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齿带及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4886发布日期:2020-03-06 08:2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斜齿带及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斜齿带,尤其涉及应用于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的斜齿带及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装置那样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若使用具有与带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齿部的直齿带,则在带的齿部与带轮的齿部啮合的开始时及结束时,会产生大的噪声、振动。作为该问题的对策,使用齿部相对于带宽度方向倾斜配置的斜齿带。斜齿带从各个齿部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带的齿部与带轮的齿部的啮合。因此,与使用直齿带的带传动装置相比,能够减少噪声及振动。但是,即使使用斜齿带,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地减少噪声及振动。对此,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出了在使用斜齿带的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进一步减少噪声及振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将齿距设为pt、将带宽设为w时,将齿向角度θ设定为满足-0.2≤1-w·tanθ/pt≤0.75的值。除此以外,将斜齿带的齿部与带轮的齿部之间的齿隙(间隙)设定为齿距pt的1.6%~3%。在专利文献2中,将齿向角度θ设定为7度以上且10度以下。除此以外,将背部的厚度设为tb、将齿部的齿高设为hb时,将厚度tb相对于齿高hb的比率(100×tb/hb)设定为120%以上且240%以下。近年来,汽车的安静化正在推进,因此,要求例如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装置等带传动装置进一步减少噪声。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有可能无法将噪声及振动减少至能够满意的级别。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8702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24377号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点,为了减少噪声及振动,考虑了提高斜齿带的刚性(弹性模量)。作为提高刚性的方法,可以列举增大斜齿带的厚度(特别是背部的厚度)的方法。但是,利用该方法,尽管能够抑制振动、噪声,但斜齿带的弯曲性变差,因此,带轮上的弯曲疲劳增大,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引入龟裂。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齿带,其在不增大斜齿带的厚度的情况下提高刚性,在用于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噪声及振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斜齿带,其具有埋设有芯线的背部、和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于上述背部的一个表面且各自相对于带宽度方向倾斜的多个齿部,所述斜齿带的特征在于,上述齿部的表面及上述背部的上述一个表面的一部分由齿布构成,上述多个齿部的齿距为2mm以上且小于4mm,在上述多个齿部的齿距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上述背部的厚度为0.4mm以上且1.2mm以下,在上述多个齿部的齿距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上述背部的厚度为0.6mm以上且1.8mm以下,上述芯线是包含高强度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且直径为0.2mm以上且0.6mm以下的绞合软线,按照上述芯线与芯线之间的各芯线节距为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方式排列。根据上述构成,背部的齿部侧的表面由齿布构成,因此,被增强而刚性提高。另外,埋设于背部的芯线是包含作为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纤维材料的高强度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绞合软线,该绞合软线的直径为0.2mm以上且0.6mm以下。因此,能够确保背部的弯曲性,并且能够利用芯线进一步提高背部的刚性。通过这样提高背部的刚性,即使斜齿带在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使用,也能够抑制在斜齿带的齿部与带轮的齿部啮合时产生的、以斜齿带的芯线为中心的振动(弦振动)。由此,能够减少因振动产生的噪声。另外,埋设于背部的芯线按照芯线间的各芯线节距为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方式排列。由此,能够在不进一步增大背部的厚度、或者不进一步增大芯线的直径(不牺牲弯曲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斜齿带的刚性。另外,在齿距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背部的厚度为0.4mm以上且1.2mm以下。