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860发布日期:2020-01-07 09:5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设计时,为保证运动件正常工作,需要对工作环境最恶劣的连杆瓦提供充足地润滑油,以使其形成稳定油膜,往往需要采用粘度较高的机油(5w-30、10w-40等)。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机油从机油泵泵出后进行缸体油道,再进入主轴瓦,然后从曲轴油孔进入连杆瓦,保证连杆瓦的润滑需求,该发动机摩擦损失较大,发动机油耗高、排放差;而采用低粘度机油(0w-20)的发动机,对轴瓦的要求很高,需要增加耐磨/减摩涂层等,提高了工艺难度并增加了成本,且连杆瓦烧瓦的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曲轴,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缸体油道;所述曲轴具有多个曲轴主轴颈和多个曲轴连杆颈,所述曲轴主轴颈与所述曲轴连杆颈交错分布,所述曲轴主轴颈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有润滑间隙,所述润滑间隙与所述缸体油道连通;其中所述曲轴主轴颈上有与所述润滑间隙连通的曲轴进油口,所述曲轴连杆颈上有曲轴出油口,所述曲轴进油口与所述曲轴出油口之间形成有曲轴油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缸体油道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润滑间隙连通的缸体出油口,所述缸体出油口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缸体油道的轴线偏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缸体出油口为长圆孔,所述缸体出油口的横截面积在朝向所述主轴颈的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缸体轴承孔,所述缸体轴承孔内安装有主轴瓦,所述主轴瓦与所述曲轴主轴颈之间形成有所述润滑间隙;其中所述主轴瓦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缸体油道和所述润滑间隙连通的第一油口,所述主轴瓦与所述缸体轴承孔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缸体油道连通的储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轴承孔与所述主轴瓦相对的表面的部分向外凹陷以形成所述储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瓦的内表面具有主轴瓦油槽,所述主轴瓦油槽沿所述主轴瓦的周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瓦上还设置有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口分别与所述储油空间和所述润滑间隙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邻近所述主轴瓦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油口邻近所述主轴瓦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油口的中心和所述主轴瓦的所述一端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油孔的中心与所述主轴瓦的所述另一端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油口的直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具有以下优势:

一方面,流入到缸体油道内的润滑油可以分别对曲轴主轴颈和曲轴连杆颈进行润滑,且可以对曲轴连杆颈提供充足的润滑油以进行润滑,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可以采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曲轴连杆颈与连杆瓦所形成的摩擦副的摩擦损失,从而降低发动机油耗;另一方面,为曲轴连杆颈和连杆瓦之间提供充足的润滑油,可以减少连杆瓦烧瓦的风险,降低连杆瓦的耐磨性要求,从而可以降低连杆瓦的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缸体、曲轴以及主轴瓦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缸体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缸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主轴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的曲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缸体,11-缸体油道,12-缸体出油口,13-缸体轴承孔,

20-曲轴,21-曲轴主轴颈,211-曲轴进油口,22-曲轴连杆颈,221-曲轴出油口,23-曲轴油道,

30-主轴瓦,31-第一油口,32-主轴瓦油槽,33-第二油口;

a-储油空间,b-润滑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缸体10、曲轴20,缸体10上设置有缸体油道11;曲轴20具有多个曲轴主轴颈21和多个曲轴连杆颈22,曲轴主轴颈21与曲轴连杆颈22交错分布,曲轴主轴颈21与缸体10之间形成有润滑间隙b,润滑间隙b与缸体油道11连通;其中曲轴主轴颈21上有与润滑间隙b连通的曲轴进油口211,曲轴连杆颈22上有曲轴出油口221,曲轴进油口211与曲轴出油口221之间形成有曲轴油道23。

具体而言,曲轴油道23连通曲轴连杆颈22和曲轴主轴颈21,可以减少润滑油外泄,保证润滑油油可以为连杆瓦持续供油,减少连杆瓦因供油问题产生的失效风险,同时由于供油充足、稳定,对连杆瓦耐磨性要求低,可以降低连杆瓦选材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机油泵泵入到缸体油道11的润滑油流入到润滑间隙b内,从而可以在曲轴主轴颈21的周向上形成稳定油膜,进而至少部分位于润滑间隙b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曲轴进油口211进入到曲轴油道23内,并通过曲轴出油口221流出曲轴油道23以在曲轴连杆颈22外形成稳定油膜。

