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卸压式两个单向阀叠加的抽真空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533发布日期:2018-12-18 21:1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旋转卸压式两个单向阀叠加的抽真空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旋转卸压式两个单向阀叠加的抽真空控制阀。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包括手机潜水壳,数码相机潜水壳等,潜水前通过本实用新型抽真空,检验数码相机潜水壳的密封性,潜水上岸后进气卸压方便打开防水壳,取出数码产品。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抽卸真空阀采用以下结构/部件:

1. 市面上的抽卸真空阀采用弹簧顶住橡胶件,利用橡胶件运动来实现阀门的开关;

2. 市面上的抽卸真空阀通过旋转螺母来进气卸真空,手动旋转螺母回到密封位置;

3. 市面上的抽卸真空阀通过通过按压大活塞进气卸真空,弹簧力会弹复位密封;

4. 市面上的抽卸真空阀通过弹簧力上推复位密封,与外部气压力方向相反。

已有的抽卸真空阀存在以下的问题:

1.市面上采用类似阀门密封胶一类的密封方式,无法直接承受深水水压,必须增加防水螺母防深水,遗忘装上防水螺母则会造成漏水;

2.市面上手动旋转卸压阀门卸压后,卸压装置不自动回到密封位置,潜水容易遗忘,造成漏水;

3.市面上手动按压卸压阀门无法直接承受深水水压,水压压力下阀门会打开漏水。同时误碰按压按钮,会造成阀门打开漏气漏水;

4.市面上的抽卸真空阀在阀门抽真空后,重新卸真空会瞬间入气,无法微量调节真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旋转卸压式两个单向阀叠加的抽真空控制阀,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转卸压式两个单向阀叠加的抽真空控制阀,包括小活塞、小活塞密封圈、旋转轴、大活塞、大活塞密封圈、小活塞复位弹簧、旋转轴导轨、阀体和大活塞复位弹簧,其中,阀体内部设有从上到下的第一通孔,大活塞的尾部从上到下分别穿过大活塞密封圈、大活塞复位弹簧后插入至第一通孔内部,大活塞与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隙通过大活塞密封圈密封,大活塞内部设有从上到下的第二通孔,小活塞的尾部从上到下分别穿过小活塞密封圈、小活塞复位弹簧后插入至第二通孔内部,小活塞与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隙通过小活塞密封圈密封,大活塞的头部横向设有旋转轴安装孔,旋转轴插入旋转轴安装孔内并部分露出于大活塞外表面,旋转轴导轨呈现螺旋状上升并且套设在大活塞的外周,旋转轴露出大活塞外表面的部分与旋转轴导轨接触并可沿着旋转轴导轨螺旋状上升或者下降。

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前,示例本实用新型被用于数码相机潜水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抽真空时,小活塞在吸力的作用下克服小活塞复位弹簧,从下到上运动,带动小活塞密封圈离开密封位置,数码相机潜水壳里的气体被抽出去形成真空。停止抽真空时,小活塞在小活塞复位弹簧和外部气压作用下回到原来位置,带动小活塞密封圈回到原有的密封位置,此时,测试数码相机潜水壳的真空度,如果真空度得到保持说明密封性能可靠,可以开始潜水。

潜水结束,需要进行卸真空,其目的是方便打开防水壳,此外,在需要微调真空度的时候,也需要卸真空操作。卸真空时,手动旋转大活塞,旋转轴沿着旋转轴导轨螺旋上升,大活塞上升,带动大活塞密封圈离开密封位置,外部气压立即进入数码相机潜水壳里卸真空。松开大活塞,大活塞在大活塞复位弹簧拉力下,自动回到原来位置,带动大活塞密封圈回到密封位置,保持数码相机潜水壳内部的密封性。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大活塞卡环、小活塞卡环,所述大活塞复位弹簧的尾部通过大活塞卡环卡接在第一通孔之外,所述小活塞复位弹簧的尾部通过小活塞卡环卡接在第二通孔之外。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活塞卡环套设并固定在大活塞的尾部上,所述小活塞卡环套设并固定在小活塞的尾部上。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扣合在阀体的上方并且将大活塞的头部、旋转轴导轨包围在防尘盖的内部。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尘盖密封圈,所述防尘盖与阀体之间的间隙通过防尘盖密封圈密封。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盖与阀体的头部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阀体的尾部设有外螺纹。头部的螺纹结构便于零部件拆卸,尾部的外螺纹可以与诸如数码相机潜水壳的空气出入口旋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壳体密封圈,所述壳体密封圈将阀体的尾部与需要抽真空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密封。这里的壳体是指诸如手机潜水壳、数码相机潜水壳一类的需要抽真空的设备。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活塞的头部卡接在第二通孔内部,当大活塞随着旋转轴导轨上升时,大活塞带动小活塞上升。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活塞、小活塞均为金属材质。优选的,大活塞密封圈、小活塞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更优选的,为O型防水圈。

