内。

第一Z轴移动机构71包括第二固定座711、悬臂714、第一滑块715以及第二驱动控制机构,第二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712和第一弹簧717,第二固定座711安装在工作台2上,第二驱动气缸712与第二固定座711连接,第二驱动气缸712的第二活塞杆713的尾端设有第一上压板718和第一下压板719,悬臂714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块715,悬臂71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挡板716,第二活塞杆713位于第一挡板716的第二凹槽内,第一挡板716位于第一上压板718和第一下压板719之间,第一弹簧717抵接在第一上压板718和第一挡板716之间,第二驱动气缸712控制第二活塞杆713竖直移动,带动悬臂714相对第二固定座711竖直移动。

Y轴移动机构72包括横梁721、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以及两个第二缓冲器722,横梁7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的悬臂714,两个第二缓冲器722分别安装在横梁721上,本实施例的第三驱动控制机构为无杆气缸723,无杆气缸723安装在横梁721的侧面,无杆气缸723的活塞724位于两个第二缓冲器722之间,第二缓冲器722用于吸收活塞724沿Y轴水平移动的冲击能量,活塞72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725。

连动机构73包括第一连动杆731、两个第一滑轨732和五个第三连接件733,五个第三连接件733把五个工件夹具74分别连接至第一连动杆731,两个第一滑轨732分别位于第一连动杆731上,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位于悬臂714上的第一滑块715分别与两个第一滑轨732可移动地配合设置,活塞724上的第二连接件725连接第一连动杆731并位于两个第一滑轨732之间,位于第一连动杆731首端的第一工件夹具74a可移动地位于腔体612内,第一工件夹具74a用于装夹腔体612内的待加工产品并搬运到第二区域5内。

第二驱动气缸712控制第二活塞杆713竖直往下移动,带动悬臂714相对第二固定座711竖直往下移动,伴随着横梁714、无杆气缸723和第一连动杆731同时往下移动,位于腔体612内的第一工件夹具74a同步往下移动并装夹腔体612内的待加工产品,同时位于第二区域5的第二工件夹具74b、第三工件夹具74c、第四工件夹具74d和第五工件夹具74e分别装夹不同工位加工产品。接着,第二驱动气缸712控制第二活塞杆713竖直往上移动,带动悬臂714相对第二固定座711竖直往上移动,伴随着横梁714、无杆气缸723和第一连动杆731同时往上移动,五个工件夹具74装夹产品同步往上移动。

然后,无杆气缸723控制活塞724远离腔体612方向沿Y轴水平移动,带动第一连动杆731上的两个第一滑轨732在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位于悬臂714一端的第一滑块715上水平移动,当活塞724与第二缓冲器722接触时,活塞724停止移动,此时之前位于腔体612内的第一工件夹具74a带动待加工产品移动至第二区域5,同时位于第二区域5的第二工件夹具74b、第三工件夹具74c和第四工件夹具74d分别带动不同工位加工产品移动至下一个工位,第五工件夹具74e带动已完成加工产品移动至出料装置9。

从而,第二驱动气缸712控制第二活塞杆713竖直往下移动,带动悬臂714相对第二固定座711竖直往下移动,伴随着横梁721、无杆气缸723和第一连动杆731同时往下移动,第一工件夹具74a、第二工件夹具74b、第三工件夹具74c和第四工件夹具74d把产品放置在打磨装置8上,以便进行对待加工产品进行第一工位打磨加工、不同工位加工产品进行下一步工位打磨加工,第五工件夹具74e装夹的已完成加工产品放置在出料装置9上。接着,第二驱动气缸712控制第二活塞杆713竖直往上移动,带动悬臂714相对第二固定座711竖直往上移动,伴随着横梁721、无杆气缸723和第一连动杆731同时往上移动,五个工件夹具74往上移动。然后,无杆气缸723控制活塞724在朝腔体612方向沿Y轴水平移动,带动第一连动杆731上的两个第一滑轨732在两个第一Z轴移动机构71位于悬臂714一端的第一滑块715上水平移动,当活塞724与第二缓冲器722接触时,活塞724停止移动,此时之前位于第二区域5的第一工件夹具74a移动至腔体612内。如此反复循环,对待加工产品、不同工位加工产品和已加工产品进行搬运输送。

参见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图11和图12是打磨机1的打磨装置8不同视角结构图,图13和图18是打磨机1的打磨装置8不同局部结构分解图,图14和图15是打磨机1的打磨装置8不同视角局部结构图,图16是打磨机1的打磨装置8仰视图,图17是图16在A-A处的剖视图。两个打磨装置8并排设置在第二区域5,工作台2套在两个打磨装置8上,可根据产品打磨加工的不同精度要求,两个打磨装置8可进行粗磨加工或是细磨加工。打磨装置8包括第二Z轴移动机构81和两个加工装置86,第二Z轴移动机构81包括四个导柱816、四个导套815、升降板814、第一固定板817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811、丝杆812和螺母813,四个导柱816设置在工作台2和第一固定板817之间,四个导套815分别可滑动地套在四个导柱816上,升降板814套在四个导套815上,第一电机811安装在第一固定板817的下方,丝杆812与第一电机811连接,第一电机811控制丝杆812旋转,螺母813安装在升降板814上,螺母813套在丝杆812上配合旋转。第一电机811控制丝杆812正反转,伴随着丝杆812与螺母813的配合正反转,从而升降板814带动四个导套815沿着四个导柱816上下移动。

