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170发布日期:2019-03-30 09:2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膜轴承,尤其是涉及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



背景技术:

UGI煤汽化炉是以美国联合气体改进公司命名的煤气化炉,是一种常压固定床煤气化设备。原料通常采用无烟煤或焦炭,其特点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连续或间歇)和气化剂,制取空气煤气、半水煤气或水煤气。UGI 炉用空气生产空气煤气或以富氧空气生产半水煤气时,可采用连续式操作方法,即气化剂从底部连续进入气化炉,生成气从顶部引出。以空气、蒸汽为气化剂制取半水煤气或水煤气时,都采用间歇式操作方法。在中国,除少数用连续式操作生产发生炉煤气(即空气煤气)外,绝大部分用间歇式操作生产半水煤气或水煤气。UGI煤汽化炉在工作时,需要进行缓慢旋转以加快反应速度,支撑其旋转的轴承因为承重巨大,需要承重20-30吨压力,所以一般选择轴向油膜轴承配合轴向油膜轴承来实现承重,传统的带有滚珠或者滚子的轴承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选用的轴承就是两块铁板光滑接触,其接触面用润滑油形成油膜。由于该油膜轴承支撑装置安装在UGI煤汽化炉的炉篦下面,炉内温度达到400度,所以润滑油很容易蒸发干净,造成铁面接触而发生硬摩擦,对该轴承的寿命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开发出一个适合的油膜轴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通过将原有上转盘和下转盘接触面的平面结构设置成带有锥块和锥形凹槽的曲面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平稳性,并且在锥形凹槽槽壁设置的螺旋形凹槽提供了连续的供油,设置在槽底的渗油孔可将多余的润滑油收集,实现了增加轴向油膜轴承寿命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包括上转盘和下转盘,在上转盘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锥块,在上转盘顶面的中心部位设有贯通锥块中心部位的穿孔A,在上转盘顶面靠近穿孔A的位置上设有贯通锥块外边沿的通孔A,在下转盘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锥形凹槽,在锥形凹槽的槽底设有贯通的穿孔B,在锥形凹槽的槽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在锥形凹槽的槽壁靠近穿孔B的位置上设有贯通下转盘底面的通孔B,锥块置于锥形凹槽内,穿孔A和穿孔B贯通。

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锥块和锥形凹槽为相匹配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通过将原有上转盘和下转盘接触面的平面结构设置成带有锥块和锥形凹槽的曲面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平稳性,并且在锥形凹槽槽壁设置的螺旋形凹槽提供了连续的供油,设置在槽底的渗油孔可将多余的润滑油收集,实现了增加轴向油膜轴承寿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独特、使用效果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孔A;2、穿孔A;3、上转盘;4、锥块;5、螺旋形凹槽;6、锥形凹槽;7、通孔B;8、下转盘;9、穿孔B。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结合附图1~3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包括上转盘3和下转盘8,在上转盘3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锥块4,在上转盘3顶面的中心部位设有贯通锥块4中心部位的穿孔A2,在上转盘3顶面靠近穿孔A2的位置上设有贯通锥块4外边沿的通孔A1,在下转盘8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锥形凹槽6,在锥形凹槽6的槽底设有贯通的穿孔B9,在锥形凹槽6的槽壁上设有螺旋形凹槽5,在锥形凹槽6的槽壁靠近穿孔B9的位置上设有贯通下转盘8底面的通孔B7,锥块4置于锥形凹槽6内,锥块4和锥形凹槽6为相匹配结构,穿孔A2和穿孔B9贯通。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UGI煤汽化炉使用的轴向油膜轴承,使用时,将下转盘8套接在转轴上,将下转盘8和转轴的下端固定在基座上,将上转盘3自转轴9的上端套入并使锥块4置于锥形凹槽6内,将上转盘3连接炉体,在上转盘3上套接齿圈,利用电机齿合齿圈并驱动上转盘3转动从而带动炉体转动,润滑油流到上转盘3的顶部后,一部分润滑油沿穿孔A2和转轴9的接触面流入锥形凹槽6的槽底,另一部分润滑油沿着通孔A1流到锥块4的外边沿,由于锥块4和锥形凹槽6相接触,所以润滑油沿锥块4的外边沿流到锥形凹槽6的外边沿,并沿着锥形凹槽6设有的螺旋形凹槽5流向锥形凹槽6的槽底,在螺旋形凹槽5内的空间被注满润滑油后,润滑油可以均匀的布满锥块4和锥形凹槽6的接触面,使锥块4和锥形凹槽6的接触面由于润滑油的作用而不至于发生硬摩擦,多余的润滑油在锥形凹槽6的槽底沿通孔B7流出,实现了增加油膜轴承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