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3729发布日期:2019-08-10 00:0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



背景技术:

盆角齿全名叫做差速器主被动齿,分为主齿和被动齿两部分。单级减速器就是一个主动椎齿轮(俗称角齿)和一个从盆角齿,主动椎齿轮连接传动轴,顺时针旋转,从盆角齿贴在其右侧,啮合点向下转动,与车轮前进方向一致。由于主动锥齿轮直径小,盆角齿直径大,从而达到减速的功能。

然而,现有差速器内的盆角齿由一个动力输入轴上的椎齿轮驱动,盆角齿两侧仅一侧受力,且盆角齿产生的扭矩较小使最终的牵引力较小。另外,动力输入轴上的椎齿轮经常超负荷工作,导致磨损非常严重,极大的影响了盆角齿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小盆角齿的磨损,人们通常是采用定期上油的方式来降低损耗,但盆角齿大多位于机械的内部,维护起来很不方便,且频繁的上油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润滑油的消耗。另外,现有的差速器的驱动力较小、在重载情况下会出现启动缓慢或动力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以解决车辆的差速器的动力输入轴与盆角齿之间磨损严重、在重载情况下牵引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螺纹轴、第二螺纹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以及盆角齿,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前端为动力输入端且后端安装有所述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螺纹轴与所述第二螺纹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螺纹轴与所述第二螺纹轴的后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螺纹轴与所述第二螺纹轴的前部设有相同的外螺纹,所述盆角齿的外周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沿所述盆角齿的周向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盆角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轴和所述第二螺纹轴之间,所述第一螺纹轴与所述盆角齿的中轴相垂直,所述第一螺纹轴和第二螺纹轴分别位于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盆角齿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的端头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前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啮合齿。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还包括旋转行星架和行星齿轮,所述旋转行星架与所述盆角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行星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所述行星齿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还包括桥壳、左半轴、右半轴、左锥齿轮以及右锥齿轮,所述左半轴位于所述桥壳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左锥齿轮,所述右半轴位于所述桥壳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右锥齿轮,所述左锥齿轮和右锥齿轮分别与差速器的两行星齿轮相啮合。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动力输入轴、第一螺纹轴以及第二螺纹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桥壳。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还包括左桥管和右桥管,所述桥壳左侧设有所述左桥管,所述桥壳右侧设有所述右桥管,所述左半轴设于所述左桥管内,所述右半轴设于所述右桥管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左桥管与所述左半轴之间和所述右桥管与所述右半轴之间分别安装有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鼓、底板、摩擦片、左制动蹄、右制动蹄以及凸轮机构,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所述左制动蹄与所述右制动蹄,所述左制动蹄和所述右制动蹄分别横向滑设于底板上,所述左制动蹄和所述右制动蹄上分别固定设有所述摩擦片,所述左桥管和右桥管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底板,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制动鼓,所述左制动蹄与所述右制动蹄相对设置构成两对相对的端面,所述左制动蹄的两个端面和所述右制动蹄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导向孔,所述左制动蹄与所述右制动蹄之间的每对所述相对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导向轴以及凸轮,所述凸轮设于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导向轴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凸轮轴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向轴相垂直,所述导向轴一端插设于所述左制动蹄的导向孔内,所述导向轴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右制动蹄的导向孔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凸轮包括内凸轮和外凸轮,所述内凸轮与所述凸轮轴一体设置,所述外凸轮安装于所述凸轮轴端头部且与所述凸轮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内凸轮与所述外凸轮之间,所述外凸轮与所述内凸轮均为相同形状的椭圆形凸轮,所述外凸轮与所述内凸轮内外相对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的差速器传动结构,通过动力输入轴驱动两个螺纹轴转动,两个螺纹轴于盆角齿两侧同时驱动盆角齿转动,动力输入轴的动力通过螺纹轴传递给盆角齿,相对于齿轮传动可以产生更大的扭矩,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的牵引能力,驱动力通过两个螺纹轴同时传递给盆角齿,通过两个螺纹轴驱动盆角齿可以减小齿轮盆角齿与驱动齿轮结合处所受的作用力,避免因盆角齿过度磨损或发热造成故障。对称设置于盆角齿的两侧的第一螺纹轴和第二螺纹轴可以相互抵消两轴之间的径向作用力,使盆角齿受力均匀,运转更加平稳。

