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油阻燃的包覆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2851发布日期:2019-05-31 21:2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油阻燃的包覆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覆管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油阻燃的包覆管路。



背景技术:

目前装甲车辆上所用的燃油系统管路有两种,一种是金属(钢、铜等)管路,金属结构的管路特点是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等特点,缺点是对尺寸的精度要求较高、不易装配、重量大、耐振动性差、运输不方便;另一种是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的特点是产品柔软、弯曲半径小、耐振动性好、降噪性好,缺点是相同使用条件下尺寸较大、重量较大、承压能力略低、寿命较差、耐光照老化性差、阻燃性差。因此,目前装甲车辆上燃油管的应用以钢管和橡胶管相结合的方式,金属管和橡胶管之间用卡箍连接,但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连接点太多,泄漏严重。

目前应用的装甲车辆燃油系统管路,钢管的装配性能差,对尺寸要求严格,装配过程中不能适应公差较大的装甲车辆;胶管尺寸大,阻燃性差,成型工艺复杂,不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金属管和橡胶管结合使用,漏点多,密封性能差,有很大的安全和质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油阻燃的包覆管路,它采用PA和TPEE两层结构,相比金属管和橡胶管,产品的加工性,耐意外液体、阻燃性能、可装配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即使内层包覆管开裂渗漏,漏油可聚集在包覆管上增设的吸油机构中,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的开裂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系数。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油阻燃的包覆管路,包括包覆管本体,所述包覆管本体包括外层包覆管和内层包覆管,且外层包覆管包裹于内层包覆管外端,所述外层包覆管为TPEE材料层,所述内层包覆管为PA耐介质层,所述外层包覆管与内层包覆管之间连接有多个吸油长条,且多个吸油长条均匀排布于外层包覆管与内层包覆管之间,所述外层包覆管上开凿有多个开口,且多个开口分别与多个吸油长条相对应,所述开口处过盈配合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侧端开凿有进油通孔,所述进油通孔中塞设有吸油连接头,所述吸油连接头与吸油长条相抵,所述外层包覆管上固定套接有环形防护壳,所述环形防护壳内壁上开凿有多个预留孔,多个所述防护环的端部分别与多个预留孔处固定连接并与环形防护壳相连通,所述环形防护壳内侧塞设有T形吸油块,所述T形吸油块的末端延伸至防护环内侧并与吸油连接头相抵,所述环形防护壳远离外层包覆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板,采用PA和TPEE两层结构,相比金属管和橡胶管,产品的加工性,耐意外液体、阻燃性能、可装配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即使内层包覆管开裂渗漏,漏油可聚集在包覆管上增设的吸油机构中,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的开裂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包覆管的表面涂有特殊颜色,方便产品和车辆管路系统的识别,所述外层包覆管为TPEE材料层,且TPEE材料层可耐外部环境和意外液体,所述外层包覆管采用V0级的阻燃级别,提高燃油管路的阻燃级别,进而提高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板为弹性材料,所述T形吸油块靠近透明板的一端连接有遇油膨胀橡胶,遇油膨胀橡胶遇到T形吸油块上浸有的漏液时会膨胀,弹性的透明板会被膨胀的遇油膨胀橡胶顶起,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的开裂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遇油膨胀橡胶靠近透明板的一端连接有聚氨酯橡胶层,聚氨酯橡胶层遇油会变色,增强提示效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采用PA和TPEE两层结构,相比金属管和橡胶管,产品的加工性,耐意外液体、阻燃性能、可装配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即使内层包覆管开裂渗漏,漏油可聚集在包覆管上增设的吸油机构中,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的开裂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系数。

(2)外层包覆管的表面涂有特殊颜色,方便产品和车辆管路系统的识别,外层包覆管为TPEE材料层,且TPEE材料层可耐外部环境和意外液体,外层包覆管采用V0级的阻燃级别,提高燃油管路的阻燃级别,进而提高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透明板为弹性材料,T形吸油块靠近透明板的一端连接有遇油膨胀橡胶,遇油膨胀橡胶遇到T形吸油块上浸有的漏液时会膨胀,弹性的透明板会被膨胀的遇油膨胀橡胶顶起,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的开裂情况。

