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的滚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132发布日期:2018-11-07 21:3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的滚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的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传动过程中的关键部件,通常为标准件,但在某些环境下,如真空环境等,要求轴承能够满足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

对于传统的滚动轴承而言,其密封性不好会导致滚动轴承内部容易进入杂质,这样随着轴承的运转,杂质会将轴承损坏,而保持架是滚动轴承中的重要部件,用来包裹滚动体,由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滚动体与保持架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对轴承的润滑方式多为滴油润滑、循环油润滑等方式,这些润滑方式润滑油不能快速有效的直达滚动体处,致使润滑效果并不好,从而降低保持架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一般的滚动轴承在使用时存在轴承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卡死等问题,使用户的整机报废,从而造成用户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润滑效果好的防尘的滚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尘的滚动轴承,包括滚动轴承本体和端盖,滚动轴承本体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保持架位于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滚动体安装于保持架上,端盖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对称设置在滚动轴承本体的两端,端盖包括连接部和盖体部,连接部为圆柱筒状结构,与轴承内圈相配合,从而代替轴承内圈与连接轴之间的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轴承内圈的损伤,盖体部由连接部的外周壁向外延伸至轴承外圈处,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且与轴承外圈不接触,有效地将滚动轴承本体覆盖,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杂质进入滚动轴承本体中而发生损坏,减少滚动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盖体部上设有油槽,油槽为环状结构,与滚动体相对设置,使滚动体在伴随着滚动轴承本体工作而进行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充分的与润滑油相接触,从而提高滚动轴承本体的润滑效果,防止滚动轴承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因润滑不充分,而导致磨损加剧,从而延长滚动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

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兜孔和连接道,兜孔均匀设于保持架上,滚动体安装在兜孔内,兜孔沿着保持架的外周均匀设置,兜孔与滚动体一一对应,连接道位于两个相邻兜孔之间且连通相邻兜孔,使得润滑油在保持架内部可以流动,提高润滑效果,降低了滚动体对保持架的磨损,延长了保持架的使用寿命,保持架还包括连接孔,连接孔由保持架侧壁的一侧贯穿至其另一侧且垂直于连接道设置,减小对保持架强度的损伤,连接孔与连接道相贯通,润滑油可以由连接孔流入连接道,加强润滑油对滚动体与保持架之间摩擦热量的吸收;

所述保持架由两个半保持架对接组成,分别为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半保持架,所述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均为浪形保持架,第一半保持架上设置有L形弯爪,第二半保持架上设置有与L形弯爪相配合的弯爪卡块,弯爪卡块与L形弯爪卡接固定,弯爪卡块宽度等于L形弯爪内部空间的宽度,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包括耐高温层和固体润滑层,且固体润滑层设置在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的接触面上,耐高温层的材质为Cr4Mo4V,固体润滑层的材质为银,耐高温层与固体润滑层为冶金结合,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通孔,通孔设置在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的接触面上,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半保持架之间为可浮动式结构,使得第一半保持架可相对于第二半保持架移动,避免滚动体卡死的情况,增加了该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防尘的滚动轴承,所述连接部与盖体部一体成型,这样端盖的整体结构强度高,可以避免装配的麻烦。

上述的防尘的滚动轴承,所述连接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连接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避免在连接处产生疲劳裂纹,增强连接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强度。

上述的防尘的滚动轴承,所述端盖与滚动轴承本体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端盖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轴承内圈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分别一一对应,便于安装拆卸。

上述的防尘的滚动轴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至多为轴承内圈宽度的一半,便于端盖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滚动轴承本体的两端设置端盖,有效地将滚动轴承本体的两侧均包裹住,增强对滚动轴承本体的密封性,可以避免杂质进入滚动轴承本体内而对滚动轴承本体造成损坏,并且兜孔之间设置连接道,使润滑油可以在保持架内部流通,提高润滑效果,降低了滚动体对保持架的磨损,同时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半保持架之间为可浮动式结构,使得第一半保持架可相对于第二半保持架移动,避免滚动体卡死的情况,增加了该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持架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2、3所示,

一种防尘的滚动轴承,包括滚动轴承本体1和端盖2,滚动轴承本体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11,保持架位于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滚动体安装于保持架上,端盖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2对称设置在滚动轴承本体的两端,端盖包括连接部21和盖体部22,连接部为圆柱筒状结构,与轴承内圈相配合,从而代替轴承内圈与连接轴之间的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轴承内圈的损伤,盖体部由连接部的外周壁向外延伸至轴承外圈处,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且与轴承外圈不接触,有效地将滚动轴承本体覆盖,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杂质进入滚动轴承本体中而发生损坏,减少滚动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盖体部上设有油槽221,油槽为环状结构,与滚动体相对设置,使滚动体在伴随着滚动轴承本体工作而进行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充分的与润滑油相接触,从而提高滚动轴承本体的润滑效果,防止滚动轴承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因润滑不充分,而导致磨损加剧,从而延长滚动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

所述保持架11上设置有兜孔111和连接道112,兜孔均匀设于保持架上,滚动体安装在兜孔内,兜孔沿着保持架的外周均匀设置,兜孔与滚动体一一对应,连接道位于两个相邻兜孔之间且连通相邻兜孔,使得润滑油在保持架内部可以流动,提高润滑效果,降低了滚动体对保持架的磨损,延长了保持架的使用寿命,保持架还包括连接孔113,连接孔由保持架侧壁的一侧贯穿至其另一侧且垂直于连接道设置,减小对保持架强度的损伤,连接孔与连接道相贯通,润滑油可以由连接孔流入连接道,加强润滑油对滚动体与保持架之间摩擦热量的吸收;

所述保持架11由两个半保持架对接组成,分别为第一半保持架12和第二半保持架13,所述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均为浪形保持架,第一半保持架上设置有L形弯爪121,第二半保持架上设置有与L形弯爪相配合的弯爪卡块131,弯爪卡块与L形弯爪卡接固定,弯爪卡块宽度等于L形弯爪内部空间的宽度,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包括耐高温层和固体润滑层142,且固体润滑层设置在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的接触面上,耐高温层的材质为Cr4Mo4V,固体润滑层的材质为银,耐高温层与固体润滑层为冶金结合,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通孔143,通孔设置在L形弯爪和弯爪卡块的接触面上,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半保持架之间为可浮动式结构,使得第一半保持架可相对于第二半保持架移动,避免滚动体卡死的情况,增加了该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部与盖体部一体成型,这样端盖的整体结构强度高,可以避免装配的麻烦。

所述连接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处设有倒圆角,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连接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避免在连接处产生疲劳裂纹,增强连接部与盖体部的连接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与滚动轴承本体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端盖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轴承内圈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分别一一对应,便于安装拆卸。

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至多为轴承内圈宽度的一半,便于端盖的安装。

在滚动轴承本体的两端设置端盖,有效地将滚动轴承本体的两侧均包裹住,增强对滚动轴承本体的密封性,可以避免杂质进入滚动轴承本体内而对滚动轴承本体造成损坏,并且兜孔之间设置连接道,使润滑油可以在保持架内部流通,提高润滑效果,降低了滚动体对保持架的磨损,同时第一半保持架和第二半保持架之间为可浮动式结构,使得第一半保持架可相对于第二半保持架移动,避免滚动体卡死的情况,增加了该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