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7773发布日期:2020-05-12 17:5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背装式显示面板大多采用两条一左一右或一上一下的l型钢板来安装固定,l型钢板上不同位置配钻的螺丝孔对数,决定了可以配几种厚度的设备前板,其安装所占用的面积较大,因采用的是两条钢板,只能进行左右或上下搭配,无法进行左右上下叉开互搭;另外不同厚度的设备前板该采用哪组螺丝孔配对安装,显示面板或设备前板上没有明示,不够直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能够对进行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包括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装置,所述下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设备前板紧固的第二紧固装置;

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到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所述上连接部或所述下连接部在与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厚度标识随着所在侧面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贯穿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的中心到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部的中间部位镂空,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包括在所述下连接部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开设的开口远离所述上连接部的u型槽以及设置在任意一个侧面的u型槽的底部的螺母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部为正方形体,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均开设有u型槽,在所有侧面的u型槽的底部上均设置有螺母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部镂空的中间部位的底部上设置有厚度标识,所述厚度标识为数字。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为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的正方形凸台,所述正方形凸台的任意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开口远离所述下连接部的一字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显示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所述面板本体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配合连接的面板连接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

显示设备,包括紧固螺丝、设备前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设备前板在与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紧固装置配合连接的前板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第一紧固装置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以对应于进行锁紧的不同设备前板的厚度,在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在对应侧面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以标识该侧所适应的设备前板的厚度;在进行紧固时,先根据所要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及厚度标识确定要与设备前板接触的侧面,之后进行紧固即可对设备前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采用厚度标识,便于直观选用,以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在另一视角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一种组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另一种组装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0、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200、面板本体;300、设备前板;1、上连接部;2、下连接部;3、u型槽;4、螺母槽;5、螺钉孔;6、正方形凸台;7、凹槽;8、紧固螺丝;9、螺母;10、前板螺柱;11、厚度标识;41、斜面;61、一字槽;62、圆形通孔;71、面板螺柱;72、横杆;73、螺钉;81、光滑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包括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装置,所述下连接部上设置有与设备前板紧固的第二紧固装置;

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到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所述上连接部或所述下连接部在与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紧固装置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以对应于进行锁紧的不同设备前板的厚度,在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在对应侧面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以标识该侧所适应的设备前板的厚度;在进行紧固时,先根据所要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及厚度标识确定要与设备前板接触的侧面,之后进行紧固即可对设备前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采用厚度标识,便于直观选用,以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厚度标识随着所在侧面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从上述描述可知,即该厚度标识对应的是待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使得第一紧固装置与设备前板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由于在紧固时,设备前板的厚度是已知的,采用与设备前板的厚度相同的厚度标识,可以更加快速的确认所要接触的侧面,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贯穿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的中心到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

从上述描述可知,即开设有螺钉孔,供螺钉穿过后和显示面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部的中间部位镂空,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包括在所述下连接部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开设的开口远离所述上连接部的u型槽以及设置在任意一个侧面的u型槽的底部的螺母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中间部位镂空,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开设u型槽,螺母槽设置在u型槽的底部,螺母可以从u型槽的上开口放入螺母槽,即便于螺母放置螺母槽以进行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部为正方形体,所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均开设有u型槽,在所有侧面的u型槽的底部上均设置有螺母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即使得用户可以从不同方向安装设备前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部镂空的中间部位的底部上设置有厚度标识,所述厚度标识为数字。

从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在底部,在装配完面板本体后,依然可以从底部获取到所要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避免使用厚度不匹配的设备前板来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凸台。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定位位置来快速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为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的正方形凸台,所述正方形凸台的任意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开口远离所述下连接部的一字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凸台进行定位,中间的圆形通孔避让了螺钉孔,一字槽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和定位作用。

请参照图4至图9,显示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所述面板本体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配合连接的面板连接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紧固装置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以对应于进行锁紧的不同设备前板的厚度,在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在对应侧面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以标识该侧所适应的设备前板的厚度;在进行紧固时,先根据所要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及厚度标识确定要与设备前板接触的侧面,之后进行紧固即可对设备前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采用厚度标识,便于直观选用,以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照图10至图11,显示设备,包括紧固螺丝、设备前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设备前板在与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紧固装置配合连接的前板连接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紧固装置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以对应于进行锁紧的不同设备前板的厚度,在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在对应侧面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以标识该侧所适应的设备前板的厚度;在进行紧固时,先根据所要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及厚度标识确定要与设备前板接触的侧面,之后进行紧固即可对设备前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采用厚度标识,便于直观选用,以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包括上连接部1与下连接部2,上连接部1与下连接部2连接。

