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6050发布日期:2018-11-16 21:3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头盔作为一种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配合使用者,一些头盔上选择性地加装了光学设备,这些光学设备通过头盔挂架安装在头盔上。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头盔挂架只是将光学设备固定安装在头盔上,并不具备人机工程学特性。由于头盔佩戴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这些光学设备容易影响到佩戴者,例如阻挡佩戴者的视线等,使佩戴者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架,其包括:旋转扳手、支撑架和用于与头盔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用于安装待挂物的支撑本体,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支撑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板面上,所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纵向导轨,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纵向导轨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纵向导轨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旋转扳手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可旋转地卡接在第三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朝向靠近所述滑块的方向翻折形成两个卡槽,两个卡槽的槽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卡槽构成所述纵向导轨。

可选地,还包括:上挡片和下挡片,所述上挡片和所述下挡片分别安装在所述纵向导轨的两端上。

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滑块朝向第二板面的第三板面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突出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插接在所述卡槽内。

可选地,所述旋转扳手包括施力杆和转轴,所述施力杆带动转轴旋转,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可旋转地卡接在第三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施力杆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穿过第四安装孔通过螺母安装在所述施力杆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中挡片,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所述螺母与所述中档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施力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阻尼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本体包括侧边按钮、连接轴和横向支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横向支架通过所述连接轴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所述横向支架用于安装待挂物,所述侧边按钮嵌套在所述连接轴内,所述连接轴的侧壁上设置有U型孔,紧固件穿过所述U型孔安装在所述侧边按钮上。

可选地,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调节件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紧固连接,所述连接轴跟随所述驱动板转动。

可选地,所述横向支架包括横向导轨和横向底座,所述待挂物安装在所述横向底座上,所述横向导轨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底座上设置有横向按钮,所述横向导轨依次穿过横向底座的第一侧、所述横向按钮和所述横向底座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横向导轨上设置有第一轮齿,所述横向按钮内设置有第二轮齿,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通过设置旋转扳手、支撑架和滑块,滑块安装在头盔上,纵向导轨安装在支撑架上,通过滑块与纵向导轨的相对滑动,调整待挂物的位置,使得支架具备人机工程学特性,可根据佩戴者的要求,调节待挂物的位置,避免待挂物妨碍佩戴者,提高佩戴者的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还具有结构稳定、故障率低、操作便捷、功能丰富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扳手、支撑架和滑块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扳手、支撑架和滑块的爆炸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包括:旋转扳手4、支撑架5和用于与头盔固定连接的滑块1。

所述支撑架5包括底板51和用于安装待挂物的支撑本体。底板5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支撑本体安装在所述底板51的第一板面上,所述底板51的第二板面上设置有纵向导轨,所述滑块1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纵向导轨上。

所述底板5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511,所述纵向导轨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滑块1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1,所述旋转扳手4穿过第一安装孔511、第二安装孔,可旋转地卡接在第三安装孔11内。

在图3的实施例中,顺时针转动旋转扳手4,旋转扳手4卡接在第三安装孔11内,滑块1与纵向导轨固定。反向转动旋转扳手4,旋转扳手4与第三安装孔11松脱,滑块1与纵向导轨可以相对滑动。

支架使用时,滑块1安装在头盔上,待挂物安装在支撑本体上,待挂物可以是光学设备,例如夜视仪。转动旋转扳手4,旋转扳手4与第三安装孔11松脱,滑块1与纵向导轨可以发生相对滑动,调整滑块1在纵向导轨上的位置,以调节待挂物在头盔上的位置,直至待挂物的位置达到佩戴者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通过设置旋转扳手、支撑架和滑块,滑块安装在头盔上,纵向导轨安装在支撑架上,通过滑块与纵向导轨的相对滑动,调整待挂物的位置,使得支架具备人机工程学特性,可根据佩戴者的要求,调节待挂物的位置,避免待挂物妨碍佩戴者,提高佩戴者的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还具有结构稳定、故障率低、操作便捷、功能丰富等优点。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5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朝向靠近所述滑块1的方向翻折两次,形成两个卡槽54,两个卡槽54的槽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卡槽54构成所述纵向导轨,以简化支架结构,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511为同一个孔。

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上挡片2和下挡片3,所述上挡片2和所述下挡片3分别安装在所述纵向导轨的两端上,以防止滑块1从纵向导轨上脱落。

较佳地,所述第三安装孔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3、所述滑块1朝向第二板面的第三板面贴合。

所述第一连接板13突出于第二连接板14,所述第一连接板13插接在所述卡槽54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第一连接板13插接在所述卡槽54内,不仅可增加滑块1与纵向导轨的连接牢固性,还可增加滑块1与头盔的连接面积,方便滑块1与头盔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13沿滑块1的移动方向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二连接板14、第三安装孔11的内壁齐平,第二连接板13沿滑块1的移动方向的第二侧边部突出于第二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3的第二侧边部与滑块1的第三板面形成凹槽。

