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766发布日期:2020-04-24 21:0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



背景技术:

建筑、桥梁等结构因地震或风载激励作用下的破坏,将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或间接的严重经济损失,在抗震规范中,为更加有效地确保建筑和桥梁等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如隔震或消能减振技术被引入到土木领域,基于磁流变液的特殊性能而开发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减振效果好,为土木结构半主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磁流变液半主动控制装置在建筑、桥梁、机械、船舶、海洋平台等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已经有较多成功应用的实例,表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而传统磁流变液阻尼器均采用剪切阀式结构,该结构型式的阻尼器工作原理复杂,力学模型呈现极大的非线性特征,不易于实现精确控制,鉴于土木结构中的地震或风振等振动控制的要求较高,研究力学模型描述简单的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保证其在可控范围不变化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磁流变液的利用率,极大的简化阻尼器结构及力学模型,提高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降低其造价和维护费用,有效解决了现有剪切阀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动态模型过于复杂,不易于设计且不易于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左右两端分别密封焊接有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右侧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盖板内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密封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均垂直焊接在外套筒内壁,所述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有阻尼空腔,所述阻尼空腔内填充有磁流变液,且所述阻尼空腔内设置有磁芯,所述磁芯中心贯穿焊接有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外侧分别滑动贯穿于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与第二盖板中心,所述活塞杆右端穿出至外套筒外,所述磁芯两侧均匀对称焊接有动剪切板,所述动剪切板之间均设有励磁线圈,且所述励磁线圈紧密缠绕在磁芯外周,所述外套筒内壁上均匀对称焊接有静剪切板,且所述静剪切板与动剪切板之间呈梳齿状交错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连接在外套筒内壁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侧固定套接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滑动套接在活塞杆外侧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位于外套筒的轴线上,且所述活塞杆内设置有电线导通孔,外部的电线通过电线导通孔伸入至外套筒内并与励磁线圈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励磁线圈与动剪切板之间交错间隔排布,且所述励磁线圈的表面浇注有环氧树脂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补偿腔,且所述活塞杆左端端伸入至补偿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板中心套接有加固环,且所述加固环滑动套接在活塞杆外侧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静剪切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外侧垂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活塞杆右端固定套接有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侧面均开设有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改变励磁线圈中的电流或电压,使得外套筒内磁场变化,从而改变磁流变液的粘度,进而引起动剪切板、静剪切板与磁流变液之间剪切阻尼力的变化,从而可实现阻尼器阻尼力的实时可调节;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动态模型过于复杂,不易于设计且不易于实现精确控制的问题,保证其在可控范围不变化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磁流变液的利用率,极大的简化阻尼器结构及力学模型,提高磁流变阻尼器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降低其造价和维护费用;

3、通过将静剪切板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固定连接,增加了密封件结构的稳定性,可避免传统结构中因高压导致的泄漏问题,进一步实现阻尼器的长期稳定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筒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套筒;2、第一盖板;3、第二盖板;4、第一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6、阻尼空腔;7、磁流变液;8、磁芯;9、活塞杆;10、动剪切板;11、励磁线圈;12、静剪切板;13、密封板;14、圆形通孔;15、密封圈;16、电线导通孔;17、补偿腔;18、加固环;19、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包括外套筒1,所述外套筒1左右两端分别密封焊接有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所述第一盖板2右侧设有第一密封件4,所述第二盖板3内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密封件5,且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第二密封件5均垂直焊接在外套筒1内壁,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第二密封件5之间形成有阻尼空腔6,所述阻尼空腔6内填充有磁流变液7,且所述阻尼空腔6内设置有磁芯8,所述磁芯8中心贯穿焊接有活塞杆9,且所述活塞杆9外侧分别滑动贯穿于第一密封件4、第二密封件5与第二盖板3中心,所述活塞杆9右端穿出至外套筒1外,所述磁芯8两侧均匀对称焊接有动剪切板10,所述动剪切板10之间均设有励磁线圈11,且所述励磁线圈11紧密缠绕在磁芯8外周,通过活塞杆9的回往复平动,能够带动磁芯8与动剪切板10运动,通过磁流变液7的作用,起到阻尼作用,所述外套筒1内壁上均匀对称焊接有静剪切板12,且所述静剪切板12与动剪切板10之间呈梳齿状交错排布,具有良好的剪切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9位于外套筒1的轴线上,且所述活塞杆9内设置有电线导通孔16,外部的电线通过电线导通孔16伸入至外套筒1内并与励磁线圈11电性连接,便于外部的电线与励磁线圈11接线,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励磁线圈11与动剪切板10之间交错间隔排布,使得励磁线圈11均匀缠绕在磁芯8外侧,便于产生稳定的磁场,所述励磁线圈11的表面浇注有环氧树脂保护层,能够有效保护励磁线圈11,具有绝缘、防护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2与第一密封件4之间形成有补偿腔17,且所述活塞杆9左端端伸入至补偿腔17内,具有缓冲与补偿的作用,便于活塞杆9来回往复平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静剪切板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密封件4与第二密封件5内侧,使得静剪切板12固定得更牢固,增加了密封件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2外侧垂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9,所述活塞杆9右端固定套接有第二连接件20,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9与第二连接件20的侧面均开设有连接孔,便于将阻尼器连接在防震的结构中,方便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第二密封件5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连接在外套筒1内壁的密封板13,所述密封板13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14,所述圆形通孔14内侧固定套接有密封圈15,且所述密封圈15滑动套接在活塞杆9外侧表面,能够良好密封活塞杆9外侧,防止外套筒1内的磁流变液7泄漏,所述第二盖板3中心套接有加固环18,且所述加固环18滑动套接在活塞杆9外侧表面,提升了活塞杆9平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改进于:该种剪切型磁流变液阻尼器,在使用时,在阻尼器的活塞杆9来回往复平动过程中,动剪切板10与静剪切板12可实现对阻尼空腔6内的磁流变液7进行错动剪切,并且在励磁线圈11中的电流作用下,使得外套筒1中磁场变化,引起磁流变液7粘度的改变,进而引起动剪切板10、静剪切板12与磁流变液7之间剪切阻尼力的变化,当磁场变大时,磁流变液7粘度变大,引起动剪切板10、静剪切板12与磁流变液7之间剪切阻尼力的变大;当磁场变小时,磁流变液7粘度变小,引起动剪切板10、静剪切板12与磁流变液7之间剪切阻尼力的变小;故可通过改变励磁线圈11的电流或电压,调节外套筒1中磁场的变化,从而可实现阻尼器阻尼力的实时可调节,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防震建筑和桥梁结构,另外,阻尼力通过调节不同励磁线圈11的开关或通过调节励磁线圈11中的电流或电压值,可实现磁场以及阻尼力的多级调节,保证了其在可控范围不变化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磁流变液7的利用率,极大的简化阻尼器结构及力学模型,提高了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