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支架底座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010发布日期:2019-06-21 23:3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出风口支架底座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构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风口支架底座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多媒体播放器、数码摄像机等为代表的便携式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由于便携式设备的可移动特性,其在移动的车辆以及固定位置中使用需求增加,因此用于架放便携式设备的支架在行车、学习或者工作中作为保管便携式设备的装置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目前,人们在行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支架固定手机在车辆的出风口位置,以便于手机使用手机导航或者接听一些重要电话,其支架底座通常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安装在支撑结构上的安装夹结构,安装夹结构上设置有两个可以开合的安装夹以及控制安装夹开合的开关,以使得该安装夹结构能够夹持在汽车的出风口位置的扇叶上,从而达到固定手机支架的目的。但是,在夹持的过程中,由于夹持在出风口的单片扇叶结构上,且出风口位置处有空气流动影响,因此,在夹持的过程中,出风口扇叶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得支架底座发生摆动,进而造成安装稳定性差,容易松脱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便携式设备支架底座由于采用夹持单片扇叶,所造成安装稳定性差,容易松脱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口支架底座,包括支撑座、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其中,支撑座与支架主体连接,以安装支架主体;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分别安装在支撑座的底部;支撑座上设置有开关,开关与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连接,当开关控制撑紧结构位于撑紧位置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当开关控制撑紧结构位于非撑紧位置时,夹持结构位于非夹紧位置,进而在使用出风口支架底座时,通过控制开关使得支撑结构位于非支撑位置,夹持结构位于非夹持位置,以供夹持结构放置在出风口位置;然后通过开关控制支撑结构位于支撑位置,以对出风口支架底座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同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以将出风口支架底座夹持在出风口位置处,采用夹持支撑同时作用的结构,使得出风口支架底座使用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撑紧结构包括第一撑紧部和第二撑紧部;开关与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连接,以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紧或者分离,以实现夹持功能,以及控制第一撑紧部和第二撑紧部撑开或者收拢,以实现撑紧功能,进而实现了开关对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的同步控制。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撑紧部为同一部件,使得结构更加简化,第二夹持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之间;开关控制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之间的距离,当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距离减小时,第二夹持部与第一撑紧部距离增大,即夹持结构位于夹紧位置,撑紧结构位于非撑紧位置;当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距离增大时,第二夹持部与第一撑紧部距离减小,即夹持结构位于非夹紧位置,撑紧结构位于撑紧位置。

可选地,开关为单侧按压开关,开关活动弹性伸缩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二夹持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底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分别设置在第二夹持部的两侧,并且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与开关机械连接,进而通过开关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的位置,即可实现对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的同步控制。

进一步地,开关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按压部凸伸出支撑座,连接部滑动收容于支撑座中,连接部的末端与支撑座的内壁弹性接触,进而实现了开关在支撑座上的弹性活动伸缩;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分别与连接部连接,并间隔向下凸伸出连接部,即可通过按压按压部来改变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部的末端向下凸伸形成有第一夹持部;连接部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收容孔,第一撑紧部穿过收容孔,第一撑紧部的一侧面抵顶于收容孔的侧壁,第一撑紧部的另一侧面与支撑座的内壁弹性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与开关固定连接,第一撑紧部与支撑座以及开关抵顶接触,当按压开关时,第一撑紧部与连接部收容孔的侧壁抵顶接触;然后将第一撑紧部放置在出风口扇叶的内侧,松开开关后,第一撑紧部弹性回复并对出风口扇叶撑紧,其采用弹性撑紧的结构,使得撑紧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出风口扇叶间距,扩大了使用范围的同时,也大大的防止了对扇叶的破坏。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第二夹持部向下凸伸固定在固定板的底部,进而实现了第二夹持部在支撑座上的固定安装;固定板上位于第二夹持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穿固定板的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第一夹持部活动穿过第一活动孔并向下凸伸出固定板,第一撑紧部活动穿过第二活动孔并向下凸伸出固定板,从而实现了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在固定板上的活动移动,即实现了对第二夹持部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的间距调节。

