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747发布日期:2019-10-19 03:1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隔热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隔热保温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隔热套采用普通的隔热材料对设备及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进行功能单一的包裹处理,该种隔热套不具有或是不全部具有防水、防油、防止流体进入隔热套的特性。隔热套材料如有水进入会大大降低隔热效果,如有油质可燃液体瞬时喷溅进入,极易使隔热材料成为燃烧的载体,在高温情况下,会使隔热套有着火风险,通常隔热套周围分布有胶管、电缆等可燃体,如隔热套着火,极易引燃周围的可燃体,导致发生更大规模的火灾。

现有隔热套的内接触层材料通常为网状或是纤维织物结构,具有以下缺点:该结构易使隔热套的纤维穿透过内接触层孔隙并飘散在空气中或附着在设备表面以造成环境污染,或对人员皮肤或呼吸道造成刺激或病变;易使热空气进入,进而影响隔热套的隔热性能;隔热套的内层为接触设备表面,如设备有震动或是设备表面凹凸不平,易致内层材料提前磨损损坏以致使隔热套整体使用寿命缩短。

此外,现有的隔热套的边缘采用纤维织物进行包边处理,耐磨性能差,包边容易损坏,包边损坏后内部材料容易露出影响隔热性能,内部材料的边缘锋利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保温效果好,防油等流体喷溅瞬时通过表面渗入隔热保温层,包边耐磨性能好的隔热套,以解决现有隔热套防油防水效果不好,设备喷溅的油污通过内外层表面经纬线间缝隙渗入隔热套内部易引起火灾的重大技术问题,以及现有保温隔热层纤维外露造成的环境污染、隔热性能差和易发生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包边耐磨性能差,破损后影响隔热性能、造成人员伤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金属板层、保温隔热层和织物层,所述隔热套的边缘设置有包边网,所述包边网采用金属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网选用不锈钢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包边网与所述隔热套之间连接方式包括缝合、焊接、胶粘、金属件连接、粘扣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连接方式为缝合时,缝纫线的材质选用金属纤维,金属丝,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PTFE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层包括一层或多层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厚度为0.01-3毫米,所述金属板包括无花纹板或花纹板,所述金属板包括铝板、铝合金板、不锈钢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一层或多层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层,所述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0.2-300毫米,所述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层的材质选用陶瓷纤维、气凝胶、高硅氧纤维或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层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设置有防火涂层、浸渍材料层或铝箔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织物层包括一层或多层织物,所述织物的厚度为0.1-6.0毫米,所述织物的经纬纱线的材质选用陶瓷纤维、高硅氧纤维、中硅氧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层、保温隔热层和织物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缝合、焊接、胶粘、金属件连接、粘扣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套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隔热套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相接整体形成管状结构,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弹簧、拉环、拉带、喉箍、金属丝、开口销、四合扣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或第二连接端处设置有裙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金属板层、保温隔热层和织物层,并在隔热套边缘设置金属包边网的方式,通过金属板层和织物层的气密封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设备喷溅的油污通过内外层表面经纬线间缝隙渗入保温隔热层,金属板层和织物层的设置能够防止保温隔热层的纤维外漏,内层金属板层的设置能够提高隔热套的耐磨性能,金属包边网能够增加隔热套包边的耐磨性能,达到了避免隔热套引起火灾,防止保温隔热层纤维外漏威胁人体健康,防止包边磨损内部材料露出影响隔热性能,边缘锋利造成人员伤害,隔热套保温隔热效果差,长期磨损使用寿命短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有效避免隔热套引起火灾,改善隔热套周围环境、保证人体健康,提高隔热套耐磨性能和隔热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套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边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隔热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隔热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隔热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隔热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套与隔热套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分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分,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成部分。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套,隔热套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金属板层1、保温隔热层2和织物层3,隔热套的边缘设置有包边网4,包边网采用金属丝网。

本申请隔热套的内层选用金属薄板,具有气密性效果好和耐磨损的优点,因此一方面避免了传统隔热套采用网孔状材料及织物结构材料易使热空气进入,进而影响隔热套的隔热性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设备震动或是设备表面凹凸不平造成的内层磨损,延长隔热套的整体使用寿命。保温隔热层2夹在金属板层1和织物层3的中间,气密性良好,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设备喷溅的油污通过内外层表面经纬线间缝隙渗入隔热套内部而引起火灾,第二方面能够有效防止保温隔热层2的纤维外漏,从而改善周围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第三方面能够防止外侧热源空气对流侵入,提高隔热性能。在隔热套的边缘处设置包边网,包边网采用金属丝包边网,能够提升包边的耐磨性能,因此本申请实际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油防火功能的隔热套,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发挥防油、防火功能,隔热性能优异,能够改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提高使用寿命及易用性。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金属丝网选用不锈钢丝网。如果采用常规的纤维材料包边,由于金属板层的边缘较为锋利,容易对包边造成磨损,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包边磨损内部金属板层露出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且影响了隔热套的隔热性能。使用金属丝网,优选不锈钢丝网进行包边,耐磨性能好,包边使用寿命长,从而也延长了隔热套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温隔热层2的面积小于金属板层1和织物层3,如图2所示,在隔热套的边缘位置,金属板层1和织物层3相接触,并由包边网4进行包边处理。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包边网4与隔热套之间连接方式包括缝合、焊接、胶粘、金属件连接、粘扣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连接方式为缝合时,缝纫线的材质选用金属纤维,金属丝,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PTFE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选用单一材质的缝纫线,也可以是以上任意两种或多种材质缝纫线的包芯或混纺。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金属板层1包括一层或多层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01-3毫米,金属板包括无花纹板或花纹板,金属板包括铝板、铝合金板、不锈钢板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板层可以选用单一材质的金属板,也可以选用多种材质的金属板连接或叠加起来。金属板在防止油污或液体进入隔热套内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板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隔热套的防火性能,并可以防止保温隔热层2中的纤维外漏,通过不透气金属薄板可以防止热空气对流进入隔热保温层2以改善隔热性能。综上所述,金属板层1具有防火、不透气、防油渗入的作用,能够对保温隔热层和被包裹物起到优良的保护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温隔热层2包括一层或多层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层,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0.2-300毫米,

