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2069发布日期:2020-02-08 00:2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修复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于老旧管道的老化、年久失修,许多地下的排水管道及电力管道等市政管道都存在变形、错口、脱节等不同的损坏现象,需要将原有坍塌管道修复后再延伸铺设。通常,对于损坏的管道通过开挖道路的方式进行修复,但是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与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还存在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而非开挖修复方式就可以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同时,实现快速修复管道坍塌位的目的。但是,目前非开挖式修复需要人工进入管道内进行修复作业,不仅存在施工安全隐患,而且这种修复方式只适用于大口径管道修复。对于小口径管道修复时,人工无法进入管道从而无法对管道进行修复。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可利用非开挖方式直接对直径较小的管道的破损处进行修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包括与非开挖转机连接的牵引头,所述牵引头连接有牵引修复管移动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分别与修复管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连接有一组限制机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若干可与修复管内壁抵接的限制块、铰接于限制块靠近牵引机构轴线端面的若干连接杆、与连接杆同时铰接的连接板和驱动连接板移动的若干电推缸,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呈中空设置且其侧壁均周向贯穿有若干滑移槽,所述限制块置于滑移槽内滑动,所述连接板置于第一连接座或第二连接座内腔滑动,所述电推缸固定于第一连接座内腔或第二连接座内腔,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相互靠近的端面共同连接有一根牵引绳,所述电推缸共同连接有控制其启停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将非开挖钻机的钻头从待修复的管道内穿过,之后将牵引头与非开挖钻机的转头连接,将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置于修复管内,使两者分别位于修复管的两端,之后使用控制器控制电推缸的活塞杆延伸,使限制块与修复管内壁抵接,此时利用非开挖钻机带动修复管进入待修复的管道内,通过非开挖钻机的钻头移动的距离,确定修复管是否到达需要修复的位置,当到达修复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电推缸的活塞杆收缩,使限制块脱离与修复管的连接,此时非开挖钻机继续移动,使牵引机构脱离从管道内脱离,此时完成了管道的修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座靠近牵引头的一端螺纹套接有清洁环,所述清洁环外壁可与待修复的管道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清洁环将未修复的管道内壁的污垢刮除,使污垢不会对修复管的移动产生阻碍,使牵引机构与修复管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环靠近牵引头的端面开设有楔形面,楔形面靠近牵引头的一端朝向第一连接座轴线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楔形面减少了清洁环朝向未修复的管道的开口处的面积,从而使清洁环更易插入维持修复的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块远离牵引机构轴线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制块朝向修复管内壁移动时,限制块使柔性垫产生变形,使柔性垫可与修复管内壁抵接,此时增加了限制块和修复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限制机构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第一连接座的端面连接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将牵引绳夹紧的紧固块和驱动紧固块移动的紧固螺栓,所述第二连接座端面贯穿有让位槽,所述牵引绳穿过让位槽置于固定块和紧固块之间,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紧固块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移动的修复管的长度改变之后,调节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的间距,之后利用紧固机构将牵引绳与第二连接座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可对长度改变之后的修复管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块靠近固定块的端面固定有若干紧固条,所述固定块靠近紧固块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和紧固条均垂直于第二连接座的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紧固条和固定条使牵引绳产生细微的变形,此时增加了牵引绳与紧固块和固定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三者之间的摩擦力,使牵引绳与第二连接座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座同轴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靠近牵引头的端面可与清洁环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环限制清洁环的位置,使其不会与修复管抵触而导致修复管与限制机构脱离连接,从而增加了限制机构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螺栓头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块使紧固螺栓转动,从而在使用紧固螺栓时不再需要使用工具,从而使紧固机构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牵引机构和限制机构对修复管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利用非开挖钻机使修复管进入破损的管道内进行修复,从而不再需要进行开挖,使管道的修复更加方便;

2、利用紧固机构调节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的位置,从而可对破损程度不同的管道进行修复,可对不同长度的修复管的位置进行固定;

3、利用可更换的清洁环对不同直径的管道内的污垢进行清理,减少清洁管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其运动的力,增加了限制机构与修复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限制机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限制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牵引头;11、控制器;2、牵引机构;21、第一连接座;211、挡环;22、第二连接座;221、让位槽;23、滑移槽;24、安装孔;241、安装板;25、牵引绳;26、清洁环;261、楔形面;3、限制机构;31、限制块;32、连接杆;33、连接板;34、电推缸;35、柔性垫;4、紧固机构;41、固定块;411、固定条;42、紧固块;421、紧固条;43、紧固螺栓;431、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与非开挖钻机连接的牵引头1,牵引头1呈子弹头状,其远离非开挖钻机的一端连接有牵引修复管移动的牵引机构2,牵引机构2包括分别与修复管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均呈圆柱状,且两者均可置于修复管内,两者均连接有一组限制其与修复管位置的限制机构3(见图2),限制机构3包括六块可与修复管内壁抵接的限制块31、铰接于限制块31靠近牵引机构2轴线的连接杆32、同时与连接杆32铰接的连接板33和驱动连接板移动的两个电推缸34。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相互靠近的端面均贯穿有安装孔24,且均使用螺栓固定有将安装孔24封闭的安装板241。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均呈中空设置,两者侧壁均周向贯穿有六个滑移槽23,限制块31可置于滑移槽23内滑动,且连接板置于第一连接座21或者第二连接座22的内腔滑动,其侧壁与第一连接座21或者第二连接座22的内壁抵接。电推缸34使用螺栓固定于第一连接座21内腔或者第二连接座22内腔相互远离的端面,其活塞杆与连接板33端面抵接,连接杆32铰接于连接板远离电推缸34的端面。两块安装板241相互靠近的端面连接有牵引绳25,电推缸34共同连接有控制其启停的控制器11,控制器11通过导线与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内的电推缸34连接。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将非开挖钻机的钻头从待修复的管道内穿过,之后将牵引头1与非开挖钻机的转头连接,将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置于修复管内,使两者分别位于修复管的两端,之后使用控制器11控制电推缸34的活塞杆延伸,使限制块31与修复管内壁抵接,此时利用非开挖钻机带动修复管进入待修复的管道内,通过非开挖钻机的钻头移动的距离,确定修复管是否到达需要修复的位置,当到达修复位置时控制器11控制电推缸34的活塞杆收缩,使限制块31脱离与修复管的连接,此时非开挖钻机继续移动,使牵引机构2脱离从管道内脱离,此时完成了管道的修复。

