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837发布日期:2019-05-07 20:5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内润滑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早期的拖拉机变速箱内的润滑一般通过内部构件转动带动润滑油飞溅从而进行润滑,但是由于飞溅出的润滑油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润滑方式对于大型的变速箱的润滑冷却效果并不理想,进而易造成拖拉机变速箱内部件磨损加剧,使得变速箱内温度较高,导致变速箱的使用寿命降低。

目前大部分拖拉机变速箱内的传动部件的润滑普遍采用的是循环润滑方式,该润滑方式虽然相较于前述飞溅润滑方式来说润滑效果更好,但是由于润滑油的喷射压力取决于油泵本身的工作压力,而润滑时的喷射压力较小,从而导致传动轴处的轴承的润滑不够充分,进而导致轴承的早期磨损,影响到整个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提高变速箱内传动轴处的轴承的润滑效果,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传动轴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开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有第一节流块,所述第一节流块位于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一节流块上设有贯通的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通过第一节流孔连通;所述第一节流块靠近第一传动轴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节流块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之间具有第二缝隙,当第一节流块抵设在第二传动轴上时,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大于第二缝隙的宽度;所述第一缝隙、第二缝隙构成第一润滑油路,所述第一节流孔为第二润滑油路,第一通道内的润滑油分为两路,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油路进入第一轴承处,另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二润滑油路进入第二通道内。

上述结构中,润滑油从第一通道分别流入第一润滑油路与第二润滑油路,其中,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油路,由于第一缝隙的宽度大于第二缝隙的宽度,因此,通过不断减小的供润滑油流通的空间,使得润滑油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从而在第一润滑油路处的润滑油由于压差而溅射到第一轴承处,实现对第一轴承处的压力润滑,润滑效果更好。而另一部分润滑油从第二润滑油路进入第二通道内,对其他构件进行润滑。

优选地,第一节流孔的截面小于第一通道的截面且所述第一节流孔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

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节流孔的截面均小于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截面,因此,从第一通道而来的润滑油经过第一节流孔时由于截面的面积变小而导致此处润滑油形成合适的压力差并流速增加,润滑油以一定的速度溅射至第二传动轴的后端(即第二传动轴远离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使后续构件的润滑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a,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b;b=(0.2~0.4)a。

上述结构中,通过限定a与b之间的关系,保证经过第一润滑油路的润滑油可以充分均匀溅射到第一轴承处。若b小于0.2a,则易导致润滑油由于第二缝隙处供润滑油流通的面积太小而难以顺畅的流至第一轴承处。若b大于0.4a,由于第一缝隙处与第二缝隙处供润滑油流通的面积较为接近,使得润滑油的油压不够,最终导致润滑油对第一轴承处的压力溅射效果不佳。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为D1;所述第一节流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第一节流孔的直径为d1;D1=(3~5)d1且D1=(1.5~3.5)a。

上述结构中,通过进一步限定,使第一润滑油路与第二润滑油路内的润滑油以一定的比例按需分配,两路均达到合适的油压分配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对变速箱内其他构件、传动轴处轴承的有效润滑。

优选地,所述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还包括:齿轮轴,所述齿轮轴靠近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二传动轴靠近齿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纳槽,沿着所述齿轮轴的轴线方向,所述齿轮轴上设有第三通道,所述齿轮轴上还设有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垂直于所述第三通道且所述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连通;第二节流块,所述第二节流块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二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内,且沿着润滑油的流动方向,第二节流块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第二节流块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节流块上设有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通过第二节流孔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孔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的截面,所述第四通道的截面小于第三通道的截面;第二通道内的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二节流孔、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流入齿轮轴处的第二轴承内进行润滑。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第二传动轴与齿轮轴之间设置第二节流块,并通过第二节流块上开设的第二节流孔对第二通道而来的润滑油增加油压,使得润滑油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齿轮轴内的第三通道内,润滑油再通过第四通道溅射到第二轴承处进行润滑。

优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块还包括第三节流孔,所述第二节流孔与第三节流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依次通过第二节流孔、第三节流孔与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孔的截面小于第三节流孔的截面,且所述第三节流孔小于第三通道的截面。

优选地,所述齿轮轴上还设有扩张通道,所述扩张通道垂直于第三通道设置且所述扩张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扩张通道的截面大于第四通道的截面;第二通道内的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二节流孔、第三通道、第四通道以及扩张通道流入齿轮轴处的第二轴承内进行润滑。

