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结构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0838发布日期:2020-05-15 16:5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结构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结构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在工作过程中,若进水流量较小则会出现反复熄火点火的情况,导致燃气热水器的出水水温忽高忽低,从而导致与其连接的出水端出现忽冷忽热的问题。而燃气热水器出现进水流量较小的原因主要是龙头中设定的恒定水温较低,尤其是在夏天,使得龙头的混合水中热水的占比小,从而使燃气热水器进水流量小。

现有技术的龙头无法解决燃气热水器流量较小造成龙头出水忽冷忽热而影响洗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结构及热水器,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部分,固定部分设有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混合腔、出水通道,第一进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混合腔、出水通道依次接通,第二进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混合腔和出水通道依次接通,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流经混合腔至出水通道进口的距离小于第二过水通道出口流经混合腔至出水通道进口的距离。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与出水通道进口对齐布置,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出口与出水通道进口错开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外壳、第一阀座、第二阀座、混水座、出水接头,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均安装在外壳内,混水座位于外壳内且连接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第一进水通道设置在第一阀座,第二进水通道设置在第二阀座,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均设置在混水座,混合腔位于混水座与第一阀座或混水座与第二阀座之间,出水接头安装在外壳且接通混合腔,出水通道设置在出水接头,出水接头靠近第一过水通道出口。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混水座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混水座内分成所述的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混水座之截面为横置的h形,第一过水通道进口位于混水座左端面,第二过水通道进口位于混水座右端面,第一过水通道出口和第二过水通道出口均位于混水座周面且分别位于隔板左右两侧。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第二过水通道出口周围设有挡水板。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出口设有多个,且每一第二过水通道出口面积均小于第一过水通道出口面积。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隔板设有三个且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平行布置,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垂直布置,第一隔板设有第一穿孔,第三隔板设有第二穿孔,混水座左端面为第一过水通道进口,第一隔板下端部与第三隔板下端部之间形成第一过水通道出口;混水座右端面为第二过水通道进口,第一隔板上端部与第三隔板上端部之间形成第二过水通道出口。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设置有引导部,使第一过水通道出水口更靠近出水通道进口的低压区。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能调节第一进水通道流量的第一调节组件和能调节第二进水通道流量的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分别安装在固定部分两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阀结构的热水器,其安装有所述的阀结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流经混合腔至出水通道进口的距离小于第二过水通道出口流经混合腔至出水通道进口的距离,使得第一进水通道的水更快流至出水通道,而第二进水通道的水经过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出水通道时,可以降低该通道的水压。该阀结构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混合水路结构,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2.第一过水通道出口与出水通道进口对齐布置,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出口与出水通道进口错开布置,该种布置方式更加直观且简单,在结构上也更容易实现。

3.混水座之截面为横置的h形,使得两条水路的长度可以设计的更小,更加适合水压较低的区域。

4.第二过水通道出口周围设有挡水板,进一步降低第二过水通道的水流压力。

5.第二过水通道出口设有多个,且每一第二过水通道出口面积均小于第一过水通道出口面积,多个第二过水通道出口可以对第二过水通道的水再次进行分流,进一步降低该通道的水流压力。

6.混水座内设有三个隔板,第一隔板下端部与第三隔板下端部之间形成第一过水通道出口;混水座右端面为第二过水通道进口,第一隔板上端部与第三隔板上端部之间形成第二过水通道出口,使得第二过水通道出口到出水通道的长度进一步增加,以进一步降低该通道的水流压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4绘示了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5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绘示了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混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了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混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绘示了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绘示了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11绘示了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阀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阀结构,它包括固定部分。

