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端密封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5450发布日期:2018-11-23 19: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端密封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垃圾收集车的车厢安装在拖车上,垃圾收集装置通过进气管与设置在车厢上的管体可拆卸连接,收集的垃圾通过进气管吸入到车厢的内部,垃圾收集完成后必须将管体封闭,防止收集到车厢的垃圾经过管体倒流,进入进气管的内部造成堵塞或漏气损耗能源。因此,在垃圾收集完成后,需要将管体端部封闭,管体的封闭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采用分离式管路(上述进气管),分离式管路的一端通过卡箍与管体位于车厢外部的一端连接。不用时将分离式管路从管体取下,并用端盖将管体的外端盖死密封,使用时需要将端盖从管体上取下,连接分离式管路。第二种方式是也采用分离式管路,管体的外端通过法兰可拆卸安装隔板,使用隔板封闭管体。使用时需拧松螺母取下隔板再紧固管路法兰,不用时需松开螺母加上隔板再拧紧螺母。上述两种操作方式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在繁琐操作的情况下,费工费力,封堵过程中存在泄漏的肯能,密封效果差,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泄露风险小的管端密封开合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端密封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车厢侧板的管体、盖板、转动芯轴及操作杆,所述管体横向固定安装在车厢的侧板上,其两端分别位于车厢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盖板位于车厢内侧,其上部与车厢的侧板内壁铰接,盖板可与设置在车厢的侧板内壁的橡胶密封圈接触,橡胶密封圈位于管体外部。转动芯轴位于管体的一侧,通过芯轴固定座设在车厢的侧板上,转动芯轴穿过芯轴固定座与其活动相连。转动芯轴的一端与位于车厢内的压板固定相连,其另一端伸出车厢外部,与操作杆的一端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转动芯轴的外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芯轴固定座和压板之间。

优选地,转动芯轴的外侧设置有弧形的导轨板,导轨板的一侧与车厢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导轨板上设置有螺旋长条孔,螺旋长条孔的一端靠近车厢,另一端远离车厢。

优选地,所述操作杆位于螺旋长条孔内,螺旋长条孔远离车厢外壁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卡槽位于长条孔内靠近车厢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操作杆垂直于转动芯轴,其另一端连接有手柄。

优选地,所述芯轴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聚氨酯制成的耐磨套,耐磨套套在转动芯轴的外部且与其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外侧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固定在车厢侧板的内壁上,限位环与管体之间形成环形安装槽。橡胶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安装槽内,橡胶密封圈凸出于限位环和管体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压板首先与盖板接触的一侧的边棱采用倒角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在频繁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密封性好,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同样适用于其它吸入式物料收集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端密封开合机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操作杆及相关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管端密封开合机构,包括设置于车厢侧板的管体1、盖板2、转动芯轴3及操作杆4,所述管体1横向固定焊接在车厢的侧板5上,管体1的一端位于车厢的内侧,其另一端伸出车厢的外部,管体1位于车厢外部的一端通过卡箍可连接进气管,工作状态下,收集的物料或垃圾通过进气管被吸入车厢的内部,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管体1封闭,防止车厢内的物料或垃圾由管体1流出。所述盖板2位于车厢内侧,其上部通过合页与车厢的侧板5内壁转动连接,盖板2由金属制成,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盖板2可与设置在车厢的侧板5内壁的橡胶密封圈12接触,橡胶密封圈12位于管体1外部。

所述管体1的外侧设有与其同心的限位环13,限位环13贴靠并固定焊接在车厢的侧板5内壁上,所述限位环13与管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安装槽,限位环13的环形侧面与管体1的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橡胶密封圈12固定于环形安装槽内,橡胶密封圈12远离车厢侧板5的部分凸出于限位环13和管体1的端面,盖板2在外力作用下,可与橡胶密封圈12接触并压紧,实现对管体1的封闭。橡胶密封圈12在盖板2的压力下发生变形,限位环13可限制橡胶密封圈12的横向扩张,同时,限位环13的环形侧面与管体1的端面,可限制盖板2对橡胶密封圈12过渡压缩,保护橡胶密封圈12。

