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9322发布日期:2019-02-15 19:4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管道支撑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建筑管道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使用需要服务的。生产或者安装管道或者用法兰盘连接两管道有时需要将管道端部支撑起来进行清理,此时由于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或是人工抬起管道操作或是就地使用简陋的工具进行支撑,效果很差效率也很低。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用于支撑管道的装置,其结构是一底座上设置有一液压缸,液压缸上部连接有支撑件。其缺陷在于,由于管道直径大小不同,因此不得不更换不同的支撑装置,非常麻烦;同时,在使用其支撑管道时,由于支撑件不能调整角度故而操作人员在进行焊接等工艺时十分麻烦,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技术以使其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当前管道支撑装置通用性差、不能调整角度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管道支撑机构,尤其适用于长度短的管道的加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支撑机构,包括:下部安装有万向移动轮的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液压缸、连接于液压缸上部的支撑环、转动装置以及收紧装置;

其中,所述支撑环包括呈劣弧形的上环体和呈劣弧形的下环体,上环体和下环体侧面通过收紧装置连接,上环体和下环体另一侧面连接有所述转动装置以形成夹持管道的圆环,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通过“L”形安装板安装在下环体上的下齿轮、与下齿轮啮合且安装在上环体上的上齿轮以及转动把手,上齿轮与一安装在上环体上的连接板固定,所述转动把手呈“L”形且与下齿轮固定,以当转动转动把手最终能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的上齿轮,以使得上环体得以转动;所述收紧装置包括固定于上环体的上固定板、安装于上固定板上的第一弹簧、与第一弹簧连接的调节螺栓、固定于下环体上的下固定板以及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转动地安装于下固定板开设的孔洞内且螺纹套与调节螺栓螺纹配合,以当转动螺纹套时能将上环体拉近或远离下环体,且调节螺栓能与螺纹套脱离以张开支撑环。

进一步地,所述下环体和液压缸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与下环体底部固定的调节齿轮、安装在液压缸端部的固定座、用于锁紧调节齿轮的锁紧销以及设置于固定座内的第二弹簧,所述调节齿轮呈半圆板形且其经一固定在槽形固定座上的转动轴穿过,调节齿轮的圆弧面朝向固定座上的锁紧销,所述锁紧销整体呈形并穿过固定座开设的空腔,第二弹簧亦设置于空腔内且固定于锁紧销远离调节齿轮的一侧,以使得在第二弹簧作用下锁紧销端部能卡在调节齿轮两齿之间;并当拉动锁紧销远离调节齿轮的一端时靠近调节齿轮的一端能脱离调节齿轮两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板包括与上环体固定的第一板体以及和第一板体连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远离上环体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二板体端部连接的止口以及防止第二板体下滑的卡条,所述第二板体端部连接有与止口配合的两连接头,以将第二板体从止口上部滑下时能卡在卡条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环体还包括一与上环体中部开设的一个螺纹孔螺纹配合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端部朝向上环体圆心。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两耳板,每一耳板上均开设有对称的两连接孔,所述液压缸下端位于两耳板之间且通过一转轴与两耳板连接,一限转销同时穿过液压缸和两耳板上开设的连接孔,且取下限转销后液压缸能围绕转轴转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支撑环劣弧形的设计能够夹持更大直径的管道,设计的紧固螺栓能够夹持、支撑管径更小的管道,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更大;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收紧装置能够使得支撑的效果更好,防止管道在加工时产生晃动,通过转动螺纹套将调节螺栓上下移动,以使得第一弹簧的压力刚好适合夹持管道,起到了既不会由于力度过大损坏管道,又不能紧紧地支撑其管道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调节装置能使得管道被夹持后将端部调节一定的角度,这样便于焊接等加工工艺;

4、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能将上环体转动一定角度,方便固定时放入管道,同时,加工完成后在取下管道时仅需转动转动把手即可,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依次为:底座1、万向移动轮11、耳板12、限转销13、液压缸2、支撑环3、上环体31、紧固螺栓311、下环体32、收紧装置4、上固定板41、第一板体411、止口4111、卡条4112、第二板体412、连接头4121、第一弹簧42、调节螺栓43、下固定板44、螺纹套45、转动装置5、安装板51、下齿轮52、上齿轮53、转动把手54、调节装置6、调节齿轮61、固定座62、锁紧销63、第二弹簧64、转动轴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一种管道支撑机构,参见图1和图2,包括:下部安装有万向移动轮11的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液压缸2、连接于液压缸2上部的支撑环3、转动装置5以及收紧装置4,底座1为平板状;