可选地,开关为双侧按压开关,其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弹性伸缩设置在支撑座的两侧;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开关固定连接,第一撑紧部与第一开关连接,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开关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按压和放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即可改变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一开关的第一安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开关固定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安装部上贯穿开设有容置孔,容置孔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侧壁的下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部,第一撑紧部穿过容置孔,进而使得第二夹持部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撑紧部之间;并且第一撑紧部的一侧面通过弹簧与容置孔连接有第二夹持部的侧壁弹性连接,第一撑紧部的另一侧面与第一开关抵顶接触,进而当松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后,第一开关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开关的第二安装部相互远离,即第二夹持部与第一撑紧部间距变大,第一撑紧部弹性回复并对出风口扇叶撑紧,其采用弹性撑紧的结构,使得撑紧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出风口扇叶间距,扩大了使用范围的同时,也大大的防止了对扇叶的破坏。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还包括有第一按压部,第二开关还包括有第二按压部,第一按压部和第一安装部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二按压部和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第一开关的第一按压部和第二开关的第二按压部活动凸伸出支撑座底部的两侧,并且第一开关的第一按压部与第二开关的第二安装部弹性接触,第二开关的第二按压部与第一开关的第一安装部弹性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弹性接触,实现了弹性回复的结构;第一开关的第一安装部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开槽,第二开关的第二连接部穿插在第一开槽中;第二开关的第二安装部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开槽,第一开关的第一连接部穿插在第二开槽中,从而保证了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在相向运动和相离运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位置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供便携式设备安装的支架主体和出风口支架底座,支架主体与出风口支架底座之间活动连接,出风口支架底座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支架底座,进而该便携式设备支架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支架底座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设备支架,在使用出风口支架底座时,通过控制开关使得支撑结构位于非支撑位置,夹持结构位于非夹持位置,以供夹持结构放置在出风口位置;然后通过开关控制支撑结构位于支撑位置,以对出风口支架底座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同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以将出风口支架底座夹持在出风口位置处,采用夹持支撑同时作用的结构,使得出风口支架底座使用更加稳固,进而保证了便携式设备支架上设备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口支架底座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去掉支撑座以及万向球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去掉固定板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开关处于按压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风口支架底座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的爆炸图;

图8为图6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去掉支撑座以及万向球的立体图;

图9为图6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开关处于按压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出风口支架底座去掉支撑座以及万向球的立体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座;11-收容槽;12-安装槽;2-开关;21-按压部;

22-连接部;221-收容孔;222-固定柱;3-第一夹持部;

4-第二夹持部;5一第一撑紧部;51-凸肋;52-凸起;

53-抵顶槽;6-固定板;61-第一活动孔;62-第二活动孔;

7-第一开关;71-第一安装部;711-第一开槽;

712-第一弹性柱;72-第一按压部;73-第一连接部;

731-抵顶部;8-第二开关;81-第二安装部;811-容置孔;

812-第二开槽;813-第二安装孔;814-第二弹性柱;

815-滑动槽;82-第二按压部;83-第二连接部;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出风口支架底座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包括支撑座1、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其中,支撑座1与支架主体连接,以安装支架主体;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分别安装在支撑座1的底部;支撑座1上设置有开关2,开关2与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连接,当开关2控制撑紧结构位于撑紧位置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当开关2控制撑紧结构位于非撑紧位置时,夹持结构位于非夹紧位置。

上述出风口支架底座,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开关2使得支撑结构位于非支撑位置,夹持结构位于非夹持位置,以供夹持结构放置在出风口位置;然后通过开关2控制支撑结构位于支撑位置,以对出风口支架底座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同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以将出风口支架底座夹持在出风口位置处,采用夹持支撑同时作用的结构,使得出风口支架底座使用更加稳固。

如图1所示,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撑紧结构包括第一撑紧部5和第二撑紧部;开关2与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连接,以控制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夹紧或者分离,以实现夹持功能,以及控制第一撑紧部5和第二撑紧部撑开或者收拢,以实现撑紧功能,进而实现了开关2对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的同步控制。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 和图5所示,第二夹持部4和第二撑紧部为同一部件,使得结构更加简化,第二夹持部4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之间;开关2控制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之间的距离,当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距离减小时,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撑紧部5距离增大,即夹持结构位于夹紧位置,撑紧结构位于非撑紧位置;当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距离增大时,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撑紧部5距离减小,即夹持结构位于非夹紧位置,撑紧结构位于撑紧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该出风口支架底座还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设置在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板6的底部设置有弹性硅胶垫(图中未标示),第二夹持部4向下凸伸固定在固定板6的底部,进而实现了第二夹持部4在支撑座1底部的固定安装;固定板6上位于第二夹持部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穿固定板6的第一活动孔61和第二活动孔62,第一夹持部3活动穿过第一活动孔61并向下凸伸出固定板6,第一撑紧部5活动穿过第二活动孔62并向下凸伸出固定板6,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分别设置在第二夹持部4的两侧,以及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在固定板6上的活动移动,即实现了对第二夹持部4分别与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的间距调节。