由于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的端头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前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啮合齿,啮合齿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驱动装置通过啮合齿驱动动力输入轴转动,外螺纹用于安装螺纹紧固件。

由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加强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桥壳,使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加强轴相对于桥壳转动。

由于所述左桥管与所述左半轴之间和所述右桥管与所述右半轴之间分别安装有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鼓、底板、摩擦片、左制动蹄、右制动蹄以及凸轮机构,所述左制动蹄与所述右制动蹄分别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左桥管和右桥管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底板,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制动鼓,所述左制动蹄与所述右制动蹄相对设置构成两对相对的端面,所述左制动蹄的两个端面和所述右制动蹄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导向孔,所述左制动蹄与所述右制动蹄的每对所述相对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导向轴以及凸轮,所述凸轮设于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导向轴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凸轮轴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导向轴一端插设于所述左制动蹄的导向孔内,所述导向轴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右制动蹄的导向孔内,刹车时,凸轮轴转动使左制动蹄与右制动蹄相对撑开,左右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于制动鼓接触产生刹车摩擦力,导向轴在左右制动蹄相对撑开和复位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该制动装置具有刹车力大、刹车可靠以及刹车灵敏的技术效果,导向轴的设置避免了左右制定蹄在撑开和复位过程中相对错开、提高了刹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使用寿命长。

由于所述凸轮包括内凸轮和外凸轮,所述内凸轮与所述凸轮轴一体设置,所述外凸轮安装于所述凸轮轴端头部且与所述凸轮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内凸轮与所述外凸轮之间,所述外凸轮与所述内凸轮均为相同形状的椭圆形凸轮,所述外凸轮与所述内凸轮内外相对设置,内凸轮和外凸轮同时作用于左右制动蹄,可以增大刹车力,从而增加的制定装置的制动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刹车失灵现象的发生,且该结构设计巧妙,拆装维修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差速器结构图;

图2是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图;

图3是制动装置齿结构图;

图4是制动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中,11-动力输入轴、12-第一螺纹轴、13-第二螺纹轴、14-外螺纹部、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2-盆角齿、111-外螺纹、112-啮合齿、31-旋转行星架、32-行星齿轮、34-左半轴、35-右半轴、36-左锥齿轮、37-右锥齿轮,41-制动鼓、42-底板、43-摩擦片、44-左制动蹄、45-右制动蹄、51-凸轮轴、52-导向轴、54-内凸轮、55-外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包括桥壳、左半轴34、右半轴35、左锥齿轮36以及右锥齿轮37,左半轴34位于桥壳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锥齿轮36,右半轴35位于桥壳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锥齿轮37。

如图2所示,本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还包括动力输入轴11、第一螺纹轴12、第二螺纹轴13、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以及盆角齿2,动力输入轴11的前端为动力输入端且后端安装有主动齿轮15,动力输入轴11的动力输入端的端头部设有外螺纹111,外螺纹前部于动力输入轴11上设有啮合齿112,啮合齿112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驱动装置通过啮合齿112驱动动力输入轴11转动,外螺纹111用于安装螺纹紧固件。第一螺纹轴12与第二螺纹轴13平行设置,动力输入轴11设于所述第一螺纹轴12与第二螺纹轴13之间,动力输入轴11与加强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桥壳,使动力输入轴11与加强轴相对于桥壳转动。