如图2所示,上连接部1包括第一紧固装置和定位装置,第一紧固装置为贯穿上连接部1与下连接部2的螺钉孔5,使得装配的螺钉73能穿过该螺钉孔5以进行锁紧,定位装置为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62的正方形凸台6,正方形凸台6的任意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开口远离下连接部2的一字槽61。在本实施例中,正方形凸台6的四个侧面都开始有一字槽61。

如图3所示,下连接部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下连接部2在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螺母槽4。具体的,下连接部2的中间部位镂空,下连接部2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开口远离上连接部1的u型槽3,螺母槽4设置在任意一个侧面上的u型槽3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下连接部2为正方形体,下连接部2的四个侧面均开设有u型槽3,同时在每一个u型槽3内都设置有螺母槽4,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的u型槽3加上中间部位形成了可以供紧固螺丝8穿过的通孔。

如图2所示,螺钉孔5的中心到下连接部2的四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如图3所示,下连接部2镂空的中间部位的底部上设置有厚度标识11,厚度标识11为数字,比如图3中的2.0以及2.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厚度标识11随着所在侧面与螺钉孔5的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减小,比如图3中的厚度标识11为2.0的侧面所要适配的设备前板300的厚度比厚度标识11为2.5的侧面所要适配的设备前板300的厚度要薄。

如图3所示,螺母槽4内设置有两个斜面41,两个斜面41之间的夹角为120°,以支撑并提供六角的螺母9进行放置。

在其他等同实施例中,上连接部1和下连接部可以具有贴合面的多面体即可,优选的为偶数的多面体,比如四面体以及六面体等等。上连接部1的第一紧固装置也可以为卡扣件,上连接部1的定位装置可以为圆形凸台、正方形凹槽、圆形凹槽等不同形状的凸台或凹槽结构;下连接部2的第二紧固装置也可以是方形槽、梯形槽等开口能供螺母9穿过放入至螺母槽4的结构即可;螺母槽4可以和u型槽3相对应的结构,其斜面41也可以是弧面或是与其他不同形状的螺母9配合的限位机构;厚度标识11也可以设置在上连接部1的正面所对应的侧面,厚度标识11对应于多面体的每一个侧面。

请参照图4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本体200包括所有需要安装到整个设备上的显示面板,包括hmi,一种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面板本体200和四个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设置在面板本体200上的面板连接部具体包括与正方形凸台6配合的凹槽7、与螺钉孔5配合的面板螺柱71与一字槽61配合的横杆72。

在组装时,将正方形凸台6对准凹槽7并使得一字槽61对准横杆72放入,通过螺钉73穿过螺钉孔5后与面板螺柱7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面板本体200和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的连接。

如图6至图9,为本实施例的其他等同实施例中,其四个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可以如图6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左右配合、如图7中左上右上下左下右的下底加两侧配合、如图8中的上左上右下左下右的上下配合、如图9中的上左上右左下右下的上底加两侧配合。其他等同实施例中可以调整其数量和对应位置,使得面板本体200能够通过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与设备前板300紧固连接即可。

请参照图10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显示设备,包括紧固螺丝8、设备前板300以及上述实施例二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其设备前板300在四个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上开设有对应的光滑螺孔81,在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上靠近设备前板300的u型槽3内放置有螺母9,使得紧固螺丝8穿过设备前板300上的光滑螺孔81并与位于所述螺母槽4上的螺母9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了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与设备前板300的连接,同时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如实施例二中所述与面板本体200实现了紧固连接,即面板本体200通过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与设备前板300进行紧固,此为从前往后锁紧。

在进行面板本体200和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的锁紧连接前,先确定设备前板300的厚度,然后调整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与面板本体200的锁紧位置,使得厚度标识11对应的一侧靠近设备前板300。

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等同实施例中,此时,在设备前板300上设置有前板螺柱10,紧固螺丝8穿过通孔与设备前板300上的前板螺柱10螺纹连接即可,同理使得面板本体200通过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100与设备前板300进行紧固,此为从后往前锁紧。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第一紧固装置到下连接部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距离均为不同,以对应于进行锁紧的不同设备前板的厚度,在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在对应侧面的位置上设置有厚度标识,以标识该侧所适应的设备前板的厚度;在进行紧固时,先根据所要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及厚度标识确定要与设备前板接触的侧面,之后进行紧固即可对设备前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采用厚度标识,便于直观选用,以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厚度标识对应的是待紧固的设备前板的厚度,以便于快速确认所要接触的侧面;在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开设u型槽,螺母槽设置在u型槽的底部,螺母可以从u型槽的上开口放入螺母槽,即便于螺母放置螺母槽以进行组装,以实现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锁的双向固定操作;同时,对上连接部以及下连接部进行进一步的结构限定,以使得厚度自适应紧固支架能快速与面板本体进行定位组装、使螺母便于取放螺母槽以及使得便于用户从不同方向安装设备前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