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润滑油冷却功能的齿轮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811发布日期:2019-05-07 20:5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润滑油冷却功能的齿轮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润滑油冷却功能的齿轮箱体。



背景技术:

齿轮箱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其内油温亦随之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减速箱需配冷却系统来提高热功率,传统工艺中采用水冷盘管降低油温,但是水冷盘管会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漏水,而且水冷盘管随着时间的变化会生锈结垢老化,不利于水循环,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冷却水流经路径长短可调的具有润滑油冷却功能的齿轮箱体。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润滑油冷却功能的齿轮箱体,包括底面敞口的上箱体和顶面敞口的下箱体,上箱体和下箱体对接,下箱体由底板、首端板、尾端板及两侧板构成,在下箱体底部设置水平的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箱体长度方向的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均与下箱体密封固接,在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之间设置竖直的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箱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均沿着上分隔板的宽度方向与上分隔板滑动连接,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均与下分隔板沿着下分隔板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上表面与上分隔板之间、在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下表面与下分隔板之间设置密封垫,在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之间设置竖直的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箱体长度方向的第三折流板,第三折流板与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均固接,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朝向尾端板的一端与尾端板有间距,在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朝向首端板的一端与首端板之间设置密封垫,第三折流板的一端与首端板有间距、另一端与尾端板有间距,第三折流板与首端板的间距小于第二折流板与首端板的间距,在第三折流板与尾端板之间设置竖直的翻板,翻板与第三折流板铰接,在翻板与尾端板之间设置密封垫,在翻板朝向第一折流板的一面开设有平行于翻板长度方向的滑槽,在第一折流板与第三折流板之间设置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折流板固接、另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且铰接,在下箱体两侧板的外侧设置垂直于侧板的气缸,在一个气缸与第一折流板之间、另一个气缸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均连接设置推杆,推杆贯穿侧板,在推杆与侧板之间设置密封圈,在两个侧板上与首端板相接的端部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

优选地:在连杆的位于滑槽内的端部设置滑条,滑条的高度大于滑槽敞口处的高度,滑条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条与连杆铰接。

优选地:在上分隔板的下表面和下分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滑轨,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通过滑轨与上分隔板及下分隔板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折流循环通道对上层油层进行换热降温,代替了传统了水冷盘管,避免漏水等问题,且折流通道的水流流经路径可调,可根据油温、水温等实时情况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之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和滑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箱体;2-下箱体;3-出水口;4-气缸;5-推杆;6-上分隔板;7-下分隔板;8-第二折流板;9-第三折流板;10-第一折流板;11-连杆;12-滑槽;13-翻板;14-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面敞口的上箱体1和顶面敞口的下箱体2,上箱体1和下箱体2对接,下箱体2由底板、首端板、尾端板及两侧板构成,在下箱体2底部设置水平的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箱体2长度方向的上分隔板6和下分隔板7,上分隔板6和下分隔板7均与下箱体2密封固接,在上分隔板6和下分隔板7之间设置竖直的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箱体2长度方向的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均沿着上分隔板6的宽度方向与上分隔板6滑动连接,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均与下分隔板7沿着下分隔板7的宽度方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的上表面与上分隔板6之间、在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的下表面与下分隔板7之间设置密封垫,在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之间设置竖直的且长度方向平行于下箱体2长度方向的第三折流板9,第三折流板9与上分隔板6和下分隔板7均固接,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朝向尾端板的一端与尾端板有间距,在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朝向首端板的一端与首端板之间设置密封垫,第三折流板9的一端与首端板有间距、另一端与尾端板有间距,第三折流板9与首端板的间距小于第二折流板8与首端板的间距,在第三折流板9与尾端板之间设置竖直的翻板13,翻板13与第三折流板9铰接,在翻板13与尾端板之间设置密封垫,在翻板13朝向第一折流板10的一面开设有平行于翻板13长度方向的滑槽12,在第一折流板10与第三折流板9之间设置连杆11,连杆11的一端与第一折流板10固接、另一端与滑槽12滑动连接且铰接,连杆11与滑槽12不可拆卸,在下箱体2两侧板的外侧设置垂直于侧板的气缸4,在一个气缸4与第一折流板10之间、另一个气缸4与第二折流板8之间均连接设置推杆5,推杆5贯穿侧板,在推杆5与侧板之间设置密封圈,在两个侧板上与首端板相接的端部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3。

本实用新型中油面位于上分隔板6的上方,水流在上分隔板6和下分隔板7之间流动,为了使冷水与油换热充分,在上分隔板6和下分隔板7之间设置了三块折流板,水折流而走,延长进水的停留时间,水腔循环与外部水源相接,避免水冷盘管导致的问题的发生,提高齿轮箱热功率,在设计中考虑到若油温较高时,为了快速降低油温,需不断向齿轮箱内输送冷水,且冷水停留时间不能过长,此时无需考虑换热充分这一问题,因此无需设计过多的折流板,此时可通过气缸4控制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向第三折流板9移动直至贴合,将三块折流板拼合为一块折流板,缩短水流流经路径,在第一折流板10向第三折流板9移动过程中,连杆11带动翻板13向着第二折流板8的方向翻转,三块折流板拼合为一块折流板后折流通道被打开。

本实施例中,连杆11与滑槽12的具体结构参见图6,在连杆11的位于滑槽12内的端部设置滑条14,滑条14的高度大于滑槽12敞口处的高度,滑条14与滑槽12滑动连接,滑条14与连杆11铰接。

本实施例中,在上分隔板6的下表面和下分隔板7的上表面设置滑轨,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8通过滑轨与上分隔板6及下分隔板7滑动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