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换挡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6394发布日期:2019-02-15 21:1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换挡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手动变速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换挡臂总成。



背景技术:

从目前国内外汽车市场上来看,手动挡车型在乘用车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手动变速箱选换挡操作与自动变速箱的电子换挡不同,选档与换挡的控制靠驾驶员操作换档杆实现。一般横置前驱车型中,手动变速箱选换挡机构的选档摇臂、换挡摇臂通过软轴与换档杆连接。

在整车匹配中,手动变速箱的选换挡性能包含选换挡力、选换挡行程、操作力特性等指标。换档手柄的杠杆比及变速箱选换挡臂的换挡角度与长度影响选换挡力及行程;换挡机构的配重重量影响操作力特性,对换档手感影响较大。

主机厂在选用手动变速箱进行整车匹配时,整车换挡手柄受限于造型等因素,其杠杆比更改困难,因此换档手感的优化主要靠调整变速箱选换档臂长度、配重重量来实现。采用固定长度&配重的变速箱选换档臂时,往往经过验证发现选换档力等不达标,则需要重新调整换挡臂长度与配重,然后进行样件制作,重新装车验证,直至优化完毕。在该过程中样件制作周期较长,造成变速箱换挡优化过程耗时比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换挡臂总成,该换挡臂总成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与换挡拉索连接的换挡臂的长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研发工程师可以根据需求来更改换挡臂长度用于整车匹配验证,省去了样件重新制作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手动变速箱与整车匹配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式换挡臂总成,包括基座、换挡臂Ⅰ、换挡臂Ⅱ和用于与换挡拉索连接的销轴,所述基座的下部设有选档定位槽,所述换挡臂Ⅰ和换挡臂Ⅱ均连接在所述基座,所述换挡臂Ⅰ上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销轴滑动连接在所述长条形凹槽上,并通过螺母进行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形凹槽为阶梯槽,所述长条形凹槽包括长条形凹槽Ⅰ和长条形凹槽Ⅱ,所述长条形凹槽Ⅰ的宽度大于所述长条形凹槽Ⅱ的宽度,所述长条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倒“凸”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底面与所述长条形凹槽Ⅱ的上端面接触,所述挡块的侧面与所述长条形凹槽Ⅰ的侧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长条形凹槽Ⅰ的上端面设有刻度尺,所述挡块的上端面上靠近所述刻度尺一侧设有用于指示刻度的箭头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销轴带有螺纹的一端穿过所述长条形凹槽与所述螺母配合,所述销轴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换挡拉索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滑动连接在所述长条形凹槽上,通过所述螺母的紧固确定所述销轴在所述长条形凹槽上的位置,在所述螺母与所述销轴的连接处设有防松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换挡臂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换挡臂Ⅱ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配重块的孔,所述配重块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换挡臂Ⅱ上。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与所述螺钉的外螺纹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孔与所述配重块上的螺纹孔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换挡臂Ⅱ上设有加强筋。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换挡臂Ⅰ的长度和换挡臂Ⅱ上的配重重量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研发工程师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更改销轴在长条形凹槽上的位置来实现换挡臂Ⅰ长度的变化,通过更换配重块来实现换挡臂Ⅱ配重重量的改变,用于整车匹配验证,省去了样件重新制作、重新装车验证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手动变速箱与整车匹配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销轴上设计的挡块,一方面起到限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销轴相对于长条形凹槽旋转。