其中,所述支撑环3包括呈劣弧形的上环体31和呈劣弧形的下环体32,劣弧形能够满足支撑更大直径的管道增强通用性,同时,下述收紧装置4的设计亦是为了能够增强本实用新型通用性,上环体31和下环体32侧面即上环体31和下环体32两端通过收紧装置4连接,同时,转动收紧装置4的转动套能够使得管道处于一种最佳的固定状态,即能防止硬性配合损伤管道,又能满足固定住管道的要求,上环体31和下环体32另一侧面连接有所述转动装置5以形成夹持管道的圆环,所述转动装置5包括通过“L”形安装板51安装在下环体32上的下齿轮52、与下齿轮52啮合且安装在上环体31上的上齿轮53以及转动把手54,上齿轮53与一安装在上环体31上的连接板固定,所述转动把手54呈“L”形且与下齿轮52固定,下齿轮52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51上,而上齿轮53亦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51上并与下齿轮52啮合,且上齿轮53还与一连接板固定,而连接板另一端固定在上环体31上,这样转动转动把手54能转动下齿轮52,下齿轮52转动后带动上齿轮53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板使得上环体31得以转动,也就是上环体31围绕上齿轮53转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当需要打开支撑环3时只需转动转动把手54即可,由于上环体31转动比较难以操作,转动转动把手54的方式易于操作;如图4所示,所述收紧装置4包括固定于上环体31的上固定板41、安装于上固定板41上的第一弹簧42、与第一弹簧42连接的调节螺栓43、固定于下环体32上的下固定板44以及螺纹套45,所述螺纹套45转动地安装于下固定板44开设的孔洞内且螺纹套45与调节螺栓43螺纹配合,以当转动螺纹套45时能将上环体31拉近或远离下环体32,这样,便能够根据实际的管道转动转动套调节,且调节螺栓43能与螺纹套45脱离以张开支撑环3,张开支撑环3后能通过转动装置5打开支撑环3将管道放入支撑环3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述下环体32和液压缸2之间还设置有调节装置6,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与下环体32底部固定的调节齿轮61、安装在液压缸2端部的固定座62、用于锁紧调节齿轮61的锁紧销63以及设置于固定座62内的第二弹簧64,所述调节齿轮61呈半圆板形且其经一固定在槽形固定座62上的转动轴65穿过,调节齿轮61的圆弧面朝向固定座62上的锁紧销63,所述锁紧销63整体呈“”形并穿过固定座62开设的空腔,第二弹簧64亦设置于空腔内且固定于锁紧销63远离调节齿轮61的一侧,以使得在第二弹簧64作用下锁紧销63端部能卡在调节齿轮61两齿之间;并当拉动锁紧销63远离调节齿轮61的一端时靠近调节齿轮61的一端能脱离调节齿轮61两齿之间,调节装置6用于转动支撑环3以使其能够根据操作者的工作需求调节被夹持、支撑的管道的角度,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上固定板41包括与上环体31固定的第一板体411以及和第一板体411连接的第二板体412,所述第一板体411远离上环体31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二板体412端部连接的止口4111以及防止第二板体412下滑的卡条4112,所述第二板体412端部连接有与止口4111配合的两连接头4121,以将第二板体412从止口4111上部滑下时能卡在卡条4112上部,将上固定板4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是由于当需要支撑环3进行固定管道时,最方便的做法是将上环体31和下环体32打开,故设计成这样。

进一步地,所述上环体31还包括一与上环体31中部开设的一个螺纹孔螺纹配合的紧固螺栓311,所述紧固螺栓311端部朝向上环体31圆心,这样当遇到管径较小的管道时(当然不还是在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的范围内的管径),转动紧固螺栓311能够将管道固定的更稳定,更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两耳板12,每一耳板12上均开设有对称的两连接孔,所述液压缸2下端位于两耳板12之间且通过一转轴与两耳板12连接,具体是,转轴不可拆卸设置,限转销13同时穿过液压缸2和两耳板12上开设的连接孔,这样液压缸2便与底座1固定,取下限转销13后液压缸2能围绕转轴转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遇到质量大的管道时,可以取下限转销13转动液压缸2并将支撑环3放在地面,通过转动装置5打开支撑环3,将管道放进支撑环3内,在扶起液压缸2即可。同时,需要储运本实用新型时,也可以取下限转销13减小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体积,便于储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