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852发布日期:2019-04-03 00:2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扣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接结构,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作为至少两个物体的扣接使用,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用以结合两个物体时,通常以螺丝锁入的方式,将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加以固定,借以确保所述两个物体间的稳固结合,而不易发生彼此分离的情形。

以上述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还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两个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于结合至少两个物体时,由所述头部进行操作,并带动杆体的扣部,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当卸除时反向移动头部,使扣部由第二物体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接结构,其包括:具有穿置部的头部;以及具有扣部及组设部的杆体,所述组设部穿设于所述头部的穿置部并与所述头部干涉组接。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接结构。可于结合至少两个物体时,由所述头部进行操作,并带动杆体的扣部,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当卸除时反向移动头部,使扣部由第二物体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可选地,所述杆体具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用以与所述头部挡止,借以将头部定位于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组设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扣部为柱体、螺纹体、内扣体或外扣体。

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具有活动组合或固定组合的弹性组件。

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具有活动组合的身部。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组接部,所述组接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或身部与所述第一物体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或黏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物体组合。

可选地,所述头部或所述身部具有止挡部,所述头部或所述身部的止挡部用以相互挡止组接,或与所述杆体相互挡止组接。

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进一步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头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或是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杆体或所述扣部。

可选地,所述扣部用以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至第二物体。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内螺纹,而所述扣部为外螺纹,通过所述身部的内螺纹与所述扣部的配合,使头部的止挡部扣入所述身部的止挡部。

可选地,所述组设部以扩接、铆接或压合的方式产生形变,用以干涉组接所述杆体于所述头部。

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可设置于载体。

可选地,所述载体具有盖体。

可选地,所述头部可为圆型、把柄型、水滴型、翼型、多边型、阶层型或喇叭型。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的外径可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头部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头部的止挡部为弹性体,可被施以外力产生形变后扣入身部的止挡部,以使所述头部与身部活动组合。

可选地,所述头部与所述杆体的组装方法为先将所述组设部穿入穿置部,再施以外力于所述组设部,使所述组设部产生扩大形变,进而使所述组设部与所述头部干涉组接。

可选地,所述头部具有斜面部,而所述斜面部与所述扩大形变的组设部相互对应。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防转部,所述头部具有对应防转部,用以使所述头部于所述身部防转区域内位移。

可选地,所述头部于防转区域内进行轴向位移。

可选地,所述头部的对应防转部脱离所述身部的防转部后可转动相对位置,用以抵顶于身部或身部上方区域。

可选地,所述防转部或所述对应防转部可为剖面、剖槽、阶层、多边型、斜面、曲面或平面。

可选地,所述组设部可为柱体、凸体、凹体、齿状体、平面体、斜面体或弧面体。

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斜面部、阶层部、弧面部、凸部或凹部,用以作为对应其对应组接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组接部具有存料空间,可让所述第一物体的材料进入存料空间与所述组接部组接,或组接部扩接形变后形成与所述第一物体干涉组接的存料空间,借以与所述第一物体干涉组接。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组装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扣接结构的收纳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16至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扣接结构

11、11a、11f、11g、11h、11i、11j 头部

111 穿置部

112、112g、112i 止挡部

113 斜面部

114j 对应防转部

12、12a、12b、12c、12d、12e、12f、12g、12h、12i、12j 杆体

121、121b、121c、121d、121e、121f、121g、121h、121i 扣部

122、122a 组设部

123a 挡止部

13、13f、13g、13h、13i、13j 身部

131 组接部

1311 存料空间

130 斜面部

132、132f、132g、132h、132i 止挡部

133i 内螺纹

134j 防转部

14、14e、14f、14g、14h 弹性组件

2 第一物体

3 第二物体

4 载体

41 盖体

5 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接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接结构,所述扣接结构1至少由头部11以及杆体12所构成。

所述头部11具有穿置部111,而所述头部11可为圆型、把柄型、水滴型、翼型、多边型、阶层型或喇叭型。

所述杆体12具有扣部121及组设部122,所述组设部122穿设于所述头部11 的穿置部111并与所述头部11干涉组接,而所述扣部121为柱体,所述组设部 122可为柱体、凸体、凹体、齿状体、平面体、斜面体或弧面体。