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安装板,滑块1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头盔上,以方便支架的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如图3所示,两个卡槽54与底板51构成一个T型槽。滑块1为矩形板,第三安装孔11位于矩形板的中部。第三安装孔11为矩形孔。第三安装孔11上部的两个边角上各设置一个螺孔,第三安装孔1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螺孔,安装板通过螺栓穿过这四个螺孔与滑块1连接。

较佳地,所述旋转扳手4包括施力杆41和转轴42,所述转轴42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可旋转地卡接在第三安装孔11内,所述施力杆41带动转轴42旋转,可精简旋转扳手4的结构,减小支架的体积和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杆4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411,所述转轴42的第二端穿过第四安装孔411通过螺母421安装在所述施力杆41上,所述转轴42上设置有中挡片422,所述第四安装孔411位于所述螺母421与所述中档片422之间。通过设置中档片422,限制转轴42在第四安装孔411内的长度,避免转轴42从第三安装孔11内脱出,保证旋转扳手4与第三安装孔11卡接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转轴4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矩形块423,矩形块42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圆弧形轮廓,该圆弧形轮廓与第三安装孔11通过摩擦力卡接在一起。

当转动旋转扳手4时,圆弧形轮廓可方便矩形块423在第三安装孔11内转动,当旋转扳手4转动90°时,圆弧形轮廓与第三安装孔11脱离,滑块1可与纵向导轨发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杆4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阻尼部43,以方便佩戴者手持施力杆41,转动施力杆41。

如图3所示,阻尼部43为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施力杆4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阻尼部4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施力杆41的两侧。

进一步地,施力杆41的第二端上还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底板51的第一板面凸起。底板51的第一板面上具有凸台部,凸台部的靠近上挡片2的一侧具有圆弧形轮廓,该圆弧形轮廓的弧度与凸起部的弧度适配,以防止施力杆41沿其长度方向晃动,保证施力杆41的操作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本体包括侧边按钮8、连接轴7和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通过所述连接轴7安装在第一支撑板52和第二支撑板53上,所述横向支架用于安装待挂物。

所述侧边按钮8嵌套在所述连接轴7内,所述连接轴7的侧壁上设置有U型孔,紧固件穿过所述U型孔安装在所述侧边按钮8上。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U型孔内。通过设置侧边按钮8和连接轴7,可实现横向支架的收起和放下,适应不同佩戴者的个人需求,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性。

当需要将横向支架以及其上安装的设备收起时,按下侧边按钮8,同时转动连接轴7,当紧固件由U型孔的第一端进入第二端时,夜视仪等设备被收起在头盔前部,佩戴者面部前面不会有遮挡。

当需要使用夜视仪等设备时,按下侧边按钮8,同时反向转动连接轴7,当紧固件由U型孔的第二端进入第一端时,就可以放下并使用夜视仪等设备。

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7为圆筒状,侧边按钮8也为圆柱状,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柱等。

进一步地,连接轴7内还设置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连接轴7与所述侧边按钮8上,在收起或者放下夜视仪等设备时,将侧边按钮8复位。

较佳地,如图2所示,支架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调节件6和驱动板12,所述驱动板12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调节件6穿过所述条形孔,将驱动板1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2紧固连接,所述连接轴7跟随所述驱动板12转动。通过控制调节件6在条形孔内不同的位置,实现对横向支架角度的微调,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6与第一支撑板52螺接。

当头盔上的设备器材与佩戴者面部角度过大或过小影响到佩戴者时,就需要利用微调机构进行调节,松开调节件6,并上下转动驱动板12,驱动板12带动连接轴7转动,来达到调整角度的需求。

较佳地,所述横向支架包括横向导轨9和横向底座10,所述待挂物安装在所述横向底座10上,所述横向导轨9与连接轴7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底座10上设置有横向按钮11,所述横向导轨9依次穿过横向底座10的第一侧、所述横向按钮11和所述横向底座10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横向导轨9上设置有第一轮齿,所述横向按钮11内设置有第二轮齿,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啮合。通过将横向底座10可移动地安装在横向导轨9上,可方便调节待挂物与佩戴者面部的距离,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连接轴7的侧壁上延伸出两个安装支架。横向导轨9为U型导轨,U型导轨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支架上。第一轮齿设置在横向导轨9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横向按钮11为U型槽,横向导轨9由U型槽的槽口嵌入横向按钮11内。

需要调节横向底座10的位置时,按下横向按钮11,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脱离,横向底座10可沿横向导轨11移动,从而调整横向底座10与佩戴者面部间距。调整好间距后,松开横向按钮11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横向按钮11上的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啮合,重新将横向底座10固定。

在图1的实施例中,横向底座10的形状大致为梯形台,梯形台的底板两侧均设置有翻边,翻边朝向远离横向导轨9的方向翻折,以便待挂物的安装。

进一步地,横向按钮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向按钮11位于横向导轨9的两侧,保证横向底座10与横向导轨9连接牢固性,还可保证横向底座10两侧同步移动,降低佩戴者的移动难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