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抽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228发布日期:2018-11-20 19:2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循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抽吸设备。



背景技术:

循环抽吸设备,在循环抽吸时,空气通过末端抽吸装置的吸气口进入抽吸设备的主体,然后再从抽吸设备主体的排气口排入末端抽吸装置的排气口,末端抽吸装置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又从其吸气口吸入,如此形成循环抽吸。

现有技术中,循环抽吸设备的主体与末端抽吸装置之间需要用到两根单独的风道,吸气管和排气管,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然而当循环抽吸设备需要紧急组装使用时,两根管道的组装将耗时耗力,给循环抽吸设备的快速响应带来不利;同时由于末端抽吸装置是给人来使用的,其带着的两根管道导致末端抽吸装置笨重,占用人的操作空间,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组装且结构轻便、小型化的循环抽吸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抽吸设备,包括抽吸主体设备、双层管道以及末端抽吸设备,所述双层管道的一端连接抽吸主体设备,另一端连接末端抽吸设备,其中,所述双层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之外,所述内管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在所述主体设备与所述末端抽吸设备之间形成循环气流回路。

可选的,所述抽吸设备主体上同轴设置有外管被连接接头和内管被连接接头,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与所述外管连通,所述内管被连接接头与所述内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外管通过依次连接的外管接头、过渡管接头以及卡扣接头与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实现连接,所述外管接头与所述过渡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渡管接头与所述卡扣接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扣接头与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通过卡扣扣合。

可选的,所述卡扣接头内设有供内管接头穿过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气流孔。

可选的,所述卡扣接头的内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和所述连接环之间设有台阶结构,所述凸块与所述台阶结构间隔设置,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法兰,所述法兰上开设有供凸块穿过的凹槽,通过旋转,使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位置错开,以使所述法兰卡设于所述凸块与所述台阶之间,实现所述卡扣接头与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的卡接。

可选的,所述卡扣接头与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凸块与所述密封垫之间具有间距。

可选的,所述外管接头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过渡管接头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管接头与所述过渡管接头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过渡管接头上设置沉孔,所述卡扣接头上设置螺钉通孔,过渡管接头的第二端通过螺钉与卡扣接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内管通过内管接头与内管被连接接头实现连通,内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内管通过卡簧连接,内管接头的另一端端面与内管被连接接端面相互贴合。

可选的,所述内管接头与所述内管被连接接头之间设有密封垫。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抽吸设备,包括抽吸主体设备、双层管道以及末端抽吸设备,双层管道的一端连接抽吸主体设备,另一端连接末端抽吸设备,其中,双层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和内管,外管套设于内管之外,内管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在抽吸主体设备与末端抽吸设备之间形成循环气流回路。

通过将原本需要设置在抽吸设备主体与末端抽吸设备的两根单独的风道,设置成双层风管的结构,即将用于气流循环的两根管道设置成同轴分布的外管和内管结构,在抽吸主体设备与末端抽吸设备之间形成循环气流回路。通过这种改进,可以实现循环抽吸设备组装时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使得循环抽吸设备的体积更趋于小型化,减小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两根气流循环管的循环抽吸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抽吸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抽吸设备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管; 2、内管; 3、外管被连接接头;

4、内管被连接接头; 5、外管接头; 6、过渡管接头;

7、卡扣接头; 71、凸块; 72、连接环; 73气流孔;

74、台阶结构; 8、密封垫; 9、内管接头; 91、凸缘;

10、弹性装置; 11、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抽吸设备,包括抽吸主体设备、双层管道以及末端抽吸设备,双层管道的一端连接抽吸主体设备,另一端连接末端抽吸设备,其中,双层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1和内管2,外管1套设于内管2之外,内管2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外管1和内管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在主体设备与末端抽吸设备之间形成循环气流回路。

