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831发布日期:2019-03-02 03:1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震消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

申请号为CN20614434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在家具五金行业中的铰链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壳体、封装在助力器壳体内的阻尼器缸体和活塞杆,所述阻尼器缸体固设在阻尼器壳体内部,阻尼器壳体的输出端上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端部设有铰链安装孔,活塞杆的一端伸出阻尼器壳体,阻尼器壳体的尾端处开设阻尼器安装孔。在阻尼器正常工作时,活塞杆的端部固定在铰链上,阻尼器壳体通过阻尼器安装孔固定在外部机构上,活塞杆能起到阻尼作用,降低铰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可以广泛的使用在家居或五金行业中。

该阻力器在使用时,由于该阻尼器壳体内的部件都是固定安装好的,所以其使用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够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使用环境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使用参数基本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够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导致使用环境比较单一,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阻尼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壳体、活塞杆以及缸体,壳体的内部背离活塞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使用参数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供活塞杆穿设的限位环、与限位环背离活塞杆一侧相抵触的抵触片、沿活塞杆长度方向滑移于抵触片背离限位环一侧的调节片以及设于抵触片与调节片之间的压缩弹簧,调节片背离抵触片的一侧固定有螺纹穿设于壳体且与壳体同轴的调节柱,调节柱背离调节片的一端设有位于壳体外的调节块。

技术效果:通过调节块的旋转带动调节柱进行旋转,由于调节柱螺纹连接,所以调节柱随自身旋转而进行滑移,调节柱的滑移也带动调节片进行滑移,调节片在向背离抵触片的方向进行滑移时,压缩弹簧进行伸展,弹性回复力变小,且抵触片与调节片之间的距离变大,活塞杆的行程变长;调节片在向靠抵触片的方向进行滑移时,压缩弹簧进一步压缩,弹性回复力变大,且抵触片与调节片之间的距离变小,活塞杆的行程变短,所以通过调节柱的旋转可以方便的调节阻尼器的使用参数,使得阻尼器可以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增加了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抵触片的形状设置为与壳体同轴的圆形。

进一步的,调节片的形状设置为与抵触片的形状相同。

前所述的一种阻尼器,抵触片靠调节片的一侧固定有插入调节柱的导柱,导柱与调节柱同轴设置。

前所述的一种阻尼器,抵触片靠活塞杆的一侧设有橡胶层。

前所述的一种阻尼器,活塞杆背离调节装置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

前所述的一种阻尼器,调节块包括设于壳体外侧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背离壳体的一端以壳体轴线为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压缩弹簧和壳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以将抵触片和调节片均设置为与壳体同轴的圆形,可以使得抵触片和调节片更加充分均匀地安装于壳体内,同时也使得活塞杆与抵触片相抵触且对抵触片进行挤压时,活塞杆对抵触片的施力更加均匀,保证了抵触片滑移的流畅性;同时通过导柱的设置使得抵触片的滑移方向与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在同一轴线上,使得抵触片在滑移时不易产生其他方向上的偏移,进一步加强了抵触片滑移的流畅性;

(2)本实用新型在活塞杆与抵触片相抵触时,通过橡胶层使得活塞杆的端部不直接与抵触片相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了活塞杆由于长期使用而造成的磨损,同时由于橡胶的自身特性,也使得活塞杆在与抵触片相抵触时得到缓冲效果,使得整个活塞杆在滑移时更加稳定,提高了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使得整个阻尼器在进行安装时更加的方便,由于第二安装孔连接连接于调节螺母,所以在调节螺母进行旋转调节时,第二安装孔也可通过旋转进行孔口朝向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阻尼器安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活塞杆;21、橡胶层;22、第一安装孔;3、缸体;4、调节装置;41、限位环;42、抵触片;421、导柱;43、调节片;44、压缩弹簧;45、调节柱;46、调节块;461、调节螺母;462、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尼器,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封装于壳体1内的缸体3,壳体1内滑移连接有活塞杆2,活塞杆2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2,另一端的端部设有橡胶层21。

壳体1内背离活塞杆2的一端设有用于调节使用参数的调节装置4,调节装置4包括沿背离活塞杆2方向依次排列的限位环41、抵触片、压缩弹簧44、调节片43、调节柱45以及调节块46,且限位环41、抵触片、压缩弹簧44、调节片43、调节柱45以及调节块46均与壳体1同轴设置。

限位环41的孔径设置为大于活塞杆2的孔径,同时也小于抵触片的直径;抵触片设置为圆形,且抵触片背离限位环41的一侧固定有导柱421,导柱421也与壳体1同轴设置,且导柱421穿过调节片43插入至调节柱45内;调节片43设置为与抵触片形状相同,且调节柱45固定于调节片43背离抵触片的一侧,调节柱45与壳体1之间螺纹连接;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抵触片和调节片43相抵触,且压缩弹簧44的直径略小于调节片43的直径;调节块46包括设于壳体1外侧的调节螺母461和第二安装孔462,调节螺母461同轴固定于调节柱45的端部,第二安装孔462转动连接于调节螺母461背离壳体1的一侧,且第二安装孔462以壳体1轴线为转动轴进行转动。

在对阻尼器进行使用前,首先根据需求对阻尼器的使用参数进行调整,需要增加活塞杆2的行程时,通过调节块46的旋转带动调节柱45进行旋转,由于调节柱45螺纹连接,所以调节柱45随自身旋转而进行滑移,将调节柱45向背离抵触片的方向进行滑移时,调节片43也随之向背离抵触片的方向进行滑移,此时抵触片与调节片43之间的距离变大,所以活塞杆2的行程变长,同时压缩弹簧44进行伸展,弹性回复力变小;将调节柱45向靠抵触片的方向进行滑移时,调节片43也随之向靠抵触片的方向进行滑移,此时抵触片与调节片43之间的距离变小,所以活塞杆2的行程变短,同时压缩弹簧44进行压缩,弹性回复力变大。

调节好使用参数后,对阻尼器进行使用,当活塞杆2受到外部的力,活塞杆2向抵触片的方向滑移,直至橡胶层21与抵触片相抵触,此时活塞杆2进一步进行滑移,由于抵触片与调节片43之间设有压缩弹簧44,所以压缩弹簧44通过自身的 弹性回复力进行缓冲和效能。整个阻尼器通过调节柱45的旋转可以方便的调节阻尼器的使用参数,使得阻尼器可以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增加了便捷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