由于扩张通道的截面较大,因此当润滑油通过扩张通道流入第二轴承处时,相较于只设置第四通道,扩张通道对第二轴承的润滑面积更大,使得第二轴承处的润滑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道为朝向远离第二传动轴凹陷的沉孔,所述第四通道与第三通道的密封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第一节流块,起到对流向第一轴承处的润滑油进行增压的作用,使得润滑油溅射到第一轴承上,提高润滑效果。并在第二传动轴与齿轮轴之间设置第二节流块,并利用不同截面面积的第二节流块内的第二节流孔与第三节流孔对流入齿轮轴内的润滑油进行适当加压,最后润滑油通过第四通道与扩张通道进入第二轴承内,对第二轴承进行润滑。本实用新型中对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处的润滑效果更好,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传动轴,1a-第一通道,1b-第一容纳槽,2-第二传动轴,2a-第二通道,2b-第二容纳槽,3-第一轴承,4-第一节流块,4a-第一节流孔,5-第一缝隙,6-第二缝隙,7-第二节流块,7a-第二节流孔,7b-第三节流孔,8-齿轮轴,8a-第三通道,8b-第四通道,8c-扩张通道,8d-第三容纳槽,9-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拖拉机变速箱内的压力润滑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传动轴1与第二传动轴2,具体的,第一传动轴1套设于第二传动轴2上,第一传动轴1与第二传动轴2之间设有第一轴承3,第一传动轴1靠近第二传动轴2的一端开有第一容纳槽1b。

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传动轴1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第一通道1a,第一通道1a与第一容纳槽1b的槽底处连通,第二传动轴2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第二通道2a,第一容纳槽1b内设有第一节流块4,第一节流块4位于第一传动轴1与第二传动轴2之间,第一节流块4上设有贯通的第一节流孔4a,第一通道1a与第二通道2a通过第一节流孔4a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块4为圆柱体,第一通道1a的轴线与第一传动轴1的轴线重合,第一容纳槽1b在垂直于第一传动轴1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一容纳槽1b的槽底的圆心位于第一传动轴1的轴线上,第一节流块4的轴线也与第一传动轴1的轴线重合,且第一轴承3采用滚针轴承。

第一节流块4靠近第一传动轴1的端面与第一容纳槽1b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一缝隙5,第一节流块4的侧面与第一容纳槽1b的槽壁之间具有第二缝隙6,且当第一节流块4抵设在第二传动轴2上时,第一节流块4的第一缝隙5的宽度大于第二缝隙6的宽度,应当注意的是,第一缝隙5的宽度指的是第一缝隙5沿着第一传动轴1的轴线方向上的宽度,第二缝隙6的宽度指的是第二缝隙6沿着垂直于第一传动轴1的轴线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2所示,第一缝隙5、第二缝隙6构成第一润滑油路,第一节流孔4a为第二润滑油路。

当润滑油从第一通道1a内流到第一节流块4处时,如图2中的箭头的所示,第一通道1a内的润滑油分为两路,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油路进入第一轴承3处,对第一轴承3处进行压力溅射润滑,另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二润滑油路进入第二通道2a内。由于第一缝隙5的宽度大于第二缝隙6的宽度,因此,润滑油从第一通道1a流入第一润滑油路内并在第一润滑油路内流动时,会由于流动截面减小而使得润滑油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使得第二缝隙6内的润滑油溅射到第一轴承3处,对第一轴承3进行润滑,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润滑油的喷射压力仅取决于油泵的工作压力,本结构中的润滑油的压力更大,能够对第一轴承3处起到更好的压力润滑效果。

另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节流孔4a进入第二通道2a内,对后续构件进行润滑。

更优的,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节流孔4a的截面小于第一通道1a的截面且第一节流孔4a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2a的截面。润滑油通过第一节流孔4a时,由于第一节流孔4a的截面小于第一通道1a的截面,所以润滑油的油压会增加并流速增加,润滑油以一定的速度溅射至第二传动轴2的后端(即第二传动轴2远离第一传动轴1的一端),使后续构件的润滑效果更好。

