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5401发布日期:2018-09-28 18:1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悬置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液压悬置机构中的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对接以在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之间形成阻尼液流动的流道空间,解耦膜位于流道空间内,通过解耦膜的微变形,可以改变流道空间内阻尼液的流动状态,从而改变液压悬置机构的阻尼。

相关技术中,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分别设有定位结构和定位孔,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组装时,先令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通过定位结构插接在定位孔内,随后通过压力装置或电烙铁将定位结构膨胀以使定位结构与定位孔定位配合,从而实现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组装,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组装后无法拆卸,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之间的解耦膜无法更换,液压悬置机构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更方便的液压悬置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液压悬置机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压悬置机构,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设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上流道板设有第一流道口,所述下流道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相连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下流道板与所述上流道板扣合,以在所述上流道板与所述下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空间,所述下流道板设有第二流道口和溢流口,所述解耦膜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流道空间内,且所述解耦膜适于止抵在下流道板的表面以封堵所述溢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压悬置机构,上流道板与下流道板可以重复拆装,流道空间内的解耦膜的维护更方便,从而液压悬置机构的维护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悬置机构,所述上流道板为尼龙件,且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卡接凸起,所述下流道板为金属件,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卡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凸起包括卡接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上流道板的板本体与所述卡接部之间,且所述卡接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适于在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卡接孔期间与所述卡接孔导向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悬置机构,所述上流道板与所述下流道板均为圆形且所述上流道板与所述下流道板的圆心正对,所述溢流口为多个且至少部分地环绕所述下流道板的圆心设置,所述解耦膜的圆心与所述下流道板的圆心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上流道板的圆心设有圆心定位凸起,所述下流道板的圆心设有圆心定位孔,所述圆心定位凸起穿设所述解耦膜的圆心并定位在所述圆心定位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口正对。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流道板还设有止转定位凸起,所述下流道板设有与所述止转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止转定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止转定位凸起在径向上避让所述解耦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压悬置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车辆的维护更方便,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机构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的安装图。

附图标记:

液压悬置机构100,压盖1,皮碗2,上流道板3,卡接凸起31,卡接部311,导向面3111,连接部312,圆心定位凸起32,第一流道口33,解耦膜4,下流道板5,卡接孔51,圆心定位孔52,第二流道口53,溢流口54,止转定位孔55,悬置主体6,形腔61,主体内管7,主体内芯8,悬置托臂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机构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机构100可以包括上流道板3、下流道板5和解耦膜4,上流道板3可以设有第一卡接结构,上流道板3可以设有第一流道口33,下流道板5可以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相连的第二卡接结构,下流道板5可以设有第二流道口53和溢流口54。

如图2所示,通过将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压紧,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配合,通过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本身的材料性能收缩,装配到位后样件回复到原有状态,从而下流道板5可以与上流道板3可拆卸地扣合固定。

在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之间可以形成流道空间,第一流道口33、第二流道口53和溢流口54均可以与流道空间连通。由此,阻尼液可以从第一流道口33流入流道空间,并从第二流道口53以及溢流口54流出流道空间,或者阻尼液可以从第二流道口53以及溢流口54流入流道空间,并从第一流道口33流出流道空间。

如图1所示,解耦膜4可以可移动地设置在流道空间内,当阻尼液的波动频率较低,解耦膜4可以保持止抵在下流道板5的表面以封堵溢流口54,由此,阻尼液仅通过第一流道口33流入流道空间并通过第二流道口53离开流道空间,或者仅通过第二流道口53流入流道空间并通过第一流道口33离开流道空间,此时流道空间通过下流道板5处的等效横截面积较小,流道空间内的阻尼液不易从下流道板5处进出,从而流道空间内的阻尼液的阻尼较大。

