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2478发布日期:2019-12-13 17:5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机器人密封领域,用于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的密封。



背景技术:

在大型常压储罐检测方面,由于缺少有效不开罐在油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我国对大型储罐的检验主要采用停产、倒空、清罐、割板检查、修理和重新投运的传统方式,这种检验方式耗时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而且经济成本高,以一台10万立方米的储罐为例,每次检验周期为两个月以上,清罐与维修的直接费用在200万元以上,停产造成的间接损失更大。部分储罐己连续使用15年之久,致使储罐泄漏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损失惨重,既破坏了环境,又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从原油储备角度出发,迫切需要一种无需清罐的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以此提高储罐的利用率;从石化工艺流程角度出发,迫切需要一种可实现不开罐进行快速安全检测的技术和仪器,既能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又能提高储罐的运营期。对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中电机的防护需要进一步提高,防止油进入电机内部使电机内部的零件收到腐蚀,电机性能下降,定子卡死等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现有的技术在电机外增加防护壳体,虽然能提高电机防护等级,但是增加壳体不仅造成重量较大、费用增加等问题,且不便于拆卸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式机器人密封结构复杂,重量较大、费用增加,且不便于拆卸进行维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采用螺栓连接在一起的上箱体、中间板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与中间板、中间板与下箱体间均采用胶圈密封。上箱体装有机器人电路部分,下箱体装有机器人驱动部分,使得机器人有良好的静密封效果。所述下箱体中的驱动部分密封结构从右到左依次是外端盖、油封密封、机械密封、内端盖,构成了两级动密封,保证轴在低速转动情况下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所述内端盖和外端盖通过第一螺钉连接,第一o型圈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接触面上。所述内端盖和下箱体通过第二螺钉连接,第二o型圈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接触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密封结构不仅可以反复拆卸,且有较大密封面,压力变形小,具有密封效果好,成本较低和质量较轻等优点。使得机器人有良好的动静密封性能,保证储罐在油缺陷检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的主视图;

图2为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的左视图;

图3为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的俯视图;

图4为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密封部分剖视图,图中:1-上箱体;2-胶圈;3-中间板;4-第三螺钉;5-螺栓;6-电机座;7-电机;8-圆螺母;9-止动垫圈;10-下箱体;11-第二螺钉;12-内端盖;13-第二o型圈;14-第一螺钉;15-第一o型圈;16-油封密封;17-机械密封;18-轴承;19-外端盖;20-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4所示一种储罐在油缺陷检测轮式机器人密封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采用螺栓5连接在一起的上箱体1、中间板3和下箱体10,所述上箱体与中间板、中间板与下箱体间均采用胶圈2密封。电机7通过过盈配合放置在电机座6上,电机座通过第三螺钉4连接在中间板上。轮子20同时起到支撑轴和轮子的作用,轴最左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输出轴到轮子间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着圆螺母8、止动垫圈9、轴承18、内端盖12、机械密封17、油封密封16和外端盖19。圆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支撑轴最左端,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所述内端盖和外端盖通过第一螺钉14连接,第一o型圈15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接触面上。所述内端盖和下箱体通过第二螺钉11连接,第二o型圈13设置于相邻的两连接接触面上,大接触面使得结构的密封性能更好。机械密封动环与支撑轴过盈配合,静环与支撑轴间隙配合,有良好的动密封性能,这里和油封密封结合,构成二级密封,大大增加了轴向密封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