本实施例通过将循环抽吸设备中原本需要单独设置的两根气流管道,设置成双层管道,具体为同轴分布的外管1和内管2,在内管内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在循环抽吸时,空气是通过从末端抽吸设备的吸气口顺着第一气流通道进入抽吸主体设备,然后再从抽吸主体设备的排气口顺着第二气流通道排入末端抽吸设备的排气口,而末端抽吸设备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又从其吸气口吸入,如此形成循环抽吸。通过这种分布使得循环抽吸设备在需要紧急使用时,无需进行两个管道的分别安装,从而实现循环抽吸设备组装时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使得循环抽吸设备的体积更趋于小型化,减小占用空间。

其中,抽吸设备主体上同轴设置有外管被连接接头3和内管被连接接头4,外管被连接接头3与外管1连通,内管被连接接头4与内管2连通。通过在抽吸设备主体上采用外管被连接接头、内管被连接接头分别与外管、内管进行连通,从而使得双层管道与抽吸设备主体的连接更加精准。

其中,外管通过依次连接的外管接头5、过渡管接头6以及卡扣接头7与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3实现连接,所述外管接头5与所述过渡管接头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渡管接头6与所述卡扣接头7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扣接头7与所述外管被连接接头3通过卡扣扣合。通过在外管1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之间采用依次连接的外管接头5、过渡管接头6以及卡扣接头7,以实现外管1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便捷的安装以及为第二气流通道提供足够的气流空间。

其中,卡扣接头7的内壁上设有凸块71,卡扣接头7内设有供内管接头穿过的连接环72,所述连接环72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气流孔73,凸块71和连接环72之间设有台阶结构74,凸块71与台阶结构74间隔设置,外管被连接接头3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法兰,法兰上开设有供凸块71穿过的凹槽31,通过旋转,使凸块71与凹槽31位置错开,以使法兰卡设于凸块71与台阶结构74之间,实现卡扣接头7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的卡接。

通过在卡扣接头7的内壁上设置凸块71,外管被连接接头3上设置法兰,同时在法兰上设置凹槽31,初始状态下通过将凸块71放入凹槽31中,然后通过转动,使得凸块71和凹槽31的位置相互错开,使得法兰卡设与凸块71和台阶结构74中,实现卡扣接头7不易被拨出,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的紧密、稳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接头7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之间设有密封垫8,凸块71与密封垫8之间具有间距。其中密封垫8放置于台阶结构74上,用于实现卡扣接头7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的密封连接,设置间距是用于预留容纳法兰的空间,顺利完成卡扣接头7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的卡接。

内管2通过内管接头9与内管被连接接头4实现连通,内管接头9穿过连接环72,其中,内管接头9与内管被连接接头4相连的一端设有凸缘91,凸缘91的形状尺寸与内管被连接接头4的端面形状尺寸相匹配,内管接头9的凸缘91至连接环72段上套设有弹性装置10,内管接头91与内管2连接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卡簧11,弹性装置10压缩设置在卡扣接头7的连接环72与凸缘91之间。通过将弹性装置10套设于内管接头9上,利用卡簧11将弹性装置10压缩设置在卡扣接头7的连接环72与凸缘91之间,从而在卡扣接头7与外管被连接接头3实现卡接的同时,利用弹性装置10的弹力,自动实现内管接头9的凸缘端面与内管被连接接头4的端面相贴合,从而使得无需单独安装内管接头9月内管被连接接头4,使得双层管道与抽吸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快速和便捷。进一步的,可在内管接头9与内管被连接接头4之间设置密封垫,以实现二者的密封连接,以提高循环抽吸设备的气流循环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接头5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过渡管接头6的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外管接头5与过渡管接头6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外管接头5和过渡管接头6,以实现二者的快速连接,同时简化加工工艺。过渡管接头6上设置沉孔,卡扣接头7上设置螺钉通孔,过渡管接头6的第二端通过螺钉与卡扣接头7连接,由于在卡扣接头7上设置了连接环72与气流孔73,气流孔73优选为均匀分布的3个,为充分利用连接环72与气流孔73之间的位置,在该位置上设置连接过渡管接头6和卡扣接头7的螺钉,以简化卡扣接头的结构和加工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