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启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841发布日期:2019-03-15 19:2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启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启动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陶瓷生产行业中,由于瓷砖是一种质硬又脆的产品,一些直接作用于陶瓷上的机器例如磨盘一般通过电机启动,由于电机启动时逐渐加速,在加速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晃动,导致启动时的冲击力较大,如果没有经过一些缓冲装置直接启动磨盘等机器的话会容易导致瓷砖出现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和降低冲击功能的软启动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软启动传动装置,包括带传动机构以及减速器,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V带以及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V带绕设于所述主动轮以及从动轮的外壁面,所述减速器包括减速箱、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以及输出轴,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以及输出轴均设于减速箱内,所述第一齿轮轴的输入端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轴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轴啮合,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机器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的中心孔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第一平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的一端抵顶电机法兰,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并用于抵顶主动轮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箱包括输入端箱体以及输出端箱体,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安装于减速箱内,所述第一齿轮轴的输入端沿输入端箱体伸出,所述第一齿轮轴的输入端的延伸部分与从动轮的中心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用挡圈以及第二垫片,轴用挡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并用于抵顶所述从动轮的一端,所述第二垫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并用于抵顶所述从动轮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安装于所述减速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轴的输入端与第一齿轮之间通过第二平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圆锥滚子轴承安装于所述减速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沿所述输出端箱体伸出,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法兰。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为空心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主动轮、V带、从动轮输出到减速箱,经减速箱降速增扭后经输出轴输出,通过带传动机构以及减速箱的结合,有效避免了电机启动时产生的猛烈晃动直接作用于与输出轴连接的机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启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软启动传动装置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软启动传动装置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软启动传动装置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电机;2、主动轮;3、从动轮;4、V带;5、第一齿轮轴;6、减速箱;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轴;9、第二齿轮;10、输出轴;11、输出法兰;1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3、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4、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5、第一垫片;16、第二垫片;17、第二螺钉;18、轴用挡圈;19、孔用挡圈;20、骨架油封;21、油封闷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软启动传动装置,其包括带传动机构以及减速器,其中带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主动轮2、V带4以及从动轮3,减速器包括减速箱6、第一齿轮轴5、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轴8、第二齿轮9以及输出轴10,第一齿轮轴5、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轴8、第二齿轮9以及输出轴10均设于减速箱6内,而减速箱6包括输入端箱体以及输出端箱体,输入端箱体与输出端箱体共同围合形成减速箱6。

其中,主动轮2的中心孔与电机1的输出轴10之间通过第一平键传动连接,V带4绕设于主动轮2以及从动轮3的外壁面,第一齿轮轴5的输入端与从动轮3传动连接,第一齿轮7与第一齿轮轴5啮合,第二齿轮轴8的输入端与第一齿轮7之间通过第二平键传动连接,第二齿轮9与第二齿轮轴8啮合,输出轴10与第二齿轮9传动连接,输出轴10的输出端沿输出箱体伸出,并连接有输出法兰11,通过输出法兰11可连接其他例如磨盘等机器。参见图1可以看出,输出轴10为空心轴。

参见图1,主动轮2的内端抵顶电机1法兰,而主动轮2的外端设置有第一垫片15,第一垫片15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电机1的输出轴10上并且第一垫片15抵顶主动轮2的外端,起到限位主动轮2的作用,避免主动轮2轴向窜动。

参见图2,为避免从动轮3的轴向窜动,在从动轮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用挡圈18以及第二垫片16,其中,轴用挡圈18设置于从动轮3的内端,而第二垫片16设置于从动轮3的外端,轴用挡圈18套设于第一齿轮轴5上并用于抵顶从动轮3的内端,而第二垫片16通过第二螺钉17固定于第一齿轮轴5上并抵顶从动轮3的外端。

参见图1可以看出,第一齿轮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固定于减速箱6中,其中,第一齿轮轴5的输入端沿输入端箱体伸出,该第一齿轮轴5的输入端的延伸部分与从动轮3的中心孔连接。

第二齿轮轴8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圆锥滚子轴承13安装于减速箱6中,而输出轴10的两端通过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4安装于减速箱6中。

参见图1,为限位各圆锥滚子轴承,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端抵顶轴肩,而各轴承的外端可设置孔用挡圈19,另加骨架油封20或者油封闷盖21进行密封。

具体地,可参见图3,图3示出了图1中位于第一齿轮轴5右边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定位结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内端(图3中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左端)抵顶第一齿轮轴5的轴肩,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外端(图3中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右端)设置有孔用挡圈19以及骨架油封20,孔用挡圈19的外圈抵顶减速箱6,而孔用挡圈19的第一端抵顶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外端,骨架油封20的内圈套设于第一齿轮轴5,骨架油封20的外圈与减速箱6抵接,而骨架油封20的其中一端部与孔用挡圈19的第二端抵接。

参见图4,图4示出了图1中位于第一齿轮轴5左边的另一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定位结构,该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2的内端抵顶第一齿轮轴5的轴肩,而外端抵顶减速箱6并且设置有油封闷盖21进行密封。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