第一螺纹轴12与第二螺纹轴13的后端分别安装有一个从动齿轮16,两个从动齿轮16分别与主动齿轮15相啮合,第一螺纹轴12与第二螺纹轴13的前部设有外螺纹部14,盆角齿2的外周设有环形的凹槽,凹槽内沿盆角齿2的周向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盆角齿2设于第一螺纹轴12和第二螺纹轴13之间,第一螺纹轴12与盆角齿2的中轴相垂直,第一螺纹轴12和第二螺纹轴13分别位于凹槽内与盆角齿2螺纹连接。

本申请的自助增强动力和强度的盆角齿结构还包括旋转行星架31、行星齿轮32、左桥管和右桥管,旋转行星架31与盆角齿2固定连接,旋转行星架31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行星齿轮32,左锥齿轮36、右锥齿轮37与两行星齿轮32相啮合。桥壳左侧设有左桥管,桥壳右侧设有右桥管,左半轴34设于左桥管内,右半轴35设于右桥管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左桥管与左半轴34之间和右桥管与右半轴35之间分别安装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鼓41、底板42、摩擦片43、左制动蹄44、右制动蹄45以及凸轮机构,底板42上安装有左制动蹄44和右制动蹄45,左制动蹄44和右制动蹄45分别横向滑设于底板42上,左制动蹄44和右制动蹄45的外侧分别固定设有摩擦片43,左桥管和右桥管上分别安装有底板42,左半轴34或右半轴35上分别安装有制动鼓41,左制动蹄44与右制动蹄45相对设置构成两对相对的端面,左制动蹄44与右制动蹄45安装有复位弹簧,左制动蹄44的两个端面和右制动蹄45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导向孔,左制动蹄44与右制动蹄45之间的每对相对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51、导向轴52以及凸轮,凸轮设于凸轮轴51上。

导向轴52中部设有通孔,凸轮轴51贯穿通孔与导向轴52相垂直,导向轴52一端插设于左制动蹄44的导向孔内,导向轴52另一端插设于右制动蹄45的导向孔内,凸轮轴51与刹车踏板通过连杆传动结构连接,刹车时,踩下刹车踏板驱动凸轮轴51转动,凸轮轴51转动使左制动蹄44与右制动蹄45相对撑开,左右制动蹄45上的摩擦片43于制动鼓41接触产生刹车摩擦力,导向轴52在左右制动蹄45相对撑开和复位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左制动蹄44与右制动蹄45的两对相对端面之间的凸轮同时转动,使左制动蹄44和右制动蹄45的两端同时受力,使刹车更加平稳,该制动装置具有刹车力大、刹车可靠以及刹车灵敏的技术效果,导向轴52的设置避免了左右制定蹄在撑开和复位过程中相对错开、提高了刹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凸轮包括内凸轮54和外凸轮55,内凸轮54与凸轮轴51一体设置,外凸轮55安装于凸轮轴51端头部且与凸轮轴51可拆卸连接,导向轴52安装于内凸轮54与外凸轮55之间,外凸轮55与内凸轮54均为相同形状的椭圆形凸轮,外凸轮55与内凸轮54内外相对设置,内凸轮54和外凸轮55同时作用于左右制动蹄45,可以增大刹车力,从而增加的制定装置的制动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刹车失灵现象的发生,且该结构设计巧妙,拆装维修方便,实用性强。

本申请的差速器传动结构,通过动力输入轴11驱动两个螺纹轴转动,两个螺纹轴于盆角齿2两侧同时驱动盆角齿转动,动力输入轴11的动力通过螺纹轴传递给盆角齿2,相对于齿轮传动可以产生更大的扭矩,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的牵引能力,驱动力通过两个螺纹轴同时传递给盆角齿2,通过两个螺纹轴驱动盆角齿2可以减小盆角齿与驱动轮结合处所受的作用力,避免因盆角齿过度磨损或发热造成故障。对称设置于盆角齿2的两侧的第一螺纹轴12和第二螺纹轴13可以相互抵消两轴之间的径向作用力,使盆角齿2受力均匀,运转更加平稳。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发明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发明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