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旁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18827发布日期:2018-12-11 19:3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旁通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流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旁通阀。



背景技术:

旁通阀是液压系统中的液流控制装置,安装在具有旁通功能的滤油器或滤芯端盖处,当滤油器内油压正常时(上、下游压力差较小时),旁通阀处于关闭状态,油液无法通过;当滤油器上、下游压力差较大,达到设定压力后,旁通阀处于打开状态,油液从旁通阀流过,从而避免压差增大对系统元件造成损坏。

现有技术中的旁通阀结构复杂,由多个零件组成,其组装和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旁通阀,以解决现有旁通阀结构复杂组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新型旁通阀,包括阀座和弹簧,所述阀座由上阀座和下阀座组成,所述下阀座径向尺寸大于上阀座,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呈台阶状,所述上阀座远离下阀座的一端设有一过端面中心的竖直凹槽,所述凹槽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一对中心对称的扇形槽,两扇形槽的截面呈沙漏状;所述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平直部,所述弹簧本体套设于所述上阀座上,所述平直部插设于所述扇形槽内、且与所述凹槽异径。

优选的,所述扇形槽的上方还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和凹槽分别与扇形槽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扇形槽的圆心角为30°~50°。

优选的,所述下阀座远离上阀座的一端设有六角内孔,安装时通过专用工具转动所述六角内孔,使所述平直部进入到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上阀座外圆周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下部对弹簧起导向作用,防止弹簧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弹簧一端的平直部与阀座上凹槽、扇形槽和定位孔的配合实现了弹簧与阀体的固定连接,使得安装过程变得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阀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阀座仰视图;

图4为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阀座的俯视图;

图6为阀座主视图;

图7为图5中的A-A视图;

图8为扇形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1为阀座,2为弹簧,3为上阀座,4为下阀座,5为凹槽,6为扇形槽,7为定位孔,8为弹簧本体,9为平直部,10为六角内孔,11为加强筋,12为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一种新型旁通阀,包括阀座1和弹簧2,阀座由圆柱状的上阀座3和下阀座4组成,下阀座4的径向尺寸大于上阀座3,上阀座3和下阀座4之间呈台阶状固定连接;沿上阀座3轴线方向,上阀座3远离下阀座4的一端设有一凹槽5,凹槽5通过上阀座3的端面中心,凹槽5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一对中心对称的扇形槽6,两扇形槽6的圆心处连通以使截面呈沙漏状;扇形槽6的上方设有一定位孔7,定位孔7的轴线上阀座3的轴线共面,定位孔7和凹槽5分别与扇形槽6的一端连通,以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上,定位孔7和凹槽5不再同一条直径上。

弹簧2包括一弹簧本体8,弹簧本体8的一端设有一平直部9,平直部9指向弹簧本体8的端面圆心,且长度大于端面半径,弹簧本体8套设于上阀座3上,平直部8插设于定位孔7内。

本实施例中,扇形槽6的圆心角为30°~50°。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阀体的转动,以使平直部9准确插入定位孔7内,下阀座4远离上阀座3的一端设有六角内孔10,安装时通过专用工具转动六角内孔10,使平直部9进入到定位孔7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该旁通阀的结构强度,上阀座3外圆周上设有用于与弹簧2相配合的四个加强筋11,加强筋11下部对弹簧2起导向作用,防止弹簧2的晃动。

上述旁通阀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安装时,将上阀座3穿过安装面12上的安装孔,上阀座3的径向尺寸小于安装孔,下阀座4径向尺寸大于安装孔,再将弹簧本体8套设于上阀座3上,将平直部9压到凹槽5的底部,使用工具转动阀体1(使用专用工具转动六角内孔10,使平直部9进入到定位孔7内),平直部9就慢慢转动到定位孔7内,这样下阀座4和弹簧2就分别固定于滤芯安装面12的两侧,由于弹簧2被压缩(图中单箭头表示弹簧2的弹力),所以下阀座4与安装面12处于顶紧状态。当安装面12上、下游油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图中多箭头表示上、下游油压力方向,阀体1受到向下的力,当这个力大于弹簧2的弹力时),阀体1向下移动,油路处于打开状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