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6243发布日期:2019-05-22 02:3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溢流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溢流阀。



背景技术:

溢流阀是一种压力控制阀,在液压设备中主要起定压溢流、稳压、系统卸荷等安全保护作用。在溢流阀中通常会设置调节泄压值的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135396a,公开了一种混输溢流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储气罐,阀芯包括阀杆和阀芯套筒,阀杆上端通过气囊托盘贴接有气囊隔膜,气囊隔膜上端四周固定在储气罐腿甲、储气罐的端面之间,根据不同的额定工作压力,在储气罐内设定不同的额定气压,当系统压力超出额定压力时,阀杆抬起,阀芯开启泄压;当系统压力低于额定工作压力时,阀杆降低,阀芯关闭。上述的混输溢流阀中,储气罐为调节泄压值的装置,储气罐调节泄压值时需要外接气源设置,使得装置的占用空间大,生产和使用成本高,而且调节操作复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输溢流阀生产和使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生产和使用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溢流阀。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具有供阀芯往复移动的阀腔,所述阀芯往复移动连通或断开进液口和排液口,还包括:

蓄能器,其内设置有蓄能腔,所述蓄能腔与所述阀腔的第一腔室连通;

弹性气囊,设置在所述蓄能腔内,所述弹性气囊受压体积可发生改变;

调控系统,设置在溢流阀内,其中一端与所述蓄能腔连通,用于改变所述蓄能腔内的压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控系统的其他端部分别可与进液口和排液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控系统包括,

第一管路,其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能腔连通;

第一控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蓄能腔的连通或断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控系统还包括,

第二管路,其一端与所述排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能腔连通;

第二控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排液口与所述蓄能腔的连通或断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液口的横截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控制结构为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上的第一调压螺钉,所述第一调压螺钉具有与所述阀体螺接的第一螺钉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螺钉主体部连接的适于伸入所述第一管路内、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通断的第一调压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控制结构为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上的第二调压螺钉,所述第二调压螺钉具有与所述阀体螺接的第二螺钉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螺钉主体部连接的适于伸入所述第二管路内、以控制所述第二管路通断的第二调压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腔室一侧的液压面积,大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进液口一侧的液压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偏压件,所述偏压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相抵,为所述阀芯阀芯提供向进液口方向移动的偏压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腔的第二腔室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测压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溢流阀,蓄能腔内设置有弹性气囊,蓄能腔与阀芯的第一腔室连通,调控系统在改变蓄能腔内的压力时,弹性气囊通过改变体积来适应蓄能腔内的压力变化,防止出现负压使蓄能腔中的压力小于进液口处压力的情况,从而实现对泄压值的调节,即由弹性气囊和调控系统共同来调节泄压值,相对于通过气囊和外置的气源来调节泄压值的方式,减少对外置气源的设置,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成本低。

2.本发明提供的溢流阀,调控系统的其他端部分别可与进液口和排液口连通,调控系统可以通过进液口和排液口实现蓄能腔的增压和减压,这样利用了溢流阀原有的结构,和溢流阀连通的液体来实现调节泄压值,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低,且占用空间小。

3.本发明提供的溢流阀,调控系统包括连通进液口与蓄能腔的第一管路,以及连通排液口与蓄能腔的第二管路,第一控制结构设置于第一管路上,用于控制进液口与蓄能腔的连通或断开,以实现向蓄能腔内增压,第二控制结构设置于第二管路上,用于控制排液口与蓄能腔的连通或断开,以实现蓄能腔的减压,这样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4.本发明提供的溢流阀,第一管路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液口的横截面积,一方面减少了高压液体对弹性气囊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有利于调控系统对液体流量的精确调控。

5.本发明提供的溢流阀,通过拧紧或拧松第一调压螺钉实现第一管路与蓄能腔的断开或连通,并通过拧紧或拧松第二调压螺钉实现第二管路与蓄能腔的断开或连通,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溢流阀转过一定角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11、进液口;12、排液口;13、第一管路;14、第二管路;2、阀芯;20、偏压件;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3、蓄能器;31、蓄能腔;32、弹性气囊;4、第一调压螺钉;41、第一螺钉主体部;42、第一调压部;5、第二调压螺钉;51、第二螺钉主体部;52、第二调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溢流阀,如图1-3所示,包括阀体1、蓄能器3、弹性气囊32和调控系统,

阀体1内具有供阀芯2往复移动的阀腔,所述阀芯2往复移动连通或断开进液口11和排液口12,如图1所示,阀腔包括位于阀芯2上方的与蓄能腔31连通的第一腔室21,以及位于阀芯2下方的与进液口11连通的第二腔室22,阀芯2朝向所述第一腔室21一侧的液压面积,大于所述阀芯2朝向所述进液口11一侧的液压面积,在第一腔室21充满液体时,利用阀芯2的上下压差,使得阀芯2处于关闭状态。

为了确保阀芯2的上下压差,溢流阀内还设置有偏压件20,所述偏压件20的一端与所述阀芯2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体1相抵,为所述阀芯2阀芯提供向进液口11方向移动的偏压力,本实施例中,偏压件20为弹簧。

蓄能器3其内设置有蓄能腔31,所述蓄能腔31与所述阀腔的第一腔室21连通。

弹性气囊32设置在所述蓄能腔31内,弹性气囊32内部设置有氮气,所述弹性气囊32受压体积可发生改变。

调控系统设置在溢流阀内,其中一端与所述蓄能腔31连通,用于改变所述蓄能腔31内的压力。

本实施例的溢流阀,调控系统在改变蓄能腔内的压力时,弹性气囊32通过改变体积来适应蓄能腔31内的压力变化,防止出现负压使蓄能腔31中的压力小于进液口11处压力的情况,从而实现对泄压值的调节,即由弹性气囊32和调控系统共同来调节泄压值,相对于通过气囊和外置的气源来调节泄压值的方式,减少对外置气源的设置,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成本低。

所述调控系统的其他端部分别可与进液口11和排液口12连通,所述调控系统包括,

第一管路13,其一端与所述进液口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能腔3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液口11的横截面积;

第一控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13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液口11与所述蓄能腔31的连通或断开;

第二管路14,其一端与所述排液口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能腔31连通;

第二控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14上,用于控制所述排液口12与所述蓄能腔31的连通或断开。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控制结构为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1上的第一调压螺钉4,所述第一调压螺钉4具有与所述阀体1螺接的第一螺钉主体部41,以及与所述第一螺钉主体部41连接的适于伸入所述第一管路13内、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13通断的第一调压部42。

所述第二控制结构为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1上的第二调压螺钉5(第二调压螺钉5与第一调压螺钉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调压螺钉5具有与所述阀体1螺接的第二螺钉主体部51,以及与所述第二螺钉主体部51连接的适于伸入所述第二管路14内、以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4通断的第二调压部52。

所述阀腔的第二腔室22与所述进液口11连通,所述阀体1上还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的测压件。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控制结构和第二控制结构为分别设置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的控制阀,控制阀可以为液压阀或电磁阀。

本发明的溢流阀调压过程如下:

当需要提高泄压值时,仅松开第一调压螺钉4,液体通过第一管路13进入蓄能腔31和第一腔室21,弹性气囊32被压缩,当达到设定泄压值时,拧紧第一调压螺钉4。

当需要调低泄压值时,仅松开第二调压螺钉5,蓄能腔31和第一腔室21中的液体通过第二管路14排出至排液口12,此时,蓄能腔31中的压力降低,弹性气囊32向外膨胀,完成调低泄压值后,拧紧第二调压螺钉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