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9076发布日期:2019-02-22 21:5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油料预处理软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油料预处理即在油料取油之前对油料进行的清理、剥壳、脱皮、破碎、软化、轧坯、膨化、湿热处理、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其目的是除去杂质将其制成具有一定结构性能的物料,以符合不同取油工艺的要求。

一般常用的油料预处理工艺设备中,都要选用卧式蒸炒锅,传统的卧式蒸炒锅进料端的密封效果不好,物料经常从此处泄漏,既损失物料,又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适应生产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防止漏料,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其包括密封带摩擦圈(1)、密封弹簧(2)、密封带(3)、卡箍(4)和筒体(5),其中,密封带摩擦圈(1)和筒体(5)同轴设置,密封带(3)嵌套在密封带摩擦圈(1)和筒体(5)外侧,密封弹簧(2)设置于密封带(3)和密封带摩擦圈(1)嵌套部位,卡箍(4)设置于密封带(3)和筒体(5)嵌套部位。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单头螺旋片(6),同轴设置于筒体(5)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筒体(5)包括密封带固定座(51)和固定筒(52),密封带固定座(51)内径小于固定筒(52),密封带固定座(51)和固定筒(52)同轴连接且端部采用螺栓固定,密封带(3)嵌套在密封带固定座(51)外侧,单头螺旋片(6)设置于固定筒(52)内。更进一步优选的,:固定筒(52)伸入卧式蒸炒锅进料回转圆筒(7)内并固定连接,进料螺旋输送机出料端(8)嵌套设置于密封带摩擦圈(1)内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密封带摩擦圈、密封弹簧、密封带和卡箍,使得进料螺旋输送机出料端与密封带摩擦圈紧密连接,从外侧起到密封的效果,防止物料外泄;

(2)通过设置单头螺旋片,当卧式蒸炒锅转动时,单头螺旋片起到向内推料并扇风防止物料外漏的作用,这样就从卧式蒸炒锅内部起到了密封的效果,绝大部分的物料都落在卧式蒸炒锅内;

(3)新型的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从内外两个方面彻底地解决了物料的泄漏问题,便于安装和拆卸,效果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其包括密封带摩擦圈1、密封弹簧2、密封带3、卡箍4、筒体5和单头螺旋片6,其中,

密封带摩擦圈1,与进料螺旋输送机出料端8连接,具体的,进料螺旋输送机出料端8嵌套设置于密封带摩擦圈1内并固定连接。

筒体5,固定连接卧式蒸炒锅进料回转圆筒7。为了方便密封和出料,单头螺旋片6同轴设置于筒体5内,当卧式蒸炒锅转动时,单头螺旋片6起到向内推料并扇风防止物料外漏的作用。防止物料回流,所述筒体5包括密封带固定座51和固定筒52,密封带固定座51内径小于固定筒52,密封带固定座51和固定筒52同轴连接且端部采用螺栓固定,密封带3嵌套在密封带固定座51外侧,单头螺旋片6设置于固定筒52内。

筒体5随卧式蒸炒锅进料回转圆筒7转动,为了将密封带摩擦圈1和筒体5密封,密封带摩擦圈1和筒体5同轴设置,密封带3嵌套在密封带摩擦圈1和筒体5外侧,密封弹簧2设置于密封带3和密封带摩擦圈1嵌套部位,卡箍4设置于密封带3和筒体5嵌套部位。如此,密封带3和密封带摩擦圈1可相对转动,二者配合起到密封效果,防止物料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卧式蒸炒锅进料密封装置的作用原理如下:

对于进料螺旋输送机出料端8输送的来料,经固定筒52,落入卧式蒸炒锅进料回转圆筒7内。在此过程中,单头螺旋片6转动,起到向内推料并扇风防止物料外漏的作用,此外,密封带3和密封带摩擦圈1可相对转动,防止物料外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