在齿距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背部的厚度为0.6mm以上且1.8mm以下。这些厚度与例如在汽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装置中使用的以往的斜齿带的背部的厚度为相同程度。本发明的斜齿带能够在不增大背部的厚度的情况下提高背部的刚性。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耐弯曲疲劳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斜齿带中,埋设于上述背部的上述芯线按照从该斜齿带的带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使上述各芯线节距为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恒定值的方式排列。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不进一步增大背部的厚度、或者不进一步增大芯线的直径(不牺牲弯曲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斜齿带的刚性,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斜齿带中,在上述多个齿部的齿距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上述齿部的齿高为0.7mm以上且2.0mm以下,在上述多个齿部的齿距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上述齿部的齿高为1.0mm以上且2.3mm以下。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斜齿带中,上述背部包含橡胶成分,该橡胶成分包含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或氢化丁腈橡胶。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斜齿带中,上述齿布由包含经纱和纬纱的机织布构成,经纱或纬纱按照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按照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该经纱或纬纱包含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纱。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斜齿带中,构成上述齿布的纤维包含选自由尼龙、芳族聚酰胺、聚酯、聚苯并唑和棉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斜齿带中,上述背部的另一个表面由背布构成,构成上述背布的纤维包含选自由尼龙、芳族聚酰胺和聚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根据上述构成,背部的另一个面由背布构成,构成该背布的纤维包含选自由尼龙、芳族聚酰胺及聚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因此,背部被进一步增强而刚性提高。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上述斜齿带的带弹性模量是每1mm带宽为0.96mpa以上。根据上述构成,能够确保能够抑制振动而得到充分的静音性程度的斜齿带的刚性。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一种带传动装置,其具备:利用驱动源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带轮;从动带轮;和挂设于上述驱动带轮和上述从动带轮的上述斜齿带。根据上述构成,在使驱动带轮的驱动力传动至从动带轮的带传动装置中,能够减少噪声及振动。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带传动装置中,上述驱动带轮的旋转速度为1000rpm以上且4000rpm以下。根据上述构成,在以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能够充分地减少噪声及振动。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带传动装置中,上述从动带轮的负荷为0.5kw以上且3kw以下。根据上述构成,在以高负荷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能够充分地减少噪声及振动。另外,本发明的方式之一可以是,在上述带传动装置中,上述从动带轮的外径大于上述驱动带轮的外径,上述带传动装置为汽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装置。根据上述构成,在汽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装置中,能够充分地减少噪声及振动。发明效果能够提供一种斜齿带,其能够在不增大斜齿带的厚度的情况下提高刚性,在用于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带传动装置中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少噪声及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斜齿带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减速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斜齿带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从内周侧观察斜齿带的图。图5是斜齿带的带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斜齿带30被用于例如图1所示的汽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减速装置20中。