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2409发布日期:2019-07-27 11:2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高温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截止阀。



背景技术:

现有适应于高温介质的截止阀通常采用电磁头(电磁驱动装置)驱动,电磁头传动机构的竖向输出杆能够在电磁头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截止阀的阀杆上下移动,在工业使用场合下,截止阀通常采用先导阀结构,阀体内设置主密封副和副密封副,主密封副的阀座(主阀座)水平设置于阀体的介质通道内,其中央通孔构成主介质通道中的必经之处,主密封副的启闭件(主阀瓣)位于阀腔内的主阀座上方,主启闭件上设有连通位于其上方的上腔和位于其外侧的中腔的阻尼孔,当主启闭件下移使其密封面与主阀座的密封面密封接触后,流经主阀座的主介质通道被切断,主密封副进入关闭状态,当主启闭件上移脱离主阀座后,主阀座的中央通孔开启,主介质通道导通,主密封副进入开启状态,阀腔内设有竖向的导向套,套在主启闭件的外侧,由此限定主启闭件的上下移动轨迹,副介质通道(或称先导介质通道)的一端连通位于主启闭件上方的上腔,另一端连通阀门的出口腔,所述副密封副的阀座(副阀座)位于主启闭件的上方,其中央通孔构成副介质通道中的必经之处,副密封副的启闭件(副阀瓣)连接在阀杆的下端,位于副阀座的上方,当采用电磁头驱动时,电磁头得电后,依靠其内部电磁活动件和固定件(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电磁作用,带动驱动轴和阀杆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副启闭件脱离副阀座,使副介质通道导通,上腔内的介质通过副介质通道流入出口腔,使得主启闭件上方的介质压力降低到中腔和进口腔的介质压力,依靠作用于主启闭件的中腔介质压力和上腔介质压力的压力差驱动主启闭件向上移动,主启闭件脱离主阀座而使主介质通道导通,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电磁头断电后,电磁头内部电磁活动件和固定件之间的电磁力消失,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驱动轴连通阀杆一同向下移动,致使副启闭件与副阀座密封接触,切断副介质通道,通过阻尼孔流入上腔的介质无法通过副介质通道流出,上腔介质压力逐渐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上腔介质与阀瓣外侧介质压力差作用下,主启闭件下移与主阀座密封接触,切断主介质通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持续的关闭状态下,中腔的介质不断通过阻尼孔进入上腔,直至上腔压力与进口腔压力持平,由此增加了主启闭件内外两侧的介质压力差,保证了密封效果。现有这种截止阀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导向套固定安装于阀体内,其外侧面与阀体内壁上的导向套配合面之间没有间隙,由于导向套位于阀腔内,被介质包围,而阀体的外表是露在外面的,与环境大气接触,因此当用于高温介质时,导向套的温升和热膨胀程度明显大于阀体的温升和热膨胀程度,导向套的外侧面因受到阀体内壁上的导向套配合面约束,在导向套需要更大程度的膨胀时就会向内相对膨胀,使导向套与阀瓣之间的间隙缩小甚至使两者挤压在一起,由此严重妨碍了阀瓣动作的灵活性甚至会将阀瓣卡死,导致阀门关闭失效;另外,由于副介质通道设置在阀盖中,影响了阀盖的耐压性能,也影响着阀体主体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截止阀,避免因导向套向内相对膨胀妨碍主启闭件动作,改善了阀体主体与阀盖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了主、副密封副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截止阀,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主介质通道上设有主密封副,所述主密封副由主阀座和主启闭件(或称主阀瓣)组成,所述主阀座水平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其中央通孔构成所述主介质通道的一个必经之处,所述主启闭件位于所述主阀座的上方,所述阀体内设有竖向的导向套,所述主启闭件位于所述导向套内,其外侧面与所述导向套的内壁之间留有滑动配合间隙,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套配合的导向套配合面,所述导向套的外侧面与所述导向套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导向套的外侧面设有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导向套法兰,所述导向套法兰位于所述导向套的中上部,所述导向套法兰的外径大于位于其上方的导向套外径和位于其下方的导向套外径,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所述导向套法兰配套的导向套支承结构,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下端面支承在所述导向套支承结构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导向套向下压的导向套压紧弹簧,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的下端压在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上端面上,上端连接所述阀体上的导向套定位圈。

优选地,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为预紧的螺旋弹簧,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和用于封闭所述阀体主体的顶部开口的阀盖,所述阀盖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主体的顶部,所述阀体内设有导向套定位圈,所述导向套定位圈位于所述导向套和阀盖之间,所述导向套定位圈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导向套压紧弹簧的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导向套法兰的正上方,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的上端伸入所述弹簧安装孔并处于一定的预压缩状态。

