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电路管线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8787发布日期:2019-07-10 10:0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路电路管线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管线铺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路电路管线支撑架。



背景技术:

当下工业化生产中,大部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水用电,故在生产地点需要铺设对应的水路电路管线。现有水路电路管线的铺设方式分为地下铺设和地上铺设。其中考虑到成本以及对与管线数量较多的生产情况或需要根据工艺变化灵活更换管线位置的生产情况,大多选用地上铺设的方式。

而现有的水路电路管线地上铺设,大多以水路电路管线直接铺设在地面上作为铺设手段,使用过程中水路电路管线受到拉扯、移动等操作后,管线之间发生交错、缠绕,对管线的识别、整理和检修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路电路管线支撑架,避免管线之间发生交错、缠绕,便于识别、整理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路电路管线支撑架,包括上表面可铺设管线的管线铺设架和至少两个支撑柱组,所述支撑柱组沿管线铺设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一支撑柱和至少一管路固定件,所述支撑柱下端与地面固定,所述支撑柱上端与管路铺设架的底面固定,所述管路固定件与支撑柱固定,且所述管路固定件上设置有管路穿设口,每一所述管路穿设口至少有另一竖直高度相等的管路穿设口相对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线铺设架上表面可铺设管线,同时通过将管线穿在同竖直高度的管路穿设口内,将部分管线分束分股铺设,一般使用情况下,管线铺设架上表面铺设电路管线,每一管路固定件内单独铺设一根水路管线,电路管线在上,水路管线在下,防止水路管线漏水滴落到电路管线上,避免电路管线表面湿漉形成安全隐患;由上可实现水路电路管线的规整铺设,避免管线之间发生交错、缠绕,便于识别、整理和检修。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立柱的竖直安装孔,所述竖直安装孔在立柱侧面上竖直分布,所述管路固定件包括套环和两抵接件,所述套环内侧为管路穿设口,所述套环包括两安装臂,两所述安装臂分别穿过两竖直安装孔,两所述抵接件分别可拆卸固定于两安装臂穿过竖直安装孔的一端,且所述抵接件与竖直安装孔的外沿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环依靠安装壁和抵接件可拆卸固定于立柱的侧面,且套环的数量和的竖直高度可调整,由此可适应不同数量管线的铺设要求以及设备不同竖直高度管口对管线铺设高度做出调整的要求,提高支撑架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竖直安装孔为竖直的长腰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需要固定的管线或管线束的直径大小,套环大小尺寸有所不同,两安装臂之间的距离也有所不同,同时相同尺寸的套环的两安装臂之间的距离也有所偏差,故竖直安装孔为圆孔时,可能出现两安装臂无法同时插入竖直安装孔的情况,由此竖直安装孔开设为竖直的长腰孔,可对两安装臂之间的距离允许波动偏差,保证两安装臂可同时穿过竖直安装孔,使套环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地面固定,所述底座和立柱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设备移动或工艺改动后,对管线铺设位置需作出调整时,可在调整后支撑柱所需安装位置安装底座,再将支撑架其余部件移动调整后的位置并与底座固定,即可实现支撑架的调整,避免原安装处有立柱固定于底面占用空间,以及便于后期工艺再调整时支撑架恢复原位。

作为优选的,所述管线铺设架包括底板和两挡板,两所述挡板分别位于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遮挡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使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沿底板长度方向铺设;当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受到外界碰触或水路管线通断水而发出的振动影响时,防止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从管线铺设架上滑落。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固定于支撑柱的上端,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上连接孔,所述管线铺设架包括调节梁,所述调节梁侧面设置有多个水平安装孔,所述水平安装孔沿调节梁长度方向分布,所述上连接孔与一水平安装孔对准,且所述上连接孔与对准的水平安装孔之间安装有固定连接片和调节梁用的螺栓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线铺设架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调节上连接孔与不同水平安装孔对准并安装螺栓件固定,使管线铺设架可沿其长度方向调节管线铺设架的位置,便于管线铺设架的端部与管线进口或设备管线接口对准。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平安装孔为水平的长腰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连接片上的上连接孔在开设过程中必然存在偏差,水平安装孔为水平的长腰孔,便于上连接孔与水平安装孔,同时便于管线铺设架做出小于水平安装孔长度大小的移动调整。

