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7928发布日期:2019-08-17 02:5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输出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的旋转力的输出轴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驱动装置,可举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驱动装置中,电动机、由齿轮组构成的传递齿轮、设有输出齿轮的输出轴收容在壳体内。在所述齿轮的啮合部附着有油脂。所述壳体是经由容许所述输出轴的旋转的余隙部将该输出轴的输出侧露出到外部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21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所述驱动装置在持续使用时,所述油脂有时从所述余隙部向壳体外漏出。但是,有关油脂从所述余隙部向外部漏出的问题及其抑制既未记载又未给出启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油脂从容许输出轴旋转的壳体的余隙部向外部漏出的风险的驱动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传递旋转驱动源的旋转力;输出齿轮,所述旋转力从所述传递齿轮传递至所述输出齿轮;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设于所述输出齿轮并输出所述旋转力;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传递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及所述输出轴,所述壳体经由容许所述输出轴的旋转的余隙部将该输出轴的输出侧露出到外部,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的对置部,具备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突出的齿轮侧凸部,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齿轮侧凸部对应的位置具备承接所述齿轮侧凸部的壳体侧凹部。

根据本方面,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成为油脂的移动路径的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的对置部,具备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突出的齿轮侧凸部。而且,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齿轮侧凸部对应的位置,具备承接所述齿轮侧凸部的壳体侧凹部。即,因为是所述齿轮侧凸部进入所述壳体侧凹部的构造,所以通过该进入构造,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所述油脂的移动路径中的移动距离变长,油脂的移动阻力变高。因此,能够降低油脂从容许输出轴旋转的壳体的余隙部漏出到外部的风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传递旋转驱动源的旋转力;输出齿轮,所述旋转力从所述传递齿轮传递至所述输出齿轮;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设于所述输出齿轮并输出所述旋转力;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传递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及所述输出轴,所述壳体经由容许所述输出轴的旋转的余隙部将该输出轴的输出侧露出到外部,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输出齿轮的对置部,具备朝向与所述输出轴的所述对置部突出的齿轮侧凸部,在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侧凸部对应的位置,具备承接所述壳体侧凸部的齿轮侧凹部。

根据本方面,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成为油脂的移动路径的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输出齿轮的对置部,具备朝向与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对置部突出的壳体侧凸部。另外,在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侧凸部对应的位置,具备承接所述壳体侧凸部的齿轮侧凹部。即,因为是所述壳体侧凸部进入所述齿轮侧凹部的构造,所以通过该进入构造,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所述油脂的移动路径中的移动距离变长,油脂的移动阻力变高。因此,能够降低油脂从容许输出轴旋转的壳体的余隙部漏出到外部的风险。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传递旋转驱动源的旋转力;输出齿轮,所述旋转力从所述传递齿轮传递至所述输出齿轮;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设于所述输出齿轮,输出所述旋转力;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传递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及所述输出轴,所述壳体经由容许所述输出轴的旋转的余隙部将该输出轴的输出侧露出到外部,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的对置部,具备向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突出的齿轮侧凸部,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输出齿轮的对置部,具备与所述齿轮侧凸部相邻地位于所述啮合部侧并且朝向所述输出齿轮突出的壳体侧凸部。

根据本方面,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的对置部,具备向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突出的齿轮侧凸部。而且,在从所述传递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的啮合部至所述余隙部的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输出齿轮的对置部,具备与所述齿轮侧凸部相邻地位于所述啮合部侧并且朝向所述输出齿轮突出的壳体侧凸部。即,通过所述齿轮侧凸部和所述壳体侧凸部相邻地存在的构造,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所述油脂在移动路径中的移动距离变长,油脂的移动阻力变高。因此,能够降低油脂从容许输出轴旋转的壳体的余隙部漏出到外部的风险。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驱动装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侧凸部的所述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和所述啮合部侧的下端位置的所述轴向上的高度不同。

在此,所谓“齿轮侧凸部的所述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以包含从该下端位置连接到所述余隙部的u字形状的底部的意思使用。