优选地,所述导向套定位圈的底面上设有导向套插接槽,所述导向套插接槽位于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内侧,所述导向套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导向套插接槽内,其外侧面与所述导向套插接槽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向套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套插接槽的槽底之间留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阀体采用先导阀结构,所述主启闭件呈杯形,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底构成副阀座,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底中央设有构成所述副阀座的中央通孔的主启闭件杯底通孔,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中设有副启闭件(或称副阀瓣),所述副启闭件与所述副阀座构成了副密封副(先导阀密封副),所述副启闭件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壁滑动面设有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底部设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的内径大于主启闭件内孔其他部分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主启闭件的下部或底部设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阻尼孔,所述阻尼孔的外侧开口位于所述主启闭件在主密封副关闭状态下未被所述导向套遮蔽的位置,所述阻尼孔的内侧开口位于所述主启闭件在副密封副关闭状态下未被所述副启闭件遮蔽的位置,所述主启闭件上设有连通上腔和副腔的上腔导流孔。

优选地,所述阀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副启闭件,上端与拉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拉杆为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轴,所述副启闭件呈杯形,所述阀杆的下端为膨胀头,所述膨胀头的外形为平滑的回转曲面,中部凸起,位于所述副启闭件的内孔中,所述副启闭件的内孔上安装有堵头,所述堵头设有竖向中央通孔,所述堵头的中央通孔孔径大于所述阀杆主体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膨胀头中部的直径,所述阀杆的主体部分穿过所述堵头的中央通孔,所述膨胀头位于所述堵头和所述副启闭件的杯底之间。

优选地,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形成主阀座的缩径部,所述缩径部呈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其中孔构成所述主阀座的中央通孔,所述缩径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围绕其中孔的环形凸起,所述主阀座的密封面设置在该环形凸起上,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底上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主启闭件杯底通孔的环形凸起,所述副阀座的密封面设置在该环形凸起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导向套的外侧面与阀体内壁上的导向套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可以依据实际使用场合合理设置该间隙的大小,使得用于高温介质时,导向套的受热膨胀不受阀体内壁上的导向套配合面的妨碍,避免了导向套因受阀体限制而向内相对膨胀,由于通常主启闭件与导向套(以及阀体)所用材料相同或相仿,热膨胀系数相同或基本相同(存在差异但该差异在实践中没有实质影响),在高温介质下主启闭件与导向套同步膨胀,两者之间始终保持足够的间隙,由此避免了高温介质下因导向套向内相对膨胀对阀瓣动作的妨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图1对应的I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截止阀通常可以采用先导阀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宜的阀门结构,设有阀体,所述阀体的主介质通道上设有主密封副,所述主密封副由主阀座和主启闭件10组成,所述主阀座水平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其中央通孔构成所述主介质通道的一个必经之处,所述主启闭件位于所述主阀座的上方,所述阀体内设有竖向的导向套13,所述主启闭件位于所述导向套内,其外侧面与所述导向套的内壁之间留有滑动配合间隙,由此限定和引导所述主启闭件能够沿所述导向套的轴向上下移动,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套配合的导向套配合面,所述导向套的外侧面与所述导向套配合面之间留有间隙,当所述导向套因高温介质引起的热膨胀程度大于所述阀体的热膨胀程度时,所述导向套不会因所述导向套配合面的限制或妨碍而向内相对膨胀,由此保证了高温介质下所述导向套与所述主启闭件之间的间隙,进而避免了因所述导向套与所述阀体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而导致主启闭件运动受限或者被卡死。

通常,所述主启闭件的外侧面可以呈圆柱形,相应地,所述导向套的内孔亦呈圆柱形,或称为圆孔。

通常,所述导向套的外侧面可以设有径向向外延伸出的导向套法兰13.2,所述导向套法兰位于所述导向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优选与所述导向套的上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与所述导向套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称为所述导向套法兰位于所述导向套的中上部,所述导向套法兰的外径大于位于其上方的导向套外径和位于其下方的导向套外径,由此可以将所述导向套的外形轮廓视为由三段不等径的圆柱形段组成,位于中间的圆柱形段对应于所述导向套法兰,位于上部和下部的圆柱形段的直径小于位于中部的圆柱形段的直径,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所述导向套的外形轮廓设置为更多段的阶梯轴状,其中外径最大的轴段对应于所述导向套法兰,所述阀体内优选设有与所述导向套法兰配套的导向套支承结构,所述导向套支承结构的上端面通常可为环形的平面,也可以采用与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下端面配套的其他任意形状,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下端面支承在所述导向套支承结构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导向套向下压的导向套压紧弹簧16,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的下端压在所述导向套法兰的上端面上,上端连接所述阀体上的导向套密封圈,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的件间接连接,由此限定导向套压紧弹簧的上端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依靠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的弹力,使得导向套压紧弹簧与所述导向套支承结构一起将所述导向套法兰从上下两个方向夹紧固定。