[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构成]电动助力转向(eps)装置1具有:与方向盘2连接的转向轴3、与转向轴3连接的中间轴4、和与中间轴4连接且与方向盘2的旋转连动地对车轮9进行转向的转向机构5。转向机构5包括与中间轴4连接的小齿轮轴6和与小齿轮轴6啮合的齿条轴7。齿条轴7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齿条轴7的轴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设置于小齿轮轴6的小齿轮6a啮合的齿条7a。在齿条轴7的两端部经由拉杆8及转向节臂(未图示)连接有车轮9。方向盘2的旋转经由转向轴3及中间轴4传递至小齿轮轴6。小齿轮轴6的旋转转换为齿条轴7向轴向的移动。由此,车轮9被转向。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形成为根据施加于方向盘2的转向扭矩获得转向辅助力。作为此目标的手段,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包括:检测转向扭矩的扭矩传感器13、控制装置14、转向辅助用的电动马达15(驱动源)和作为将电动马达15的驱动力传动至转向机构5的传动装置的减速装置20。为了通过扭矩传感器13检测转向扭矩,转向轴3具有:输入轴10、扭杆11和输出轴12。操作方向盘2而向输入轴10输入转向扭矩时,扭杆11扭转变形,输入轴10与输出轴12相对旋转。扭矩传感器13基于输入轴10与输出轴12的相对旋转位移量,对输入方向盘2的转向扭矩进行检测。扭矩传感器13的检测结果输入控制装置14。控制装置14基于由扭矩传感器13检测到的转向扭矩等控制电动马达15。减速装置20具有:驱动带轮21、从动带轮22和挂设于驱动带轮21和从动带轮22的斜齿带30。从动带轮22的外径大于驱动带轮21。驱动带轮21固定于电动马达15的旋转轴。从动带轮22固定于小齿轮轴6。如图2所示,在驱动带轮21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斜齿21a。在从动带轮2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斜齿22a。驱动带轮21的旋转速度例如为1000rpm以上且4000rpm以下。从动带轮22的负荷例如为0.5kw以上且3kw以下。操作方向盘2时,通过扭矩传感器13检测转向扭矩,控制装置14驱动电动马达15。电动马达15使驱动带轮21旋转时,斜齿带30走行,从动带轮22及小齿轮轴6旋转。电动马达15的旋转力被减速装置20减速,并传递至小齿轮轴6。另外,如上所述,方向盘2的旋转经由转向轴3及中间轴4而传递至小齿轮轴6。并且,小齿轮轴6的旋转转换为齿条轴7的轴向移动,由此,车轮9被转向。这样,利用电动马达15辅助小齿轮轴6的旋转,由此辅助驾驶员的转向。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斜齿带30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构成不限于图1所示的构成。例如,减速装置20的从动带轮22可以固定于中间轴4或转向轴3。另外,例如,减速装置20的从动带轮22可以经由转换机构而与齿条轴7连接。转换机构可以是例如滚珠丝杠机构或轴承螺钉机构,将从动带轮22的旋转力转换为齿条轴7的轴向的力并传递至齿条轴7。[斜齿带的构成]如图3所示,斜齿带30具有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螺旋状埋设有芯线33的背部31、和沿着带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于背部31的内周面(相当于背部31的一个表面)的多个齿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齿部32一体成形于背部31的内周面。另外,如图4所示,齿部32相对于带宽度方向倾斜延伸。另外,斜齿带30的内周面、即齿部32的表面及背部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被齿布35包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部31的外周面(相当于背部31的另一个表面)没有被布等包覆,但也可以被背布包覆。斜齿带30的周长例如为150~400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以“x~y”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x以上且y以下。斜齿带30的宽度w(参照图4)例如为4~30mm。齿部32的齿距p(参照图3)为2mm以上且小于4mm。在齿距p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背部31的厚度tb(参照图3)为0.4~1.2mm,优选为0.6mm以上且0.9mm以下。在齿距p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背部31的厚度tb为0.6~1.8mm,优选为0.8mm以上且1.2mm以下。在齿距p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齿部32的齿高hb(参照图3)例如为0.7~2.0mm,优选为0.8mm以上且1.0mm以下。在齿距p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齿部32的齿高hb例如为1.0~2.3mm,优选为1.1mm以上且2.0mm以下。斜齿带30的总厚度(最大厚度)t(参照图3)是背部31的厚度tb与齿高hb的合计。齿部32相对于带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4)例如为2~7°,优选为2~6°。[背部及齿部]背部31及齿部32由橡胶组合物构成,作为该橡胶组合物的橡胶成分,使用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hnbr)、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丁苯橡胶、丁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等。