作为优选的,所述调节梁包括单侧壁、上顶壁和下底壁,所述单侧壁位于上顶壁和下底壁的同一侧,且所述单侧壁的上边沿与上顶壁连接,所述单侧壁的下边沿与下底壁连接,所述下底壁下底面与支撑柱的上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架整体受外界力作用或由于水路管路通水而发生振动时,单侧壁竖直方向上发生弯曲,吸收振动动能,减缓管铺设架上铺设管线受振动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管线铺设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管线穿过的穿线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在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在需要接出管线铺设架外时,自穿线口穿出管线铺设架,使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铺设规整,避免铺设在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发生叠压、交错和缠绕。

作为优选的,所述穿线口边沿大于穿线口内穿设管线水平截面的外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穿设在管线口内的管线在穿线口内转动,便于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接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管线铺设架上表面可铺设管线,同时通过将管线穿在同竖直高度的管路穿设口内,将部分管线分束分股铺设,实现水路电路管线的规整铺设,避免管线之间发生交错、缠绕,便于识别、整理和检修。

2.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挡板,使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沿底板长度方向铺设;当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受到外界碰触或水路管线通断水而发出的振动影响时,防止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从管线铺设架上滑落;

3.底板底面开设穿线口,铺设在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在需要接出管线铺设架外时,自穿线口穿出管线铺设架,使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铺设规整,避免铺设在管线铺设架上的管线发生叠压、交错和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立柱下端和底座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4为立柱上端与调节梁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5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1、支撑柱组;11、支撑柱;111、连接片;1111、水平部;1111-1、上连接孔;1112、竖直部;1112-1、下连接孔;1113、顶端固定螺栓;1114、顶端固定螺母;112、立柱;1121、竖直安装孔;113、底座;1131、底片;1132、插筒;1133、底端固定螺栓;1134;2、管线铺设架;21、底板;211、穿线口;22、挡板;23、调节梁;231、上顶壁;232、下底壁;233、单侧壁;2331、水平安装孔;3、管路固定件;31、套环;311、管线穿设口;322、安装臂;323、抵接件;4、水路管线;5、电路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水路电路管线支撑架,其包括支撑柱组1和管线铺设架11342。

支撑柱组1包括支撑柱11,每组支撑柱组1内的支撑柱11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为一、二、三、四、五等,此处每组支撑柱组1内支撑柱11数量为二。支撑柱组1沿一直线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一支撑柱组1内的两支撑柱11均相平行且于地面相垂直。

如附图2所示,支撑柱11自上而下包括连接片111、立柱112和底座113。

其中底座113包括底片1131和位于底片1131上表面的插筒1132。底片1131与地面相固定,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粘结、螺栓连接等。插筒1132与底片1131一体设置,插筒1132垂直底片1131的上表面,插筒1132的上端敞口设置。

如附图3所示,立柱112竖直设置,且立柱112远离同一支撑柱组1内的另一立柱112的侧面上设置有竖直安装孔1121。竖直安装孔1121水平贯穿立柱112,竖直安装孔112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为圆形、方形等,此处竖直安装孔1121优选为竖直的长腰孔。竖直安装孔1121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立柱112的侧面,竖直安装孔1121数量大于二,实际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立柱112的下端插入插筒1132内,且立柱112的侧面于插筒1132的内侧相贴。插筒1132侧表面穿有底端固定螺栓1133,底端固定螺栓1133贯穿立柱112下端的一竖直安装孔1121,同时底端固定螺栓1133穿过插筒1132的另一端上拧有与插筒1132外侧面抵接的底端固定螺母,使得立柱112下端与底座113固定。

