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0800发布日期:2019-07-24 09:43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水管的管壁结构。



背景技术:

下水管使用范围广,特别是在家电中使用十分普遍。塑料下水管中的软管由于管体为波纹柔软结构其安装方便,使用灵活,被广泛应用。申请公布号CN10806120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其中一种结构。包括波纹管本体,波纹管本体的轴向剖切面所形成的管壁呈现波浪形,波纹管本体的径向剖切面所形成的管壁呈现菊花形。这种结构担负管子伸缩的两个管壁的连接部近似于尖角,软管伸缩,连接部容易损坏,造成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软管伸缩管壁连接部容易损坏,造成渗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伸缩壁连接牢固,管伸缩自如的下水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水管结构,它包括管体、管体由外管、外连接管、动管和内连接管光滑连接为一体,外管和动管为球带体,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的管壁截面为圆弧形,外连接管分别与外管和动管的大圆端连通,内连接管分别与外管和动管的小圆端连通。内连接管为圆柱管状,在管体压缩和折弯时不会在同一处经常受到折弯,连接部也不会受损,有效防止管体渗漏。

作为优选,外管、外连接管、动管的管壁厚度相等为A,内连接管的管壁厚度为B,B大于A;管体壁厚大致均匀,方便注塑,内连接管壁厚,减少在同一处受力,不易损坏。

作为优选,内连接管长度为C,C为0.5—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管体频繁伸缩,连接部不会弯折受损,有效防止管体渗漏。适合各种场合使用,应用范围广。结构合理,方便注塑制造,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体展开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管体压缩的剖视图。

图中:1-管体;11-外管;12-外连接管;13-动管;14-内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 所示,一种下水管结构,它包括管体1。管体1由外管11、外连接管12、动管13和内连接管14构成。外管11和动管13为球带体管状结构。外管11大圆的直径大于动管13大圆的直径。外管11小圆的直径与动管13小圆的直径相等。外连接管12的管壁截面为圆弧形。外连接管12管壁的圆弧向管外凸。外连接管12分别与外管11和动管13的大圆端连通。外连接管12的左端面与外管11的大圆端面连接,右端面与动管13的大圆端面连接。从左往右,外管11、外连接管12和动管13依次连通。外管11、外连接管12、动管13的管壁厚度相等,厚度为A。内连接管14的管壁截面为圆弧形。内连接管14管壁的圆弧向管内凸。内连接管14分别与外管11和动管13的小圆端连通。内连接管14的管壁厚的为B。B大于A,即:内连接管14的管壁比外管11、外连接管12和动管13的管壁要厚。内连接管14长度为C。C为0.5cm。内连接管14的左端面与动管13的小圆端面连接,右端面与外连接管12的小圆端面连接。从左往右,动管13、内连接管14和外管11依次连通。外管11的中轴线、外连接管12的中轴线、动管13的中轴线和内连接管14的中轴线重合。外管11、外连接管12、动管13和内连接管14光滑连接为一体。

管体1展开时,动管13的小圆端面在动管13的大圆端面右侧(如图1和2所示)。如图3所示,当管体1压缩,或管体1折弯的弯曲内侧,相邻的两个外连接管12靠近,外管11大圆端面和小圆端面的位置关系不变,即外管11大圆端面还是在外管11小圆端面右侧。内连接管14不折弯,只是向左平移。动管13的小圆端面随内连接管14平移,移动到了动管13的大圆端面左侧。整个管体1的外连管11、外连接管12、动管13和内连接管14的连接处没有弯折,整体受力均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