由此,一方面,流入到缸体油道11内的润滑油可以分别对曲轴主轴颈21和曲轴连杆颈22进行润滑,且可以对曲轴连杆颈22提供充足的润滑油以进行润滑,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可以采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曲轴连杆颈22与连杆瓦所形成的摩擦副的摩擦损失,从而降低发动机油耗;另一方面,为曲轴连杆颈22和连杆瓦之间提供充足的润滑油,可以减少连杆瓦烧瓦的风险,降低连杆瓦的耐磨性要求,从而可以降低连杆瓦的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润滑油可以充足地提供到曲轴连杆颈22区域上,从而使曲轴连杆颈22区域上可以形成稳定油膜,进而稳定油膜可以避免与曲轴连杆颈22配合的连杆瓦出现烧瓦,并能有效地改善连杆瓦的工作环境,从而可以使用耐磨性要求更低的连杆瓦,以降低连杆瓦的使用成本即可以选用价格更低的连杆瓦。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缸体油道11的末端形成有与润滑间隙b连通的缸体出油口12,缸体出油口12的轴线相对于缸体油道11的轴线偏置,且缸体出油口12为长圆孔,缸体出油口12的横截面积在朝向主轴颈2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也就是说,缸体出油口12与缸体油道11之间为偏心设置(即偏置),并使缸体出油口12形成为长圆形锥形结构。这样,使润滑油从缸体油道11进入润滑间隙b的过程中,可以在缸体出油口12的位置上被减速,从而使润滑间隙b内形成一个稳压环境,从而可以为润滑间隙b提供稳定地、持续地供给润滑油。

可以理解的是,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工作的工况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可以有效地解决润滑油在润滑间隙b以及曲轴连杆颈22区域润滑油供给不足的问题。

如图1和图5所示,缸体10上设置有缸体轴承孔13,缸体轴承孔13内安装有主轴瓦30,主轴瓦30与曲轴主轴颈21之间形成有润滑间隙b;其中主轴瓦30上设置有分别与缸体油道11和润滑间隙b连通的第一油口31,主轴瓦30与缸体轴承孔13之间设置有与缸体油道11连通的储油空间a,主轴瓦30上还设置有第二油口33,第二油口33分别与储油空间a和润滑间隙b连通,其中,缸体轴承孔13与主轴瓦30相对的表面的部分向外凹陷以形成储油空间a。

也就是说,经过缸体出油口12流入到缸体轴承孔13内的润滑油至少部分通过第一油口31流入到润滑间隙b内,另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到储油空间a内,且位于储油空间a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二油口33流入到润滑间隙b内。这样,可以使储油空间a内的润滑油在润滑间隙b内的油膜破裂时,第一时间朝向润滑间隙b供给润滑油,从而可以保证润滑间隙b内可以长时间、稳定低形成有润滑油膜,以有效地防止曲轴主轴颈21磨损。

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的缸体10分为上缸体10和下缸体10,在上缸体10上形成与润滑间隙b连通的润滑油道时,对应地在上主轴瓦30上形成第一油口31,在下缸体10上形成与润滑间隙b连通的润滑油道时,对应地在下主轴瓦30上形成第一油口31。

需要说明的是,缸体油道11、缸体出油口12、主轴瓦30、润滑间隙b以及曲轴油道23共同限定出连杆瓦润滑油路,适于向连杆瓦供给润滑油。从而可以为连杆瓦提供充足地润滑油,进而无需使用粘性较高的润滑油,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发动机的油耗。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缸体轴承孔13朝向主轴瓦30的至少部分开槽以形成为储油空间a,且该槽的宽度以及深度恒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缸体轴承孔13的强度,减少缸体10承受燃烧室爆发压力等冲击,而且可以使位于润滑间隙b周围的润滑油更多,使采用低粘度润滑油的前提下,润滑间隙b内的润滑油膜也不会出现断续,润滑油不会出现紊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内是指朝向曲轴20的轴线20的方向为内,背离曲轴20的轴线的方向为外。

进一步地,第一油口31的直径大于第二油口33的直径。由此,使润滑油道内的润滑油可以有效供给至第一油口31,并在润滑间隙b内形成稳定油膜后,使润滑油进入到储存空间内,既提高了润滑间隙b内的稳定油膜的形成速度,也是储油空间a内可以稳定低储存润滑油。

如图4所示,主轴瓦30的内表面具有主轴瓦油槽32,主轴瓦油槽32沿主轴瓦30的周向延伸,且第一油口31邻近主轴瓦30的一端设置,第二油口33邻近主轴瓦30的另一端设置,第一油口31的中心和主轴瓦30的一端的距离与第二油孔的中心与主轴瓦30的另一端的距离相同,主轴瓦油槽32的截面为梯形。

具体而言,主轴瓦30上设置有两个对称不等大的第一油口31和第二油口33,且主轴瓦油槽32为梯形贯穿油槽,在满足承载压力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缸体出油口12、储油空间a内朝向润滑间隙b充足供油,在保证曲轴主轴颈21和主轴瓦30的正常工作时减少接触面积,配合低粘度润滑油减少摩擦功消耗的同时,可以通过曲轴油道23向连杆瓦持续供油,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的被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油耗更低,可以满足现今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且发动机工作稳定性高,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