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904发布日期:2019-01-08 21:53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VC软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PVC塑料制品具有价廉质优的特点,市场占有率较大;PVC纤维增强软管在花园、露台、洗车场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大。PVC软管在储运过程中会受到挤压、扭曲等外力,使得管材出现扭结、瘪扁等现象。由于PVC具有冷流性,在去除上述外力后,这些形变将不能恢复,进而严重影响管材的使用和产品的卖相。

为了消除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有以下解决途径:

(1)通过增强PVC管自身的强度来避免形变。如:公告号为CN20561885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PVC增强软管,该软管包括PVC软管层,所述PVC软管层内包裹设置有钢丝,所述钢丝均匀螺旋设置,所述PVC软管层外部设置有若干种相邻设置的彩色线条,所述彩色线条与PVC软管层之间采用高温粘合方式连接。

(2)在PVC软管出厂时通过对管材两端进行热封,且对管材内部充入压缩空气,使管材在储运过程中即便受到挤压也不会发生变形。目前,对管材热封充气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是:把PVC管材1的一端2先行高频热封,然后在另一端(即充气端4)通过充气管头3充入压缩空气,充入的空气接近饱和后,迅速把管材折叠压紧防漏,再把充气端进行热封得到热封端5,最后松开折压部位,收卷入库。

第一种解决途径虽然能够确保PVC软管在储运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而变形,但是,仅是为了避免储运过程中的形变而进行上述改进,无疑是大材小用,额外增加了生产者的成本。而第二种解决途径则能够在尽可能减少成本投入的情况下,解决PVC软管在储运过程中形变的问题。但是,上述充气方式的充气量只能凭经验进行判断,而且由于采用人工方式折叠管子,使得防逃气不能保证一致性,导致管子的充气量不统一,管材形变不一致。此外,管材折叠受压时,会对此处的管材造成一定的损伤,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第二种解决途径中的充气方式和软管结构进行相应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能够在软管充气热压后实现自动密封,保证每根软管的充气量一致,且无需对管材进行折叠,不会造成管材的损伤。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包括具有热封端的软管本体,所述热封端的内腔设置有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柔性的止逆流片,所述第一部分与软管内壁热封粘结,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供充气针通过的缝隙,所述第二部分伸入软管内部,借助管材内充入的气体内压贴靠在软管内壁,封堵所述缝隙。

作为优选,所述止逆流片位于所述缝隙的上方,所述第一部分与软管的上内壁热封粘结。止逆流片位于缝隙的上方不仅可以通过充气压力来迫使第二部分紧密贴靠软管内壁,还可以利用重力促使止逆流片向下垂而贴靠软管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止逆流片为柔软的PVC材质制成的薄片;止逆流片应当采用超薄的PVC薄片,确保止逆流片在受充气压力时能够紧密贴靠软管内壁,且不会因受到充气压力而破裂。

作为优选,所述止逆流片的厚度为0.1~0.5mm;既保证止逆流片受压紧密贴靠软管内壁,又保证止逆流片不会因受过大压力而破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充气针相互配合的条形凹槽;有利于将止逆流片搁置于充气针上。实际上,由于止逆流片非常轻薄,当将其置于充气枕头上时,由于重力作用止逆流片自然而然会形成条形凹槽;在通过热合刀热压时,由于充气针仍在管内,所以热合结束后,止逆流片上仍然会保留该条形凹槽。

为了确保缝隙及周围区域能够有效密封,防止气体泄漏,作为优选,所述止逆流片为长方形,短边与所述充气软管的管壁垂直,短边的长度略小于所述软管本体的直径。

所述的略小于是指短边的长度比软管本体的直径短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管热封端的内腔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柔性止逆流片,并利用第一部分与软管内壁热封粘结,第二部分封堵第一部分与软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形成了一个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使该结构能够在软管充气热压后实现自动密封,保证每根软管的充气量一致,且无需对管材进行折叠,不会造成管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对充气软管热封充气的示意图;

其中,A为充气过程中充气软管的结构示意图;B为充气结束后充气软管折叠的结构示意图;C为充气软管两端均热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在充气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在未放入止逆流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在将止逆流片搭挂于充气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在将止逆流片伸入热封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处在热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软管密封结构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气软管的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软管本体6和柔性的止逆流片7。其中,软管本体采用PVC材质,在充气前,软管本体6的其中一端为封闭端8,已被完全热封;而另一端为热封端9,热封端9的内腔中设置有止逆流片7。封闭端8的管壁受热合刀10挤压向软管本体内部凹陷。

止逆流片7是采用超级柔软的PVC材质制成的薄片,厚度为0.1~0.5mm。止逆流片7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71与软管本体6的上内壁热封粘结,并且止逆流片7与软管本体6的下内壁之间具有供充气针13通过的缝隙11;而第二部分72伸入软管的内部,在受到压缩空气外逃时的动力和内压时止逆流片发生弯折贴靠向缝隙11,将缝隙11封堵住。

对充气软管进行充气以及实现密封的过程如下(如图4~8所示):

(1)将软管本体的一端进行热封,形成封闭端;

(2)在充气针上涂膜少许脱模剂,将充气针伸入至软管本体另一端的热封端内,在将充气针伸入热封端时,在充气针的上面搭挂一片止逆流片,止逆流片随同充气针一同进入热封端内部(图5和图6);

(3)采用上、下两片异型热合刀对软管本体进行热封(图7);热合刀的刀刃(刀刃上还开有与充气针配合的缺口)正好作用于止逆流片第一部分的中部,使第一部分受热与软管本体相互粘结;

(4)再打开充气开关14通过充气针(充气针通过充气管路与储气罐连接,充气开关14设于充气针与充气管路的连接处)向软管本体内充入压缩空气(图8);

(5)待软管本体内充气完成后,停止输送压缩空气,将充气针取出(脱模剂的作用下充气针很容易拔出),在软管腔体内的充气压力和止逆流片自身重力作用下,止逆流片发生弯折贴靠向缝隙,将缝隙封堵住。

实施例2

为了保证缝隙及周围区域能够有效密封,防止气体泄漏,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对止逆流片的形状和结构做了进一步设计。

如图5所示,止逆流片7为长方形,其长边与软管本体的管壁平行,短边与充气软管的管壁垂直,长边的长度为短边长度的2倍,短边的长度略小于软管本体的管直径。止逆流片7在搭挂于充气针上时,受重力作用会形成与充气针相配合的条形凹槽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