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轨铣磨车的顶车防震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5415发布日期:2018-09-28 18:1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轨铣磨车的顶车防震油缸。



背景技术:

据了解,由于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运营密度高,铁轨运用工况恶劣,容易产生波浪型磨耗、肥边等缺陷,对安全性、舒适性、噪音等带来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铁轨进行定期的修复,一是改善其平稳性、舒适性和运输安全性,二是延长铁轨的寿命及提高维护经济性。铁轨铣磨车是一种清洁、高效、高精度新型铁轨修复设备。铁轨铣磨车在铣磨时车身会发生震动,长期震动增大轮毂与轴承之间的磨损,磨损加剧会使轴承损坏,使铣磨车无法行驶。长期震动还会加大零部件之间的间隙,降低零部件之间的紧固程度,使零部件松懈、脱落,会对安全造成影响。同时,车身发生震动,还会影响铣磨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铁轨铣磨车的顶车防震油缸,该顶车防震油缸竖直、对称安装在铁轨铣磨车的底盘下。通过该顶车防震油缸的缓冲作用,减弱了铁轨铣磨车在铣磨时由于车身发生震动而造成的不利影响。该顶车防震油缸利用液体的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在压缩时吸收能量和流动时耗散能量的特性,将震动减少到最小甚至消除震动。在铣磨车进行铣磨时,开启油缸,进油口进油推动活塞杆上升,铣磨车底盘被适当抬高。铣磨时产生的震动被油缸中充入的液压油吸收,大大降低了车轮轴承等零部件之间刚性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减弱了对车轮轴承等零部件的损坏。同时,由于铣磨震动的减弱,更有利于铣磨精度的提高,实现轨道平顺度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铁轨铣磨车的顶车防震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缸筒、活塞、活塞杆、导向套、缸底、油口和调整装置,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并置于所述缸筒内,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套装有起导向作用的所述导向套,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导向套之间滑动安装,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调整轮、基座、转动轴,所述基座向上部延伸形成两个凸耳,每个凸耳上都有一个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调整轮相配合,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缸筒与所述缸底焊接。

优选地,所述缸筒与所述导向套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沉头螺钉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调整轮小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顶车防震油缸还包括两个导向板和安装法兰,该导向板的底部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在所述安装法兰上,所述导向板套装在所述基座凸耳的外表面,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基座凸耳之间滑动安装,所述缸筒与所述安装法兰焊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分别内拐形成凸伸,所述导向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凸伸的内表面分别与所述基座凸耳的外表面小间隙配合,致使所述导向板套装在所述基座凸耳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调整装置的转动轴沿轴向延长,所述导向板的上部中间处开设有贯穿槽,与所述转动轴的延长部分相配合,该贯穿槽的宽度与所述调整装置的转动轴的直径相当。

优选地,所述顶车防震油缸还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活塞和所述导向套之间,并套装在所述活塞杆上。

优选地,在所述导向套的下部中间处开设有贯穿槽,与所述复位弹簧相配合,所述贯穿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顶车防震油缸的活塞的直径为100mm,活塞杆的直径为60mm,活塞工作行程为3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轨铣磨车的顶车防震油缸,该顶车防震油缸竖直、对称安装在铁轨铣磨车的底盘下。通过该顶车防震油缸的缓冲作用,减弱了铁轨铣磨车在铣磨时由于车身发生震动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铣磨车进行铣磨时,开启油缸,活塞杆上升,与活塞杆连接的调整装置的调整轮接触到铣磨车底盘,底盘被适当抬高。通过调整轮与铣磨车底盘接触,能吸收铣磨铁轨时产生的震动。当铣磨车震动,特别是左右摆动时,因为调整轮的表面是圆弧形的,底盘在摆动时虽然角度会发生变化,但底盘总能在与它接触的调整轮的弧形面上找到合适的受力点,将震动的能量转递到油缸中吸收。这样减弱震动,使铣磨车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调整装置;2导向板;3活塞杆;4导向套;5安装法兰;6复位弹簧;7缸筒;8活塞;9缸底;10油口;11调整轮;12安装孔;13凸耳;14基座;1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铁轨铣磨车的顶车防震油缸,包括有缸筒7、活塞8、活塞杆3、导向套4、缸底9、油口10、调整装置1、导向板2和安装法兰5。缸筒7与缸底9焊接。缸筒7与导向套4螺纹连接。活塞杆3的一端与活塞8螺纹连接并置于缸筒9内,在活塞杆3的外周面套装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向套4,活塞杆3与导向套4之间滑动安装,调整装置1包括调整轮11、基座14、转动轴15,基座14向上部延伸形成两个凸耳13,每个凸耳13上都有一个与转动轴15相配合的安装孔12,转动轴15穿过安装孔12与调整轮11小间隙配合,基座14的底部与活塞杆3的另一端通过沉头螺钉连接。两个导向板2的底部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在安装法兰5上,导向板2套装在基座凸耳13的外表面,导向板2与基座凸耳13之间滑动安装。缸筒7与安装法兰5焊接。

导向板2可以这样套装在基座凸耳13的外表面上:导向板2的两端分别内拐形成凸伸,导向板2的内表面和凸伸的内表面分别与基座凸耳13的外表面小间隙配合。安装导向板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调整装置在震动中的稳定性,减小左右摇晃的程度。

还可以将转动轴15沿轴向延长,导向板2的上部中间处开设有贯穿槽,与转动轴15的延长部分相配合,该贯穿槽的宽度与调整装置的转动轴15的直径相当。转动轴嵌合在贯穿槽中,更进一步增强了调整装置在震动中的稳定性,减小左右摇晃的程度。

当油压系统出现问题,伸出去的活塞杆不能复位时,可以在活塞杆3上套装复位弹簧6。该复位弹簧6位于活塞8和导向套4之间。为了增强复位的能力,应选择弹变能力强的较长的弹簧,为了配合这种弹簧,在导向套4的下部中间处开设有贯穿槽,该贯穿槽的直径大于复位弹簧6的外径。这样有了更大的空间容纳复位弹簧6。

本实用新型的油缸活塞8的直径为100mm,活塞杆3的直径为60mm,活塞工作行程为32.5mm。油缸体积较小,方便安装在底盘下,但是具有足够的支撑力,能产生23Mpa的工作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