特别优选的橡胶成分为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也优选使用氯丁橡胶、氢化丁腈橡胶(hnbr)。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背部31及齿部32的橡胶组合物由相同的橡胶组合物形成,但也可以由不同的橡胶组合物形成。构成背部31及齿部32的橡胶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惯用的各种添加剂(或配合剂)。作为添加剂,可以例示硫化剂或交联剂(例如,肟类(醌二肟等)、胍类(二苯胍等)、金属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锌等))、硫化助剂、硫化促进剂、硫化延迟剂、增强剂(炭黑、含水二氧化硅等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钛、氧化铝等)、填充剂(粘土、碳酸钙、滑石、云母等)、增塑剂、软化剂(石蜡油、环烷类油等油类等)、加工剂或加工助剂(硬脂酸、硬脂酸金属盐、蜡、石蜡等)、抗老化剂(芳香族胺类抗老化剂、苯并咪唑类抗老化剂等)、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等)、润滑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等。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可以根据橡胶成分的种类、用途、性能等选择。[芯线]芯线33沿着带长度方向且在带宽度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0.45mm以上且0.6mm以下)以螺旋状埋设于背部31。更详细而言,如图3及图5所示,芯线33按照从背部31的带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使作为以螺旋状埋设的芯线33与芯线33的中心间的距离的各芯线节距sp为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恒定值的方式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如图5所示,将在带宽度方向上以规定的芯线节距sp排列的芯线的截面视图中的表观上的数目作为“芯线的条数”处理。即,将以螺旋状埋设的芯线33的螺旋数作为“芯线的条数”。在此,“芯线的条数”优选只数出对带的强度(弹性模量)有影响的条数(有效条数)。因此,配置于斜齿带30的背部31的一端及另一端的、被裁断的、截面视图不为圆形的芯线33不算入有效条数中,优选数出截面视图中未被裁断的芯线33作为有效条数。但是,实际上,芯线33以螺旋状埋设,因此,即使在一条无端状的斜齿带30中芯线33的配置方式也因裁取截面的部位而不同,裁断后截面视图不为圆形的芯线33对带的强度(弹性模量)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因此,实用上,在各芯线节距sp为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恒定值的情况下,将从用带宽除以芯线节距sp(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恒定值)的计算值舍掉小数点之后的值而得到的值视为粗略计算的“芯线的条数”(有效条数)。例如,带宽为25mm、芯线节距sp为0.56mm时,计算值为44.64,“芯线的条数”(有效条数)视为44条。另外,带宽为25mm、芯线节距sp为0.52mm时,计算值为48.07,“芯线的条数”(有效条数)视为48条。另外,带宽为25mm、芯线节距sp为0.60mm时,计算值为41.67,“芯线的条数”(有效条数)视为41条。另外,芯线33由使多条股线捻合而形成的绞合软线构成。一条股线可以通过将长丝(长纤维)捆扎对齐而形成。芯线33的直径为0.2~0.6mm。对于形成绞合软线的长丝的粗度、长丝的捆扎条数、股线的条数及捻合方式等捻合构成没有特别限制。长丝的材质是高强度玻璃纤维或碳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及碳纤维都是高强度且低伸长率,适合作为芯线33的材质,但从低成本的观点出发,更优选高强度玻璃纤维。作为高强度玻璃纤维,可以优选使用例如拉伸强度为300kg/cm2以上的高强度玻璃纤维、特别是si成分多于无碱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的下述表1所示组成的玻璃纤维。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表1中,为了比较,也记载了e玻璃纤维的组成。作为这样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可以列举k玻璃纤维、u玻璃纤维(都是日本硝子纤维公司制造)、t玻璃纤维(日东纺织公司制造)、r玻璃纤维(vetrotex公司制造)、s玻璃纤维、s-2玻璃纤维、zentron玻璃纤维(都是owenscorningfiberglass公司制造)等。[表1]表1作为碳纤维,例如可以列举沥青类碳纤维、聚丙烯腈(pan)类碳纤维、酚醛树脂类碳纤维、纤维素类碳纤维、聚乙烯醇类碳纤维等。作为碳纤维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的“トレカ(注册商标)”、东邦tenax株式会社制造的“テナックス(注册商标)”、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ダイアリード(注册商标)”。这些碳纤维可以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碳纤维中,优选沥青类碳纤维、pan类碳纤维,特别优选pan类碳纤维。在作为芯线33使用的绞合软线中,为了提高与背部31的胶粘性,可以实施胶粘处理。作为胶粘处理,例如采用如下方法:将绞合软线浸渍于间苯二酚-甲醛-胶乳处理液(rfl处理液)中后,加热干燥,从而在表面均匀地形成胶粘层。rfl处理液是将间苯二酚与甲醛的初始缩聚物混合于胶乳中而成的,作为在此使用的胶乳,可以列举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乙烯基吡啶三元共聚物(vp胶乳)、氢化丁腈、nbr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胶粘处理,还有利用环氧或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预处理后利用rfl处理液进行处理的方法等。