3.本实用新型在长条形凹槽上设计刻度尺和在挡块上设计用于指示刻度的箭头标识,可精确的调整销轴在长条形凹槽上的位置,即换挡臂Ⅰ的长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挡臂总成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挡臂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挡臂总成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基座;11、选档定位槽;2、换挡臂Ⅰ;21、长条形凹槽;211、长条形凹槽Ⅰ;212、长条形凹槽Ⅱ;213、刻度尺;3、换挡臂Ⅱ;31、孔;32、加强筋;4、销轴;41、螺母;42、挡块;421、箭头标识;43、螺纹;44、安装孔;45、防松垫片;5、配重块;51、螺纹孔;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调节式换挡臂总成,包括基座1、换挡臂Ⅰ2、换挡臂Ⅱ3和用于与换挡拉索连接的销轴4,基座1的下部设有选档定位槽11,换挡臂Ⅰ2和换挡臂Ⅱ3均连接在基座1,换挡臂Ⅰ2上设有长条形凹槽21,销轴4滑动连接在长条形凹槽21上,当销轴4在长条形凹槽21上的位置确定后通过螺母41进行紧固。主机厂在选用手动变速箱进行整车匹配时,当换挡手感的优化需要调整变速箱换挡臂的长度时,只需要松动螺母41将销轴4在长条形凹槽21上移动,调整到适当位置后再拧紧螺母41,将销轴4与换挡臂Ⅰ2固定即可。

上述长条形凹槽21为阶梯槽,长条形凹槽21包括长条形凹槽Ⅰ211和长条形凹槽Ⅱ212,长条形凹槽Ⅰ211的宽度大于长条形凹槽Ⅱ212的宽度,长条形凹槽21的横截面为倒“凸”字型结构。销轴4的一端设有螺纹43,销轴4带有螺纹43的一端穿过长条形凹槽21与螺母41配合,销轴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换挡拉索的安装孔44。换挡拉索套接在销轴4上,开口销插入到安装孔44中,便可实现对换挡拉索的固定。

销轴4上设有挡块42,优选为矩形或正方形挡块,当销轴4插入到长条形凹槽21中时,挡块42的底面与长条形凹槽Ⅱ212的上端面接触,挡块42的侧面与长条形凹槽Ⅰ211的侧壁接触。销轴4滑动连接在长条形凹槽21上,通过螺母41的紧固确定销轴4在长条形凹槽21上的位置,在螺母41与销轴4的连接处设有防松垫片45,防松垫片45还起到减震,防止刚性部件之间碰撞的作用。

为精确的调整换挡臂Ⅰ2的长度,即销轴4在长条形凹槽21上的位置,在长条形凹槽Ⅰ211的上端面设有刻度尺213,挡块42的上端面上靠近刻度尺213一侧设有用于指示刻度的箭头标识421。即调节的长度可直接按照换挡臂Ⅰ2上所标示的刻度来定位,在本实用新型中刻度尺213设计为40mm-90mm。长度选定后使用防松垫片45与螺母41进行紧固,销轴4下端加工螺纹,销轴4上的挡块42与长条形凹槽Ⅰ211及长条形凹槽Ⅱ212的配合本身可以实现防转功能。

换挡臂Ⅱ3的一端连接在基座1上,换挡臂Ⅱ3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配重块5的孔31,配重块5通过螺钉6可拆卸地连接在换挡臂Ⅱ3上。配重块5上设有与螺钉6的外螺纹适配的螺纹孔51,螺钉6穿过孔31与配重块5上的螺纹孔51紧固。为增加换挡臂Ⅱ3结构强度,换挡臂Ⅱ3上设有加强筋32。主机厂在选用手动变速箱进行整车匹配时,当换挡手感的优化需要调整变速箱换档臂的配重重量时,只需要更换配重块5即可,可预先设计好一系列重量不同的配重块5用于换挡手感的优化,也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实时设计,更换或重新设计配重块5都比重新制作换挡臂总成省时省力的多。

因为在现有技术中如果换挡臂的长度和配重需要重新调整,则要重新制作换挡臂总成,必须要进行样件制作,重新装车验证,直至优化完毕才能制造使用,在该过程中样件制作周期较长,造成变速箱换挡优化过程耗时比较长。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换挡臂Ⅰ2的长度和换挡臂Ⅱ3上的配重重量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研发工程师可以根据需求通过更改销轴4在长条形凹槽21的位置来实现换挡臂Ⅰ2长度的变化,通过更换配重块5来实现换挡臂Ⅱ3配重重量的改变,用于整车匹配验证,省去了样件重新制作、重新装车验证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手动变速箱与整车匹配的工作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