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可以为预紧的螺旋弹簧,数量为多个,均匀或以其他规则方式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

与所述导向套法兰的外侧面间隙配合的所述导向套支承结构的中央通孔孔壁以及位于所述导向套支承结构上方的与所述导向套法兰的外侧面间隙配合的阀体内壁均构成所述的导向套配合面,与相应部位的导向套外侧面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将所述导向套限定在其中并允许导向套在径向上有一定的位置变化或体积变化。

由于所述导向套的固定方式为通过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的弹力将所述导向套从上下两个方向夹紧,因此允许所述导向套有一定的径向偏移,可以利用主启闭件与主阀座之间的自动对中效应实现主启闭件与主阀座之间的自动对中效应,自动调整导向套的位置适应于相应的对中要求,由此有利于降低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并提高所述主密封副的密封效果。

所述主启闭件的密封面可以采用锥形或球形密封面,以获得或提高自动对中能力,也可以采用平面等其他适宜形状。

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8和用于封闭所述阀体主体的顶部开口的阀盖18,所述阀盖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等适宜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主体的顶部,与所述阀体主体之间设有密封材料26,例如密封垫,以保证所述阀盖和阀体主体之间的密封。

所述阀体内优选设有导向套定位圈17,所述导向套定位圈位于所述导向套和阀盖之间,所述导向套定位圈优选呈环形,其底面上设有于安装导向套压紧弹簧的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的数量通常为多个,可采用螺旋弹簧,位于所述导向套法兰的正上方,优先在同一圆周上等间距分布或采用其他规则分布方式,所述导向套压紧弹簧的上端伸入所述弹簧安装孔并处于一定的预压缩状态,由此在向下压紧所述导向套的同时,向上压紧所述导向套定位圈,使所述导向套定位圈的上端面压在所述阀盖的底面上。

所述导向套定位圈的底面上还可以设有导向套插接槽,所述导向套插接槽位于所述定位圈第一环形槽的内侧,所述导向套的顶部13.3延伸至所述导向套插接槽内,其外侧面与所述导向套插接槽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避免妨碍所述导向套的径向膨胀。

所述导向套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套插接槽的槽底之间优选留有间隙13.4,以便于通过螺栓将阀盖18紧压在密封件26上,保证阀盖与阀体主体之间的密封。

所述导向套定位圈的外侧面挡在位于所述阀盖和阀体主体之间的密封材料的内侧,与所述阀盖和阀体主体上用于设置所述密封材料的结构(通常可以采用企口或凸凹结构)一同包围所述密封材料,阻止所述密封材料在所述阀盖和阀体主体的挤压作用下径向向内突出,由此不仅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延长密封材料的使用寿命。

所述主启闭件呈杯形,其杯形的腔体可称为主启闭件的内孔,所述主启闭件的外侧面为柱形面,与所述导向套的内壁滑动间隙配合,由此能够在导向套的引导或限定下上下移动。

优选地,将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底用作副阀座,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底中央设有主启闭件杯底通孔4,由此所述主启闭件杯底通孔构成所述副阀座的中央通孔。

对于采用先导阀结构的阀体,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中优选设有副启闭件14,所述副启闭件与所述副阀座构成了副密封副(先导阀密封副),所述副启闭件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壁滑动面设有间隙配合,允许所述副启闭件在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中上下移动,由此,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形侧壁起到了副启闭件移动导向的作用,可视为副启闭件的导向套。

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底部设有扩径段12,其内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内径,所述副启闭件的底部与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副腔,通过该扩径段的设置和保持,形成了在副密封副关闭状态下所述副腔依然具有一定的容积。

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形成主阀座的缩径部,所述缩径部呈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其中孔构成所述主阀座的中央通孔。

