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9599发布日期:2018-12-11 19:3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属于工业减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市住房多需要修建为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中需要水泵、风机、电机等以建立电气系统,而水泵和电机等建筑电气设备通常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上,而底座直接安放在楼板面上,水泵和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由于缺乏隔离结构,振动直接传递到底座并传递到墙面上,从而造成较大的噪音,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对建筑电气设备安装结构进行改进,可有效降低建筑设备的振动,同时防止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中,避免引发房间的墙、底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防止噪音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通过多层阻尼弹簧与胶垫的组合大大提高减振效果,可有效降低建筑设备的振动,减少噪音污染和设备损伤。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胶垫底座、下支撑架、双层弹簧座、上支撑架;

其中,四个胶垫底座呈矩形顶点分布,每个胶垫底座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胶垫、底板、立柱;所述下支撑架底部的四个顶角处设置有立柱连接套,通过立柱连接套与立柱的固定连接实现下支撑架与胶垫底座的调平连接;所述双层弹簧座安装于下支撑架与上支撑架之间四个顶角处,且双层弹簧座包括从下至上间隔安装的双层平板及双层弹簧;所述双层平板之间的弹簧分布于四个顶角处,且上层弹簧连接上层平板中部与上支撑架顶角处;所述上支撑架上四个顶角处分别布置有若干胶垫,并构成胶垫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胶垫呈柱形,其中心轴线处设置有螺丝安装孔,便于拆卸安装及更换,连接安全稳定。

优选的,所述弹簧底部通过螺丝安装连接,其顶部设置有弹簧定位套,用于弹簧与上层结构的连接固定以及定位保持,防止弹簧扭转倾倒等影响结构稳定。

优选的,所述立柱及立柱连接套之间通过焊接或螺丝实现固定连接,安装时通过立柱连接套与立柱的固定连接实现下支撑架与胶垫底座的调平连接,保证下支撑架与水平面平行,保证设备的使用环境。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架采用槽钢构成,且下支撑架采用方通构成,结构安全稳定,且成本较低。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相对于常规的减振底座,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多层阻尼弹簧与胶垫的组合大大提高减振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2、对建筑电气设备安装结构进行改进,可有效降低设备的振动,同时防止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中,避免引发房间的墙、底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防止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1、胶垫底座,2、下支撑架,3、双层弹簧座,4、上支撑架,5、胶垫,6、底板,7、立柱,8、立柱连接套,9、平板,10、弹簧,11、螺丝,12、弹簧定位套,13、槽钢,14、方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阻尼减振机台底座,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胶垫底座1、下支撑架2、双层弹簧座3、上支撑架4;

其中,四个胶垫底座1呈矩形顶点分布,每个胶垫底座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安装的胶垫5、底板6、立柱7;所述下支撑架2底部的四个顶角处设置有立柱连接套8,通过立柱连接套8与立柱7的固定连接实现下支撑架2与胶垫底座1的调平连接;所述双层弹簧座3安装于下支撑架2与上支撑架4之间四个顶角处,且双层弹簧座3包括从下至上间隔安装的双层平板9及双层弹簧10;所述双层平板9之间的弹簧10分布于四个顶角处,且上层弹簧10连接上层平板9中部与上支撑架4顶角处;所述上支撑架4上四个顶角处分别布置有若干胶垫5,并构成胶垫安装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垫5呈柱形,其中心轴线处设置有螺丝安装孔;所述弹簧10底部通过螺丝11安装连接,其顶部设置有弹簧定位套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7及立柱连接套8之间通过焊接或螺丝实现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架4采用槽钢13构成,且下支撑架2采用方通14构成。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安装时通过四个胶垫底座1呈矩形顶点分布来支撑下支撑架2,所述立柱7及立柱连接套8之间通过焊接或螺丝实现固定连接,来实现下支撑架2与胶垫底座1的调平连接,保证下支撑架2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而后依次安装双层弹簧座3,弹簧10底部通过螺丝11安装连接,其顶部通过弹簧定位套12来保证弹簧稳定性;最后在四个双层弹簧座3上安装上支撑架4,在上支撑架4上布置四个胶垫5安装座,用于设备的安装固定。

本发明通过多层阻尼弹簧与胶垫的组合最大程度上降低设备的振动,同时防止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中,避免引发房间的墙、底板或天花板振动,从而防止噪音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