相比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抽真空时候采用金属活塞加上O型密封圈端面密封方式,密封运动稳定,可以直接承受深水水压。区分于市场上直接采用一个成型橡胶件既做运动活塞又做密封。

2. 卸真空采用旋转大活塞进气,松手后自动复位回到密封方式,区分与市场上手动旋转螺母进气和复位,容易遗忘复位造成漏水。也区分与市场上按压进气方式,按压进气无法承受深水压,并且误触碰容易造成漏气漏水。

3. 大活塞复位弹簧下推复位密封方式,与外部气压力方向一致,区分与市场上手动复位方式。也区分于市场上弹簧力上推复位密封,与外部气压力方向相反。这种复位方式更迅速,停止手动立即复位,可以达到微调真空度目的。市场上这两种无法微调真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抽真空操作时候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圆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卸真空操作时候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圆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00-抽真空控制阀,200-数码相机潜水壳,300-抽气筒,1-小活塞,2-小活塞密封圈,3-旋转轴,4-大活塞,5-大活塞密封圈,6-小活塞复位弹簧,7-旋转轴导轨,8-阀体,9-大活塞复位弹簧,10-大活塞卡环,11-小活塞卡环,12-防尘盖,13-防尘盖密封圈,14-壳体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9公开一种旋转卸压式两个单向阀叠加的抽真空控制阀100,可以应用于手机潜水壳,数码相机潜水壳200等,潜水前通过本实用新型抽真空。如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数码相机潜水壳2的气体出入口进行抽卸真空操作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小活塞1、小活塞密封圈2、旋转轴3、大活塞4、大活塞密封圈5、小活塞复位弹簧6、旋转轴导轨7、阀体8和大活塞复位弹簧9。

其中,如图2所示,阀体8内部设有从上到下的第一通孔。

大活塞4的尾部从上到下分别穿过大活塞密封圈5、大活塞复位弹簧9后插入至第一通孔内部,大活塞4与第一通孔之间的间隙通过大活塞密封圈5密封。

大活塞4内部设有从上到下的第二通孔,小活塞1的尾部从上到下分别穿过小活塞密封圈2、小活塞复位弹簧6后插入至第二通孔内部,小活塞1与第二通孔之间的间隙通过小活塞密封圈6密封。

大活塞4的头部横向设有旋转轴安装孔,旋转轴3插入旋转轴安装孔内并部分露出于大活塞4外表面,旋转轴导轨7呈现螺旋状上升并且套设在大活塞4的外周,旋转轴3露出大活塞4外表面的部分与旋转轴导轨7接触并可沿着旋转轴导轨7螺旋状上升或者下降。

上述实施例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并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两个活塞加密封圈的运动来实现阀门开关,改善强度,运动平稳性,可以直接承受深水压力。

2.通过复位弹簧自动弹下复位密封方式,避免遗忘复位密封。

3.通过旋转上行卸压,自动下行复位密封方式,避免误碰漏水漏气。

4.通过让复位弹簧的拉力和水压力方向(也包括大气压力)一致,快速复位密封,达到可以微调真空度的要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大活塞卡环10、小活塞卡环11,所述大活塞复位弹簧9的尾部通过大活塞卡环10卡接在第一通孔之外,所述小活塞复位弹簧6的尾部通过小活塞卡环11卡接在第二通孔之外。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大活塞、小活塞在离开原来位置上升时,都受到复位弹簧的拉力作用,以便在外力(抽真空时候的气压或者旋转大活塞时候的外力)消失后,大活塞、小活塞能够自动复位、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大活塞卡环10套设并固定在大活塞4的尾部上,所述小活塞卡环11套设并固定在小活塞1的尾部上。