所谓“啮合部侧的下端位置”,在下端位置连接到u字形状的底部的构造的情况下,以包含该底部的意思使用。

根据本方面,所述齿轮侧凸部的所述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和所述啮合部侧的下端位置的所述轴向上的高度不同。因此,根据该高低差,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所述油脂在移动路径中的移动距离变长,能够提高油脂的移动阻力。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驱动装置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侧凸部的所述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与所述啮合部侧的下端位置相比,所述轴向上的高度低。

根据本方面,所述齿轮侧凸部的所述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的所述轴向上的高度比所述啮合部侧的下端位置低。因此,即使油脂越过所述齿轮侧凸部,因为所述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像上述那样较低地形成,所以也能够使在爬上所述余隙部直到到达外部的移动距离变长,从而不易漏出。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驱动装置在第三方面~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侧凹部,所述壳体侧凹部设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齿轮侧凸部对应的位置,以承接该齿轮侧凸部;以及齿轮侧凹部,所述齿轮侧凹部设于所述输出齿轮的与所述壳体侧凸部对应的位置,以承接该壳体侧凸部。

根据本方面,通过齿轮侧凸部和壳体侧凹部的进入构造以及壳体侧凸部和齿轮侧凹部的进入构造的双进入构造,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所述油脂在移动路径中的移动距离变得更长,油脂的移动阻力进一步变高。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油脂从容许输出轴旋转的壳体的余隙部漏出到外部的风险。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驱动装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推力方向上的按压位置如下构成:所述输出轴的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相反一侧的基端部位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板的相应部位限制,所述齿轮侧凸部的顶部被所述壳体的相应部位限制。

根据本方面,所述输出轴的推力方向上的按压位置通过所述输出轴的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相反一侧的基端部位与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板的相应部位抵接来限制,且通过所述齿轮侧凸部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相应部位抵接来限制。因此,通过这样限制使得开口面积缩小的推力方向上的按压位置的存在,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油脂移动路径中的油脂的移动阻力变高,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油脂漏出到外部的风险。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驱动装置在第二~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推力方向上的按压位置如下构成:所述输出轴的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相反一侧的基端部位被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板的相应部位限制,所述壳体侧凸部的顶部被所述输出齿轮的相应部位限制。

根据本方面,所述输出轴的推力方向上的按压位置通过所述输出轴的位于与所述输出侧相反一侧的基端部位与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板的相应部位抵接来限制,且通过所述壳体侧凸部的顶部与所述输出齿轮的相应部位抵接来限制。因此,通过这样限制使得开口面积缩小的推力方向上的按压位置的存在,到达所述余隙部的油脂移动路径中的油脂的移动阻力变高,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油脂漏出到外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驱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透视表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拆下了壳体罩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将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周边放大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是将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周边放大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图,是将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周边放大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图,是将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周边放大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图,是将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周边放大表示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驱动装置的图,是将驱动装置的输出齿轮周边放大表示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驱动装置,2…电动机(旋转驱动源),3…传递齿轮组,5…传递齿轮,6…传递齿轮,7…传递齿轮,8…传递齿轮,9…传递齿轮,11…输出齿轮,13…输出轴,15…壳体,16…壳体罩,17…壳体本体,19…凸台部,21…板,23…小齿轮,26…顶板,27…底板,28…轴部,29…传递齿轮组,30…传递齿轮,31…输出齿轮,33…输出轴,35…开口,37…开口,39…余隙部,41…啮合部,43…流路(移动路径),45…齿轮侧凸部,47…壳体侧凹部,49…壳体侧凸部,51…齿轮侧凹部,53…顶部,55…凹部,57…基端部位,59…底面,61…进入构造,63…顶部,65…底面,67…(余隙部侧的)下端位置,69…(啮合部侧的)下端位置,100…驱动装置,109…传递齿轮,111…输出齿轮,113…输出轴,115…壳体,116…壳体罩,121…板,143…流路,f…旋转力,z…上下方向(轴向),g…油脂,h…高度,d…深度,t…间隔,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图示的实施方式为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的整体结构。接着,基于图5~图9具体说明驱动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其变形例。接着,将图5~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和图10所示的现有的驱动装置100进行比较,说明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的作用、效果。最后,提及使部分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1)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图4)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a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具备如下部件而构成:作为旋转驱动源的电动机2;具有传递电动机2的旋转力f的多个传递齿轮5、6、7、8、9的传递齿轮组3;输出齿轮11,旋转力f从传递齿轮组3的末端的传递齿轮9传递至输出齿轮11;输出轴13,其设于输出齿轮11上,直径比输出齿轮11小,且输出旋转力f;以及壳体15,其收容电动机2、传递齿轮5、6、7、8、9、输出齿轮11及输出轴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5通过具备以图1、图2及图4所示的姿势位于上方的壳体罩16和位于下方的壳体本体17而构成。在壳体15的内部,在壳体15上固定有具备以可旋转的状态支承输出齿轮11和输出轴13的凸台部19的板21。作为电动机2,作为一个例子,可应用直流式伺服电动机等。在电动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小径的小齿轮23。