如图3所示,由于未修复的管道内壁残留有污垢,此时在修复管移动过程中会对修复管施加阻碍其移动的力,导致牵引机构2与修复管脱离。因此第一连接座21靠近牵引头1的一端螺纹套接有清洁环26,清洁环26外壁与未修复的管道内壁抵接。利用清洁环26将未修复的管道内壁的污垢刮除,使污垢不会对修复管的移动产生阻碍,使牵引机构2与修复管的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由于清洁环26外壁待修复的管道内壁抵接,此时将清洁环26置于待修复的管道内的过程较为麻烦。因此清洁环26靠近牵引头1的端面棱边处开设由楔形面261,楔形面261靠近牵引头1的一端朝向第一连接座21方向倾斜。利用楔形面261减少了清洁环26朝向未修复的管道的开口处的面积,从而使清洁环26更易插入维持修复的管道内。

如图2所示,由于需要修复的管道的直径会发生改变,此时修复管的直径也会发生改变,而限制块31远离牵引机构2轴线的端面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此时限制块31与修复管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限制机构3与修复管的连接强度较低,从而影响修复管的移动。因此限制块31远离牵引机构2轴线的端面均黏连有柔性垫35,柔性垫35的材质为橡胶。在限制块31朝向修复管内壁移动时,限制块31使柔性垫35产生变形,使柔性垫35可与修复管内壁抵接,此时增加了限制块31和修复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限制机构3使用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由于管道内的破损的程度是不同的,此时需要的修复管的长度也是不同的,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之间的间距需要改变。因此第二连接座22远离第一连接座21的端面连接有紧固机构4,紧固机构4包括焊接于第二连接座22端面的固定块41、将牵引绳25夹紧的紧固块42和驱动紧固块42移动的两个紧固螺栓43。紧固块42和固定块41可共同将牵引绳25夹持,紧固螺栓43穿过紧固块42与固定块4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座22端面同轴贯穿有让位槽221,让位槽221将与第二连接座22连接的安装板241贯穿,牵引绳25从让位槽221内穿过置于固定块41和紧固块42之间。在需要移动的修复管的长度改变之后,调节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之间的间距,之后利用紧固机构4将牵引绳25与第二连接座22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可对长度改变之后的修复管进行驱动。

为了增加紧固块42、固定块41和牵引绳25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牵引绳25与第二连接座22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如图4所示,紧固块42靠近固定块41的端面一体成型有若干紧固条421,固定块41靠近紧固块42的端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固定条411,紧固条421和固定条411均垂直于第二连接座22的轴线。利用紧固条421和固定条411使牵引绳25产生细微的变形,此时增加了牵引绳25与紧固块42和固定块4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三者之间的摩擦力,使牵引绳25与第二连接座22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改变。

如图3所示,由于清洁环26和第一连接座21螺纹连接,此时在受到污垢施加的朝向远离牵引头1方向的力时,清洁环26会发生转动从而朝向修复管方向移动,导致其与修复管抵接影响限制机构3与修复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第一连接座21同轴焊接有挡环211,挡环211靠近牵引头1的一端可与清洁环26端面抵接,利用挡环211限制清洁环26的位置,使其不会与修复管抵触而导致修复管与限制机构3脱离连接,从而增加了限制机构3使用时的稳定性。

为了使紧固螺栓43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如图4所示,紧固螺栓43头部焊接有转动块431,利用转动块431使紧固螺栓43转动,从而在使用紧固螺栓43时不再需要使用工具,从而使紧固机构4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工作原理:

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先将非开挖钻机的钻头从需要修复的管道内穿过,之后将牵引头1与非开挖钻机的转头连接,将牵引机构2置于修复管内,使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分别位于修复管的两端,之后利用控制器11控制电推缸34的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限制块31与修复管内壁抵接,之后拉动牵引绳25使其保持紧绷,转动紧固螺栓43从而带动紧固块42朝向固定块41移动,使紧固块42和固定块41共同将牵引绳25夹持,之后启动非开挖钻机,利用非开挖钻机带动修复管进入管道内,通过非开挖钻机的钻头移动的位置确定修复管的位置,当修复管位于管道的破损处时,控制器11控制电推缸34的活塞杆收缩,从而使限制块31脱离与修复管的连接,此时完成了破损的管道的修复。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