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发电机组推力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4184发布日期:2019-06-11 23:05阅读:1299来源:国知局
卧式发电机组推力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小水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卧式发电机组推力瓦。



背景技术:

唐家河一级电站位于湖北省五峰县渔泉河中下游,工程区属五峰县采花乡。2011年投产发电,电站装机2台3200千瓦卧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额定水头223米,额定转速1000r/min。

唐家河一级电站2#机组由于设备加工精度及安装精度只能勉强达到运行的要求,推力瓦瓦温自投运以来一直比较高,最高达到58.7℃,长期在报警温度边缘运行,关键是稳定性还很低,机组振动大,摆度达到60丝,(该站设计瓦温达到60℃报警,65℃保护跳闸),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经过多年、多次的检修:调整研刮轴瓦,主轴、工作轮位置及间隙反复测量安装、发电机气隙测量调整等;对推力瓦及导瓦进油量及油路改造,冷却系统检测清洗等,对瓦温都没有太明显的改善。

现有的推力瓦(即旧推力瓦)瓦体总厚度40mm,其中巴氏合金层厚度约3mm(实测瓦体边缘进油槽处Max:2.98mm),采取传统通用推力瓦研刮方法:开好进油槽边,人工镜板研磨,刮高点,使均匀接触点达到接触面的90%,每个平方厘米挑4个鱼尾状的点子,清理瓦边后安装。现有的推力瓦的缺点:瓦温高,运行不稳定,不利于承载;特别是针对振动、摆度较大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发电机组推力瓦,该推力瓦的瓦温低,利于减摩、有利于承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卧式发电机组推力瓦,包括瓦体,瓦体的厚度为40mm;瓦体的内侧面、外侧面均为弧形面,多个瓦体组合在一起,所有内侧面组合成小圆形,所有外侧面组合成大圆形;瓦体包括瓦基层、巴氏合金层;其特征在于:瓦基层上至少设有1个内凹槽(即其它部位为外凸块,外凸块至少为2块),巴氏合金层浇筑在瓦基层上(巴氏合金层浇筑在瓦基层上后形成有内凹);瓦体的巴氏合金层的右侧部(或左侧部)设有进油槽;所述瓦基层的厚度为30mm,巴氏合金层的厚度为10mm。

所述巴氏合金层的上表面为光滑的平面。

所述进油槽的厚度2mm,宽度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保证瓦基结构承受力的情况下,将瓦基厚度减去7mm,增加7mm的巴氏合金,使巴氏合金厚度达到10mm,充分利用锡基巴氏合金的良好热传导性能,增大了热传递表面积(体积),加速了轴瓦热量通过油循环带走散发,降低了瓦温;强化了巴氏合金加厚以后软基体(即巴氏合金)内凹(巴氏合金层浇筑在瓦基层上后形成内凹),硬质点(即瓦基)外凸,使滑动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成为贮油空间和润滑油通道,利于减摩,上凸的硬质点起支承作用,有利于承载;突出了利用锡基巴氏合金本身具有柔性的性质(质地软),增加巴氏合金厚度也增强了推力瓦的柔性性能,在机组主轴振动、摆度较大时有利于减摩、承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瓦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前图)。

图中标号:1-瓦基层,2-巴氏合金层,3-进油槽,4-上表面,5-上凸块,6-内凹槽,7-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卧式发电机组推力瓦,包括瓦体,瓦体的厚度为40mm;瓦体的内侧面、外侧面均为弧形面,多个(如8个)瓦体7组合在一起,所有内侧面组合成小圆形(如图4所示),所有外侧面组合成大圆形(如图4所示,大圆形的直径比小圆形的直径大,称为大圆形);瓦体包括瓦基层1、巴氏合金层2,瓦基层上至少设有1个内凹槽6(内凹槽6为1-5个;相对而言,瓦基层上设有上凸块5,2个上凸块5之间构成内凹槽6),巴氏合金层2浇筑在瓦基层1上;瓦体的巴氏合金层2的右侧部(右端部)或左侧部设有进油槽3;所述瓦基层1的厚度为30mm(如图中的x),巴氏合金层2的厚度为10mm(如图中的y)。

所述巴氏合金层2的上表面4为光滑的平面。

所述进油槽3的厚度2mm(如图中的b),宽度15mm(如图中的a)。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如下:

1、通过改变推力瓦本体结构来降低瓦温,在不改变巴氏合金材料成份(锡基巴氏合金代表成分为锑3%-15%、铜2%-6%、镉<1%、锡余量;均为质量百分数),不影响推力瓦原形态,保证瓦基结构承受力的情况下,将瓦基厚度减去7mm,增加7mm的巴氏合金,充分利用锡基巴氏合金的良好热传导性能,增大了热传递表面积(体积),加速了轴瓦热量通过油循环带走散发;巴氏合金加厚以后软基体(即巴氏合金)内凹,硬质点(即瓦基)外凸,使滑动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成为贮油空间和润滑油通道,(润滑油充足的状态下轴瓦与轴承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005,缺油状态下的摩擦系数为0.28)利于减摩,上凸的硬质点起支承作用,有利于承载。同时利用锡基巴氏合金本身具有柔性的性质,增加巴氏合金厚度也增强了轴瓦的柔性性能;特别针对运行工况不佳,主轴振动、摆幅大的机组,充分利用巴氏合金具有柔性的特质,很好的缓冲了机组波动、主轴振动、摆幅对轴瓦的冲击,降低了瓦面油膜受损概率。

2、研刮方法

①旧推力瓦是瓦基厚,巴氏合金薄,采取传统通用推力瓦研刮方法:开好进油槽边,人工通过镜板研磨,刮高点,使均匀接触点达到接触面的90%,每个平方厘米挑4个鱼尾状的点子,清理瓦边后安装;当机组负荷变化产生波动以及相对主轴承振动、摆幅较大的机组,容易产生局部高点受力的硬接触,“油膜”效果降低,局部油循环受阻,瓦温升高。

②新的推力瓦增加了巴氏合金厚度,可以不采取传统的研刮方法,而是将8块推力瓦上车床车平,使之基本达到镜面的效果,然后开好均匀一致的进油槽边后安装,在油循环良好的状况下,充分的利用了锡基巴氏合金的热传导性能;突出了利用锡基巴氏合金本身具有柔性的性质(质地软),增强了推力瓦的柔性性能,在机组主轴振动、摆度较大时有利于减摩、承载。

也可以采取传统的研刮方法,利用刮点内的存油,当机组长时间停机后重新开机时保证推力瓦的润滑;通过对宋家河二级电站1#机组推力瓦的“未挑点”与“挑点”后实际运行对比,推力瓦的瓦温没有变化。

旧瓦总厚度是40mm,瓦基厚度37mm,巴氏合金厚度3mm。新瓦总厚度是40mm,瓦基厚度30mm,巴氏合金厚度10mm。

(3)浇筑巴氏合金后毛坯瓦

本实用新型的巴氏合金浇筑后不在用传统的方法研磨、挑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车床找到同一个点之后车平整,形成镜面状。

3、成型推力瓦手工开进油槽边,进油槽的厚度2mm,宽度15mm。

4、瓦温对比:

1)、现有推力瓦的瓦温记录(改造前瓦温记录)表,见表1。

表1

2)本实用新型推力瓦瓦温记录(改造后瓦温记录)表,见表2。

表2

通过表1、表2的对比,说明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的推力瓦的瓦温温明显降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