[齿布]齿布35优选由使经纱和纬纱按照一定规则纵横交错而织成的机织布构成。机织布的织成方法可以为斜纹织、缎纹织等中的任意一种。经纱和纬纱的形态可以是将长丝(长纤维)对齐或捻合而成的复丝纱、作为一条长纤维的单丝纱、捻合短纤维而成的短纱(纺织纱)中的任意一种。在经纱或纬纱为复丝纱或短纱的情况下,可以是使用两种以上纤维的混捻纱或混纺纱。纬纱优选包含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纱。作为弹性纱,例如使用由聚氨酯构成的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那样材质本身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纱、对纤维进行伸缩加工(例如仿毛加工、起皱加工等)而成的加工纱。通常,经纱不使用弹性纱。因此,织造容易。并且,作为齿布35,优选配置成使机织布的经纱在带宽度方向上延伸、使纬纱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由此,能够确保齿布35的带长度方向的伸缩性。需要说明的是,齿布35也可以配置成使机织布的纬纱在带宽度方向上延伸、使经纱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这种情况下,作为经纱,可以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纱。作为构成齿布35的纤维的材质,可以采用尼龙、芳族聚酰胺、聚酯、聚苯并唑、棉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提高与背部31及齿部32的胶粘性,作为齿布35使用的机织布可以实施胶粘处理。作为胶粘处理,通常为如下方法:将机织布浸渍于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液)中后,进行加热干燥,从而在表面均匀地形成胶粘层。但是,不限于此,除了利用环氧或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预处理后利用rfl液对机织布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将橡胶组合物溶解于甲基乙基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而制备橡胶糊,将机织布在该橡胶糊中进行浸渍处理,使橡胶组合物浸渍、附着。这些方法也可以单独或组合进行,处理顺序、处理次数没有特别限定。[背布]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部31的外周面(相当于背部31的另一个表面)未被布等包覆,但也可以被背布36包覆。利用背布36包覆背部31的外周面的情况下,背布36优选由利用编纱编成的针织布或者使经纱和纬纱按照一定规则纵横交错而织成的机织布构成。针织布是具有一条或两条以上的编纱形成网眼(圈)并在该圈中钩挂下一纱来连续地形成新的圈而编成的结构的布。即,在针织布中,不使纱以直线状交错,而通过形成圈来形成。在背布36使用针织布的情况下,针织布(或针织布的编成)可以是纬编(或通过纬编编成的针织布)、经编(或通过经编编成的针织布)中的任意一种。作为针织布的形状,不限制于平面形状、圆筒形状(圆编)等,另外,针织物的正针和反针中的哪个成为带主体的被粘面都可以。作为纬编(或纬编的编织组织),例如可以列举平针(天竺编)、罗纹编、桂花针(mossstitch)、平纹编(smoothstitch)、提花编等。另外,作为经编(或经编的编织组织),例如可以列举单梳栉经平(singledenbigh)、单梳栉经绒(singlecord)、特里科(tricot)、经绒-经平(halftricot)等。在背布36使用机织布的情况下,机织布的编织方法可以是平纹织、斜纹织、缎纹织等中的任意一种。从确保斜齿带30的弯曲性的观点出发,为了在带长度方向上易于弯曲,优选形成为织成构成或编成构成在带长度方向上易于伸缩的形态。因此,优选使用纬纱包含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纱的机织布,配置成使机织布的经纱在带宽度方向上延伸、使纬纱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针织布的编纱或机织布的经纱和纬纱的形态可以是将长丝(长纤维)对齐或捻合而成的复丝纱、作为一条长纤维的单丝纱、将短纤维捻合而成的短纱(纺织纱)中的任意一种。在经纱或纬纱为复丝纱或短纱的情况下,可以是使用两种以上纤维的混捻纱或混纺纱。作为构成背布36的纤维的材质,可以采用尼龙、芳族聚酰胺、聚酯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它们的组合。这种情况下,背部31被进一步增强,斜齿带30的刚性提高。为了提高与背部31的胶粘性,作为背布36使用的机织布或针织布可以实施胶粘处理。作为胶粘处理,与齿布35的情况同样地,优选将布浸渍于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液)浸渍中后,进行加热干燥,从而在表面均匀地形成胶粘层。但是,不限于此,除了利用环氧或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预处理后利用rfl液对布进行处理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将橡胶组合物溶解在甲基乙基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而制备橡胶糊,将布在该橡胶糊中进行浸渍处理,使橡胶组合物浸渍、附着。这些方法也可以单独或组合进行,处理顺序、处理次数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背布36为针织布的情况下,在后述的斜齿带3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加热加压工序卷绕在针织布上的未硫化橡胶片含浸在针织布中,因此也可以不实施胶粘处理。[斜齿带的带弹性模量]斜齿带30的带长度方向的带弹性模量优选为每1mm带宽为0.96mpa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0.96mpa~1.4mpa的范围。