在图1、图2及图4中,在位于上方的壳体罩16的顶板26和壳体本体17的底板27上设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多根轴部28。而且,利用这些轴部28支承具有多个传递齿轮5、6、7、8、9的传递齿轮组3。传递齿轮组3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具备如下部件而构成:与安装于电动机2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23啮合的第一传递齿轮5、一体具备与第一传递齿轮5啮合的大径齿轮6a及小径齿轮6b的第二传递齿轮6、一体具备与第二传递齿轮6的小径齿轮6b啮合的壳体罩16侧的齿轮7a及板21侧的齿轮7b的第三传递齿轮7、与第三传递齿轮7的板21侧的齿轮7b啮合的第四传递齿轮8、一体具备与第四传递齿轮8啮合的大径齿轮9a及小径齿轮9b的第五传递齿轮9。

而且,第五传递齿轮9为位于传递齿轮组3的末端的传递齿轮,通过输出齿轮11与该第五传递齿轮9啮合,通过传递齿轮组3例如被减速的旋转经由输出齿轮11传递到与输出齿轮11一体设置的输出轴13。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图2及图4中,在板21的下方、即壳体本体17侧也以从第三传递齿轮7分配动力的形式设有传递齿轮组29。而且,构成为从设于传递齿轮组29的末端的传递齿轮30向壳体本体17侧的输出齿轮31传递旋转,使得旋转力f输出到壳体本体17侧的输出轴33。

另外,在壳体罩16的顶板26和壳体本体17的底板27上,分别设有用于使传递旋转力f的输出轴13和输出轴33的输出侧露出到外部的平面图中为圆形的开口35、37。而且,构成为利用通过开口35、37露出的输出轴13和输出轴33,可以将规定的旋转力f传递到外部的驱动系统或其它装置。

(2)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其变形例(参照图5~图9)

(2-1)驱动装置1a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罩16和输出轴13之间设有用于容许输出轴13的旋转的余隙部39。从设于传递齿轮组3的末端的第五传递齿轮9和输出齿轮11的啮合部41朝向余隙部39形成有作为油脂g的移动路径的流路43。而且,在隔着流路43布置的输出齿轮11的与壳体罩16的对置部,设有向输出轴13的轴向z突出的规定高度h的齿轮侧凸部45。另外,在壳体罩16的与齿轮侧凸部45对应的位置设有承接齿轮侧凸部45的壳体侧凹部47。

此外,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的截面形状除了如图所示稍带锥度的矩形的形状之外,还可以采用增大了锥度的梯形的形状或对端部进行了倒圆加工的形状、对角部实施了倒角的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在壳体本体17和输出轴33之间也设有同样结构的余隙部39、啮合部41、流路43、齿轮侧凸部45、壳体侧凹部4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着流路43布置的壳体罩16的与输出齿轮11的对置部,设有与齿轮侧凸部45相邻地位于输出齿轮11和第五传递齿轮9的啮合部41侧并且朝向输出齿轮11突出的壳体侧凸部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着流路43布置的输出齿轮11的与壳体侧凸部49对应的位置,设有承接壳体侧凸部49的齿轮侧凹部51。