通过之前的描述可知,当润滑油流入第一轴承3处时,润滑油的油压不光由油泵提供,还由于第一润滑油路的增压作用使得润滑油的油压更高,从而润滑油在压差作用下溅射到第一轴承3处,从而第一轴承3处产生压力溅射效果,提高第一轴承3的润滑效果,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块4的形状也可以为四方体、三角柱体等等,并使得第一容纳槽1b与第一节流块4的形状匹配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的第一缝隙5的宽度为a,第二缝隙6的宽度为b,且b=(0.2~0.4)a。若b小于0.2a,则易导致润滑油由于第二缝隙6处供润滑油流通的面积太小而难以顺畅的流至第一轴承3处。若b大于0.4a,由于第一缝隙5处与第二缝隙6处供润滑油流通的面积较为接近,导致润滑油的油压不够,最终导致润滑油对第一轴承3处的压力溅射效果不佳。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3为滚针轴承。

更优的,第一通道1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一通道1a的直径为D1,第一节流孔4a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一节流孔4a的直径为d1,D1=(3~5)d1且D1=(1.5~3.5)a。

根据上表中的尺寸进行试验观察到第一轴承3处在运行一周后没有磨损,变速箱运行良好。

通过对a与d1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调节,使得第一润滑油路与第二润滑油路内的润滑油以一定的比例按需分配,两路均达到合适的油压分配效果,从而最终实现对变速箱内其他零部件、传动轴处轴承的有效润滑。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实施例3还包括:齿轮轴8与第二节流块7,其中,如图3所示,齿轮轴8靠近第二传动轴2的一端设有第三容纳槽8d,第二传动轴2靠近齿轮轴8的一端设有第二容纳槽2b,沿着齿轮轴8的轴线方向,齿轮轴8上设有第三通道8a,齿轮轴8上还设有第四通道8b,且该第四通道8b垂直于第三通道8a且第三通道8a与第四通道8b连通。其中,第二容纳槽2b与第三容纳槽8d用于容纳第二节流块7,齿轮轴8上设有第二轴承9。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承9为滚针轴承。

如图3所示,第二节流块7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二容纳槽2b与第三容纳槽8d内,且沿着润滑油的流动方向,第二节流块7的第一端(图3的第二节流块7的左端)伸入第二容纳槽2b内,第二节流块7的第二端(图3的第二节流块7的右端)设置于第三容纳槽8d内,且第二节流块7上设有第二节流孔7a,第二通道2a与第三通道8a通过第二节流孔7a连通,第二节流孔7a的截面小于第二通道2a的截面,第四通道8b的截面小于第三通道8a的截面。通过截面尺寸较小的第二节流孔7a使得通过第二节流孔7a内的润滑油的油压增加,从而润滑油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齿轮轴8内的第三通道8a,然后润滑油再通过第四通道8b的面积较小的截面再次增加油压,最终溅射到第二轴承9处进行润滑。

润滑油在第二节流块7处的流动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第二通道2a内的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二节流孔7a、第三通道8a以及第四通道8b流入齿轮轴8处的第二轴承9内进行润滑。

更优的,第二节流块7还包括第三节流孔7b,第二节流孔7a与第三节流孔7b连通,第二通道2a依次通过第二节流孔7a、第三节流孔7b与第三通道8a连通,第二节流孔7a的截面小于第三节流孔7b的截面,且第三节流孔7b小于第三通道8a的截面,设置第三节流孔7b的作用在一方面便于第二节流块7的内孔加工,另一方面增大第二节流块7的流量,使流经第二节流块7的压力润滑油以一定的流速、稳步地过渡至第三通道8a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节流块7为直径尺寸不同的两个圆柱体构成,分别为轴线重合的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其中,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体的直径,第二节流孔7a贯穿第一圆柱体,第三节流孔7b贯穿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连接处为台阶状。

【实施例4】

如图1与图3所示,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的齿轮轴8上还设有扩张通道8c,扩张通道8c垂直于第三通道8a设置且扩张通道8c与第四通道8b连通,扩张通道8c的截面大于第四通道8b的截面,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第二通道2a内的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二节流孔7a、第三通道8a、第四通道8b以及扩张通道8c流入齿轮轴8处的第二轴承9内进行润滑。扩张通道8c的截面较大,因此当润滑油通过扩张通道8c流入第二轴承9处时,相较于只设置第四通道8b,扩张通道8c对第二轴承9的润滑面积更大,提高第二轴承9处的润滑效果。

具体的,第三通道8a为朝向远离第二传动轴2凹陷的沉孔,第四通道8b与第三通道8a的密封端连通。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