另外,所述扣接结构1具有活动组合的身部13,所述身部13具有组接部 131,其中所述组接部131的外径可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头部11的外径;且所述头部11与所述身部13具有止挡部112、132,而所述扣接结构1具有活动组合或固定组合的弹性组件14。

当所述扣接结构1的头部11与杆体12组装时,先将所述杆体12的组设部 122穿入所述头部11的穿置部111,再由工具5施以外力于所述组设部122,使所述组设部122以扩接、铆接或压合的方式产生扩大形变进而使所述组设部与所述头部11干涉组接,其中所述头部11具有斜面部113,而所述斜面部113与所述扩大形变的组设部122相互对应,且所述杆体12具有挡止部123,所述挡止部123用以与所述头部11挡止。

而当组装身部13时,以所述身部13的止挡部132与所述头部11的止挡部 112(或杆体12)相互挡止,用以使所述身部13与所述头部11活动组合,且在头部11与所述杆体12组装的前,或是所述身部13与所述头部11组装的前,可将所述弹性组件14套设于所述杆体12,使所述弹性组件14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13,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杆体12的扣部121。

于运用时,将所述身部13的组接部131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黏接的方式与第一物体2组合,或使所述身部13的组接部131与所述第一物体2一体成型,且所述身部13具有斜面部130、阶层部、弧面部、凸部或凹部,用以作为对应其对应组接的结构(图未示),另外所述组接部131具有存料空间1311,可让所述第一物体2的材料进入存料空间1311与所述组接部131组接,或组接部131扩接形变后形成与所述第一物体2干涉组接的存料空间1311,借以与所述第一物体2干涉组接。

当使用时,施以拉力于所述头部11,使所述头部11带动所述杆体12的扣部121往上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之后将第二物体3迭置于所述第一物体2,再放开所述头部11,让弹性组件14获得释放而推动扣部121(且同时带动所述头部11),使所述杆体12的扣部121穿过所述第一物体2后扣接于所述第二物体3。

而当欲卸除所述第一物体2与所述第二物体3时,再次拉动所述头部11,使所述头部11带动所述杆体12的扣部121往上移动并压缩所述弹性组件14,此时,所述扣部121则由第二物体3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2与第二物体3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请参阅图6,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可将多数扣接结构1可置放于载体4中,且所述载体4具有盖体41,如此,可完成各扣接结构1的收纳。

请参阅图7,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2a具有挡止部123a,所述挡止部123a用以与所述头部11a挡止,借以将头部11a定位于所述挡止部123a 与所述组设部122a之间。

请参阅图8至图10,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2b、12c、12d 的扣部121b、121c、121d为螺纹体(如图8所示)、内扣体(如图9所示)或外扣体(如图10所示)。

请参阅图11,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2e的扣部121e为螺纹体,且所述杆体12e套设有弹性组件14e。

请参阅图12,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2f的扣部121f为内扣体,而所述弹性组件14f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头部11f,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13f,且所述身部13f的止挡部132f与所述杆体12f的扣部121f相互挡止。

请参阅图13,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2g的扣部121g为螺纹体,而所述弹性组件14g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头部11g,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13g,且所述身部13g的止挡部132g与所述头部11g的止挡部112g相互挡止。

请参阅图14,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2h的扣部121h为外扣体,而所述弹性组件14h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头部11h,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 13h的止挡部132h,且所述身部13h的止挡部132h与所述扣部121h相互挡止。

请参阅图15,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1i的止挡部112i为弹性体,可被外力施力形变后扣入身部13i的止挡部132i,用以使头部11i与身部 13i活动组合,其中所述身部13i具有内螺纹133i,所述杆体12i的扣部121i为外螺纹,可通过所述内螺纹133i与扣部121i的外螺纹配合,用以带动所述头部11i 的止挡部112i扣入身部13i的止挡部132i。

请参阅图16至图18,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身部13j具有防转部 134j,所述头部11j具有对应防转部114j,用以使所述头部11j于所述身部防转区域内进行轴向位移,且所述头部11j的对应防转部114j脱离所述身部13j的防转部134j后可转动相对位置,用以抵顶于身部13j或身部13j上方区域,而使所述杆体12j向上提升,其中所述防转部134j与所述对应防转部114j可为剖面、剖槽、阶层、多边型、斜面、曲面或平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扣接结构,可于结合至少两个物体时,由所述头部进行操作,并带动杆体的扣部,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当卸除时反向移动头部,使扣部由第二物体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