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机及减振降噪泵组件、缓冲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1475发布日期:2020-01-31 15:1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机及减振降噪泵组件、缓冲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机及减振降噪泵组件、缓冲阀。



背景技术:

随着净水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净水厂家为了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地进行净水技术创新。在净水机水泵减振降噪技术方面,目前各净水厂家普遍采取的是在水泵安装及固定方面进行改进,众所周知水泵的噪音不仅来源于本身及其带动周边结构的振动,还来源于水泵出水口水流的噪音,以上方法只能针对水泵振动带来一定减振效果,但是对水泵出水口水流噪音没有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降低水流噪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缓冲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对着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对着所述出水口设置,所述缓冲件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过水通道,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缓冲件的定位件。

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所述第一阀壁上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阀壁上设有所述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筋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缓冲件的一端支撑于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筋的支撑部上,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筋的限位部限位于所述缓冲件的侧部,所述第二定位筋限位于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筋设于所述第一阀壁上并围绕所述进水口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筋之间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过水通道的进水过水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筋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抵触在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定位筋设于所述第二阀壁上并围绕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筋之间设有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过水通道的出水过水口。

可选地,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主体和密封设于所述阀体主体一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阀体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阀体主体与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件;或者,所述阀体主体与所述端盖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泵组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设有任一所述的缓冲阀,所述缓冲阀纵向设置,所述缓冲阀的出水口位于其进水口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减振降噪泵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水泵外部的第一减震件、支撑于所述水泵底部的第二减震件和固定架,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减震件限位于所述固定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任一所述的减振降噪泵组件,所述减振降噪泵组件纵向安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泵的机头上,所述机头位于所述减振降噪泵组件的下部。

有益效果:

1、在缓冲阀的阀体内设置缓冲件,并将缓冲件的一端对着阀体上的进水口设置,缓冲件的另一端对着阀体上的出水口设置,这样进入阀体内的水流会第一时间冲击到缓冲件上,由于缓冲件的缓冲作用,将水流适当减缓后经阀体内的过水通道从阀体的出水口流出,从而达到降低水流噪音的效果。

2、采用第一定位筋对缓冲件的一端部和侧部进行支撑和定位,采用第二定位筋对缓冲件的另一端进行定位,这样第一定位筋和第二定位筋可以限制缓冲件任意方向的位移,保证缓冲件发挥稳定的缓冲效果。

3、将第一定位筋围绕阀体的进水口间隔设置,并在相邻两个第一定位筋之间设有进水过水口,这样从进水口进入阀体的水流能在冲击缓冲件的一端后,经过进水口周围的各个进水过水口进入阀体的过水通道,即经缓冲件缓冲后的水流能及时流入过水通道,减少了停留时间,保证了水流的流速。

4、将第二定位筋围绕阀体的出水口间隔设置,并在相邻两个第二定位筋之间设有出水过水口,这样过水通道内的水流能经出水口周围的各个出水过水口进入出水口并流出,减少了水流在出水口附近的停留时间,保证了水流的流速。

5、将缓冲阀纵向安装在减振降噪泵组件的水泵出水口上,如此,从水泵出水口进入缓冲阀内的水流在阀体内流动时需克服重力,可增强水流的缓冲效果,降低水流噪音。

6、在减振降噪泵组件的水泵外部套设第一减震件,水泵底部支撑于第二减震件上,并将水泵固定于固定架上,这样可实现水泵与周边零配件之间为软接触,可减少水泵振动带来的噪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缓冲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缓冲阀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缓冲阀的阀体主体的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缓冲阀的端盖的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减振降噪泵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图8的减振降噪泵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端盖,101、出水口,102、凸缘,103、第二定位筋,2、阀体主体,201、第一定位筋,2011、限位部,2012、支撑部,202、进水口,3、缓冲件,4、出水过水口,6、进水过水口,7、螺纹,8、密封件,9、缓冲层;11、第一减震件,1101、引线口,1103、通孔,1104、避让部,12、水泵,1201、连接孔,1202、接头,1203、机头,1204、进水口,13、缓冲阀,14、第二减震件,1401、避让槽,1402、定位凸台,15、固定架,1501、第二安装孔,1502、定位孔,1503、第一安装孔,16、第一紧固组件,17、第二紧固组件,18、净水机底座。