保温隔热层2包括一层或多层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层,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0.2-300毫米,具体的厚度可以依使用情境自由选择,只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隔热保温效果即可。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层的材质选用陶瓷纤维玄武岩纤维、气凝胶、碳纤维、高硅氧纤维或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隔热保温防火材料层的形式可以是由上述耐高温纤维单独一种或其中几种混合制成的无纺针刺物、编织物、涂层编织物或复合铝箔编织物等。该保温隔热层2的使用温度能够达到200℃以上。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织物层3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设置有复合层,复合层可选用防火涂层、浸渍材料层或铝箔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织物复合层的设置能够增强隔热套的防油渗入、防火性能。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织物层包括一层或多层织物,织物的厚度为0.1-6.0毫米,织物的经纬纱线的材质选用陶瓷纤维、碳纤维、高硅氧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由以上材料中的一种单独纺制而成,也可以由上述材料中的几种混合纺制而成,此处所述的纺制包括纺织与编织等。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金属板层1、保温隔热层2和织物层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缝合、焊接、胶粘、金属件连接、粘扣带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实现隔热套的各层之间的固定以及隔热套四周的固定。

隔热套的形状可以根据使用情境做出相应调整,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例如隔热套可以是封闭式的管状物,也可是开放式的片状物,用于直接套合或包覆到待包裹的管状物体或是其他形状的物体上。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至7所示,该隔热套包括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隔热套的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相接整体形成管状结构,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通过连接件30连接固定。通过上述隔热套的设计方式能够保证隔热套的易用性,方便隔热套的安装和拆卸,大大节省人力。

优选地,连接件30包括金属连接件、弹簧、拉环、拉带、喉箍、金属丝、开口销、四合扣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图4所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隔热套的连接件30为金属连接件、拉环与弹簧,在第一自由端10上固定有供相互连接的金属连接件,在第二自由端20上固定有金属连接件,弹簧与拉环的一端连接第一自由端10上的金属连接件,另一端已预连接在第二自由端20上的金属连接件,通过多条弹簧将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连接固定。

如图5所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隔热套的连接件30为金属连接件和金属丝,在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上均固定有金属连接件,金属丝依次交替连接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上的金属连接件,通过金属丝将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连接固定。

如图6所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隔热套的连接件30为拉带,拉带一端连接第一自由端10,另一端连接第二自由端20,通过多条拉带将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连接固定。

如图7所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中隔热套的连接件30为喉箍,通过喉箍将第一自由端10和第二自由端20连接固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管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40和第二连接端50,第一连接端40和/或第二连接端50处设置有裙边5。

当隔热套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时,相互连接形成管状的两边分别为上述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而另外两边即为上述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当多个隔热套配合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其他隔热套的连接端相连,当处于连接状态时,如图8所示,一件隔热套的裙边5搭设在另一件隔热套上,并采用固定件6进行加固,固定件6采用喉箍、金属丝或拉带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裙边的设计使得几件隔热套相互连接时接缝处的气密性良好,减少散热。

本申请中的隔热套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排气系统防火隔热,火力发电蒸汽轮机外壳保温隔热、管道保温、机械隔热保温、仪器保温、核工业外部密封装备保温、水箱保温、热交换器保温和阀门及油泵保温等场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金属材质的包边网的设计增加了隔热套包边的耐磨性能,延长了包边和隔热套整体的使用寿命;

2、防止保温隔热层因设备喷溅的油污通过内外层表面经纬线间缝隙渗入以致火灾发生,本申请的隔热套及制成的隔热套使用更安全;

3、因内层金属板与外层涂层织物均为不透气材料,故可防止保温隔热层纤维外露,改善环境及保护人体健康;

4、内层金属板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可将隔热套及隔热套的使用寿命提高到5年以上;

5、内层金属板因不透气,可防止薄板外侧热源空气的对流侵入,使三大传热因素消除一个,改善隔热套及隔热套的隔热性能;

6、隔热套可拆卸重复使用,对于需要经常局部拆卸维修的设备,不仅检修方便,而且可大大节约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7、材料性能好,外层织物耐高温最高可达1100℃,保温隔热层耐高温最高可达1350℃,导热系数最低为0.018W/m.k。

8、重量轻、无石棉、抗潮湿、耐腐蚀和耐火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