此外,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的截面形状也与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的截面形状相同,除了如图所示稍带锥度的矩形的形状之外,还可以采用增大了锥度的梯形的形状或对端部进行了倒圆加工的形状、对角部实施了倒角的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在壳体本体17侧的输出齿轮31和壳体本体17的对置面也设有同样结构的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

而且,如图5所示,这种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对置配置的油脂g的流路43从输出齿轮11和第五传递齿轮9的啮合部41顺着输出齿轮11的上表面向输出轴13侧水平延伸,在外侧的齿轮侧凹部51下降规定深度d后,上升内侧的齿轮侧凸部45的高度h量,到达齿轮侧凸部45的顶部53。而且,流路43从齿轮侧凸部45的顶部53向在其与内侧的输出轴13之间形成的凹部55下降齿轮侧凸部45的高度h量后向上方延伸,通过形成于输出轴13和壳体罩16之间的余隙部39与形成于壳体罩16的开口35连通。此外,形成于壳体本体17侧的输出轴33及输出齿轮31和壳体本体17之间的油脂g的流路43也基本上与壳体罩16侧的流路43同样地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3在推力方向即轴向z上向壳体本体17侧的按压位置通过位于与输出轴13的输出侧相反一侧的基端部位57与板21的相应部位(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从板21突出的凸台部19的外周缘)抵接而限制板21侧的进一步的移动来设定。另外,就输出轴13在轴向z上向壳体罩16侧的按压位置而言,通过齿轮侧凸部45的顶部53与壳体罩16的相应部位(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壳体侧凹部47的底面59)抵接而限制从壳体罩16向外部突出的方向的进一步的移动,来设定输出轴13在推力方向(轴向)z上向壳体罩16侧的按压位置。

随之,严格管理输出轴13的基端部位57和板21侧的对置面的间隔t1以及齿轮侧凸部45的顶部53和壳体侧凹部47的底面59的间隔t2,设定为在输出轴13的推力方向(轴向)z的必要的游隙(晃动)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小。由此,流路43的开口面积构成为在齿轮侧凸部45的顶部53和壳体侧凹部47的底面59的对置位置缩窄。因此,增加了油脂g的移动阻力,抑制油脂g进一步向余隙部39的移动。

接着,基于图6~图9说明省略了齿轮侧凸部45、壳体侧凹部47、壳体侧凸部49、齿轮侧凹部51的配置结构、形状或者其结构的一部分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a的变形例的结构和其作用、效果。

(2-2)驱动装置1b

图6所示的驱动装置1b是从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a的结构中省略了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由凸部和凹部构成的进入构造61成为由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构成的进入构造61a这一组,流路43的长度比驱动装置1a的长度稍短。

但是,通过由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构成的一组进入构造61a,也能够抑制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使其风险比后述的现有构造(图10)更低,并且,构造变得比驱动装置1a更简单,组装性提高,另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也与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a同样,输出轴13在推力方向(轴向)z上的按压位置通过输出轴13的基端部位57和板21的相应部位的抵接实现的限制、齿轮侧凸部45的顶部53和壳体侧凹部47的底面59的抵接实现的限制保持为规定的按压位置。

(2-3)驱动装置1c

另外,图7所示的驱动装置1c是从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a的结构中省略了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的变形例。具体而言,在从第五传递齿轮9和输出齿轮11的啮合部41至余隙部39的流路43中的壳体罩16的与输出齿轮11的对置部,设有朝向输出齿轮11侧突出的壳体侧凸部49,且在输出齿轮11的与壳体侧凸部49对应的位置设置承接壳体侧凸部49的齿轮侧凹部51,由此,构成本变形例的驱动装置1c。

而且,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由凸部和凹部构成的进入构造61仅为由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构成的进入构造61b这一组,因此,与驱动装置1a相比,流路43的长度稍短。但是,利用由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构成的一组进入构造61b也能够抑制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使得其风险比后述的现有构造(图10)更低,并且,构造变得比驱动装置1a更简单,组装性提高,另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输出轴13在推力方向(轴向)z上的按压位置通过输出轴13的基端部位57和板21的相应部位的抵接实现的限制、壳体侧凸部49的顶部63和作为输出齿轮11的相应部位的齿轮侧凹部51的底面65的抵接实现的限制被保持为固定的按压位置。