例如,在宽度为25mm的斜齿带的情况下,优选为24mpa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24mpa~35mpa的范围。通过使斜齿带30的带弹性模量是每1mm带宽为0.96mpa以上,使挂设于带轮间斜齿带30走行时,能够确保能够抑制斜齿带30的振动而得到充分的静音性程度的斜齿带的刚性。[斜齿带的制造方法]斜齿带30例如通过以下步骤来制造。首先,在具有与斜齿带30的多个齿部32对应的多个槽部的圆筒状模具(未图示)上卷绕形成齿布35的实施了胶粘处理的机织布。接着,在被卷绕的机织布的外周面,将构成芯线33的绞合软线纺绕成螺旋状。进一步,在其外周侧卷绕用于形成背部31及齿部32的未硫化的橡胶片,形成未硫化的带成形体。需要说明的是,在包覆背布36的情况下,卷绕用于形成背部31及齿部32的未硫化的橡胶片后,卷绕形成背布36的针织布或机织布。在使用机织布作为背布36的情况下,在卷绕前,可以预先对机织布实施胶粘处理。另一方面,在背布36使用针织布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实施胶粘处理。接着,未硫化的带成形体在配置于圆筒状模具的外周的状态下进一步在其外侧被覆作为蒸气隔断材料的橡胶制的夹套。接着,被覆有夹套的带成形体及圆筒状模具收容于硫化罐的内部。然后,在硫化罐的内部对带成形体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对橡胶片进行硫化。由此,橡胶片的橡胶组合物被压入模具的槽部,形成齿部32。然后,将脱模后的套筒状的成形体切割为规定的宽度,由此得到多个斜齿带30。根据上述斜齿带30,背部31的齿部32侧的表面由齿布35构成,因此,被增强而刚性提高。另外,埋设于背部31的芯线33是包含作为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纤维材料的高强度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绞合软线,该绞合软线的直径为0.2mm以上且0.6mm以下。因此,能够确保背部31的弯曲性,并且能够利用芯线33进一步提高背部31的刚性。通过这样提高背部31的刚性,即使将斜齿带30用于以高负荷或高速旋转驱动的减速装置20中,也能够抑制齿部32与驱动带轮21、从动带轮22的齿部啮合时产生的、以斜齿带30的芯线33为中心的振动(弦振动)。由此,能够减少因振动产生的噪声。另外,埋设于背部31的芯线33按照芯线间的各芯线节距sp为0.45mm以上且0.6mm以下的范围的方式排列。由此,能够在不进一步增大背部31的厚度、或者不进一步增大芯线33的直径(不牺牲弯曲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斜齿带30的刚性。另外,在齿距p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背部31的厚度为0.4mm以上且1.2mm以下。在齿距p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背部31的厚度为0.6mm以上且1.8mm以下。这些厚度与例如在汽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减速装置20中使用的以往的斜齿带的背部的厚度为相同程度。本发明的斜齿带30能够在不增大背部31的厚度的情况下提高背部31的刚性。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耐弯曲疲劳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声。另外,从动带轮22的外径大于驱动带轮21的外径,通过在汽车用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的减速装置20中使用上述斜齿带30,能够充分地减少噪声及振动。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实施例接着,制作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进行后述的带弹性模量的测定、声压测定试验、耐寒性试验。作为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中使用的芯线,制作下述表2所示构成的a1~a4的绞合软线。a1的绞合软线通过以下步骤制作。将jisr3413(2012)中记载的名称kcg150的玻璃纤维的长丝捆扎对齐,形成三条股线。将该三条股线在下述表3所示组成的rfl液(18~23℃)中通过3秒进行浸渍后,在200~280℃下加热干燥3分钟,在表面均匀地形成胶粘层。在该胶粘处理后,将三条股线以捻数为12次/10cm进行初捻,不进行终捻,准备以单捻计直径为0.35mm的绞合软线。a2及a3的绞合软线除了将玻璃纤维变更为ucg150及ecg150以外与a1同样地制作。a4的绞合软线除了将使用的股线变为将碳纤维的长丝(3k)捆扎对齐而成的一条股线以外通过与a1~a3的芯线相同的步骤制作,制成以单捻计直径为0.53mm的绞合软线。[表2]表2(芯线的构成)a1a2a3a4材质k玻璃纤维u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碳纤维长丝直径(μm)9997股线构成kcg150-3/0ucg150-3/0ecg150-3/03k-1/0终捻数(次/10cm)12121212捻合方式单捻单捻单捻单捻软线直径(mm)0.350.350.350.53弹性模量(mpa)41.542.835.551.9(芯线的弹性模量)在此,对表2所示的芯线(长度方向)的弹性模量(拉伸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在万能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gs-j10kn”)的下侧固定部和上侧测力传感器连接部安装夹头,固定芯线。接着,使上侧夹头上升,以芯线不松缓的程度施加应力(约10n)。将处于该状态的上侧夹头位置设为初始位置,使上侧夹头以250mm/分钟的速度升高,芯线的应力达到200n后,立即使上侧夹头下降,返回至初始位置。在此时测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算出处于相对直线关系的区域(100~200n)的直线的斜率(平均斜率)作为芯线的拉伸弹性模量。