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温度提示的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768发布日期:2019-08-07 01:4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带温度提示的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



背景技术:

阀门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当通过阀门的水温度较高时,阀门自身受热后表面温度升高,此时无法通过目视观察来感知水和阀门的温度,因此操作人员在操作阀门时存在被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温度提示的阀门,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带温度提示的阀门,包括阀体和把手,所述阀体包括阀芯、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阀体和所述把手均由金属或导热塑料制成,所述阀体的外表面设有感温变色材料制成的变色层,所述阀体的外表面还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设置在所述变色层的外侧,所述变色层的形状与所述阀体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

感温变色材料为现有技术,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一般在常温时呈现黄色,30℃以上开始变色,45℃呈现橙色,65℃呈现橙赤色,温度越高,颜色越深。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外表面设置感温变色材料,阀体内流经的水温度不同,感温变色材料所显示的颜色也不同,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目视判断阀门的温度,和避免阀门温度太高而在操作阀门时被烫伤。由于感温变色材料较为脆弱,因此设置透明的护套层以延长其寿命。

所述进水端与所述阀芯、所述出水端与所述阀芯之间分别设有绕所述阀体一周的环形凹槽,所述变色层设置在环形凹槽中。

通过将变色层设置在环形凹槽内以固定变色层,且环形凹槽的底部更贴近阀体内部,阀体内水的热量更易传导到变色层。

所述把手上设有沿着把手长度方向的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内覆有感温变色涂料。

便于用户观察把手的温度,避免操作把手时被烫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优选为感温变色油漆,所述透明材料优选为透明硅胶。

油漆在涂布后能够紧贴环形凹槽的底部,传热更快,颜色变化灵敏度高;透明硅胶弹性好,便于安装和拆卸。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优选为感温变色硅胶,所述透明材料优选为透明尼龙薄膜。

感温变色硅胶弹性好,简单地嵌入环形凹槽即可安装完成,且易于更换;外侧的透明尼龙薄膜则能够防止感温变色硅胶被刮伤。

进一步,所述变色层与所述阀体的外表面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导热凝胶中的任意一种。

当环形凹槽的底部不平整时,感温变色硅胶难以完全贴合,因此通过填充导热界面材料来降低热阻,提高阀体与感温变色硅胶之间的导热效率,使颜色的变化更为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带温度提示的阀门,包括阀体1和把手2,阀体1包括阀芯、进水端11和出水端12,阀体1和把手2均由金属或导热塑料制成,阀体1的外表面设有感温变色材料31制成的变色层3,阀体1的外表面还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护套层32,护套层32设置在变色层3的外侧,变色层3的形状与阀体1的外表面形状相对应。感温变色材料31为现有技术,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一般在常温时呈现黄色,30℃以上开始变色,45℃呈现橙色,65℃呈现橙赤色,温度越高,颜色越深。本实用新型在阀体1外表面设置感温变色材料31,阀体1内流经的水温度不同,感温变色材料31所显示的颜色也不同,使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目视判断阀门的温度,和避免阀门温度太高而在操作阀门时被烫伤。由于感温变色材料31较为脆弱,因此设置透明的护套层32以延长其寿命。

进水端11与阀芯、出水端12与阀芯之间分别设有绕阀体1一周的环形凹槽13,变色层3设置在环形凹槽13中。通过将变色层3设置在环形凹槽13内以固定变色层3,且环形凹槽13的底部更贴近阀体1内部,阀体1内水的热量更易传导到变色层3。

把手2上设有沿着把手2长度方向的条状凹槽,条状凹槽内覆有感温变色涂料。便于用户观察把手2的温度,避免操作把手2时被烫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感温变色材料31优选为感温变色油漆,透明材料优选为透明硅胶。油漆在涂布后能够紧贴环形凹槽13的底部,传热更快,颜色变化灵敏度高;透明硅胶弹性好,便于安装和拆卸。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感温变色材料31优选为感温变色硅胶,透明材料优选为透明尼龙薄膜。感温变色硅胶弹性好,简单地嵌入环形凹槽13即可安装完成,且易于更换;外侧的透明尼龙薄膜则能够防止感温变色硅胶被刮伤。

进一步,变色层3与阀体1的外表面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导热凝胶中的任意一种。当环形凹槽13的底部不平整时,感温变色硅胶难以完全贴合,因此通过填充导热界面材料来降低热阻,提高阀体1与感温变色硅胶之间的导热效率,使颜色的变化更为灵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