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6841发布日期:2018-10-23 16:1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



背景技术:

焦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萘(nai),焦油等杂质,此类杂质在低温下容易堆积在阀片及阀体上,尤其是阀片与阀体接近处,一旦此类杂质在蝶阀内堆积,极易造成蝶阀卡死,造成空燃比严重失调,发生爆燃事故。因此,发明一种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上固定连接有阀片,所述阀体的外侧套有套筒,所述套筒与阀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层,所述套筒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套筒的另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间隙层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扰流片,所述阀杆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阀杆的另一端阀体和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盘。

优选的,所述扰流片固定焊接在阀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阀体与套筒之间密封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通过设置的阀体,在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杆,阀杆上固定连接有阀片,阀体的外侧套有套筒,套筒与阀体之间设置有间隙层,套筒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口,套筒的另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间隙层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扰流片,阀杆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加热保温的方式,确保阀片转动灵活,使用蒸汽或者导热油来加热蝶阀,在普通燃气蝶阀的外层,加上一层套筒,套筒上下各有一个内螺纹连接口,用来连接蒸汽或导热油,套筒内侧焊有若干扰流片,延长蒸汽或导热油在间隙层内他停留时间,增强换热效果,蒸汽或导热油的流向与焦炉煤气流向相反,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杆、3密封圈、4旋转把手、5阀片、6套筒、7第一连接口、8第二连接口、9内螺纹、10扰流片、11间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阀杆2,所述阀杆2上固定连接有阀片5,所述阀体1的外侧套有套筒6,所述套筒6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1,所述套筒6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口7,所述套筒6的另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口8,所述第一连接口7和第二连接口8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9,所述间隙层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扰流片10,所述阀杆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4。

具体的,所述旋转把手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具体的,所述阀杆2的另一端阀体1和套筒6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3。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口7和第二连接口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盘。

具体的,所述扰流片10固定焊接在阀体1的外壁上。

具体的,所述阀体1与套筒6之间密封焊接固定。

工作原理:该带保温夹套的焦炉煤气蝶阀,通过设置的阀体1,在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阀杆2,阀杆2上固定连接有阀片5,阀体1的外侧套有套筒6,套筒6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间隙层11,套筒6的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口7,套筒6的另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口8,第一连接口7和第二连接口8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9,间隙层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扰流片10,阀杆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4,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加热保温的方式,确保阀片5转动灵活,使用蒸汽或者导热油来加热蝶阀,在普通燃气蝶阀的外层,加上一层套筒6,套筒6上下各有一个内螺纹9连接口,用来连接蒸汽或导热油,套筒6内侧焊有若干扰流片10,延长蒸汽或导热油在间隙层11内他停留时间,增强换热效果,蒸汽或导热油的流向与焦炉煤气流向相反,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