图中箭头代表水流的路径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水口202和出水口101,所述阀体内设有缓冲件3,所述缓冲件3的一端对着所述进水口202设置,所述缓冲件3的另一端对着所述出水口101设置,所述缓冲件3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202和所述出水口101的过水通道,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缓冲件3的定位件。

在阀体内设置缓冲件3,并将缓冲件3的一端对着阀体上的进水口202设置,缓冲件3的另一端对着阀体上的出水口101设置,这样进入阀体内的水流会第一时间冲击到缓冲件3上,由于缓冲件3的缓冲作用,将水流适当减缓后经阀体内的过水通道从阀体的出水口101流出,从而达到降低水流噪音的效果。

如图1-图4所示,所述阀体可以包括阀体主体2和密封设于所述阀体主体2一端的端盖1,所述端盖1上设有所述出水口101,所述阀体主体2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进水口202。

所述阀体主体2可以包括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一端开口的筒状本体,筒状本体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端盖1,其另一端的端壁上开设一通孔,该通孔连接一直管状的进水口202,进水口202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矩形。所述端盖1可以包括圆形或矩形的盖体,盖体的周向设有凸缘102,盖体将阀体主体2的筒状本体的开口端封堵,其凸缘102卡在阀体主体2的筒状本体的侧壁上,盖体上设有通孔,该通孔连接一直管状的出水口101,出水口10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或矩形。

参见图5和图6,所述阀体主体2与所述端盖1可以通过螺纹7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件8,这样便于阀体拆卸,有利于维修和重复利用。可以在端盖1的凸缘102的内侧面设置内螺纹,在阀体主体2的筒状本体的开口端的外侧面上设置与凸缘102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实现螺纹连接,为保证密封效果,在两者连接处设置密封件8进行密封,密封件8可以为橡胶等柔性材质的密封圈。

参见图1和图7,所述阀体主体2与所述端盖1两者之间也可以采用粘结剂粘接,粘结剂实现粘接的同时起到密封作用,粘结剂可以为强力密封胶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阀体主体与所述端盖之间的密封可以是先通过所述阀体主体和所述端盖进行螺纹连接再通过密封件密封处理,也可以是所述阀体主体与所述端盖通过超声焊熔接、胶粘、塑料热熔等方式直接密封。

如图1-图4所示,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筋201和第二定位筋103,所述第一定位筋201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筋201包括支撑部2012和限位部2011,所述缓冲件3的一端支撑于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筋201的支撑部2012上,每个所述第一定位筋201的限位部2011限位于所述缓冲件3的侧部,所述第二定位筋103限位于所述缓冲件3的另一端。

采用第一定位筋201对缓冲件3的一端部和侧部进行支撑和定位,采用第二定位筋103对缓冲件3的另一端进行定位,这样第一定位筋201和第二定位筋103可以限制缓冲件3任意方向的位移,保证缓冲件3发挥稳定的缓冲效果。

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定位筋201整体可以呈l型的板状结构,其可以纵向固定于阀体主体2的筒状本体的端壁上或/和筒状本体的内侧面上。缓冲件3整体为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柱状结构,比如圆柱状或棱柱状等。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筋201可以设于所述阀体主体2的筒状本体设有进水口202的端壁上,并围绕所述进水口20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筋201之间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202和所述过水通道的进水过水口6,第一定位筋201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个。这样,从阀体主体2的筒状本体的进水口202进入阀体内的水流在冲击缓冲件3的一端后,可以从进水口202周围的各个进水过水口6,进入到缓冲件3侧壁与筒状本体内侧面之间的环形的过水通道,即经缓冲件3缓冲后的水流能及时流入过水通道,减少了停留时间,保证了水流的流速。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定位筋103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抵触在所述缓冲件3的另一端,对缓冲件3进行压紧固定,所述第二定位筋103设于所述端盖1的盖体上并围绕所述出水口101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筋103之间设有连通所述出水口101和所述过水通道的出水过水口4。这样过水通道内的水流能经出水口101周围的各个出水过水口4进入出水口101并流出,减少了水流在出水口101附近的停留时间,保证了水流的流速。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缓冲阀的阀体内壁上还可以覆设缓冲层9,缓冲层9可采用硅胶等材质,可进一步降低水流噪音。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泵组件,包括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出水口设有任一所述的缓冲阀13,所述缓冲阀13纵向设置,所述缓冲阀13的出水口101位于其进水口202的上方。