当阻尼液的波动频率较高时,阻尼液可以推动解耦膜4离开下流道板5的表面以使溢流口54敞开,由此,阻尼液可以同时通过溢流口54和第二流道口53从下流道板5进入或离开流道空间,此时流道空间通过下流道板5处的等效横截面积较大,流道空间内的阻尼液容易从下流道板5处进出,从而流道空间内的阻尼液的阻尼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悬置机构100,通过设置可以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下流道板5可以与上流道板3可拆卸地扣合固定,下流道板5与上流道板3之间拆装方便,流道空间内的解耦膜4的维护更方便,从而液压悬置机构100的维护更方便。同时液压悬置机构100在性能测试中上流道板3和下流道板5多次拆装,避免样件浪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压悬置机构100还可以包括压盖1、皮碗2、悬置主体6、主体内管7、主体内芯8以及悬置托臂9。当液压悬置结构安装时,可以将组装好的上流道板3、解耦膜4和下流道板5整体放置于悬置主体6内的型腔内,进而在上流道板3处依次安装皮碗2和压盖1,并通过旋铆工艺依次旋紧,以令形腔61形成密闭空间。

如图1所示,主体内管7可以在下方与悬置主体6压装,悬置主体6可以通过螺栓与车辆的车身纵梁固定,悬置主体6上可以设有安装孔,主体内芯8可以位于安装孔内且与悬置主体6硫化连接。

如图1所示,悬置托臂9为固定在悬置主体6下方,悬置托臂9的一侧可以通过螺栓与悬置主体6螺栓连接,悬置托臂9的另一侧可以与车辆的变速器螺栓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流道板3可以为尼龙件,且第一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接凸起31,卡接凸起31与上流道板3可以整体注塑成型,上流道板3制造更方便。下流道板5可以为金属件,且第二卡接结构可以为卡接孔51,由此,仅需在下流道板5开设焊接件,无需在下流道板5处焊接卡接结构,下流道板5制造更方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接凸起31可以包括卡接部311与连接部312,连接部312可以连接在上流道板3的板本体与卡接部311之间,且卡接部31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连接部312的横截面面积。由此,卡接凸起31在穿设卡接孔51后,连接部312可以位于卡接孔51内,卡接部311可以穿出卡接孔51外并止抵在下流道板5背离上流道板3的侧面,从而实现下流道板5与上流道板3的卡接固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接部311的自由端可以为导向尖端,卡接部311可以具有导向面3111,卡接部311卡入卡接孔51时,导向面3111可以与卡接孔51导向配合,以方便卡接部311穿设卡接孔51,便于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的组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均为圆形,上流道板3的圆心可以与下流道板5的圆心正对,溢流口54可以为多个且可以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间隔环绕下流道板5的圆心设置,解耦膜4的圆心可以与下流道板5的圆心正对。由此,可以保证解耦膜4贴设在下流道板5表面时,解耦膜4可以更好地封闭溢流口5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流道板3的圆心可以设有圆心定位凸起32,下流道板5的圆心可以设有圆心定位孔52,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组装时,第一圆心定位凸起32可以穿设解耦膜4的圆心并定位在圆心定位孔52内。

由此,圆心定位凸起32可以对解耦膜4在流道空间内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即保证解耦膜4在阻尼液的波动下仅沿穿设上流道板3的圆心以及下流道板5的圆心的轴线平移,从而解耦膜4重新贴设在下流道板5表面时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保证对溢流口54的封闭。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流道口33可以与第二流道口53正对。由此,阻尼液在通过第一流道口33与第二流道口53中的一个流道口进入流道空间内后,可以更顺畅地从第一流道口33与第二流道口53中的另一个流道口流出流道空间。

更加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流道板3还可以设有止转定位凸起,下流道板5可以设有与止转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止转定位孔55,止转定位凸起可以与圆心定位凸起32共同防止上流道板3相对下流道板5转动,从而避免上流道板3与下流道板5错装,实现第一流道口33与第二流道口53正对。

更加具体地,止转定位凸起可以在下流道板5的径向上避让解耦膜4,换言之,止转定位凸起可以设置在解耦膜4的径向外侧,从而止转定位凸起配合在止转定位孔55内时,可以防止止转定位凸起穿设解耦膜4。一方面可以使解耦膜4在流道空间内移动更顺畅,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解耦膜4的完整性,保证解耦膜4贴设在下流道板5表面时可以更好地封闭溢流口54。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液压悬置机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液压悬置机构100,车辆的维护更方便,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