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9265发布日期:2019-03-30 09:32阅读:1209来源:国知局
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抗震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内使用的机电设备越来越多,当遇到地震这样自然灾害时,会导致建筑物内的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如火灾和气体泄漏等),因此,工程人员开始在建筑物内安装抗震支架,抗震支架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是对机电设备及管道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抗震措施,避免造成建筑物内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延长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逃离建筑物时间。

现有的用于管道固定的抗震支架通常采用多个方向的支撑杆,具体的说,包括与管道轴向方向垂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杆,沿管道轴向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与沿管道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具有此种结构的抗震支架,一方面,具体安装过程需要先拿一个支撑杆安装之后,在去拿另外一根进行安装,整个安装过程比较繁琐,另外一方面,只要其中一根支撑杆发生脱落,整个抗震支架就可以发生左右或者前后晃动,从而使得其抗震效果大大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架,具有安装方便,抗震效果优良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支架,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安装面,包括与所述管道轴向方向垂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管道轴向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与沿所述管道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所述抗震支架还包括套接于所述管道的管箍组件,所述管箍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管箍和第二管箍,所述第一管箍和所述第二管箍均套接于所述管道;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还连接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还连接有第五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撑杆和第五支撑杆都是可伸缩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性垫圈,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性垫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与所述安装面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吸盘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与所述安装面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安装件,并分别通过螺栓分别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与安装面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杆包括第三杆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三杆体一端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杆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杆体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

优选地,所述抗震支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第四支撑杆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采用第五支撑杆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一方面,使得具有此结构的抗震支架在具体装配过程中,由于抗震支架所有的支撑杆为一个整体,只需要全部拿到安装位置在进行安装即可,简化了安装的步骤,安装方便;另外一方面,即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三者其中一个与管箍组件或者安装面发生脱离时,通过第四支撑杆和第五支撑杆的作用,依然能保证另外两个支撑杆对脱离的支撑杆的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管道的不会方式脱落或者晃动,从而提高了整个抗震支架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与管道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与管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震支架100,用于将管道200固定于安装面300,参考图1至图3,包括与管道200轴向方向垂直延伸的第一支撑杆30,沿管道200轴向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支撑杆50以及与沿管道200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杆70,抗震支架100还包括套接于管道200的管箍组件10,管箍组件1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管箍11和第二管箍13,第一管箍11和第二管箍13均套接于管道200;第一支撑杆30、第三支撑杆7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管箍11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安装面30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50的一端与第二管箍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面300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0与第二支撑杆50之间还连接有第四支撑杆80,第一支撑杆30与第三支撑杆70之间还连接有第五支撑杆9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第四支撑杆80将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50固定连接,采用第五支撑杆90将第一支撑杆30和第三支撑杆70固定连接,一方面,使得具有此结构的抗震支架100在具体装配过程中,由于抗震支架100所有的支撑杆为一个整体,只需要全部拿到安装位置在进行安装即可,简化了安装的步骤,安装方便;另外一方面,即使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三者其中一个与管箍组件10或者安装面300发生脱离时,通过第四支撑杆80和第五支撑杆90的作用,依然能保证另外两个支撑杆对脱离的支撑杆的支撑,从而进一步保证管道200的不会方式脱落或者晃动,从而提高了整个抗震支架100的抗震能力。

具体的说,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第四支撑杆80和第五支撑杆90都是可伸缩支撑杆。如此设置第四支撑杆80和第五支撑杆90的长度可以随着第一支撑杆30与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之间的距离而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即使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出现了安装的误差,导致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偏移,依然能够不影响第四支撑杆80和第五支撑杆90的安装。降低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的效率。

更具体的说,第四支撑杆80与第一支撑杆30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性垫圈(图中未标示),第五支撑杆90与第一支撑杆30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性垫圈(图中未标示)。通过设置有第一弹性垫圈和第二弹性垫圈,可以使得抗震支架100在发生左右或前后晃动的时候,能通过第一弹性垫圈和第二弹性垫圈吸收吸收整个抗震支架100的动能,从而使得抗震支架100在晃动的过程中,对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的影响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抗震支架100脱离造成管道200脱落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支撑杆80与第二支撑杆50连接处以及第五支撑杆90与第三支撑杆30连接处也可以设置弹性垫圈,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传统抗震支架100的安装方式中,安装人员需要将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与安装面300一直保持接触,然后再将螺钉或者螺栓等连接件敲入安装面300中,才能完成装配,而且在螺钉或者螺栓等连接件未深入安装面300时,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随时都可能发生脱离,装配难度较大,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与安装面300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吸盘结构(图中未标示)。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利用吸盘结构使得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与安装面300一直保持接触而不需要借助于人力,从而减低装配的难度。另外,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与安装面300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安装件(图中未标示),并分别通过螺栓分别将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与安装面300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抗震支架100与安装面300不会发生脱离。

另外,如图2至图3所示,抗震支架100还包括位于第一管箍11和第二管箍13之间的连杆15,从而使第一管箍11、第二管箍13、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固定效果更好。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杆30包括第一杆体31和固定于第一杆体31一端的第一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3的另一端与第一管箍11固定连接,第一杆体31的另一端与安装面300固定。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杆30可以为可伸缩的支撑杆,其杆体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以及固定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的锁紧件,该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可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只要方便用户使用,并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即可;以及,该连接件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转接件,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绕该转接件转动,该第一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杆体31,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从而使第一管箍11和第一支撑杆30具备更多的安装角度,从而方便安装和抗震。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第一支撑杆30与安装面300固定,还可以在第一杆体31邻近安装面300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件33,并通过固定轴135将第一支撑杆30与安装面300固定。

其次,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杆50包括第二杆体51和固定于第二杆体51一端的第二连接件53,第二连接件53的另一端与第三管箍13固定连接,第二杆体51的另一端与安装面300固定。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杆50可以为可伸缩的支撑杆,其杆体包括可伸缩的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以及固定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的锁紧件,该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可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只要方便用户使用,并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即可;以及,该连接件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件,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转接件,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绕该转接件转动,该第三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二杆体51,另一端连接第四连接部,从而使第三管箍13和第二支撑杆50具备更多的安装角度,从而方便安装和抗震。

最后,如图2至图3所示,第三支撑杆70包括第三杆体71和固定于第三杆体71一端的第三连接件73,第三连接件73的另一端与第一管箍11固定连接,第三杆体71的另一端与安装面300固定。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三支撑杆70可以为可伸缩的支撑杆,其杆体包括可伸缩的第五杆段和第六杆段,以及固定第五杆段和第六杆段的锁紧件,该第五杆段和第六杆段可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只要方便用户使用,并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即可;以及,该连接件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件,其包括第五连接部、第六连接部和转接件,该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绕该转接件转动,该第五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三杆体71,另一端连接第六连接部,从而使第一管箍11和第三支撑杆70具备更多的安装角度,从而方便安装和抗震。

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50、第三支撑杆70、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具体的,可以为不锈钢或其他合金金属,只要方便固定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