(4)遇油膨胀橡胶靠近透明板的一端连接有聚氨酯橡胶层,聚氨酯橡胶层遇油会变色,增强提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装车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包覆管本体、101、外层包覆管、102、内层包覆管、2吸油长条、3吸油连接头、4 T形吸油块、5环形防护壳、6透明板、7进油通孔、8防护环、9遇油膨胀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一种耐油阻燃的包覆管路,包括包覆管本体1,包覆管本体1包括外层包覆管101和内层包覆管102,且外层包覆管101包裹于内层包覆管102外端,外层包覆管101为TPEE材料层,内层包覆管102为PA耐介质层,外层包覆管101与内层包覆管102之间连接有多个吸油长条2,且多个吸油长条2均匀排布于外层包覆管101与内层包覆管102之间,外层包覆管101上开凿有多个开口,且多个开口分别与多个吸油长条2相对应,开口处过盈配合有防护环8,请参阅图3和图4,防护环8侧端开凿有进油通孔7,进油通孔7中塞设有吸油连接头3,吸油连接头3与吸油长条2相抵,外层包覆管101上固定套接有环形防护壳5,环形防护壳5内壁上开凿有多个预留孔,多个防护环8的端部分别与多个预留孔处固定连接并与环形防护壳5相连通,环形防护壳5内侧塞设有T形吸油块4,T形吸油块4的末端延伸至防护环8内侧并与吸油连接头3相抵,环形防护壳5远离外层包覆管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板6,采用PA和TPEE两层结构,相比金属管和橡胶管,产品的加工性,耐意外液体、阻燃性能、可装配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即使内层包覆管102开裂渗漏,漏油可聚集在包覆管上增设的吸油机构中,吸油机构包括环形防护壳5、防护环8和T形吸油块4,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102的开裂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系数。

外层包覆管101的表面涂有特殊颜色,方便产品和车辆管路系统的识别,外层包覆管101为TPEE材料层,且TPEE材料层可耐外部环境和意外液体,外层包覆管101采用V0级的阻燃级别,提高燃油管路的阻燃级别,进而提高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4,透明板6为弹性材料,T形吸油块4靠近透明板6的一端连接有遇油膨胀橡胶9,遇油膨胀橡胶9遇到T形吸油块4上浸有的漏液时会膨胀,弹性的透明板6会被膨胀的遇油膨胀橡胶9顶起,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102的开裂情况。

遇油膨胀橡胶9靠近透明板6的一端连接有聚氨酯橡胶层,聚氨酯橡胶层遇油会变色,增强提示效果。

本方案中的包覆管有两层构成,内层包覆管102采用挤出的方式将颗粒状的原材料加工成管材,外层包覆管101的加工以内层包覆管102为基础,在内层包覆管102外通过挤出的方式包覆在内层包覆管102表面,同时根据产品和车辆系统的要求匹配不同的色母,制作相应颜色的管材;该包覆管路用于装甲车辆燃油系统连接和介质输送,主要是油箱与油滤之间,油滤与发动机之间的燃油输送,该包覆管路与油箱、油滤及发动的连接方式两端为卡套式或竹节式结构,内层包覆管102和外层包覆管101之间属物理贴紧,方便包覆层剥皮,内层包覆管102能够耐军用柴油,外层包覆管101能够耐耐军用柴油和意外液体,同时外层包覆管101能够达到V0级阻燃,具有颜色识别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原有结构的弊端,可靠性提高70%以上,相比金属管和橡胶管,产品的加工性,耐意外液体、阻燃性能、可装配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即使内层包覆管102开裂渗漏,漏油浸入吸油长条2中,油液沿着吸油长条2扩散到吸油连接头3中,再由吸油连接头3聚集到T形吸油块4中,吸油机构包括环形防护壳5、防护环8和T形吸油块4,遇油膨胀橡胶9遇到T形吸油块4上浸有的漏液时会膨胀,弹性的透明板6会被膨胀的遇油膨胀橡胶9顶起,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102的开裂情况,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内层包覆管102的开裂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系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