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粘贴应变片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962发布日期:2019-09-24 23:3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粘贴应变片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力量测用工具,特别是一种快速粘贴应变片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在应力量测领域中,粘贴应变片是一项极为精细的工作,其粘贴质量将影响实际测量情况。现有的普通应变片粘贴大多采用手工粘贴或有一定空间局限性工具,手动及普通材质的工具粘贴,易造成应变片污染,胶水粘连应变片和手指容易损坏应变片,效果不佳,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粘贴应变片专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粘贴应变片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枪体,枪体内设有静电吸附装置、顶杆、绝缘电线、扳机、恢复弹簧、静电发生装置和静电发生装置开关;所述的顶杆位于枪体的枪管内,顶杆的前端固定设有静电吸附装置,枪管和静电吸附装置的前表面设有防粘覆膜材料;顶杆的轴心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穿过绝缘电线,绝缘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静电吸附装置和静电发生装置;所述的恢复弹簧位于顶杆的后端;所述的扳机中间位置与枪体相铰接,扳机上端设有弧形齿面;所述的顶杆靠近扳机的位置处设有齿条,所述的弧形齿面上设有一系列的与该齿条相适应的齿;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位于枪体把手上,静电发生装置的上方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的上端与枪管相连通,所述的绝缘电线从该竖直通孔内穿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解决了部分有限空间作业限制;

2、专用工具提高了应变片粘贴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专用工具粘贴有效降低粘贴过程的污染及应变片的损坏;

4、专用工具粘贴提高了应变片粘贴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枪体,枪体内设有静电吸附装置1、顶杆2、绝缘电线3、扳机9、恢复弹簧5、静电发生装置7和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

所述的顶杆2位于枪体的枪管内,顶杆2的前端固定设有静电吸附装置1,枪管和静电吸附装置1的前表面设有防粘覆膜材料,防止被胶水与应变片10粘在一起。顶杆2的轴心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穿过绝缘电线3,绝缘电线3的两端分别连接静电吸附装置1和静电发生装置7。所述的恢复弹簧5位于顶杆2的后端。

所述的扳机9中间位置与枪体相铰接,扳机9上端设有弧形齿面。所述的顶杆2靠近扳机9的位置处设有齿条4,所述的弧形齿面上设有一系列的与该齿条4相适应的齿,当向后扣动扳机9时能够将顶杆2向前推出,松手后通过恢复弹簧5的作用将顶杆2拉回。

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7位于枪体把手6上,静电发生装置7的上方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的上端与枪管相连通,所述的绝缘电线3从该竖直通孔内穿过。

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打开专用工具静电发生装置7,用镊子夹取应变片10,且外侧置于专用工具枪头凹槽,轻轻放置,如图2所示。应变片10内侧涂抹专用速干胶水,手持专用工具,对准预处理好的工件待粘贴应变片10的位置,轻轻扣下扳机9,待胶水干后松开扳机9。完成应变片10粘贴,关闭专用工具静电发生装置7,放回工具箱,完成操作。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手动粘贴形式,解决的部分空间作业限制的情况,提高了应变片10粘贴效率和应变片10粘贴的可靠性。

实施例2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枪体,枪体内设有静电吸附装置1、顶杆2、绝缘电线3、扳机9、恢复弹簧5、静电发生装置7和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

所述的顶杆2位于枪体的枪管内,顶杆2的前端固定设有静电吸附装置1,枪管和静电吸附装置1的前表面设有防粘覆膜材料,防止被胶水与应变片10粘在一起。顶杆2的轴心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穿过绝缘电线3,绝缘电线3的两端分别连接静电吸附装置1和静电发生装置7。所述的恢复弹簧5位于顶杆2的后端。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7位于枪体把手6上,静电发生装置7的上方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的上端与枪管相连通,所述的绝缘电线3从该竖直通孔内穿过。

所述的扳机9中间位置与枪体相铰接,扳机9上端设有弧形齿面。所述的顶杆2靠近扳机9的位置处设有齿条4,所述的弧形齿面上设有一系列的与该齿条4相适应的齿,当向后扣动扳机9时能够将顶杆2向前推出,松手后通过恢复弹簧5的作用将顶杆2拉回。扳机9的后侧边缘处设有向后突起的凸块11,凸块11的下方形成内凹的槽。扳机9后方设有一号推杆13,枪体位于一号推杆13的位置处设有水平孔,一号推杆13位于该水平孔内,一号推杆13的后端从枪体的后端露出,从而手握枪体时能够将一号推杆13向前推,当扳机9扣下并且一号推杆13向前推动时,一号推杆13前端顶在扳机9后侧凸块11的下方,从而能够卡住凸块11,防止凸块11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将扳机9的位置锁死,防止扳机9复位,从而可以解放食指。当粘贴应变片10时长时间扣住扳机9对于食指来说较为疲劳,通过锁死扳机9的方式解放了食指,避免长时间用力造成的食指疲劳。一号推杆13上套有推杆弹簧12,推杆弹簧12的前后两端分别顶在水平孔的内凸缘和一号推杆13的轴肩上,推杆弹簧12用于一号推杆13向后复位。一号推杆13上设有前后走向的、贯穿上下表面的条形孔14,该条形孔14用于穿过绝缘电线3。

实施例3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枪体,枪体内设有静电吸附装置1、顶杆2、绝缘电线3、扳机9、恢复弹簧5、静电发生装置7和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

所述的顶杆2位于枪体的枪管内,顶杆2的前端固定设有静电吸附装置1,枪管和静电吸附装置1的前表面设有防粘覆膜材料,防止被胶水与应变片10粘在一起。顶杆2的轴心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穿过绝缘电线3,绝缘电线3的两端分别连接静电吸附装置1和静电发生装置7。所述的恢复弹簧5位于顶杆2的后端。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7位于枪体把手6上,静电发生装置7的上方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的上端与枪管相连通,所述的绝缘电线3从该竖直通孔内穿过。

所述的扳机9中间位置与枪体相铰接,扳机9上端设有弧形齿面。所述的顶杆2靠近扳机9的位置处设有齿条4,所述的弧形齿面上设有一系列的与该齿条4相适应的齿,当向后扣动扳机9时能够将顶杆2向前推出,松手后通过恢复弹簧5的作用将顶杆2拉回。

扳机9的下部与二号推杆15的前端相铰接,二号推杆15的后端位于枪体把手6的空腔内。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是按钮开关,即按下后接通,松开后断开。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位于把手6上,扳机9的后方,其按钮帽16一部分从把手6内露出,便于手动打开开关。按钮帽16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延伸部18,所述的延伸部18位于二号推杆15的后方,所以当扣下扳机9后,通过二号推杆15能够将按钮帽16向后推动。按钮帽16的上方设有弹簧片17,弹簧片17上设有向下弯曲的钩体,当按钮帽16被按下后,通过弹簧片17的钩体能够将按钮帽16的延伸部18勾住,从而将按钮帽16位置锁死,实现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的常闭功能。弹簧片17钩体为倾斜的结构,钩体位于二号推杆15后方偏上的位置,当二号推杆15向后推动时能够将弹簧片17向上顶起,从而使其与按钮帽16相脱离,当二号推杆15复位后,按钮帽16能够向前弹起,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断开。使用时首先手动按下按钮,然后按钮被弹簧片17锁定,实现常闭;粘贴应变片10时,扣下扳机9二号推杆15向后移动,解除锁定,粘贴完毕后扳机9复位,按钮弹起,开关关闭。在本实施例中,粘贴完毕后静电发生装置开关8能够自动关闭,使操作更加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