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6859发布日期:2020-01-03 11:2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润滑泵压力的压力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大中型的机械设备,在转动轴承部分都设有润滑点,一般都是用人工注油器进行注油,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是,这种润滑方式具有以下缺陷:1、浪费时间,一套大型的设备润滑点一般有40~80余处,有的甚至达100余处,用人工注油费工费时;2、注油困难,有的润滑点或因位置太高、或因位置狭窄不易操作,因此,难以满足若润滑需求;3、有时因润滑不及时或不到位造成设备失油事故,从而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可实现对润滑部位进行自动润滑的润滑脂泵,但是,在这种自动润滑的润滑脂泵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导致出现设备故障,如:柱塞折断、管路暴破、损坏油嘴等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的,由于缺乏安全溢流装置造成油路堵塞、压力超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可以使溢流压力平稳泄压,从而保证系统中压力的稳定,克服了产品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一端旋装有输油铜管,所述输油铜管与润滑泵中的输油管道相连通,所述圆柱形壳体内沿油路流动方向同轴开设有依次增大的阶梯孔,圆柱形壳体内通过阶梯孔形成第一溢流腔、第二溢流腔,所述圆柱形壳体外侧壁上对应第一溢流腔、第二溢流腔位置沿径向开设有溢流孔一、溢流孔二,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对应阶梯孔位置同轴活动设置有阀芯,阀芯包括依次相连的溢流部、顶持部一、顶持部二,溢流部与第一溢流腔的内壁相贴合,溢流部顶部沿轴向开设有主出油孔,主出油孔与输油铜管相连通,所述溢流部上沿径向对称开设有副出油孔,副出油孔与主出油孔相连通,所述顶持部一、顶持部二设置在第二溢流腔内,所述圆柱形壳体背离输油铜管一端设置有调压机构,所述调压机构包括调整螺母、调整螺丝,所述调整螺母设置在圆柱形壳体上背离输油铜管一端,所述调整螺丝配合旋装在调整螺母,所述圆柱形壳体内壁上开设有与调整螺丝配合的内螺纹,调整螺丝的顶持端延伸至输油管道内,所述阀芯和调压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缓解输油管道内压力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顶持在顶持部一上,第一弹簧另一端顶持在调整螺丝上背离调整螺母的一端处,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设置在调整螺丝上背离调整螺母的一端处,第二弹簧另一端顶持在顶持部二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溢流孔一、溢流孔二沿壳体外圆周均布开设有至少6个。

优选的,所述调整螺丝外端开设有用于扭动调整螺丝的旋拧卡槽,所述调整螺丝靠近外端的外侧壁上绕轴均布有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主出油孔和副出油孔呈十字交叉布置。

优选的,所述调整螺丝背离调整螺母的一端设置有盘状固定板,固定板侧壁与第二溢流腔的内壁贴合,固定板上端面开设有圆形槽一、圆形槽二,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靠近调整螺丝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圆形槽一、圆形槽二配合插装的折弯凸起一、折弯凸起二。

优选的,所述阀芯上对应副出油孔位置开设有方形槽。

优选的,所述顶持部一的外侧壁上沿径向设置有顶杆,顶杆末端嵌装有滚珠,所述滚珠贴合壳体内壁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阀芯配合双弹簧的弹性元件,可以进一步减缓润滑泵体内压力突增的情况,防止出现油路堵塞、压力超限问题;通过两个溢流腔可以提高管道内压力的调整上限值,同时溢流孔一和溢流孔二绕轴均布有6个,方便从溢流孔处快速排出,实现油路压力的快速调节;在阀芯上开设有主出油孔、副出油孔,便于提高阀芯对油压的感应灵敏度。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调压机构,通过对调压机构中调整螺丝的旋入深度进行调整可以对管道内压力值进行调整;在顶持部一的外侧壁上沿径向设置有顶杆,顶杆末端嵌装有滚珠,通过滚珠可以保证阀芯在壳体内顺畅滑动;通过阀芯上开设的方形槽可以扩大油路流出区域,便于提高阀芯对油压的感应灵敏度,造成油路堵塞、压力超限。