此外,还包括防尘盖12,所述防尘盖12扣合在阀体8的上方并且将大活塞4的头部、旋转轴导轨7包围在防尘盖12的内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防止本实用新型沾染灰尘或者受到外力损伤。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尘盖密封圈13,所述防尘盖12与阀体8之间的间隙通过防尘盖密封圈13密封。采用此技术方案,使防尘盖12同样具有密封功能,使防尘盖12气密性良好,外部的抽气筒300直接与防尘盖12连接,就可以实现抽卸真空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盖12与阀体8的头部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阀体8的尾部设有外螺纹。头部的螺纹结构便于零部件拆卸,尾部的外螺纹可以与诸如数码相机潜水壳的空气出入口旋接。采用此技术方案,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安装和使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密封圈14,所述壳体密封圈14将阀体8的尾部与需要抽真空的壳体(如数码相机潜水壳200的气体出入口)之间的间隙密封。

此外,所述小活塞1的头部卡接在第二通孔内部,卸真空时候,手动旋转大活塞,当大活塞4随着旋转轴导轨7上升时,大活塞4带动小活塞1上升。采用此技术方案,卸真空时候,由于大活塞4与小活塞1整体上升,因此大活塞4的第二通孔依然是密封状态,气压通过阀体8与大活塞4之间的间隙(第一通孔)流通,有别于抽真空时候气体通过大活塞4与小活塞之间的间隙(第二通孔)流通。抽真空、卸真空的气体渠道独立分开,更利于控制真空度。

进一步的,所述大活塞4、小活塞1均为金属材质。采用金属材质的活塞,比起常规的塑料、橡胶材质的活塞更加耐用、耐磨且耐深水高压。

优选的,大活塞密封圈、小活塞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更优选的,为O型防水圈。

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前,示例本实用新型被用于数码相机潜水壳上。

如图6-7所示,抽真空时,可以使用抽气筒300直接与防尘盖12连接。小活塞1在吸力的作用下克服小活塞复位弹簧6,从下到上运动,带动小活塞密封圈2离开密封位置,数码相机潜水壳200里的气体被抽出去形成真空。停止抽真空时,小活塞1在小活塞复位弹簧6和外部气压作用下回到原来位置,带动小活塞密封圈2回到原有的密封位置,此时,测试数码相机潜水壳的真空度,如果真空度得到保持说明密封性能可靠,可以开始潜水。

如图8-9所示,潜水结束,需要进行卸真空,其目的是方便打开防水壳,此外,在需要微调真空度的时候,也需要卸真空操作。卸真空时,手动旋转大活塞4(本实施例与附图中所示为逆时针旋转上升,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设计顺时针旋转上升的旋转轴导轨),旋转轴3沿着旋转轴导轨7螺旋上升,大活塞4上升,带动大活塞密封圈5离开密封位置,外部气压立即进入数码相机潜水壳200里卸真空。松开大活塞4,大活塞4在大活塞复位弹簧9拉力下,自动回到原来位置,带动大活塞密封圈5回到密封位置,保持数码相机潜水壳200内部的密封性。

通过实施例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抽真空时候采用金属活塞加上O型密封圈端面密封方式,密封运动稳定,可以直接承受深水水压。区分于市场上直接采用一个成型橡胶件既做运动活塞又做密封。

2. 卸真空采用旋转大活塞进气,松手后自动复位回到密封方式,区分与市场上手动旋转螺母进气和复位,容易遗忘复位造成漏水。也区分与市场上按压进气方式,按压进气无法承受深水压,并且误触碰容易造成漏气漏水。

3. 大活塞复位弹簧下推复位密封方式,与外部气压力方向一致,区分与市场上手动复位方式。也区分于市场上弹簧力上推复位密封,与外部气压力方向相反。这种复位方式更迅速,停止手动立即复位,可以达到微调真空度目的。市场上这两种无法微调真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