如图1所示,开关2为单侧按压开关2,开关2活动弹性伸缩设置在支撑座1上,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与开关2机械连接,进而通过开关2控制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的位置,即可实现对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的同步控制。

具体的,如图2所示,开关2包括按压部21和连接部22,按压部21 凸伸出支撑座1,连接部22滑动收容于支撑座1中,连接部22的末端与支撑座1的内壁通过弹簧9弹性接触,进而实现了开关2在支撑座1上的弹性活动伸缩;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分别与连接部22连接,并间隔向下凸伸出连接部22,即可通过按压按压部21来改变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的位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连接部22的末端向下凸伸形成有第一夹持部3;连接部22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收容孔221,第一撑紧部5穿过收容孔221后再穿过第二活动孔62,第一撑紧部5的相对的两个侧边缘上凸伸形成有凸肋51,凸肋51的外侧宽度大于第二活动孔62和收容孔221,使得凸肋51滑动夹持在连接部22和固定板6之间,即实现了第一撑紧部5在连接部22和固定板6之间的安装;同时,第一撑紧部5的一侧面抵顶于收容孔221的侧壁,第一撑紧部5的另一侧面与支撑座1的内壁通过弹簧9弹性接触,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3与开关2固定连接,第一撑紧部5与支撑座1以及开关2抵顶接触,当按压开关2时,第一撑紧部5 与连接部22收容孔221的侧壁抵顶接触;然后将第一撑紧部5放置在出风口扇叶的内侧,松开开关2后,第一撑紧部5弹性回复并对出风口扇叶撑紧,其采用弹性撑紧的结构,使得撑紧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出风口扇叶间距,扩大了使用范围的同时,也大大的防止了对扇叶的破坏。当然,还可以采用第一撑紧部5固定安装在连接部22上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间距同步调节的效果。

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支撑座1的上部设置有一万向球(图中未标示),支撑座1通过该万向球与支架主体活动连接;如图4所示,支撑座1 的下表面向内凹陷设置有收容槽11,连接部22滑动安装在所述收容槽11 中,收容槽11中对应于连接部22上的弹簧9和第一撑紧部5上的弹簧9 设置有安装槽12,连接部22的末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柱222,固定柱 222上套设有弹簧9,弹簧9收容在安装槽12中,并且弹簧9的自由端抵顶安装槽12的槽壁,进而为连接部22和第一撑紧部5提供弹性回复力。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末端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柱222,并分别位于第二活动孔62的两侧。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10所示的出风口支架底座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包括支撑座1、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其中,支撑座1与支架主体连接,以安装支架主体;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分别安装在支撑座1的底部;支撑座1上设置有开关,开关与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连接,当开关控制撑紧结构位于撑紧位置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当开关控制撑紧结构位于非撑紧位置时,夹持结构位于非夹紧位置。

上述出风口支架底座,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开关使得支撑结构位于非支撑位置,夹持结构位于非夹持位置,以供夹持结构放置在出风口位置;然后通过开关控制支撑结构位于支撑位置,以对出风口支架底座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同时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以将出风口支架底座夹持在出风口位置处,采用夹持支撑同时作用的结构,使得出风口支架底座使用更加稳固。

如图6所示,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撑紧结构包括第一撑紧部5和第二撑紧部;开关与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连接,以控制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夹紧或者分离,以实现夹持功能,以及控制第一撑紧部5和第二撑紧部撑开或者收拢,以实现撑紧功能,进而实现了开关对夹持结构和撑紧结构的同步控制。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持部4和第二撑紧部为同一部件,使得结构更加简化,第二夹持部4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之间;开关控制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 和第一撑紧部5之间的距离,当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距离减小时,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撑紧部5距离增大,即夹持结构位于夹紧位置,撑紧结构位于非撑紧位置;当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距离增大时,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撑紧部5距离减小,即夹持结构位于非夹紧位置,撑紧结构位于撑紧位置。