优选地,所述缩径部的上表面通过堆焊等方式设置有围绕其中孔的环形凸起9,所述主阀座的密封面设置在该环形凸起上,可以通过机加工方式在堆焊的环形凸起上加工出所需的密封面。当所述主密封副关闭时,所述主启闭件的底部压在该环形堆焊的凸起上,所述主启闭件的密封面与所述主阀座的密封面相互密封接触,切断经过主阀座的中央通孔的介质通道。

所述主启闭件上与所述主阀座的密封面实际密封接触的区域优选位于所述主启闭件的底面外缘的内侧,使得所述主启闭件的底面超出主密封副实际密封接触面围成的区域,进而周围的介质压力作用于超出部分的底面上。

所述主启闭件的杯底上表面通过堆焊等方式设置有围绕所述主启闭件杯底通孔的环形凸起11,所述副阀座的密封面设置在该环形凸起上,可以通过机加工方式在堆焊的环形凸起上加工出所需的密封面。当所述副密封副关闭时,所述副启闭件的底部压在该环形堆焊的凸起上,所述副启闭件的密封面与所述副阀座的密封面相互密封接触,切断经过主阀座杯底通孔的介质通道。

所述副启闭件上与所述副阀座的密封面实际密封接触的区域优选位于所述副启闭件的底面外缘的内侧,使得所述副启闭件的底面超出副密封副实际密封接触面围成的区域,进而周围的介质压力作用于超出部分的底面上。

所述主启闭件的下部或底部设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阻尼孔3,所述阻尼孔的外侧开口位于所述主启闭件在主密封副关闭状态下未被所述导向套遮蔽的位置,优选位于所述主启闭件的外侧面的底部区域,所述阻尼孔的内侧开口位于所述主启闭件在副密封副关闭状态下未被所述副启闭件遮蔽的位置,优选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的扩径段的侧壁。由此,在所述主密封副和副密封副均关闭的状态下,围绕所述导向套的中腔内的介质能够通过阻尼孔进入副腔,所述阻尼孔的孔径大小应适宜,对流经的介质能够形成有效的阻尼效应,以使得副密封副开启后所述上腔的介质压力能够明显降低,进而使主启闭件在中腔和上腔介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还应避免阻尼过大而导致流速过于缓慢,影响达到稳定的时间,可以通过流体力学计算或实验获得优化的孔径等阻尼孔数据。

所述主启闭件上设有连通上腔25和副腔12的上腔导流孔1,所述上腔导流孔优选设置在所述主启闭件的侧壁上的竖向通孔,其上端开口于所述主启闭件的顶部,下端开口于所述主启闭件的内孔的扩径段的顶壁,由此使得上腔和副腔之间始终保持基本无阻力(明显小于阻尼孔的阻力)的连通,经阻尼孔流入副腔的介质能够通过上腔导流孔顺畅地流入上腔,使上腔介质压力与副腔介质压力迅速达到一致,当副阀密封副打开后,上腔内的介质能够通过上腔导流孔顺畅地流入副腔,进而通过副阀座的中央通孔流入下腔和出口腔。

所述主启闭件的壁厚应保证在能够设置出上腔导流孔并设置出内孔的扩张段的同时,具有所需的强度。

所述阀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副启闭件,上端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例如,能够上下移动的拉杆24,由此可以通过拉杆带动阀杆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装置通常可以包括原动机和相应的传动机构,所述拉杆作为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轴(输出杆),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由所述原动机的输出带动上下移动,所述拉杆带动所述阀杆上下移动,所述阀杆带动所述副启闭件上下移动,继而实现所述副阀密封副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阀盖上设有阀杆孔,用于穿过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拉杆。

所述阀杆和所述拉杆可以采用同轴固定连接,由此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将拉杆和阀杆视为一个构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其他任意适宜方式实现这种连接,将所述阀杆的上端旋接到所述拉杆上开口于拉杆的轴向螺孔,并在螺孔外旋接防松紧固螺母,即实现了所述的固定连接,又方便安装和拆卸。

所述副启闭件优选呈杯形,其杯形的腔体可称为副启闭件的内孔,所述阀杆的下端为膨胀头,所述膨胀头的外形为平滑的回转曲面,中部凸起,位于所述副启闭件的内孔中,所述副启闭件的内孔上安装(通常可以为旋接)有堵头,所述堵头设有竖向中央通孔,所述堵头的中央通孔孔径大于所述阀杆主体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膨胀头中部的直径,所述阀杆的主体部分穿过所述堵头的中央通孔,所述膨胀头位于所述堵头和所述副启闭件的杯底之间,由此使得阀杆的膨胀头不能从所述副启闭件中脱出,进而使阀杆能够带动副启闭件一同上下移动。

