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758发布日期:2019-08-13 20:5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龙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热水龙头。



背景技术:

自来水的普及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要想使用热水,就需要安装加热设备,而电热水龙头是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电热水龙头具有安装方便,即开即用,加热速度快,体积小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市场上的电热水龙头大多采用冷水通过进水通道的一个出水口进入加热腔的方式,因电热水龙头是即用即热的,即使加大外部供水流量,只是增大了进水通道的水压,由于进水通道出水口的限制,仍旧无法调节进入加热腔内的冷水流量,这对实际使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腔的进水量可调的电热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热水龙头,包括水龙头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进水组件、出水组件以及形成在所述进水组件与所述出水组件之间的加热腔,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通道,进水通道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中的阀芯和弹簧,所述进水通道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相对位置,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阀芯封堵所述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有一安装腔,安装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安装腔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和关闭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水电隔板,所述加热腔设置在水电隔板的一侧;所述水电隔板上设置有温控器安装孔,温控器安装孔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控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器连接有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温控显示屏,温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外侧,用于实时显示水温。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的出水导管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一侧的热水口,所述出水导管和热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一端固设在水电隔板上,另一端环绕所述出水导管,所述热水口连接有管接头,管接头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加热腔进水量可调节,当流入本体的供水量加大时水压顶开封闭在第二出水口处的阀芯,连接阀芯的弹簧呈压缩状态,进水通道内的水可以同时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流入加热腔,缓解进水通道的水压,同时有更多的水进入加热腔进行加热,满足使用要求。

2.水压感应启动加热方式,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水流压力来启动加热器,过低水压或机器内部漏水时不能启动,因此可以起到防干烧的作用,而且反应灵敏,故障率降低。

3.水电隔板将加热腔和元器件分隔开,水电隔离,防止漏电,使用更加安全。

4.电热水龙头本体上安装数字温控显示屏,温控显示屏与用于检测水温的温控器相连接,提供温度显示功能,更加方便直观,随时掌控水温变化,避免水温过冷或过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之二。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本体;2-进水组件;21-进水通道;22-第一出水口;23-第二出水口;

3-出水组件;31-出水导管;32-热水口;33-管接头;331-出水孔;

4-加热腔;5-压力控制阀;51-阀芯;52-弹簧;

6-安装腔;7-压力传感器;8-水电隔板;9-温控器安装孔;10-温控器;

11-温控显示屏;12-加热器;13-进水口;14-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电热水龙头,包括水龙头的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进水组件2、出水组件3以及形成在所述进水组件2与所述出水组件3之间的加热腔4,加热腔4内设置有加热器12,所述进水组件2包括进水通道21,进水通道21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4的第一出水口22;

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压力控制阀5,压力控制阀5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4中的阀芯51和弹簧52,所述进水通道21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出水口23,所述阀芯51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23的相对位置,所述弹簧52用于使所述阀芯51封堵所述第二出水口23,当所述进水通道21中的水超过预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51打开使得所述进水通道21中的水可从第二出水口23流入所述加热腔4中。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捷调节加热腔4进水量的方式,所述进水组件2包括进水通道21,自来水从进水通道21流入并通过第一出水口22流入加热腔4,当加大流入进水通道21的水流时,进水通道21内的水压增加,水压顶开封闭在第二出水口23处的阀芯51,连接阀芯51的弹簧52呈压缩状态,进水通道21内的水可以同时向右从第一出水口22和向左从第二出水口23流入加热腔4,双向流通,增大流量。阀芯51为球状阀芯51,密闭效果更佳且受力均匀。当减少进水通道21的水流量,水压不够顶开阀芯51时,弹簧52复位,阀芯51重新堵住所述第二出水口23。

所述加热器12可选择304不锈钢加热管,采用冷轧技术一体成型,无缝轧铸,不易变形,耐腐蚀性能好且不易结垢,不会像黄铜加热管一样产生有毒的铜绿,更有利于健康生活。管体分离结构,耐高温寿命长,噪音小,热效率提升,加热更迅速。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22处设置有一安装腔6,安装腔6连通所述进水通道21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安装腔6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12开启和关闭的压力传感器7。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水压感应启动加热方式,所述进水通道21一端连通设置有安装腔6,连通所述加热腔4的第一出水口22开设在安装腔6底部,安装腔6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感应水流压力来启动加热器12,过低水压或机器内部漏水时不能启动,因此可以起到防干烧的作用,而且反应灵敏,故障率降低。

压力传感器7确认有水流过时产生开关信号获得感应电流,启动功率模块工作,功率模块根据设定温度自动调整输出功率,使加热器12高速发热,提供热水,从而达到即用即热、恒温节能的目的,能够快速、连续提供热水,且功耗小。所述压力传感器7为现有技术,故此不再过多赘述。

优选的,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水电隔板8,所述加热腔4设置在水电隔板8的一侧;所述水电隔板8上设置有温控器安装孔9,温控器安装孔9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控器10。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安全的水电隔离方式,设置水电隔板8将加热腔4和电子元器件分隔开,水电隔离,防止漏电,使用更加安全。所述加热腔4在水电隔板8的左侧,压力传感器7、温控器10等设在右侧。所述本体1一侧设置有端盖14,用于封闭电子元器件。

优选的,所述温控器10连接有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的温控显示屏11,温控显示屏11设置在所述本体1外侧,用于实时显示水温。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便捷的数显方式,在电热水龙头本体1上安装数字温控显示屏11,温控显示屏11与用于检测水温的温控器10相连接,提供温度显示功能,更加方便直观,随时掌控水温变化,避免水温过冷或过热。

优选的,所述出水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腔4内的出水导管31和设置在所述本体1一侧的热水口32,所述出水导管31和热水口32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12一端固设在水电隔板(8)上,另一端环绕所述出水导管(31),所述热水口32连接有管接头33,管接头33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331。

所述出水导管31为穿入加热腔4内的一根长管,加热器12一端设置在水电隔板8上。另一端环绕所述出水导管31。所述热水口32上成型有螺纹,热水口32与管接头33为螺纹连接,管接头33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孔331,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热水龙头,将进水口13安装在自来水管道上,使用时自来水从进水口13流入,经过进水通道21。当供水量较小,流入进水通道21的水压也比较小,水流从进水通道21流入安装腔6,然后从第一出水口22流入加热腔4,安装腔6感应到水压启动加热器12开始工作,加热器12将加热腔4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出水导管31流出,流经热水口32和管接头33;当供水量较大时,流入进水通道21的水压也较大,水流一部分从进水通道21向右流入安装腔6,然后从第一出水口22流入加热腔4,另一部分向左流经第二出水口23,在水压的作用下顶开阀芯,打开第二出水口23,水流流入加热腔4;当水流减少水压变小,不足以顶开阀芯51时,弹簧52复位,阀芯51重新封闭第二出水口23。本体1内设置有水电隔板8,水电隔板8上安装有温控器10,用于实时监测水温,所述温控器10连接设置在本体1外侧的温控显示屏11,将水温数显,直观传递给使用者。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