如附图4所示,同一支撑组内两立柱112中,其中一立柱112朝向另一立柱112的侧面上还安装有管路固定件3。管路固定件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管路固定件3数量为三,且管路固定件3的尺寸大小根据使用需求而定。

管路固定件3包括套环31和两抵接件323,套环3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为U形、C形、V形等,此次套环31形状为U形。套环31内侧为管线穿设口311,套环31包括两安装臂322,两安装臂322分别穿过两竖直安装孔1121。两抵接件323分别可拆卸固定于两安装臂322穿过竖直安装孔1121的一端,且抵接件323与竖直安装孔1121的外沿相抵接。抵接件323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为卡环或贯穿安装壁的插杆等,此处抵接件323为螺母,螺母与安装臂322的端部螺纹连接。

连接片111呈T形,连接片111分为水平部1111和竖直部1112。其中竖直部1112的上端垂直连接于水平部1111的中点。竖直部1112下端设置有贯穿的下连接孔1112-1,水平部1111的两端均设置有贯穿的上连接孔1111-1。下连接孔1112-1与立柱112上端的一竖直安装孔1121对准,固定竖直部1112和立柱112。连接片111还包括三对顶端固定螺母1114和顶端固定螺母1114,其中一顶端固定螺母1114贯穿下连接孔1112-1和与下连接孔1112-1对准的竖直安装孔1121,且顶端固定螺栓1113依次穿过下连接孔1112-1和竖直安装孔1121的一端上螺纹配合有一固定螺母,以此将连接片111和立柱112固定。

如附图5所示,管线铺设架11342包括底板21、两挡板22和两调节梁23。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调节梁23水平设置,且调节梁23与支撑柱组1分布直线相平行。

如附图4所示,调节梁23包括上顶壁231、单侧壁233和下底壁232。单侧壁233位于上顶壁231和下底壁232的同一侧,此处单侧壁233位于调节梁23远离另一调节梁23的一侧。单侧壁233的上边沿与上顶壁231连接,单侧壁233的下边沿与下底壁232连接。单侧壁233上设置有多个水平安装孔2331,水平安装孔2331数量大于四,实际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水平安装孔2331沿调节梁23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水平安装孔233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为圆形、方形等,此处水平安装孔2331优选为水平的长腰孔。

下底壁232下底面与支撑柱11的上端抵接,两上连接孔1111-1分别与一水平安装孔2331对准,且上连接孔1111-1与对准的水平安装孔2331之间穿顶端固定螺栓1113,且顶端固定螺栓1113依次穿过上连接孔1111-1和水平安装孔2331的一端上螺纹配合有一顶端固定螺母1114,以此将连接片111和调节梁23固定。

如附图5所示,底板21底面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与两调节梁23的上顶壁231相贴并固定,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为焊接。

两挡板22分别位于底板21长度方向的两侧,使管线铺设架11342上的管线沿底板21长度方向铺设,且防止管线铺设架11342上的管线从管线铺设架11342上滑落。同时底板21上开设有供管线穿过的穿线口211。穿线口21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成,此处穿线口211呈矩形,且穿线口211边沿大于穿线口211内穿设管线水平截面的外沿。穿线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沿底板21长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管线铺设架11342上表面可铺设管线,同时通过将管线穿在同竖直高度的管路穿设口内,将部分管线分束分股铺设,一般使用情况下,管线铺设架11342上表面铺设电路管线5,每一管路固定件3内单独铺设一根水路管线4,电路管线5在上,水路管线4在下,防止水路管线4漏水滴落到电路管线5上,避免电路管线5表面湿漉形成安全隐患;由上可实现水路电路管线5的规整铺设,避免管线之间发生交错、缠绕,便于识别、整理和检修。

同时铺设在管线铺设架11342上的管线在需要接出管线铺设架11342外时,自穿线口211穿出管线铺设架11342,使管线铺设架11342上的管线铺设规整,避免铺设在管线铺设架11342上的管线发生叠压、交错和缠绕。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