如图6和图9所示,开关为双侧按压开关,其包括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分别弹性伸缩设置在支撑座1的两侧;第一夹持部3与第一开关7固定连接,第一撑紧部5与第一开关7弹性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第二夹持部4与第二开关8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按压和放开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即可改变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如图7至图10所示,第一开关7包括第一安装部71,第二开关8包括第二安装部81,第一开关7的第一安装部7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3,使得第一夹持部3与第一开关7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7的第一安装部71与第一夹持部3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8的第二安装部81与第二夹持部4一体成型,第二开关8的第二安装部 81上贯穿开设有容置孔811,容置孔811靠近第一夹持部3的一侧壁的下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部4,第一撑紧部5的相对的两个侧边缘上凸伸形成有凸起52,凸起52的外侧宽度大于容置孔811的孔宽,容置孔811的侧壁对应于所述凸起52向外凹陷开设有滑动槽815,第一撑紧部5穿过容置孔811,凸起52的滑动收容在滑动槽815中,进而使得第二夹持部4位于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之间;第一撑紧部5的一侧面通过弹簧9与容置孔811连接有第二夹持部4的侧壁弹性连接,第一撑紧部5的另一侧面与第一开关7抵顶接触,进而当松开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后,第一开关7的第一安装部71和第二开关8的第二安装部81相互远离,即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撑紧部5间距变大,第一撑紧部5弹性回复并对出风口扇叶撑紧,其采用弹性撑紧的结构,使得撑紧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出风口扇叶间距,扩大了使用范围的同时,也大大的防止了对扇叶的破坏。当然,还可以采用第一撑紧部5固定安装在第一开关7的第一连接部73上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第二夹持部4与第一夹持部3和第一撑紧部5间距同步调节的效果。

同时,如图7和图8所示所示,第一开关7还包括有第一按压部72,第二开关8还包括有第二按压部82,第一按压部72和第一安装部71通过第一连接部73相连接,第二按压部82和第二安装部81通过第二连接部83 相连接;第一开关7的第一按压部72和第二开关8的第二按压部82活动凸伸出支撑座1底部的两侧,第一开关7的第一安装部71朝向第二开关8 的第二按压部8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第一安装孔内活动插设有第一弹性柱712,第一弹性柱71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采用弹簧9弹性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开关8的第二按压部82相互抵顶;第二开关 8的第二安装部81朝向第一开关7的第一按压部7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813,第二安装孔813内活动插设有第二弹性柱814,第二弹性柱814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813的内壁采用弹簧9弹性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开关7 的第一按压部72相互抵顶,进而使得第一开关7的第一按压部72与第二开关8的第二安装部81弹性接触,第二开关8的第二按压部82与第一开关7的第一安装部71弹性接触,即使得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之间弹性接触,实现了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相对按压后的弹性回复。

除此之外,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开关7的第一安装部7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开槽711,第二开关8的第二连接部83穿插在第一开槽711中;第二开关8的第二安装部8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开槽812,第一开关7的第一连接部73穿插在第二开槽812中,从而保证了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 在相向运动和相离运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位置稳定性;第二开关8的第二安装部81固定设置在支撑座1的底部,第一开关7通过第二开槽812滑动设置在第二开关8中,进而实现了第一开关7和第二开关8在支撑座1底部的安装。

并且,第一撑紧部5的上端开设有抵顶槽53,第一开关7的第一连接部73对应于该抵顶槽53凸伸有抵顶部731,抵顶部731对应收容在抵顶槽 53中,当按压所述第一开关7的第一按压部72时,第一开关7的第一连接部73抵顶所述第一撑紧部5抵顶槽53的槽壁,以推动第一撑紧部5在容置孔811中沿第一开关7的按压方向滑动。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供便携式设备安装的支架主体和出风口支架底座,支架主体与出风口支架底座之间活动连接,出风口支架底座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支架底座,进而该便携式设备支架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