所述固定部分设有第一进水通道11、第二进水通道12、第一过水通道13、第二过水通道14、混合腔15、出水通道16,第一进水通道11、第一过水通道13、混合腔15、出水通道16依次接通,第二进水通道12、第二过水通道14、混合腔15和出水通道16依次接通,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流经混合腔15至出水通道进口161的距离小于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流经混合腔15至出水通道进口161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外壳10、第一阀座20、第二阀座30、混水座40、出水接头50,第一阀座20和第二阀座30均安装在外壳10内,混水座40位于外壳10内且连接第一阀座20和第二阀座30,第一进水通道11设置在第一阀座20,第二进水通道12设置在第二阀座30,第一过水通道13和第二过水通道14均设置在混水座40,混合腔15位于混水座40与第一阀座20或混水座40与第二阀座30之间,出水接头50安装在外壳10且接通混合腔15,出水通道16设置在出水接头50,出水接头50靠近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

该阀结构还包括能调节第一进水通道11流量的第一调节组件和能调节第二进水通道12流量的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分别安装在固定部分两端。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阀芯60和第一把手61,第一阀芯60安装在第一阀座20内,第一把手61传动连接第一阀芯60,转动第一把手61带动第一阀芯60转动进而调节第一进水通道11的流量;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阀芯70和第二把手71,第二阀芯70安装在第二阀座30内,第二把手71传动连接第二阀芯70,转动第二把手71带动第二阀芯70转动进而调节第二进水通道12的流量。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与出水通道进口161对齐布置,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与出水通道进口161错开布置。如图4所示,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位于出水通道进口161的正上方,二者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水从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流出时经直线距离流至出水通道进口161;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位于出水通道进口161的右侧,二者之间通过一段距离的混合腔15相连,二者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也即,水从第二过水通道14出口流出时需要流经两个直角弯道后才进入出水通道进口161。由于混合腔15的宽度始终保持一致,因此,水从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流出至出水通道进口161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水从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流出至出水通道进口161之间的距离。

以第一进水通道11进热水、第二进水通道12进冷水为例:

热水经过第一调节组件的调节后进入第一进水通道11内,再经过第一过水通道13进口进入第一过水通道13内,接着从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流出至混合腔15;冷水经过第二调节组件的调节后进入第二进水通道12内,再经过第二过水通道14进口进入第二过水通道14内,接着从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流出至混合腔15,冷水与热水最终在出水通道进口161处混合后再进入出水通道16并从出水通道16出口流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混水座40内设置有隔板41,隔板41将混水座40内分成所述的第一过水通道13和第二过水通道14。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水座40之截面为横置的h形,第一过水通道13进口位于混水座40左端面,第二过水通道14进口位于混水座40右端面,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和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均位于混水座40周面且分别位于隔板41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设置有引导部1311,使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更靠近出水通道进口161的低压区,使得第一进水通道13的水更容易流至出水通道16。

请查阅图5和图6,为阀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周围设有挡水板142。如图6所示,挡水板142成圆弧形,且挡水板142位于混合腔15内且位于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与进水通道进口161之间。

请查阅图7和图8,为阀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设有多个,且每一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面积均小于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面积。

请查阅图9和图11,为阀结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设有三个且分别为第一隔板411、第二隔板412和第三隔板413,第一隔板411与第三隔板413平行布置,第二隔板412与第一隔板411垂直布置,第一隔板411设有第一穿孔414,第三隔板413设有第二穿孔415,混水座40左端面为第一过水通道13进口,第一隔板411下端部与第三隔板413下端部之间形成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混水座40右端面为第二过水通道14进口,第一隔板411上端部与第三隔板413上端部之间形成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如图10所示,第一过水通道出口131与出水通道进口161之间依旧成直线布置;第二过水通道出口141与出水通道进口161之间需经过180度的混合腔15,也即,二者中心轴线呈180度夹角。

应用上述所述的阀结构的热水器,其安装有所述的阀结构。最好,所述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当热水流量不足时会出现反复熄火点火的情况,采用该阀结构后,以第一过水通道为热水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为冷水过水通道,可大大降低这种反复熄火点火情况的发生。或者,热水器也可为太阳能热水器或电热水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