[表3]表3(rfl液)质量份间苯二酚1.35甲醛(固体成分浓度:37%)1乙烯基吡啶胶乳(固体成分浓度:40%)130水50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中使用的齿布设定为一种。齿布使用斜纹织的机织布,配置成使机织布的经纱在带宽度方向上延伸、使纬纱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作为机织布的纬纱,使用66尼龙的纤度155dtex的复丝纱和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纤度122dtex的复丝纱。机织布的经纱使用纤度为155dtex的66尼龙的复丝纱。需要说明的是,dtex(分特)是以克单位表示10000米的纱的质量而得到的值。对于齿布中使用的机织布实施如下所述的胶粘处理:使其在表3所示的rfl液(18~23℃)中通过10秒进行浸渍后,在150~170℃下加热干燥3分钟,从而在表面均匀地形成胶粘层。作为形成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的背部及齿部的未硫化橡胶片,制作下述表4所示的组成c1的未硫化橡胶片。[表4]表4(未硫化橡胶片的组成)※1三井化学公司制造的“ept”※2大内新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ノクラックmb”※3大内新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n-环己基-2苯并噻唑亚磺酰胺”※4东海碳素公司制造的“シースト3”※5正同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氧化锌3种”使用绞合软线(芯线)a1~a4、齿布及组成c1的未硫化橡胶片,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步骤,制作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硫化在161℃下进行25分钟。将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的构成示于下述表5~表8中。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的带宽全都设定为25mm,齿部相对于带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全都设定为5°。[表6]表6(齿距2mm、背部厚度0.4~1.2mm的比较)[表8]表8(齿距3mm、背部厚度0.6~1.8mm的比较)(带弹性模量的测定)针对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带长度方向)测定带弹性模量(拉伸弹性模量)。对于带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在万能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gs-j10kn”)的下侧固定部和上侧测力传感器连接部安装一对带轮(30齿外径18.6mm),将斜齿带挂在带轮上。接着,使上侧带轮上升,以斜齿带不松缓的程度施加应力(约10n)。将处于该状态的上侧带轮的位置设为初始位置,使上侧带轮以50mm/分钟的速度上升,斜齿带的应力达到500n后,立即使上侧带轮下降,返回至初始位置。在此时测定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算出处于相对直线关系的区域(100~500n)的直线的斜率(平均斜率)作为带的拉伸弹性模量。另外,在带弹性模量为24mpa以上(每1mm带宽为0.96mpa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斜齿带的刚性高。(声压测定试验)另外,针对实施例1~17及比较例1~6的斜齿带进行声压测定试验,进行带走行中的噪声的评价。试验中使用双轴走行试验机。与图2所示的减速装置同样地,该双轴走行试验机形成为具有驱动带轮21和直径大于驱动带轮21的从动带轮22的构成。驱动带轮21使用齿数为40的带轮,从动带轮22使用齿数为107的带轮。在两个带轮上挂设斜齿带30,调整带轮的轴间距离以使带张力为90n,对从动带轮22施加5nm的负荷,使驱动带轮21以12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使斜齿带30走行。气氛温度设定为23℃。并且,通过噪声计的集音麦克风m测定声压(噪声级别)。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说明集音麦克风m的位置,在图2所示的减速装置中示出集音麦克风m。具体而言,集音麦克风m配置在如下位置:使穿过驱动带轮21的中心位置s并且相对于穿过驱动带轮21的中心位置s与从动带轮22的中心位置k的直线t垂直的直线a在从动带轮22的方向上平行移动25mm,从与斜齿带30的外周面相接的部分b开始相对于斜齿带30的外周面在垂直方向外侧相距30mm的位置。将利用集音麦克风m测定的测定结果示于表5~表8中。声压为63dba以下的情况下,作为斜齿带的实用上没有问题的噪声级别而评价为合格。(耐寒性试验)另外,使用与上述声压测定试验相同配置的双轴走行试验机,实施耐寒性(低温耐久性)的试验。气氛温度设定为-40℃,在无负荷下使驱动带轮21以2000rpm的旋转速度旋转。将走行6秒后停止10分钟的动作作为1个循环,进行1000个循环。并且,在第500个循环和第1000个循环,通过目视确认在斜齿带的背部的表面是否产生裂纹。使用等级a、b、c将该确认结果示于表5~表8中。等级a是在第1000个循环时也没有产生裂纹的情况。等级b是在第500个循环时没有产生裂纹但在第1000个循环时产生了裂纹的情况。等级c是在第500个循环时产生了裂纹的情况。作为耐寒性(低温耐久性)的指标,在最低气温达到-40℃的寒冷地域中使用带的情况下,与等级a的带相比,按照等级b、c的顺序标记容易达到裂纹寿命的低温耐久性差的等级。从适合于在最低气温达到-40℃的寒冷地域中实际使用的观点出发,等级a、b的带是优选的,特别优选使用等级a的带。(齿距2mm时变更芯线节距的情况下的验证)在表5所示的实施例1~5、7、8中,确保了能够抑制振动而得到充分的静音性(声压为63dba以下)程度的带的刚性(带弹性模量:24mpa以上)。