(2-4)驱动装置1d

另外,图8所示的驱动装置1d是从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a的结构中省略了壳体侧凹部47和齿轮侧凹部51并且将其形状变更了一部分的变形例。具体而言,在从第五传递齿轮9和输出齿轮11的啮合部41至余隙部39的流路43中的输出齿轮11的与壳体罩16的对置部,设置向输出轴13的轴向z突出的齿轮侧凸部45,在壳体罩16的与输出齿轮11的对置部,设置与齿轮侧凸部45相邻地位于啮合部41侧并且朝向输出齿轮11突出的壳体侧凸部49,由此构成本变形例的驱动装置1d。

而且,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通过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凸部49相邻存在的构造,到达余隙部39的油脂g在作为移动路径的流路43中的移动距离变长,油脂g的移动阻力变高。换言之,驱动装置1d是由凸部和凹部构成的进入构造61变为输出轴13侧的进入构造61a的除了输出轴13侧的范围以外的一部分范围和啮合部41侧的进入构造61b的除了啮合部41侧的范围以外的一部分范围的构造。因此,与驱动装置1a相比,流路43的长度稍短。但是,通过一部分范围的进入构造61a、61b也能够将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抑制得比稍后将要描述的现有构造(图10)低,并且,与驱动装置1a相比,构造变得简单,组装性提高,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2-5)驱动装置1e

另外,如图9所示的驱动装置1e,齿轮侧凸部45的余隙部39侧的下端位置67和啮合部41侧的下端位置69的轴向z上的高度h可以设定为不同,分别为h1和h2。而且,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齿轮侧凸部45的余隙部39侧的下端位置67的轴向z上的高度h1被设定为比啮合部41侧的下端位置69的轴向z上的高度h2低(h1<h2)。

而且,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设有与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a同样的两组进入构造61a、61b。另外,因为齿轮侧凸部45的余隙部39侧的下端位置67降低,所以流路43的长度比驱动装置1a的长度长,油脂g的移动距离变长,油脂g的移动阻力变高。因此,在该变形例的驱动装置1e的情况下,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被抑制得更低,因此,能够更良好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3)驱动装置的作用、效果(参照图5~图9及图10)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a~1e,通过采用由凸部和凹部构成的进入构造61等,油脂g的流路43相比于图10所示的现有驱动装置100的流路143变长。由此,油脂g的移动距离变长,油脂g的移动阻力变高,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被抑制得很低。另外,即使增大油脂g的涂布量,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也低,因此,无需采取目前采用的减少油脂g的涂布量的消极对策。

另外,将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或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用作限制输出轴13的推力方向(轴向)z的游隙(晃动)的输出轴13的按压单元,由此,能够实现零件的有效利用,缩小流路43的开口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油脂g向外部流出的风险。此外,图10中,符号109表示传递齿轮,符号111表示输出齿轮,符号113表示输出轴,符号115表示壳体,符号116表示壳体罩,符号121表示板,符号143表示油脂g的移动路径即流路。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基本上具有如以上所述的结构,但当然,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进行局部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

例如,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也可以是不具有作为旋转驱动源的电动机2而是从外部的旋转驱动源获得动力的结构的装置。另外,传递齿轮5、6、7、8、9不限于5个,也可以是1~4个或6个以上。另外,也可以设为省略壳体本体17侧的输出轴33、输出齿轮31、具有传递齿轮30的传递齿轮组29而仅在壳体罩16侧设置输出轴13的结构的驱动装置1。

另外,由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凹部47、壳体侧凸部49和齿轮侧凹部51或齿轮侧凸部45和壳体侧凸部49构成的进入构造除分别单独各设置一组之外,也可以设置多组相同种类的部件,还可以将多种部件组合设置多组。另外,也可以在形成有流路43的输出轴13、壳体罩16、输出齿轮11的壁面设置作为油脂g的蓄积部的槽或小的凹部、或者设置成为油脂g的移动阻力的小的凸部等。另外,齿轮侧凸部45的高度h不限于图5所示的高度,也可以比其高或比其低。同样,壳体侧凸部49的高度不限于图5所示的高度,也可以比其高或比其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