两个加工装置86分别交错地并排设置在工作台2上,加工装置86包括夹具组件82和两个加工控制组件83。夹具组件82包括加工夹具829、第四连接件828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第二电机821、第二固定板822、旋转盘824、第二连动杆826、光电感应器827,第二固定板822通过四个连杆823与工作台2连接,第二电机821位于第二固定板822的下方,旋转盘824和光电感应器827位于第二固定板822的上方,第二电机821与旋转盘824连接并控制旋转盘824旋转,旋转盘824的上方在偏离轴心的位置设有圆柱825,旋转盘824的下方设有凸台830,光电感应器827设有第三凹槽,凸台830可插入第三凹槽内并可相对于第三凹槽转动,光电感应器827用于检测旋转盘824转动一周后的停止点,第二连动杆826连接圆柱825和第四连接件828,该第四连接件828呈U形设置,工作台2设有两个第二开槽22,第四连接件828穿过两个第二开槽22并与加工夹具829连接,加工夹具829用于固定工件夹具74搬运的产品。第二电机821控制旋转盘824正反转,通过偏离旋转盘824轴心设置的圆柱825来带动第二连动杆826水平移动,从而控制加工夹具829水平移动。当第二电机821控制旋转盘824旋转时,凸台830同步旋转盘824的旋转而转出光电感应器827的第三凹槽,当旋转盘824旋转一周后,凸台830转回光电感应器827的第三凹槽处,光电感应器827检测到旋转盘824转动一周后的停止点,停止点信号反馈回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第二电机821停止工作,从而旋转盘824停止转动。

两个加工控制组件83分别安装在升降板814上并相对地设置在加工夹具829的两侧,加工控制组件83包括盒组件831、打磨夹具840、移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控制机构,盒组件831安装在升降板814上,移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控制机构位于盒组件831内部,打磨夹具840穿过第二开槽22地连接在移动机构上,打磨夹具840用于安装打磨器件85,移动机构与第四驱动控制机构连接,第四驱动控制机构控制移动机构水平移动。

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839和第二滑轨838,第二滑轨838的两端与盒组件831的两侧面连接,第二滑块839与第二滑轨838可移动地配合设置,打磨夹具840穿过第二开槽22地连接在第二滑块839上,第二滑块839向下延伸设有第二挡板836,第四驱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气缸832和第二弹簧835,第三驱动气缸832安装在盒组件831内部,第三驱动气缸823的第三活塞杆833的末端设置有第二上压板837和第二下压板834,第三活塞杆833位于第二挡板836的第四凹槽内,第二挡板836位于第二上压板837和第二下压板834之间,第二弹簧835抵接在第二下压板834和第二挡板836之间,第三驱动气缸832控制第三活塞杆833水平移动,第二挡板836带动第二滑块839水平移动,同步打磨夹具840带动打磨器件85水平移动。

两个加工控制组件83的打磨夹具840相对地设置在加工夹具829的两侧,通过第三驱动气缸832控制第三活塞杆833在第二开槽22内朝向加工夹具829方向水平移动,伴随着第二挡板836带动第二滑块839水平移动,同步打磨夹具840带动打磨器件85在朝加工夹具829方向水平移动,从而打磨器件85对加工夹具829上的产品两侧面进行打磨加工。当打磨加工完毕,第三驱动气缸832控制第三活塞杆833在第二开槽22内远离加工夹具829方向水平移动,伴随着第二挡板836带动第二滑块839水平移动,同步打磨夹具840带动打磨器件85在远离加工夹具829方向水平移动,从而打磨器件85结束对加工夹具829上的产品两侧面打磨加工。

加工装置86还包括吸尘组件84,吸尘组件84设有漏斗841和吸管842,漏斗841位于两个加工控制组件83的盒组件831之间并安装在升降板814上,吸管842穿过第一固定板817并与漏斗841连通。当打磨器件85对加工夹具829上的产品进行打磨加工时,所产生的灰尘或颗粒等由于重力会落到漏斗841内,通过吸管842排出打磨机1的外部。

参见图19,图19是打磨机1的工作状态局部剖视图。打磨机1的两个储料机构62用于放置待加工产品,有选择地控制两个第一驱动控制机构67进行双边送料。

搬运装置7跨越第一区域4和第二区域5设置,搬运装置7的第一Z轴移动机构71控制连动机构73和Y轴移动机构72同步竖直移动,Y轴移动机构72与连动机构73连接,Y轴移动机构72控制连动机构73水平移动,第一工件夹具74a可移动地位于腔体612内,第一工件夹具74a用于装夹腔体612内的待加工产品,Y轴移动机构72和第一Z轴移动机构71分别控制第一工件夹具74a、第二工件夹具74b、第三工件夹具74c和第四工件夹具74d把产品放置在加工夹具829上,以便进行对待加工产品进行第一工位打磨加工、不同工位加工产品进行下一步工位打磨加工,第五工件夹具74e装夹的已完成加工产品放置在出料装置9上。

打磨装置8用于接收搬运装置7搬运的产品,并且通过控制相对地设置在加工夹具829的两侧的打磨夹具840水平移动,从而带动打磨器件85对加工夹具829上的产品两侧面打磨加工。

上述打磨机1可自动化双边送料,并且能够对产品进行多工位同时打磨加工,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