比较例1中,芯线节距密集但芯线的弹性模量小的玻璃纤维的情况下,不能确保能够抑制振动程度的带弹性模量(小于24mpa),使声压降低的效果不充分。另外,比较例2中,虽然是芯线的弹性模量大的高强度玻璃纤维,但芯线节距大(0.64mm),因此,不能确保能够抑制振动程度的带弹性模量(小于24mpa),使声压降低的效果不充分。因此,能够判断出:具有抑制振动的效果的带的弹性模量(长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的下限为24mpa(每1mm带宽为0.96mpa)。另外,比较例1是除了芯线的材质以外与实施例2的构成相同、且使用了不是高强度玻璃纤维的e玻璃纤维的芯线a3的例子,声压为64dba,超出了判定基准。比较例2是除了芯线的材质以外与比较例1的构成相同、且使芯线节距sp(0.64mm)大于比较例1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声压大于判定基准(63dba以下为合格)。实施例1~5、7、8均是声压为作为判定基准的63dba以下。实施例2、3、7与实施例1的构成相同,实施例2是芯线节距(0.52mm)小于实施例1(0.56mm)的例子,实施例7是芯线节距比实施例2更小(0.48mm)的例子,实施例3是芯线节距大于实施例1的例子(0.60mm),实施例7、2、1、3中,实施例7的声压最低(58dba)。实施例4只是构成芯线的纤维的种类与实施例2不同(u玻璃),实施例5只是构成芯线的纤维的种类与实施例1不同(碳),实施例8只是构成芯线的纤维的种类与实施例3不同(碳)。实施例4、5、8中,声压没有发现较大差异。根据上述能够确认到:齿距2mm的情况下,在芯线节距为0.45~0.6mm的范围内,能够抑制噪声。(齿距2mm时变更背部厚度的情况下的验证)如表6所示,在背部厚度小于实施例1(背部厚度0.85mm)的实施例9(0.45mm)中,斜齿带的刚性小,因此,声压大至作为合格基准极限的63dba。另一方面,在背部厚度大的实施例10(1.15mm)中,虽然声压降低、静音性提高,但耐寒性降低(判定b)。在背部厚度更大的比较例3(1.30mm)中,虽然声压进一步降低,但耐寒性进一步降低(判定c)。综合性取得平衡的实施例1的背部厚度(0.85mm)最佳。需要说明的是,耐寒性的降低是指低温环境下使用(弯曲走行)时不产生龟裂等不良。将斜齿带用于汽车用途的情况下,设想在寒冷地域(例如-40℃)中使用的耐寒性也变得重要。根据上述实施例1、9、10及比较例3,背部厚度减小时,声压增大,静音性降低,相反因斜齿带的刚性降低(弯曲性提高)使得耐寒性提高,另一方面,背部厚度增大时,声压降低,静音性提高,但是,相反因斜齿带的刚性增加(弯曲性降低)使得耐寒性降低。因此,对于背部厚度,其上限下限变得重要,根据上述实施例1、9、10及比较例3认为,在齿距为2mm以上且小于3mm的情况下,背部的厚度可以为0.4~1.2mm,优选为0.6mm~0.9mm。(齿距3mm时变更芯线节距的情况下的验证)在表7所示的实施例6、11~15中,确保了能够抑制振动而得到充分的静音性(声压为63dba以下)程度的带的刚性(带弹性模量;24mpa以上)。比较例4中,芯线节距密集但芯线的弹性模量小的玻璃纤维的情况下,不能确保能够抑制振动程度的带弹性模量(小于24mpa),使声压降低的效果不充分。另外,比较例5中,虽然是芯线的弹性模量大的高强度玻璃纤维,但芯线节距大(0.64mm),因此,不能确保能够抑制振动程度的带弹性模量(小于24mpa),使声压降低的效果不充分。因此,可以判断出:具有抑制振动的效果的带的弹性模量(长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的下限为24mpa(每1mm带宽为0.96mpa)。另外,比较例4是除了芯线的材质以外与实施例6构成相同、且使用了不是高强度玻璃纤维的e玻璃纤维的芯线a3的例子,声压为66dba,超出了判定基准。比较例5是除了芯线的材质以外与比较例4构成相同、且使芯线节距sp(0.64mm)大于比较例4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声压大于判定基准(63dba以下为合格)。实施例6、11~15均是声压为作为判定基准的63dba以下。实施例6、13、11与实施例12构成相同,实施例6是芯线节距(0.52mm)小于实施例12(0.56mm)的例子,实施例11是芯线节距比实施例6更小(0.48mm)的例子,实施例13是芯线节距大于实施例12的例子(0.60mm),实施例6、11~13中实施例11声压最低(60dba)。实施例14只是构成芯线的纤维的种类与实施例12不同(碳),实施例15只是构成芯线的纤维的种类与实施例13不同(碳)。实施例14、15中,声压没有发现较大差异,均是与实施例11同等的低声压。根据上述能够确认到,齿距3mm的情况下,在芯线节距为0.45~0.6mm的范围内,能够抑制噪声。(齿距3mm时变更背部厚度的情况下的验证)如表8所示,在背部厚度小于实施例6(背部厚度1.00mm)的实施例16(0.65mm)中,斜齿带的刚性小,因此,声压大至合格基准极限的63dba。另一方面,在背部厚度大的实施例17(1.75mm)中,虽然声压降低,静音性提高,但耐寒性降低(判定b)。在背部厚度更大的比较例6(1.90mm)中,虽然声压进一步降低,但耐寒性进一步降低(判定c)。综合性取得平衡的实施例6的背部厚度(1.00mm)最佳。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6、16、17及比较例6认为,在齿距为3mm以上且小于4mm的情况下,背部的厚度可以为0.6~1.8mm,优选为0.8mm~1.2mm。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就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本申请基于2017年7月1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35270号、2018年4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73854号及2018年6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21700号,其内容以参照的方式引入于此。符号说明1电动助力转向装置15电动马达(驱动源)20减速装置(带传动装置)21驱动带轮22从动带轮30斜齿带31背部32齿部33芯线35齿布p齿距sp芯线节距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