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780发布日期:2019-08-09 20:5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是一种用于发动机输油管的接头。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系统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其中用到各种各样的油管。现有技术的汽车发动机油管之间采用接头连接,常用的接头是两端均采用扣接的卡套式密封。但是,这种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油管存在以下的缺点:用扣接的卡套来密封的管接头,间隙较大,因此,密封性差;当接头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有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泄漏,因此需要更换,增加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密封性差的问题,现有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接头,将油管直接接在接头的通孔内;可以有效避免泄漏的发生。但是,图1中的接头存在了压力损耗较大以及油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接头本体同轴设置的内孔,接头本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内孔贯通的通孔;所述的内孔设置有穿过与通孔衔接处继续向后延伸的缓冲段。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段的后侧设置有大径端向外的锥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底部与内孔的衔接处设置成V型开口,V型开口的最底部至内孔的中轴线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采用的是双层台阶孔;其中,下部圆孔的孔径小于上部圆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内孔的最外侧设置有锥形孔,锥形孔大径端向外。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本体的前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外口口径的尺寸与内口口径的尺寸一致,环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接头本体的最小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侧壁与接头本体外壁形成的角为弧形倒角,环形凹槽侧壁与环形凹槽的底边形成的角为弧形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台阶式连接部,台阶处设置有倒角作为缓冲部。

进一步的,接头本体的外壁与侧壁之间形成的角设置为倒角;所述倒角的长度为0.5mm,角度为45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发动机发动时,产生的瞬间压力较大;内孔设置的缓冲段,当油受到压力后直接冲向通孔时,给油增加了缓冲空间,能减少发动机发动时爆发的瞬间压力对接头的损耗,同时也减少了油的损耗。以及缓冲段后侧锥形孔的设计,能增加油的活动空间,使得油可以更快捷的在内孔中行走,让发动机能更快速的启动以及加速。

(2)将通孔的底部与内孔的衔接处设置成V型开口,进一步的增加了通孔和内孔衔接处的空间,加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接头和输送油管的压力损耗;再者,V型开口形成了更大的空间,使得油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减少了油损耗的同时,也能使得接头给发动机输送油更快捷,便于发动机的瞬间启动。

(3)通孔采用台阶孔的设计,能便于输送油管的安装。

(4)环形凹槽顶部的倒角以及接头本体最前端的倒角能便于密封圈的安装。

(5)环形凹槽底部的倒角,使得密封圈在高速旋转中自身体积因冷胀热缩发生微小的转变时有一定的伸缩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接头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及零部件标注:

A1-接头本体、A2-环形凹槽、A3-第一连接部、A4-第二连接部、A41-倒角一、A5-第三连接部、A51-倒角二、A6-内孔、A7-通孔。

1-接头本体、2-环形凹槽、3-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41-倒角一、5-第三连接部、51-倒角二、6-倒角三、7-通孔、71-V型开口、8-内孔、81-锥形孔、82-缓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发动机油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的前部设置有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2;环形凹槽2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和第三连接部5,所述的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和第三连接部5依次逐渐升高,形成台阶式;其中台阶处设置有倒角。所述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台阶处设置有倒角一41,倒角一41的角度为15度,长度为1mm。第二连接部4的外壁与第三连接部5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倒角,弧形倒角的半径为0.5mm,第三连接部5侧壁的顶部与第三连接部5的外壁设置有倒角二51,倒角二51的长度为0.5mm,角度为45度。接头本体1的外壁与接头本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的角设置为倒角三6;所述倒角三6的长度为0.5mm,角度为45度。

环形凹槽2的外口口径的尺寸与内口口径的尺寸一致,环形凹槽2的深度小于接头本体1的最小厚度;环形凹槽2的侧壁与接头本体1外壁形成的角为弧形倒角,环形凹槽2侧壁与环形凹槽2的底边形成的角为弧形倒角,此处弧形倒角的尺寸与上述弧形倒角的尺寸一致。

接头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接头本体1同轴设置的内孔8,在接头本体1第三连接部5的上部设置有与内孔8贯通的通孔7;所述通孔7的中轴线为H,内孔8的中轴线为L;通孔7的中轴线H与内孔8的中轴线L形成的夹角为直角。

为了加大通孔7和内孔8衔接处的空间,让接头内的油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让接头给发动机输送油更快捷,加快发动机的瞬间启动。申请人加深了内孔8的深度,在内孔8的深处设置有穿过与通孔衔接处继续向后延伸的缓冲段82;缓冲段的后侧设置有大径端向外的锥形孔81,并在内孔的最外侧同样设置了锥形孔81,锥形孔81的大径端向外,增加了油的活动空间,使得油可以更快捷的在内孔8中行走,让发动机能更快速的启动以及加速。

在上述改进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大油的活动空间,还将通孔7的底部与内孔8的衔接处设置成V型开口71,V型开口71的最底部至内孔8的中轴线L处。

另外,为了方便油管的安装,将通孔7设置成双层台阶孔;其中,下部圆孔的孔径小于上部圆孔的孔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