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手动驱动的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2463发布日期:2020-03-27 14:09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手动驱动的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手动驱动的减速机,属于减速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减速机在运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需要排除,而由于有些应用需要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此时减速机的输出端因为要反向带动减速齿轮转动,给维修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减速机的输入端的刹车可以分为:标准刹车与手释放刹车,其中,标准刹车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弹簧的弹力作用,借由刹车摩擦片上的导磁压板往电机的相反方向的推力,使得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制动目的。当送电线圈体产生磁力后,强制将刹车摩擦片往电机方向移动,以抵消弹簧的推力,消除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产生刹车释放效果。

标准刹车存在的缺点是在电机停止的状况下,无法手动使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分离,达到释放刹车,调整电机的效果。

手释放刹车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弹簧螺栓组件中弹簧的弹力作用,借由电枢板往电机方向的推力,使得电枢板与刹车摩擦片,刹车摩擦片与电机后托,两两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制动目的。当送电线圈体产生磁力后,强制将电枢板往电机相反方向移动,以抵消弹簧螺栓组件中弹簧的推力,消除电枢板与刹车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产生刹车释放效果。

手释放刹车存在以下缺点:

1、线圈体安装在最上面,不带风叶散热功能,导致电机在长时间运转时,温度过高。

2、依靠调整螺栓套件中的6组螺帽来调整刹车间隙,组装费时。

3、电机轴心先要安装键与六角块固定,然后通过六角块的相对六个面与刹车摩擦片连接。当电机运转时,刹车摩擦片与电机轴心一起转动,但上下并未固定,所以会上下窜动,与电枢板和电机后托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同时摩擦的过程中会发出“沙沙”声音。当电机停止与启动时,刹车摩擦片与六角块之间瞬间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导致刹车摩擦片的六角孔损耗,与六角块的间隙变大,造成制动力推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手动驱动的减速机,能直接手动驱动减速机,而且刹车散热效果好,便于调整刹车间隙,组装方便,在电机启动与停止时,刹车摩擦片不会受到旋转的冲击,且在电机停止的状况下,按下手释放柄,可以拨动调节杆来压下刹车摩擦片,使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分离,达到释放刹车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手动驱动的减速机,包括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有驱动部,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贯穿减速机的机体设置,即,所述减速机动力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执行部,所述减速机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为手动驱动部,所述手动驱动部用于减速机停机维修时驱动减速机动力输出轴转动。

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或为马达。

所述电机上的转轴上设置散热风叶,所述散热风叶上设置有间隙调整片,且所述间隙调整片和散热风叶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于电机的轴心上,通过调整间隙调整片的纵向位置来调整散热风叶的相对高度,所述散热风叶下方设置有刹车摩擦片,所述刹车摩擦片上设置在导磁压板上,所述导磁压板的下方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固定设置在线圈本体的机体上,所述导磁压板通过弹簧销固定设置在线圈本体上,使得所述线圈得电时,所述刹车摩擦片能随导磁压板受磁场力向下移动,所述导磁压板与线圈本体的机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通过推动导磁压板能将刹车摩擦片压在散热风叶上进行摩擦刹车,所述刹车摩擦片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呈倒l形状,且所述调节杆的横杆位于导磁压板的上方,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杆能将导磁压板压下,使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分离,所述调节杆通过调节杆支架活动设置在线圈本体的机体上,所述调节杆与手释放柄的端部活动连接在一起,通过按压手释放柄来驱动调节杆旋转。

所述线圈与电机之间电连接,且所述线圈与电机同时得电或断电。

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马达为伺服马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驱动部手动驱动减速机转动,便于维修,而且,本实用新型直接从输出轴凸出一个手动驱动装置,减少了多余齿部啮合产生的摩擦,可提高减速机的效率,降低马达的负载,同时降低减速机内部的温度,从而使内部的油脂更有效的起到润滑,提高减速机的寿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组装效率。

2、散热风叶与电机轴心连接,电机运转时,一起旋转,起到散热功能。

3、依靠调整间隙调整片直接调整刹车的间隙,组装方便。

4、刹车摩擦片以弹簧销定位于线圈体上,与轴心无接触连接,在电机启动与停止时,刹车摩擦片不会受到旋转的冲击。

5、在电机停止的状况下,按下手释放柄,可以拨动调节杆来压下刹车摩擦片,使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分离,达到释放刹车功能。从而可以手动进行故障排除或校正。若无需手动释放功能,可以拆下手释放柄,调节杆支架与调节杆,配合标准刹车的轴心与间隙调整片,即为标准刹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减速机、2为电机、3为手动驱动部、4为线圈、5为间隙调整片、6为弹簧、7为手释放柄、8为调节杆、9为调节杆支架、10为线圈本体、11为导磁压板、12为散热风叶、13为刹车摩擦片、14为弹簧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手动驱动的减速机,包括减速机1,所述减速机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有电机2,所述减速机1的动力输出轴贯穿减速机1的机体设置,即,所述减速机1动力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执行部,所述减速机1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为手动驱动部3,所述手动驱动部3用于减速机1停机维修时驱动减速机1动力输出轴转动;

所述电机2上的转轴上设置散热风叶12,所述散热风叶12上设置有间隙调整片5,且所述间隙调整片5和散热风叶12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于电机2的轴心上,通过调整间隙调整片5的纵向位置来调整散热风叶12的相对高度,所述散热风叶12下方设置有刹车摩擦片13,所述刹车摩擦片13上设置在导磁压板11上,所述导磁压板11的下方设置有线圈4,所述线圈4固定设置在线圈本体10的机体上,所述导磁压板11通过弹簧销14固定设置在线圈本体10上,使得所述线圈4得电时,所述刹车摩擦片13能随导磁压板11受磁场力向下移动,所述导磁压板11与线圈本体10的机体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弹簧6通过推动导磁压板11能将刹车摩擦片13压在散热风叶12上进行摩擦刹车,所述刹车摩擦片13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呈倒l形状,且所述调节杆8的横杆位于导磁压板11的上方,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杆8能将导磁压板11压下,使刹车摩擦片13与散热风叶12分离,所述调节杆8通过调节杆支架9活动设置在线圈本体10的机体上,所述调节杆8与手释放柄7的端部活动连接在一起,通过按压手释放柄7来驱动调节杆8旋转。

所述线圈4与电机2之间电连接,且所述线圈4与电机2同时得电或断电。

所述电机2为伺服电机,所述马达为伺服马达。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驱动部手动驱动减速机转动,便于维修,使内部的油脂更有效的起到润滑,提高减速机的寿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将散热风叶与电机轴心连接作为转动件,刹车摩擦片以弹簧销定位于线圈体上,线圈体固定于电机,作为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

以弹簧的弹力作用,借由刹车摩擦片上的导磁压板往电机的相反方向的推力,使得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制动目的。

当送电线圈体产生磁力后,强制将刹车摩擦片往电机方向移动,以抵消弹簧的推力,消除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产生刹车释放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散热风叶与电机轴心连接,电机运转时,一起旋转,起到散热功能。

2、依靠调整间隙调整片直接调整刹车的间隙,组装方便。

3、刹车摩擦片以弹簧销定位于线圈体上,与轴心无接触连接,在电机启动与停止时,刹车摩擦片不会受到旋转的冲击。

4、在电机停止的状况下,按下手释放柄,可以拨动调节杆来压下刹车摩擦片,使刹车摩擦片与散热风叶分离,达到释放刹车功能。从而可以手动进行故障排除或校正。若无需手动释放功能,可以拆下手释放柄,调节杆支架与调节杆,配合标准刹车的轴心与间隙调整片,即为标准刹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