所述堵头的中央通孔的下端口处设有用于与所述阀杆的膨胀头相配合的内凹配合面,所述内凹配合面的曲率半径优选大于所述膨胀头的上部的曲率半径,通过所述膨胀头与所述内凹配合面的相应曲面配合,允许所述阀杆相对于所述副启闭件有一定的不同轴度、倾斜或径向偏移,由此大幅度降低了驱动装置的相关驱动和传动件、阀杆以及阀盖上相应安装结构的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在动作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时,依然能够保证阀杆和副启闭件之间的正常传动。

所述阀杆的膨胀头的轴向移动余量或者说所述膨胀头在所述副启闭件内的轴向间隙应适宜,在允许膨胀头相对转动和偏转的情况下,避免过大的间隙导致换向过程中的传动误差,所述副启闭件的内孔底部可以设有弹性垫板,设置弹性垫板后,所述阀杆的膨胀头与所述弹性垫板相接触,利用弹性垫板的弹性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避免阀杆被堵头卡死,有利于降低装配和相应的加工精度要求并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适宜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通常可以包括原动机及其传动机构,其传动机构的输出杆的运动输出方式应为上下移动,并连接阀杆的上端,由此带动阀杆上下移动,所述原动机可以采用电动机、液压驱动装置或电磁驱动装置(简称电磁头)。图1给出了一种采用电磁头20的实施例,所述电磁头设有控制其工作的控制箱21,所述控制箱的电输出通过线缆22等方式接入所述电磁头的线圈输入端,所述控制箱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与所述电磁头一体的,所述控制箱、控制箱的控制电路以及其电输入与所述电磁头的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所述电磁头的输出轴(输出杆)19通过传动机构23的输出件(拉杆24)连接所述阀门本体的阀杆15,由此带动阀杆上下移动。

为表述上的便利,本实用新型对阀体内的腔体划分为若干部分,相互连通为一体的各部分之间通常没有严格的边界,进口腔7是位于阀体进口侧的腔体,出口腔5是指位于阀体出口侧的腔体,下腔6是指位于所述主密封座下方的与所述出口腔直接连通为一体的腔体,中腔2是指位于所述主密封副上方的与所述进口腔连通为一体的腔体,上腔25是指位于所述阀瓣上方的腔体,所称副腔是指位于副启闭件下方的主启闭件内腔体,所述进口腔、中腔、下腔和出口腔相互连通形成阀门的主介质通道,主阀座的中央通孔位于中腔和下腔之间,构成由中腔进入下腔的必经之路,将主阀座中央通孔封闭后,即可切断主介质通道,所述阻尼孔、副腔和主启闭件杯底通孔构成连通中腔和主阀座中央通孔的副介质通道,所述上腔通过上腔导流孔连通所述副腔,所述副阀座的中央通孔构成由副腔进入主阀座中央通孔的必经之路,将副阀座的中央通孔封闭后,即可切断副介质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

1)导向套与阀体之间设有间隙,让导向套在阀体内能因热胀冷缩自由伸缩,保证主启闭件在导向套内自由移动。

2)设有内定位圈,在导向套因热胀冷缩时不影响相关密封件内圈的定位精度,确保密封件内圈定位可靠。且,通过内定位圈设立,有效地防止了颗粒进入导向套与阀体之间间隙里来,保证导向套在阀体中因热胀冷缩自由伸缩。

3)采用直动式启闭结构,使截止阀具有零压差开启功能,驱动装置可通过阀杆把启闭件提启,阀门能在零压差下开启。且,提高了阀盖及相关法兰的密封性能和耐压强度,导流孔设在主启闭件上,阀盖中没有导流孔,从而提高了阀盖及相关法兰的密封性能和耐压强度。

4)副启闭件及相关密封副的特殊结构,副启闭件和相应的阀座密封面为平面,改善了加工工艺性,确保副密封副的密封性。且,副启闭件的外圆与主启闭件的内孔能够实现精密配合,提高了副启闭件的定位精度,保证了副密封副密封性。

5)阀杆头部的特殊结构,阀杆的头部设置成膨胀头,通常可以采用球面形状,保证了副启闭件与阀杆之间的配合灵活性,确保副启闭件在主启闭件内精准移动,保证了副密封副的密封性。

6)适应于采用电磁头驱动,控制方便,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进行控制箱的设计,提高了驱动头的功能,如节能功能、低温升功能、大吸力功能等。

本实用新型所称向内相对膨胀是指内径变小或内径扩张程度小于自由状态下应有扩张程度的膨胀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