水泵12的出水口可通过一接头1202安装所述缓冲阀13,接头1202可以一端与水泵12的出水口插接,另一端与缓冲阀13的进水口202插接。

在水泵12的出水口设置缓冲阀13,通过缓冲阀13对水流进行缓冲后,可以降低排出的水流的噪音。将缓冲阀13纵向安装在减振降噪泵组件的水泵12出水口上,如此,从水泵12出水口进入缓冲阀13内的水流在阀体内流动时需克服重力,可增强水流的缓冲效果,进一步降低水流噪音。

缓冲阀13的进水口202可以快插到水泵12出水口上安装的快插接头1202上,当水从水泵12的进水口1204进入,经过水泵12增压后由水泵12出水口进入缓冲阀13,喘急的水流第一时间冲击到缓冲阀13内的缓冲件3上,由于缓冲件3为柔性材料并有变形缓冲作用,将水流适当减缓后从缓冲阀13流出,从而达到降低水流噪音的效果。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减振降噪泵组件还可以包括套设于所述水泵12外部的第一减震件11、支撑于所述水泵12底部的第二减震件14和固定架15,所述水泵12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5上,所述第二减震件14限位于所述固定架15上。

第一减震件11和第二减震件14可以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架15可以为l型钣金支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固定架15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1502,第二减震件14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定位凸台1402限位于所述定位孔1502内。底板上围绕所述定位孔1502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501,用于通过第二紧固组件17固定于待安装设备上。水泵12在安装时可以将水泵12的机头1203位于水泵12底部,水泵12的机头1203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水口1204和出水口,出水口上安装有接头1202,水泵12的机头1203放置于第二减震件14的容置槽内,第二减震件14上设有避让槽1401,用于避让水泵12出水口连接的接头1202,使接头1202伸出。

第一减震件11为底部开口的套状结构,其套设于水泵12的外部并将水泵12的侧部和顶部包围,第一减震件11的顶部设有引线口1101,用于引出水泵12的线缆,引线口1101在水泵12装入到第一减震件11中时还有排气作用。水泵12的出水口上的接头1202和进水口1204露出在第一减震件11的外部,以与外部管路连接。第一减震件11的侧壁上设有避让部1104(可以为槽或孔),用于避让安装于水泵12出水口上的缓冲阀13。水泵12的侧部设有连接孔1201,固定架15的侧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503,第一安装孔1503和水泵12侧部的连接孔1201通过第一紧固组件16连接,以将水泵12固定于固定架15上,第一减震件11的侧壁上设有供第一紧固组件16的紧固件穿过的通孔1103。

第一紧固组件16和第二紧固组件17可以均包括螺钉、不锈钢垫片和硅胶片,第一紧固组件16和第二紧固组件17在安装过程中,硅胶片套在螺钉上,使螺钉和固定架15之间为软接触。第二紧固组件17还可以包括螺母,用于旋紧在螺钉的一端。

第一减震件11和第二减震件14将水泵12全包后,将第二减震件14上的定位凸台1402与固定架15上的定位孔1502对齐定位,再通过第一紧固组件16将水泵12与固定架15固定;水泵12固定在固定架15上后,最后通过第二紧固组件17将固定架15固定在净水机主体上。

通过设置第一减震件11和第二减震件14可以将水泵12上下合拢全包,形成对水泵12的双重软支撑,实现水泵12与周边零配件之间为软接触,起到减振作用,可减少水泵12振动带来的噪音。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任一所述的减振降噪泵组件,所述减振降噪泵组件纵向安装,所述水泵12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泵12的机头1203上,所述机头1203位于所述减振降噪泵组件的下部。

在安装减振降噪泵组件时,水泵12倒立固定在固定架15上,即水泵12的机头1203在下,水泵12的机头1203放置在第二减震件14的容置槽内,水泵12外部套设第一减震件11,固定架15通过第二紧固组件17固定在净水机底座18上。

通过设置第一减震件11和第二减震件14,实现水泵12与周边零配件软接触,达到减振效果。同时将水泵12倒立固定在固定架15上,再将固定架15与净水机底座18固定,使水泵12与固定架15、净水机主体都是软接触,从而实现水泵12的双重软支撑固定,且构成一个两级减振结构,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减震件11和第二减震件14减少水泵12的振动,减少水泵12振动带来的噪音,通过水泵12出水口安装的缓冲阀13,减低水泵12出水的水流噪音,这样两种措施相结合,能更加有效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