附图说明

图1为压力稳定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压结构示意图;

图4为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壳体,2-阀芯,3-输油铜管,4-溢流孔一,5-溢流孔二,6-主出油孔,7-副出油孔,8-方形槽,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第一溢流腔,12-第二溢流腔,13-固定板,14-调整螺母,15-调整螺丝,16-旋拧卡槽,17-防滑凸起,18-内螺纹,19-圆形槽一,20-折弯凸起一,21-圆形槽二,22-折弯凸起二,201-溢流部,202-顶持部一,203-顶持部二,204-顶杆,20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润滑泵压力稳定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1,圆柱形壳体1一端旋装有输油铜管3,输油管道与圆柱形壳体之间采用细牙螺纹进行连接,保证管道连接处的密闭性以及连接稳定性,输油铜管3与润滑泵中的输油管道相连通,进而实现输油铜内的油压与润滑泵内的油压平衡,圆柱形壳体内沿油路流动方向同轴开设有依次增大的阶梯孔,圆柱形壳体1内通过阶梯孔形成第一溢流腔11、第二溢流腔12,圆柱形壳体外侧壁上对应第一溢流腔11、第二溢流腔12位置沿径向开设有溢流孔一4、溢流孔二5,溢流孔一、溢流孔二5沿壳体外圆周均布开设有6个,圆柱形壳体1内对应阶梯孔位置同轴活动安装有阀芯2,阀芯2在管道油压的带动下在壳体内腔中滑动,阀芯2包括依次相连的溢流部201、顶持部一202、顶持部二203,溢流部201与第一溢流腔11的内壁相贴合,溢流部顶部沿轴向开设有主出油孔6,主出油孔与输油铜管相连通,溢流部上沿径向对称开设有副出油孔7,副出油孔7与主出油孔6相连通,主出油孔和副出油孔呈十字交叉布置,可以保证油路中流动顺畅;阀芯上对应副出油孔位置开设有方形槽8,通过阀芯上开设的方形槽8可以扩大油路流出区域,便于提高阀芯对油压的感应灵敏度,造成油路堵塞、压力超限;顶持部一202、顶持部二203安装在第二溢流腔内,顶持部一202的外侧壁上沿径向安装有顶杆204,顶杆末端嵌装有滚珠205,滚珠205贴合壳体1内壁布置,

圆柱形壳体1背离输油铜管2一端安装有调压机构,调压机构包括调整螺母14、调整螺丝15,调整螺母14安装在圆柱形壳体1上背离输油铜管2一端,调整螺丝15配合旋装在调整螺母14,圆柱形壳体1内壁上开设有与调整螺丝配合的内螺纹18,调整螺丝的顶持端延伸至输油管道内,调整螺丝外端开设有用于扭动调整螺丝的旋拧卡槽16,通过工具卡在旋拧卡槽16内,实现对调整螺丝旋入深度的调整,调整螺丝靠近外端的外侧壁上绕轴均布有防滑凸起17,防滑凸起17方便对压力稳定装置的压力上限值进行微调。

阀芯和调压机构之间安装有用于缓解输油管道内压力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第一弹簧9一端顶持在顶持部一上,第一弹簧9另一端顶持在调整螺丝上背离调整螺母14的一端处,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调整螺丝上背离调整螺母的一端处,第二弹簧10另一端顶持在顶持部二上,调整螺丝背离调整螺母的一端安装有盘状固定板13,固定板侧壁与第二溢流腔12的内壁贴合,固定板上端面开设有圆形槽一19、圆形槽二21,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靠近调整螺丝15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与圆形槽一、圆形槽二配合插装的折弯凸起一20、折弯凸起二22,通过折弯凸起一20、折弯凸起二22可以保证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在固定板的位置稳定,防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互扭缠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