转动芯轴3位于管体1的一侧且与管体1平行布置,通过芯轴固定座31设在车厢的侧板5上,转动芯轴3穿过芯轴固定座31与其活动相连,具体地,所述芯轴固定座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聚氨酯树脂材料制成的耐磨套32,耐磨套32套在转动芯轴3的外部且与其间隙配合,转动芯轴3可相对于芯轴固定座31绕其轴线转动和沿其轴线移动。所述转动芯轴3的一端与位于车厢内的压板6通过螺母固定相连在一起,转动芯轴3可带动压板6绕其轴线顺时针转动,将盖板2压紧在橡胶密封圈12上,也可带动压板6绕其轴线逆时针转动,使压板6与盖板2分离,盖板2绕合页向上翻转,实现管体1的畅通。所述压板6首先与盖板2接触的一侧的边棱采用倒角结构,该倒角位于该侧与盖板2靠近的边棱,避免压板6与盖板2接触时卡在盖板2的侧边,不能进入盖板2的中部将其压紧在橡胶密封圈12上。

所述转动芯轴3的外部套有复位弹簧33,复位弹簧33位于芯轴固定座31和压板6之间转动芯轴3靠近与压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挡环34,所述挡环34与转动芯轴3固定相连成一体,复位弹簧3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顶住芯轴固定座31,另一端顶住挡环34,复位弹簧33可驱动转动芯轴3沿其轴线向车厢内运动。转动芯轴3的另一端伸出车厢外部,与操作杆4的端部固定相连在一起,所述操作杆4的轴线垂直于转动芯轴3的轴线,操作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柄41,通过手柄41可驱动转动芯轴3绕其轴线转动和沿其轴线运动,实现压板6压紧盖板2或与盖板2分离。

所述转动芯轴3的外侧设置有弧形的导轨板7,具体地,导轨板7为半圆筒状结构,导轨板7的一侧与车厢的外壁固定焊接在一起。所述导轨板7上设置有一段螺旋长条孔71,螺旋长条孔71的下端靠近车厢的侧板5,螺旋长条孔71的上端远离车厢的侧板5。所述操作杆4穿过螺旋长条孔71,螺旋长条孔71上端靠近车厢侧板的一侧,开有与操作杆4相配合的卡槽72,当操作杆4沿螺旋长条孔71向上运动至其上端时,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转动芯轴3沿其轴线向车厢内侧移动,操作杆4进入卡槽72内,实现对操作杆4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包括开启过程和关闭过程。管体1开启前,盖板2被压板6压紧在橡胶密封圈12上,管体1的端部处于被盖板2封闭的状态。开启过程:首先,握住手柄41沿转动芯轴3的轴线方向向外拉动操作杆4,使操作杆4从卡槽72内脱出。其次,握住手柄41沿着螺旋长条孔71向下转动操作杆4至其下端,转动芯轴3绕其轴线转动,同时,转动芯轴3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沿其轴线向车厢内部移动,转动芯轴3带动压板6绕其轴线摆动,与盖板2分离。最后,开启设置在车厢上抽风装置,管体1由外向车厢内部进风,在风力的作用下,盖板2绕其上部的合页向上翻转,实现管体1的开启。

盖板2关闭前,盖板2处于被管体1内的风吹起,管体1的端部处于开启的状态。关闭过程:首先,关闭设置在车厢上抽风装置,盖板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其上部的合页向下翻转,贴靠在橡胶密封圈12上。其次,握住手柄41沿螺旋长条孔71向上推动操作杆4,操作杆4运动至螺旋长条孔71的上端,操作杆4通过转动芯轴3驱动压板6绕其轴线摆动,与盖板2接触并将盖板2压紧在橡胶密封圈12的外侧。操作杆4驱动转动芯轴3转动时,转动芯轴3沿其轴线向外运动,复位弹簧33连续被压缩,压板6将盖板2压紧在橡胶密封圈12上。最后,当操作杆4到达螺旋长条孔71的上端后松开手柄41,操作杆4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沿转动芯轴3的轴线方向运动,操作杆4落入卡槽72内,实现对操作杆4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频繁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密封性好,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同样适用于其它吸入式物料收集设备。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